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开州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学情...

更新时间:2022-04-19 浏览次数:64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30 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新(cù) 盘(huán) 合(qì) 两插刀(lèi) B . 难(jí) 睨(pì) 烟(chōng) 信手来(niān) C . (cuàn)    刻(qīng)    狡(xiá)    开卷有(yí) D . (gōng) 怅(chóu) 忌(huì) 味同蜡(jué)
  • 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 捷报    绰号    骋请    如坐针毡 B . 涉猎    统筹    要决    雕粱画栋 C . 怯懦    掂量    拘泥    高谈阔论 D . 隐匿    隧洞    洋溢    无精打彩
  • 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待学习,我们应该有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要吹毛求疵 B . 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C .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美好家风的形成是漫长的,不可能一气呵成 D . 读经典著作应该扎扎实实,不能浮光掠影 , 否则,对提高自身文学素养没有多少帮助。
  • 4.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B . 先生到底是称赞我什么呢?是有几处画得好,还是勇气可嘉,什么都敢画? C . 开州的春橙、冰薄月饼、梁平的张鸭子、尖柚都是著名的特产。 D . 它的眼睛还是那么深情;他的举止还是那么优雅。
  • 5. 从备选事物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用上修辞,仿写一句话,句式不限。

    示例:月亮:月亮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时而害羞地躲进云间,时而揭开面纱,含情脉脉。

    备选事物:花朵    雪花   湖水

    事物:          

    仿写:         

  • 6. (2019·重庆) 名著阅读。
    1. (1) 以下文字是对鲁迅《朝花夕拾》相关内容的概述,请据此填空。

      这是一场让人渴盼的盛事 , “我”伸长了脖子遥望,久候,却总是匆匆一眼;这是场让人痴念的盛事 , “我”宁愿生场重病,也想满足“扮犯人”的心愿……

      这场充满地方民俗风情的“盛事”是指,这些情境出现在鲁迅《朝花夕拾》中的《》里。

    2. (2) 《父亲的病》和《琐记》都写到衍太太。请任选一篇,写一件与衍太太相关的事,并说说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7. 综合性学习

    仿佛还是昨天,我们兴高采烈地踏进初中的大门,可一眨眼,三年的时光已悄然逝去。回首逝去的日子,无尽的欢乐犹在眼前;展望未来的日子,满腔的豪情充盈心底。让我们一起开展“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1. (1) (拟写标语)为了营造氛围,需在教室里张贴一条宣传标语。请仿照前半句句式,拟写出标语的后半句。

      前半句:忆过去欢乐在眼前;

      后半句:

    2. (2) (设计活动)为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请你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①说一:说同窗趣事

      ③抒一抒师生真情

        

    3. (3) (毕业留言)毕业在即,你一定想带着老师、同学们的微笑和祝福走向远方吧!同学李小渝是你的同桌,想请你为他的毕业纪念册写一段赠言。请把你饱含深情(祝福、激励、赞美……)的赠言写在下面(要求包含至少一个校园文化元素,50字以内)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 8. 古诗文积累
    1. (1) 持节云中,?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 (2) 伤心秦汉经行处,。(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 (3) ,不知饴阿谁。(《十五从军征》)
    4. (4) 山河破碎风飘絮,。(文天祥《过零丁洋》)
    5. (5) ?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
    6. (6)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秋云惨淡的景象诗句是:
    7. (7) 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的词句是: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以是人多以书余  假: 

      援疑理  质:

      同舍生皆绮绣  被:

      右备容臭  臭: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②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 (3) 下列对选文的内容与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篇送给晚辈的赠序,作者在选文中记叙了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 B . 作者写自己的求学经历,是为了展示自己求学时的艰辛曲折与自己的坚强意志。 C . 选文注重细节描写,作者“执经叩问”的虔诚,同合生豪华的穿戴等均刻画得细致入微。 D . 作者希望通过此文勉励马生要珍情现在拥有的条件,刻苦学习,字里行间寄寓着作者对马生的殷切期望。
    4. (4) 宋渡与链接材料中的郑玄在求师中都遇到了什么相同的困难?各自又是如何克服的?请简要概括。

      [链接材料]

      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 , 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涿郡:县名,为今河北省涿县治。②扶风:县名,为今陕西省扶风县。③图纬:专论占验术数的书。

三、现代文阅读。(40 分)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回答完成各题

    赶鸟的孩子

    晓寒

    ①老屋对面有一块菜地,那是一家人的菜篮子。从夏往秋走的时节,母亲会在那里陆续种下萝卜、白菜,还有香和蒜。秋渐渐转身,第一场霜降临,到处一片白,看上去毛毛茸茸的,但莱地好像忽略了寒冷,萝卜缨子似涨潮般覆盖了裸露的泥土,白菜身子也一个劲地胀起来。那旺盛的绿色,像一片浓缩的春天。

