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遂宁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3月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更新时间:2022-04-25 浏览次数:81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周惠王欲废长立幼,太子姬郑寻求齐桓公帮助。齐桓公率七国诸侯共同拥戴,姬郑顺利继位,即周襄王。后来周襄王还派代表参加了齐国组织的葵丘会盟。这反映出当时(   )
    A . 等级制度名存实亡 B . 尊卑观念遭到破坏 C . 权力秩序受到冲击 D . 礼尚往来风气浓厚
  • 2. 汉朝建立后,一方面继承秦代官府的公田,一方面通过罚没商人田产、开垦荒地、占有无主土地等方式大量扩充国有土地,并设置专门机构对公田进行管理。这些做法(   )
    A . 加速了个体小农经济的破产 B . 有利于保障朝廷的粮食安全 C . 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 D . 有利于强化基层社会的管理
  • 3. 据《唐六典》记载,唐军的甲制共有13种,其中明光铠、光要铠、细麟铠、山文铠、乌锤铠和锁子甲都是铁甲,皮甲、木甲、白布、皂娟、布背,则是以制造材料命名(如图).这反映出当时(   )

    A . 新兴手工业部门涌现 B . 官营手工业实力雄厚 C . 军队战斗力大大增强 D . 新式兵种类型的增加
  • 4. 王夫之喜欢用阴阳五行的变化来阐发自己的学说,如“春夏为生,为来,为伸;秋冬为杀,为往,为屈”等。这体现出王夫之哲学思想的(   )
    A . 思辨性 B . 辩证性 C . 神秘性 D . 先验性
  • 5. 1873年,福州船政局开始由中国人自行仿照轮船,并培养出了10余名能够担任厂长并指挥制造的人才、300余名能够按图承担各项工作的艺徒和工匠,进而于1874年遣散聘用的所有

    洋员和洋匠。这一举措(   )

    A . 降低了企业运行的成本 B . 消除了顽固势力的阻挠 C . 中断了师夷长技的进程 D . 反映了技术自主的实现
  • 6. 1923年11月,孙中山告诫国民党员:“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我国革命向为各国所不乐闻,故尝助反对我者以扑灭吾党,所望为同情只有俄国及受屈之国家及受屈之人民耳。”其意在(   )
    A . 明确反帝目标 B . 转变革命性质 C . 壮大革命阵营 D . 服膺社会主义
  • 7. 20世纪40年代,华北各抗日根据地掀起挖道沟运动,使华北平原从“道路纵横”变为“沟道纵横”。仅冀中、冀南所挖道沟的总长度就已超过了历代长城的总长度。这一运动(   )
    A . 改变了华北的基本地貌特征 B . 展现了中共的社会动员能力 C . 保证了敌后战场的军事胜利 D . 促进了根据地农业迅速发展
  • 8. 图4为创作于1981年的宣传画《创优质产品为生活增添锦绣》。作为史料,该作品可以反映当时(   )

    A . 企业活力的明显增强 B . 企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C . 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 D . 改善民生的政策导向
  • 9. 罗马共和国早期的法律规定,“家属终身在家长权的支配下”“纵使子孙担任了国家高级公职的亦同”。到帝国初期,家子在身份、婚姻、财产、行为等方面获得了独立的权利。这一变化表明,古罗马创优质产品为生活增添锦绣(   )
    A . 公民获得同等的政治权利 B . 公民个人成为独立的法律主体 C . 公职人员任用由家长决定 D . 公民个体意识消融于群体之中
  • 10. 在1857~1858年的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强调社会主义是法国大革命所发现的原则的彻底发展。恩格斯进一步说,社会主义是18世纪启蒙学者和法国大革命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彻底发展。马恩的论述主要基于,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   )
    A . 对自由与平等的高度重视 B . 催生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C . 对封建专制批判最为彻底 D . 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
  • 11. 据统计,苏俄农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57.9%上升到1920年的78.1%,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66.7%上升到1920年的70%.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 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 B . 战争中断了工业化建设 C . 特殊经济政策的刺激 D . 西方国家对苏俄的封锁
  • 12. 二战后,美国军方为好莱坞制作电影提供军事基地、武器设备,甚至提供技术指导和群众演员。美国电影史学家劳伦斯·休德所列不完整的清单显示,从1949年到1969年期间,美国国防部协助好莱坞拍摄的电影不少于226部。美国军方此举旨在(   )
    A . 消耗过剩的军事物资 B . 提高军事类电影制作水平 C . 丰富战后的文化生活 D . 使电影符合意识形态要求
二、非选择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代始筑“大道”用于王室同诸侯的联系。秦并六国后大修驰道,推行“车同轨”。唐代以京城长安为中心修筑驿道,最盛时全国共设驿站1639个,各驿站建有驿舍,配有快马、驿驴、驿船和驿田。元代疆域辽阔,各种军事行动频繁,驿道交通网络规模更大,“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清代所构建的驿道网络比较重视边疆地区,分别于东北、北部、西北和西南等地区陆续开辟许多新的驿路,构建出历史上效率最高、驿路分布最广、组织也最为复杂的驿道交通体系。

