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历史3月联合模拟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2-04-22 浏览次数:52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日要求的。
  • 1. 齐国与赵、魏两国以黄河为界,因其所处地势较低,易受洪水之害,于是便在河岸修筑长堤,造成“河水东抵齐堤,则西泛赵魏”的结果;赵、魏两国为保护自己的利益,也效法齐国,在河岸修筑长堤。战国时期,各国“壅防百川,各以自利”的做法(   )
    A . 推动了各国水利技术的提升 B . 提高了各国民众的生活水平 C . 反映了战国分裂割据的弊端 D . 对各国的农业生产造成破坏
  • 2. 秦朝沿袭商鞅时代的法律,奖励军功。杀敌一人者赐爵一级,愿意做官的可以任五十石之官;杀敌二人者赐爵二级,愿意做官的可以任百石之官,由此出现大批军吏担任地方官员的现象。这一现象(   )
    A . 易导致秦朝政治管理军事化 B . 推动了秦代官僚政治的形成 C . 加速了秦对东方六国的兼并 D . 提高了秦朝的基层治理能力
  • 3. 开元二十六年,唐朝中央改革边防军制度,由各军镇在各种征行人及客户中招募丁壮为“长征健儿”,世代镇守戍边,不事生产,终身免除课役,装备给养全由政府供应。“长征健儿”的设置(   )
    A . 巩固了唐朝的中央集权 B . 使唐朝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 C . 为唐朝提供了充足兵源 D . 为藩镇割据的出现埋下隐患
  • 4. 下图为南宋都城临安街道平面图。图中贯穿全城的御街与河道并行,成为城市的中轴线;全城被斜向道路分成了大小不一的“坊”;国子监、太学、武学等文化区则靠近西湖东北角。这说明宋代都城布局的特点是(   )

    A . 市坊制度严格 B . 注重适应自然格局 C . 强化礼乐秩序 D . 以商业活动为中心
  • 5. 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期间,积极向道光皇帝反映沿海商人想要进行对外贸易的心愿,希望朝廷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商民的利益进行保护。这一做法(   )
    A .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 . 冲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C . 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D . 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 6. 清朝有8位皇帝对关羽进行了10次追封,下表是道光至光绪四位皇帝的追封,这几次追封(   )

    皇帝

    追封的谥号

    道光皇帝

    忠文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

    咸丰皇帝

    忠文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关圣大帝

    同治皇帝

    忠文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关圣大帝

    光绪皇帝

    忠文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

    A . 旨在培养民众道德观念 B . 折射出民族危机的加深 C . 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壮大 D . 试图提高民众国防意识
  • 7. 下面是中国近代若干工矿企业雇佣工人人数排名统计表。

    企业名称

    记载工人人数的年份

    工人人数

    开平煤矿

    1889

    3000

    汉阳铁厂

    1891

    3000

    湖北织布局

    1893

    2000-3000

    天津机器局

    1884

    约2000

    福州船政局

    1874

    2000

    ……

    ……

    ……

    继昌隆缫丝厂

    1873

    600-700

    上海坤记丝厂

    1884

    500

    上海正和丝厂

    1894

    400

    这表明,晚清时期(   )

    A . 经济发展的地域性增强 B .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 C . 工人阶级分布相对集中 D . 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改变
  • 8. 1937年10月29日,在淞沪会战中国军队处于严重失利的形势下,蒋介石做了题为《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的演讲,正式确定了以四川为大后方,以重庆为国民政府驻地。随后,国民政府各部门先后迁往重庆,随之面来的还有大规模的工厂内迁。这一现象(   )
    A . 打击了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B . 推动了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C . 实现了近代工业合理布局 D . 增强了中国持久抗战的能力
  • 9. 下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对世界局势认知的不断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

    战争的危险性是一直存在的,世界大战的危险已经道在解睫,并在国内做好早打,大打及打核战争的准备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世界战争不可避免”,但不是“道在眉睫”,有可能争取延缓战争的爆发