    ②这时候,一群鸟如约而来,有二十多只。这是一群与众不同的鸟,鲜红的嘴和爪子,腹部有一小块黑色,拖着长长的蓝色尾巴。我们不认识,把它们称为长尾巴鸟。它们盯上了我家的菜地,专吃菜叶子,菜长成了,它们就来,菜没了,它们就走。

    ③起先,母亲并没怎么在意,说弄个稻草人吓一吓吧。我费了番心思,稻草人弄得有模有样。刚开始似乎管点用,可没过两天,它们就识破了这个招数,把稻草人晾在一边,毫无顾忌地飞到地里大快朵颐。群鸟过后,菜叶到处是洞,七零八落。

    ④看到好好的菜被鸟糟蹋了,母亲心疼不已。假人没用,母亲就催我“亲自下场”。我很乐意领受这个任务,就赶个鸟嘛,又轻松又好玩,比在家扫地或去外面扯猪草舒服多了。我在屋角的竹林里折了根竹丫,抓在手里,满怀信心地去了菜地。

    ⑤我刚一出现,它们就呼的一下全飞走了,落在旁边的一棵枫树上,冲着我叫个没停。我心里高兴,它们到底还是怕我的,果然不用费什么力气。我朝它们挥了下手里的竹丫:你们就大声地叫吧,我来了,再也别想吃我家的菜了。

    ⑥菜地狭长,有好几十米。那群鸟叫了一会,见我没有进一步行动,便从树上飞下来,到菜地的另一头去了。它们扇动着翅膀,边吃边叽叽喳喳地叫着,我不知道在说什么,但那声音听起来充满了快乐,像在庆祝什么,又像在向我挑衅。我挥动起竹丫,嘴里吆喝着追了过去。它们见了,呼的一声,一齐飞回到枫树上。我刚喘口气,它们又伺机飞向菜地的另一头。我只能左追右赶,像在和它们做一场游戏。折腾了一阵,我累了,一屁股坐在田埂上。我生自己的闷气,也生那群鸟的气。我随手抠了把泥土,朝那群鸟扔去。泥土像雨点一样落下,有些落到它们身上,它们抬起头对着我喳喳地叫了几声,声音干涩,好像比我还气。在这场拉锯战中,我和这群鸟儿不知不觉成了敌人。

    ⑦几天过去,我仍然没找到好办法,又累又气的我把这事跟哥哥说了,哥哥帮我出了个主意。他说:“抓两把谷,挫上农药往菜地里一撒,那些鸟儿一个也逃不掉,简单省事,一了百了。”于是,我和哥哥找来个旧碗,抓了些谷放在里面。正当我俩在四处找农药的时候,事情被母亲知道了。

    ⑧母亲指着我俩厉声责问,声音比哪一次都大:它们就吃了一点菜叶子,赶一赶就行了,你们却想下这样的手?鸟的命也是命啊!我和哥哥一下子蒙了,没想到这样一件小事,竟然会招来母亲的盛怒。我俩低着头杵在那里,别说回话,连大气都不敢喘。停了一会儿,母亲对我说,你也不用去管了,菜叶子吃光了算了。

    ⑨事后才知道,最后那句是母亲的气话。第二天一早,她拿着镰刀去了菜地,一连干了好几天,在菜地里支起一些树枝,树枝上面搭满了荆棘。那群鸟照旧来,只是没原来那么放肆了,它们虽然胆大,但也不敢钻到那些荆棘里面去。

    ⑩再后来,我们搬走了,老屋也拆掉了,那片菜地成了荒地,那群鸟儿也不知所终。但母亲的那番教训,这么多年始终在我脑海中,不时浮现,难以忘记。

    ⑪前些日子,我回老家,又看到了一群同样的鸟,鲜红的嘴和爪子,拖着长长的蓝色尾巴,在哥哥家菜地的上空盘旋。我相信,这就是我赶过的那群鸟,它们至今还快乐地活着。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参照下面的表述,将③-⑪段的主要事件补充完整。

      ——亲自驱鸟,无可奈何————回到老家,再见鸟儿

    2. (2) 结合语境,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在这场拉锯战中,我和这群鸟儿不知不觉成了敌人。(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②他说:“抓两把谷,拌上农药往菜地里一撒,那些鸟儿一个也逃不掉,简单省事,一了百了。”(品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 (3) 文章第6段写到“我累了,一屁股坐在田埂上,我生自己的闷气,也生那群鸟的气。”请你描写此刻“我”的心理活动。
    4. (4)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母亲的人物形象。
    5. (5) 文末为什么要写“我回老家,又看到了一群同样的鸟,鲜红的嘴和爪子,拖着长长的蓝色尾巴”?
  • 11.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各题。

