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2-04-24 浏览次数:4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儒墨争雄储道争锋”,“这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跨世纪大辩论”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 社会的急剧变化 B . 私学兴起,人才辈出 C . 统治者政策的引导 D . 礼崩乐坏
  • 2. (2019高一上·长春期中)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从本质上反映了秦始皇(    )
    A . 忠于职守,政务缠身 B . 大权独揽,控制朝政 C . 皇帝至尊,君临天下 D . 忧国忧民,勤于政事
  • 3. 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反映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    )
    A .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B . 解决当时的边疆危机 C . 强化国际文化交流 D . 加速隋朝的政权更迭
  • 4. 按当时的中央官制,若岳飞要率军“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首先要与朝中哪一机构报呈此事(    )
    A . 御史台 B . 三司 C . 枢密院 D . 军机处
  • 5. 王阳明说:“虽经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在此王阳明(    )
    A . 主张“工商皆本” B . 主张商人也要修身养性 C . 强调的是“致良知” D . 关注百姓的生计问题
  • 6.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这说明(    )
    A . 对历史事实的评价做不到客观公正 B . 研究视角的差异造成历史结论的不同 C . 历史研究材料的匮乏带来认知局限 D . 历史解释是脱离客观实际的主观臆断
  • 7.   1901年初,清廷发布诏书规定“嗣后乡会试,头场试中国政治史事论五篇:二场试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三场试四书义二篇,五经义一篇”。诏书的发布表明清朝的教育“新(    )
    A . 仍未跳出“中体西用”的窠臼 B . 实现了教育向近代化的转型 C . 制定适应时代发展的选才标准 D . 满足新式知识分子参政愿望
  • 8. “它是在中国革命转入低潮的形势下,在战略上把向敌人政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展开进攻和从敌人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暂时退却两者结合起来的范例。”该范例(    )
    A . 表明毛泽东思想理论的成熟 B . 体现土地革命时期的道路探索 C . 指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D . 利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
  • 9. 中共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该科学论断的主要依据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C .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D . 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 10. 广东省某县曾经先后完成了三件大事,一是县经委对县办工业企业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二是撤销五个工业主管局,由县经委直接领导企业;三是在超计划利润提成奖的基础上,县经委实行财政任务递增包干和超额分成。这些举措(    )
    A . 减少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B . 实现了政企分开 C . 改革了国营企业的管理体制 D . 改变了企业的所有制形式
  • 11. 所有智和理解力的根源包含在这句话中:“人,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这句话体现了古希腊人的( )
    A . 宗教意识 B . 民主意识 C . 自主意识 D . 理性意识
  • 12. (2021高一下·博兴期中)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文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这里“大兴土木”是指(   )
    A . 彻底解除人的精神枷锁 B . 建设工业文明国家 C . 大力张扬人的个性 D . 构建未来社会的政治思想
  • 13. 有史学家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这一观点表明法国大革命(    )
    A . 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 . 以暴力革命为主要方式 C . 根除了专制复辟的危险 D . 斗争更激烈革命性更彻底
  • 14. 下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实践的示意图。空白处应为 ( )

    A . 《资本论》发表 B . 法国大革命爆发 C . 巴黎公社成立 D . 新中国的成立
  • 15. (2021高一下·德州期中) 1921年,苏俄的私人资本总共为1.5亿卢布,1923年初增至3.5亿卢布;从1922年到1925年,注册的私人工业企业数量从856个增至1786个。这说明当时的苏俄( )
    A .   私有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 B . 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C . 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度 D . 轻工业成为发展的重心
  • 16.   1993年9月,德国政府推出了新的“亚洲政策”。同年,美国克林顿政府提出了建立“太平洋共同体”的方案,积极进军亚洲。在此之前,澳大利亚政府已提出“面向亚洲”的设想。这说明(    )
    A . 世界形势和平与动荡并存 B . 主要发达国家经济滞胀 C . 亚洲经济政治影响力扩大 D .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二、材料分析题
  • 1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宋太祖赵匡胤本为后周殿前都点检,960年,奉命御辽。到达陈桥驿时,发生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王朝,史称“陈桥兵变”。

    对“陈桥兵变”,宋初众说纷纭,《太祖实录》亦语焉不详。宋太宗赵匡义命重修《太祖实录》,说:“史官之职,固在善恶必书,无所隐讳”,“太祖之事周朝也,尽力王室,中外所知。至于大宝(皇位),非有意也”。太宗特地指出,时值契丹入侵,太祖率兵出击,一日醉卧帐中,众将士云集,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为。

    今人研究认为,赵匡胤制造辽(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下的假情报,宰相范质等人不明真相,匆忙派遣赵匡胤率诸军北上抵御。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弟赵匡义等受意发动兵变,将士们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天子。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等

    1. (1) 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宋太宗对“陈桥兵变”的解释与今人研究的结果有何不同。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太宗重修《太祖实录》关于“陈桥兵变”记载的原因。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随着一些大中城市的先后解放,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如何解决城市中的新问题。由于许多干部长期生活和战斗在农村,不熟悉城市工作,造成一些混乱。针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先后转发《中央工委关于收复石家庄的城市工作经验》《东北局关于保护新收复城市的指示》等文件。1948年4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再克洛阳后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上述文件明确指出:城市工作的方针是建设,而不是破坏;决定在新占领城市实行短期的军事管理制度,“采取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先接后分”的办法完整接收城市;接管城市后,解决好恢复电力供应、稳定金融物价、收缴敌警枪支、发布政策稳定人心、发放工资等关键问题。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新解放城市的社会秩序都很快趋于稳定。

    ——摘编自龚书铎主编《中国近代史1919-1949》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出台一系列城市工作文件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出台一系列城市工作文件的意义。
  • 19. 14—16世纪,伴随着“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世界步入近代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粮食作物、牲畜品种、病菌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地影响着全世界的各个社会。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的迁移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图景,加速了世界人民的整合。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下)》

    材料二:“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材料三:“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四:启蒙运动提出了一整套有关人类事务的原则:人类是善良的.至少是可以完善提高的,他们可以通过教育变得更加完善,人的理性是获得真理的钥匙,而依赖盲目信仰或者拒绝容忍多样性的宗教是错误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2. (2) 指出材料二、三、四所述的三次运动的核心思想分别什么?
    3. (3) 根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三次运动产生的共同原因及共同影响。
三、论述题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帝国时代

    秦汉帝国(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秦朝实行郡县制秦朝统一文字秦朝修长城防御匈奴,秦汉长期同匈奴作战秦朝修建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秦汉法律细密,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秦汉时期丝绸、漆器以及冶铁技术等领先世界汉朝出现农书《氾胜之书》

    汉朝开通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

    罗马帝国(公元前27—公元476年)

    在新征服地区设立行省,权力向君王和将军集中

    在不列颠修长城抵御外族入侵,罗马长期抵抗外族侵略修建以罗马城为中心通往帝国各地的硬面公路法律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转变,法律体系日趋完备玻璃工艺、银器、铸币和采矿技术先进科鲁美拉写就名著《论农业》

    海外贸易发达确定基督教为国教

    ——摘编自胡孝文等主编《秦汉与罗马:帝国时代的倒影》等

    从上表中提取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相关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第一帝国时代”的特征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