    20世纪80年代中期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个主题

    这种变化(   )

    A . 随着国际格局的剧变面变化 B . 受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影响较大 C . 是中美关系改善的根本原因 D . 推动了第三世界的不结盟运动
  • 10. 有学者回忆:“1978年5月1日,一些久遗封闭的中外文学名著获准在全国发行,石家庄市各书店门前早早排起了长队,我和一位同学几乎将衣服挤破,才买到几本《古文观止X急惨世界》《围城》。”这一现象的出现(   )
    A . 反映出“左”倾风气的日渐扭转 B . 彰显出国家对文学教育的重视 C . 体现了“百花齐放”方针的确立 D . 表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
  • 11. 克里斯提尼改革后,随着希波战争的持续,通过抽签选举产生的执政官地位逐步下降;唯一通过举手选举产生的军事官员地位不断上升,而且可以不受限制的连选连任,特别是将军地位愈发重要,这表明,雅典将军的选任( )
    A . 摆脱了公民大会的限制 B . 体现出直接民主的加强   C . 体现出一定的务实特点 D . 完全服从军事战争需求
  • 12. 伏尔泰说:“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定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材料表明(   )
    A . 宗教改革动摇神学信仰 B . 启蒙思想孕育革命观念   C . 近代科学推动社会进步 D . 天赋人权思想深入人心
  • 13.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曾说:“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 ……野心必须用野心来对抗。”他意在说明(   )
    A . 强化中央权力的迫切性 B . 公民权力应该受到尊重   C . 构建制衡体制的必要性 D . 美国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 14. 1929年,葡萄牙在《殖民地法规》中把非洲人分为“文明人”和“非文明人”。其中规定年满18岁,能说葡语,放弃原有习俗,信奉基督教,采用葡人生活方式,有足够收人养家糊口、纳税,无犯等记录的非洲人可以成为“文明人”,获得葡国公民权。颁布这一法规的目的在于(   )
    A . 对殖民地进行文化殖民 B . 促进与殖民地文化交流   C . 将殖民地纳入世界市场 D . 鼓励殖民地向欧洲移民
  • 15. 1918年5月,列宁在所写的《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一文中,提出了经过一个多种经济成分存的历史阶段逐渐向以国有制为基础的“完全的社会主义”过渡的考虑。这一构想(   )
    A . 随即发展成为新经济政策 B . 被严峻国内形势所打断  C . 成为苏联建设的主导思想 D . 脱离了苏联的实际国情
  • 16. 1977年,北方国家(发达国家)建立了总额为10亿美元的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以资助南方国家(发展中国家)农业的现代化生产。另外,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发展中国家的资金份额有所提高,表决权有所增加,这些做法(   )
    A . 有利于构建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B . 动摇了发达国家经济主导地位 C . 保障了北方国家的经济安全权 D . 顺应了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早期的英国政府面对成在肆虐的鼠疫,并没有完全惊慌失措,而是依靠严密、完善的措施和体制优势,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大规模蔓延。在这场涉及到社会各阶层利益的“战争”中,英国政府机构、官员与民众都表现出上下一心、通力合作、空前团结的动人精神画面,推动了防疫斗争的有序进行。该时期的英国之所以敢于正视防疫问题,不惜花费大量人、财,物与疫病进行积极抗争,也与社会理性、良好的思想氛围有很大关系。此时,瘟疫已不再被社会承认为“天谴”的产物,政府也不再是某个家族的私有产物。这种理性现念有利于树立与疫病抗争的决心和信心,从而保证集体防疫运动的持久进行。

    ——摘编自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

    材料二  1838年,伦敦瘟疫猖獗,英国政府专门组建大城镇和人口稠密地区卫生调查委员会。该委员会作了大量调查,并起草了一个报告。这个报告于1844年公布,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惊醒了有头脑的人们,并且对卫生问题作了系统的研究,导致了1848年第一个公共卫生条例诞生和第一个中央卫生委员会的建立,从此,“国家就以一套杂乱无章的条例对疾病展开了毫无组织的战争”,例如,19世纪60年代的卫生法散见于地方条例、工厂条例、埋葬条例以及种痘、煤烟、食品掺假等条例之中。

