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2021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04-12 浏览次数:81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胆矾研碎 B . 面包发霉 C . 西瓜榨汁 D . 石蜡熔化
  • 2. (2018·苏州) 下列人体所缺元素与引起的健康问题关系正确的是(   )
    A . 缺铁会引起贫血  B . 缺碘会引起龋齿 C . 缺锌会导致甲状腺疾病  D . 缺钙会引起坏血病
  • 3. 规范的操作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读出液体体积 B . 测定溶液的pH C . 加热液体 D . 稀释浓硫酸
  • 4.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校广泛使用的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在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1 B . 0 C . ﹢1 D . ﹢5
  • 5.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与环境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生活垃圾应分类处理 B .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C . 开发利用新能源,有利于改善环境 D . “限塑令”的执行有利于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 6.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B .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 7. 下表是四种常见物质的pH.在这些物质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

    物质

    洁厕灵

    柠檬汁

    蔗糖水

    洗洁精

    pH

    1.7

    2.5

    7.0

    12.6

    选项

    A

    B

    C

    D

    A . A B . B C . C D . D
  • 8. 下列宏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 . 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B . 液化石油气压缩进钢瓶——分子体积变小 C . 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种类不同 D .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原子种类不同
  • 9. (2018·益阳) 铜能与硝酸反应,但不产生H2 . 根据反应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2+2X↑+4H2O;推测 X 的化学式是(   )
    A . N2O3   B . NO2   C . NO   D . N2O
  • 10. 异烟肼(C6H7N3O)是治疗肺结核药物的有效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异烟肼是无机物 B . 异烟肼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 异烟肼中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2 D . 异烟肼由6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3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 11. 金属R与AgNO3溶液发生反应:R+2AgNO3=R(NO3)2+2A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R可能是铝 B . 在金属活动顺序里,R一定排在氢前面 C . Ag的金属活动性比R强 D . 反应前后R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 12. 丙烷(C3H8)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丙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B .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C . 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 . 反应过程中共涉及三种氧化物
  • 13. 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50

    0.5

    0

    0

    反应后的质量/g

    23

    0.5

    X

    3

    A . 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 X的值为24 C . 反应中丙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8∶1 D .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 14.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 . 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 B . 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氯化钠溶于水也吸收大量的热 C .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 .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15.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B

    除去稀盐酸中混有的少量硫酸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C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D

    探究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打磨光亮的铝丝、铜丝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现象

    A . A B . B C . C D . D
  • 16. 下列四个坐标示意图分别表示四个实验过程中的某些变化情况,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加热一定量碳酸氢铵(NH4HCO3)的实验,试管中固体的质量变化 B . 等质量的镁条和铁丝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变化 C .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的质量变化 D . 将水通电一段时间,相同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变化
二、填空题
  • 17. 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 (1) 氩气
    2. (2) 三个亚铁离子
    3. (3) 小苏打
  • 18.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 (1) 溴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 (2) B,C,D,E,F五种微粒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填序号)。
    3. (3) 写出E和F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19. 下图是对某固体物质的溶液在t℃进行恒温蒸发操作的实验记录,请回答:

    1. (1) 以上四份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填序号)。
    2. (2) 该固体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为
    3. (3) 给丁中的溶液升高温度时,固体逐渐消失,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能是如图中的(填A或B)。

  • 20.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
    1. (1) 如图是电解水的装置图,该实验说明水是由组成的。

    2. (2) 在潮湿的空气中铁制品容易生锈,在工业生产中常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可以用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三、综合题
  • 21. A、B、C、D是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常见物质,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

    1. (1) 若A为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多的金属,C为气体单质,则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 (2) 若A是最简单的有机物,C的固体常用于人工降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2.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 (1) 用B装置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停止加热后,发现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中,原因是
    2. (2) 用BC组成的装置还能制取的一种气体是(填化学式),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气体的验满方法是
    3. (3) 将制得的CO2通入F装置中可观察到试管中澄清石灰水;烧杯中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CO2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23. 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 (1) 【提出问题1】该溶液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

      有气泡产生

      说明该溶液已变质。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2) 【提出问题2】该溶液变质程度怎样?

      【提出猜想】猜想Ⅰ:完全变质;猜想Ⅱ:部分变质

      【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Ca(OH)2溶液

      猜想Ⅱ成立

      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3. (3) 【反思交流】

      在反思交流环节中,有同学提出实验探究2不足以得出猜想Ⅱ成立的结论,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将实验探究2中的Ca(OH)2溶液换成过量的溶液,重新进行实验,即可得出猜想Ⅱ成立的结论。

四、计算题
  • 24.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确定某硫酸钠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钠的含量,他们取10g该固体混合物与100g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计算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