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2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04-20 浏览次数:57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2020·德阳) 下列生活中的有关做法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服用碱性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B . “新冠”疫情期间出门佩戴口罩 C . 用食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 D . 燃烧天然气和柴火煮饭、烧菜
  • 2. 分类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 . 酸:碳酸、硫酸、醋酸 B . 单质:氢气、空气、天然气 C . 有机物:甲烷、乙醇、水 D . 混合物:干冰、海水、合金
  • 3. 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学习方式。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量取液体体积 B . 给试管内液体加热 C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 .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 4. 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不一致的是(   )
    A . 碳酸钠、Na2CO3、苏打 B . 氧化钙、CaO、消石灰 C . 乙醇、C2H5OH、酒精    D . 氢氧化钠、NaOH、烧碱
  • 5.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火箭燃料的助燃剂 B . 氢氧化钠固体能吸水,可用来干燥CO2气体 C . 钛合金与人体具有“相容性”,可用来制造人造骨 D . 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 6.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分子间隔改变 B . 春天公园里散发出阵阵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 . 氯化钠的水溶液可以导电—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D . 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发生改变
  • 7. 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 . 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B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 . 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黄色变为蓝紫色 D . 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
  • 8. 汞使用的历史很悠久,用途很广泛。在元素周期表中,汞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对图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汞属于金属元素 B . 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0 C . 汞原子核内中子数是80 D . 汞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00.6g
  • 9. 工业上用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合反应制备丙,下列是三种分子的模型图,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 甲的化学式为C2H4 B . 保持乙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C . 乙和丙都属于氧化物 D .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发生了改变
  • 10. 苏州的“碧螺春”享誉全国。“碧螺春”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 一个单宁酸分子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C . 单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7∶23 D . 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 11. 下列化肥中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的是(   )
    A . KCl B . K2CO3 C . NH4NO3 D . Ca(H2PO4)2
  • 12. 黑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其主要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X的化学式为2N B . 生成物CO2是空气污染物 C . 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未改变 D . 物质X常用作保护气
  • 13. 以下主题的知识归纳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环境

    B.化学与安全

    ①鼓励生活垃圾焚烧处理

    ②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可控制雾霾产生

    ①房间里着火应立即打开门窗

    ②天然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排气

    C.化学与营养

    D.化学与材料

    ①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

    ②幼儿及青少年缺钙易患佝偻病

    ①纯金属、合金都是金属材料

    ②塑料、纤维、橡胶都是合成材料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下列实验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 过滤时,为防止滤纸被戳破—把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 B . 蒸发食盐溶液时,为防止液滴四处飞溅—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 . 给试管加热时,为防止试管破裂—放在酒精灯的焰心处 D . 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大量的水冲洗后,涂硼酸溶液
  • 15.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8

    2

    40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4

    8

    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 Y、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1∶9 C . 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为1∶5    D . 物质Z可能是化合物
  • 16. (2019·滨州) 下列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 .            B .                C .               D .                
  • 17. 下列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