    --据中国公路交通史编审委员会《中国古代道路交通史》

    材料二:洋务派于1881年开始修建唐山至胥各庄铁路,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甲午战争后,列强纷纷攫取中国的铁路权益,在华北和东北修建了一批铁路。到1911年,共修铁路约94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控制和经营的约占80%.南京国民政府前期,以发展经济和加强国防为目的,在长江流域修建了一些铁路。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后,在大西南修建了几条铁路。

    ——摘编自金士宣《中国铁路发展史(1876-1949)》

    材料三:截至201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2万公里以上,比新中国成立时的2.2万公里增加了11万公里,其中高铁2.9万公里以上。2018年,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8000多列,全年完成旅客发送量33.7亿人次;日均开行货物列车2万列,全年完成货物发送量22亿吨。到2018年,有139个城市拥有至少一个高铁新城。

    ——据国家发改委等联合印发《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年)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驿道交通发展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铁路事业发展相对近代的突出变化,并说明新中国成立后铁路事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 (3) 综合以上分析,说明道路交通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蔗糖原产于亚洲,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直到公元11世纪都还很少有欧洲人知道蔗糖的存在。16世纪,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在美洲使用黑人奴隶种植甘蔗和制作蔗糖。一个世纪后,法国和英国成为了西方世界最大的蔗糖制造者和出口者。到17世纪中期,英格兰的贵族和富翁们已经嗜糖成癖。17世纪末,喝加糖红茶逐渐成为英国上层社会流行风尚。最迟到19世纪初,每一个英格兰人的日常生活里,蔗糖已经成为一种必需品-尽管价格昂贵。19世纪中期,随着自由贸易运动的巨大成功,糖价急降。工人家庭普遍以加糖红茶作为比咖啡更加便捷的早餐饮品。人们不仅在茶和咖啡中加糖,其他食品尤其是谷物食品中,也逐渐加入越来越多的糖。越是贫穷的阶层,廉价的糖就越重要,消费也越多。到20世纪初,蔗糖为英国人的日常饮食提供了近1/5的热量。

    ——据[美]西敏司《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论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东汉初年,战将以其军功有较高的话语权,甚至可以改变三公人选,有的战将还不守律法,胡作非为。建武六年,刘秀用亲信取代功臣指挥中央军,罢省郡国都尉官、复员地方军队、并省地方郡县;十二年,开始大规模地剥夺中央军功阶层官职;十八年,废除在地方上集军政大权于一体的州牧制度,复置刺史。刘秀对主动请辞的功臣,加大分封规模;对被剥夺官职的功臣则保证高爵厚禄;对继续任职的功臣则不予奖励。纵观改革过程,刘秀跟功臣一直“和睦”相处。同时,他还选拔任用了大量儒兼通的文吏,以弥补功臣离职后的空缺。他对儒家教育大力支持,使东汉的经学发展达到辉煌顶峰。

    ——据赵瑞军《刘秀“退功臣而进文吏”研究》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秀“退功臣而进文吏”取得成功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刘秀的“退功臣而进文吏”改革。
  •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57年,英国政府声称,未来英国的国防只能建立在大规模氢弹报复的基础上。这加重了人们对核战争的恐惧。1958年1月,英国反核活动分子经过商议,决定成立一个全国性质的反核新组织-核裁军运动,并以执行委员会为运动的指挥中心。其目的是要求英国政府倡议停止军备竞赛,减少核危险。2月,执行委员会在伦敦举行第一次集会,有5000人出席。随后又组织了示威性进军,吸引了1万多名活动分子参加,到1960年更是高达10万人。同时还组织了集会、辩论会或晚会,宣传运动的宗旨:要求英国退出北约,与第三世界国家合作。到1961年,地方性的和平反核组织增加到450个左右。1962年后,核裁军运动一些领袖人物相继退出,公众的反核热情逐步消散。

    ——据熊伟民《1958-1964年的英国核裁军运动》

    1. (1)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英国核裁军运动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兴起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英国的核裁军运动。
  •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罗荣桓元帅是我军政治工作者的优秀代表。土地革命时期,罗荣桓重点从解决打骂士兵和枪毙逃兵的问题入手。他深入连队,用阶级兄弟的观点融洽官兵关系。抗战时期,罗荣桓争取开明抗日武装、打掉反共地主武装,挤走顽固派县长。他善于在军事斗争中结合政治攻势,如普遍采用记“善恶录”的办法争取伪军,并利用伪军家属进行“唤子索夫”运动。罗荣桓还领导了对日军的争取和瓦解工作,组建了“日本人民解放同盟”。解放战争时期,部分伤员居功自傲违反群众纪律,罗荣桓将批评他们的“伤病员代表大会”改成“荣誉军人代表大会”,调整了伤员情绪,化解了矛盾。

    ——摘编自黄瑶《元帅传记丛书:罗荣桓元帅》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荣桓元帅政治工作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荣桓元帅政治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