    [材料一]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合餐制”带来的风险,全国各地纷纷发出使用公筷、实行分餐的倡议。一时间,“舌尖的安全”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近日发布的《北京市文明举动促进条例》就明确规定,餐饮服务企业应当配备公筷公勺,有条件的应当推行分餐制;上海也发布《餐饮服务单位分餐制管理规范》

    地方标准,发起“分餐行动”倡议。各界人士呼吁,中国是时候来场“餐桌革命”了。

    ……

    “混用碗筷、近距离合餐,为病菌扩散打开了方便之门。”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左小霞说,除了新冠病毒和非典病毒,常见的还有以下四种:

    导致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唾液传染,以合餐为主的中国是高感染率国家;

    甲肝和戊肝的肝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传播,被病毒污染过的餐具可能引发传染;

    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手足口病,也是由一种肠道病毒通过唾液、飞沫等传播而引发的,与手足口病人合餐极易被传染;

    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结核杆菌等也可能在合餐过程中传染。

    ——选自《生命时报》(记者:任琳贤)

    [材料二]

    部分菜品是否使用公筷所含菌落总数测查统计表

    菜名

    结果(cfu/g)

    餐前

    餐后

    公筷

    非公筷

    未食用

    凉拌黄瓜

    1 4000

    1 6000

    45000

    -

    盐水虾

    1 60

    150

    220

    -

    干锅茶树菇

    1100

    4600

    79000

    -

    炒芦笋

    30

    30

    530

    -

    咸菜八爪鱼

    60

    20

    5000

    -

    香辣牛蛙

    60

    1 50

    560

    130

    [注]cfu是菌落形成单位,即单位体积中的细菌、霉菌、酵母等微生物的群落总数。cfu/g,是一克检样里面含细菌菌落的个数。

    ——源自杭州市疾病防控中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所和检验中心的实验结果

    [材料三]

    [材料四]

    2月23日,上海市健促委、市文明办、市卫健委、市健促中心向市民发出《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 提出让每一张餐桌 上的公筷、公勺,成为健康上海的新时尚。倡议提出后,绝大多数网友都拍手叫好。但在现实生活中,要推广公筷还是遇到了困难。

    网友“xiao”:怎么说服家里老人?有时吃火锅要求用公筷都得吵起来,头痛。

    网友“大别山”:公筷就卫生吗?手在公筷上拿一下,病毒留在筷子的上半部位,下一个人又再拿同一双筷子,病毒更容易传染给下一个人。要说卫生不如分盘可靠,各人吃各人盘中的菜。

    网友“陆璟”:公筷太麻烦,而且经常容易搞错,拿公筷夹菜,一不小心就夹到自己嘴里了,所以还是应当提倡分餐制。

    ——选自《每日经济新闻》

    1. (1)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促使人们反思“合餐制”的风险,呼吁“餐桌革命”。 B . 左小霞女士认为:“混用碗筷、近距离合餐”会加速病菌的扩散。 C . 随着疫情的发生,新闻媒体为推广“ 公筷公勺”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D . 当前,“公筷公勺”行动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以后会成为一 种必然趋势。
    2. (2)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完成下面的知识积累卡。

      知识积累卡

      材料主题:

      公筷公勺的推广

      材料背景:

      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社会引发了一场“餐桌革命”。

      获取知识的途径与内容:

      ①合信息:混用碗筷、近距离合餐,会加速病菌传染。

      ②探究材料二:

      ③纳要点:社会各界积极推广公筷公勺。

      ④提取材料四信息:

    3. (3) 在材料一中,营养科专家左小霞女士是如何介绍“混用碗筷、近距离合餐”的害处的?这样说明有什么好处?
    4. (4) 针对材料四中网友“xiao” 对公筷推广的困惑一一怎么说服家里老人,请运用材料一、三,帮助他提出三条劝说老人的合理建议。
四、写作(55 分)
  • 12.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⑴果实成熟,必会离开枝头,不再依靠大树;鸟儿羽翼丰满,必会展翅高飞,不再依恋亲鸟;而我们无论身在何方,长大与否,都难以割舍对故乡、亲人的特别的情感。他(她/它)或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听你倾诉;或在急风骇浪的时候,给你帮扶;或在时间的流逝中,给你依靠……

    请以《我最想  ▲  的就是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⑵情景作文。“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最近世界大事件不断涌现:惊艳世界的北京冬奥、令人忧心的俄乌战争、风起云涌的南海台海局势……当我们看到这些时事的时候,总会感慨万千。“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国家,世界,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早已身处其中,避无可避!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要关心时事,提高格局,要高瞻远瞩,面向未来……请同学们以当前主要热点事件,写一篇时事评论文,从具体的事件中阐述出自己的见解、看法或感想,自拟题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