    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过滤

    B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取样,分别加入BaCl2溶液,观察现象

    C

    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MgCl2

    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过滤

    D

    鉴别气体CO和H2

    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观察现象

    A . A B . B C . C D . D
  • 18. 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在两个烧杯里分别加入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盘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碳酸钠固体,向右盘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镁,均恰好完全反应,天平发生偏转。则下列各项操作中,能使天平重新达到平衡的是(   )
    A . 将游码向右移动4.2g B . 向右盘烧杯中再加入4g稀盐酸 C . 在右盘上放4.8g镁 D . 在左盘上放4g碳酸钠固体
二、多选题
  • 19.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 . 碳酸盐与盐酸反应都有气体生成,与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C . NaOH、Ca(OH)2等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使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 D . 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为置换反应
  • 20.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 B . 向等质量的镁粉、锌粉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相同的稀盐酸 C . 在密闭容器中,镁条燃烧前后固体质量的变化 D . 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
三、填空题
  • 21. 用化学用语填空。
    1. (1) 3个二氧化硫分子:
    2. (2) 保持氖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 (3) 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 22. 化学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下列元素:Ca、Fe、Zn中属于常量元素的是
    2. (2) 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
    3. (3) 燃烧法可鉴别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现象为有气味的是羊毛纤维。
    4. (4) 生活中的铁块制成铁板利用了铁的性。防止铁板生锈的方法有(写一条)。
  • 23. (2021·巴中) 在某次实验课上,小东同学把一包铁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1) 滤渣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填化学式)。
    2. (2) 滤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填化学式)。
    3. (3)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溶液变为浅绿色的原因
四、综合题
  • 24. 能源、环境和安全已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
    1. (1) 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利用的能量主要来自煤、石油和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2. (2) 科技发展可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下列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填字母)。
      A . B . 地热能 C . 太阳能 D . 核能
    3. (3) 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非常重要。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汽缸,使汽油充分燃烧,这是通过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
    4. (4) 塑料制品在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白色污染”,防治白色污染的具体措施是。(写一点)
  • 25.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 (2) 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3. (3) t3℃时,将20g物质丙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该温度下溶液的质量为
    4.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 . t1℃时,用甲、乙、丙三种固体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 乙>甲>丙 B . t2℃时,甲、丙两物质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C . 乙中混有少量甲,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 26. 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 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A、B、C、D分别是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一种。(图中“—”表示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有相应的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B的化学式:
    2. (2) 写出 C→E的化学方程式
    3. (3) A的物质类别是。(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4. (4) D的一种用途
  • 27. 结合如图有关实验,回答问题。

    1. (1)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
    2. (2) 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
    3. (3) 稀释浓硫酸时玻璃棒的作用
    4. (4) 中和反应中玻璃棒的作用
  • 28. 同学们将初中所学习的常见气体的制取与性质相关知识进行整理。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 (1) 写出标号①仪器的名称:
    2. (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是(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A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
    3. (3) 若将B和C或B和E连接均可制取某种气体,则分液漏斗中应装的药品为,若用C装置收集气体,当观察到时,则该气体已收集满;若要制取干燥的氧气,装置的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4. (4) 将制得的氧气通入装置G中,发现只有白磷燃烧,对比通氧气前后白磷与红磷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 29. 下图是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一些实验装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A实验中,打开活塞,用分别接近a、b玻璃尖嘴口处,检验产生的气体。实验过程中,在水里加入少量硫酸钠的目的是
    2. (2) B实验(填“能”或“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原因是
    3. (3) C实验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4. (4) D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0. 纯碱的用途非常广泛,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并对反应后试管中残留废液进行探究。

    1. (1) 【实验1】向一支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观察到溶液变成色。
    2. (2) 【实验2】向另一支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同学们对实验2反应后的废液中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3. (3) 【提出问题】废液中所含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一:NaCl、HCl。猜想二:NaCl、Na2CO3.猜想三:

    4. (4) 【设计实验】同学们为验证猜想,设计了如下实验。 

      方案一:

      实验操作与现象

      反应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

      小芳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二正确

    5. (5) 方案二:小明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不变红色,小明认为猜想一正确。

      【进行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小明的实验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6. (6) 【进行总结】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五、计算题
  • 31. 戊二醛(C5H8O2)是新一代消毒剂,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被广泛使用。回答下列问题。
    1. (1) 戊二醛属于。(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 (2) 戊二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 (3) 10g戊二醛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g。
  • 32. 某公司生产的新型融雪剂,其成分是无水CaCl2和少量的NaCl,为测定CaCl2的含量,同学称取该样品12g,加水充分溶解成溶液,然后取一定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分五次加入,充分振荡,实验数据见表。取你分析数据并进行诱导计算。

    次数

    1

    2

    3

    4

    5

    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2.5

    x

    7.5

    10

    10

    1. (1) 上表x=
    2. (2) 样品中CaCl2的质量分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