    ——摘编自高德步(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病”及其初步治理》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逐渐消退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在防疫措施上的特点。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0年民政部核定奏准的交通《违警律》,是第一部完整的仿照西方设立的公共交通法规,其根本原则是限制个人随意性,保障公众利益。其中9项严重“违警罪”为:“一、于私有地界内当通行之处有沟并及坎穴等不设覆盖及防围者……三、乘自行车不设铃号者。四、夜中无灯火疾驱本马者。五、以木石堆积道路,不设防围或疏于标识点灯者。……七、未经官准于路分河岸等处设开店棚者。八、毁损道路桥梁之题志及一切禁止通行或指引道路之标识等类者。九、渡船桥梁等曾经官暑定有通行费之处,而于定数以上和行加索,或做阻通行者。”

    ——摘纸自李长莉等著《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史》

    材料二   1959年,公安部和其他部门联合顾发了《关于城市交通规则的补充规定(草稿)》,明确规定,车辆装载不准超过规定的重量,小型汽车时速不得超过60公里,客运汽车只准拖挂一辆,自行车在转弯时要伸手示意等,没有明确的处罚条例。1960年,经国务院批准,由交通部分别公布了《机动本管理办法》和《公路交通规则》,把城市交通和公路交通分割开来,分别制定了法规。改革开放后,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国务院于1986年10月决定改革道路交通管理体制,全国城乡道路的交通管理由公安部门统一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1988年3月9日)《道路交通事政处理办法》(1991年9月22日)等一批重要的交通法规也相继出台。

    ——摘编自起纳强《我国道路交通法规的形成》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10年颁布《违警律》的历史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成立后道路交通规则的发展历程。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业资本主义时期推行的殖民政策,主要是政治上的移植性和经济上的重商主义。由于西欧的资本主义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最大的殖民帝国经济水平还相当落后。各宗主国推行的保护关税和航海条例等,都是贸易垄断政策的产物。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各国凭借科学技术和机械化大生产的优势,以炮舰开路,强制实行不平等贸易,使更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自己的廉价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使之以经济附度身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作系。19世纪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西方列强为了追逐条断性高额利润,把“过剩资本”输出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以实现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命脉和内政外交的控制。

    ——摘编自张红菊《殖民主义与全球化》

    材料二   从20世纪初开始,一系列的发展日渐削弱了欧洲在全球的霜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英国和法国等主要殖民列强的实力和威望,大萧条进一步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这些国家已筋疲力尽,在经济上疲惫不堪,士气低落。亚洲和非洲独立运动中的很多知识分子和政治领导都在欧洲和美国接受过教育,接受过自由、自决和民族主权的现念。1945年以后的几十年里,殖民地世界里的人民为赢得独立以及为赢得国家的统一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到1990年,民族主义运动已经横扫了殖民统治。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的殖民主义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20世纪以来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的原因。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列历史名著在文明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法国启蒙思想家

    伏尔泰

    《风俗论》

    1756年

    伙尔泰致力于满露板延的黑暗和腐朽,反对宝教组热。他书写了人类从愚昧进步到文明的艰辛历程:表现出对于非西方文明的一种强烈兴起和平等态度

    英国史学家

    汤恩比

    《历史研究》

    1939----1961年

    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汤恩比,深感战争的残酷,他以文明为研究单位,将人类史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察;不仅从时间的纵向层次考察了人类历史,而且还在各个文明地理分布的横向层面保持了“一种公允的、平衡的全球观”

    美国历史学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1970年

    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以欧洲为中心的历史观点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作者从全球角度而不是从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把研究重点放在对人类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上。

    从“史学研究与历史发展之间关系”的角度,提取论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证清晰,史论结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