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白山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3月一模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2-03-28 浏览次数:70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武王火商后,周人将商人的失国,归咎于商人德行的败坏而失掉天命,其罪名包括酗酒.荒淫、不恤民……在天命的监督和裁判之下,统治者必须恪守一定的道德标准。这反映出周人(    )
    A . 全面否定商朝成就 B . 深受封建迷信束缚 C . 严格遵守宗法传统 D . 对德治思想的阐发
  • 2. 嵇康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魏晋玄学的开拓者之一,其《与山巨源绝交书)甚至在千年之后仍被视为经典散文。《三国志》及《晋书)中都有他(及其后人)的列传,但《三国演义》却对他只字未提。对材料中的文献(文章)的史料价值,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 嵇康的文章可能出自后人杜撰 B . 《三国演义》等后人的文学创作不具备史料价值 C . 官修史书偏重于记录政治事件 D . 嵇康的文章相较于正史更能反映魏晋学术面貌
  • 3. 据一位12世纪的阿拉伯商人记述:信用券(在中国)被广泛应用,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令其写下借条,借债人须在纸条上用食指和中指画押。他还说中国商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会乘人之危而牟利。这一记述反映了两宋之际的中国(    )
    A . 货币信用体系十分发达 B . 形成了较好的营商环境 C . 社会诚信程度领先世界 D . 以西亚为主要外贸对象
  • 4. 下表所示为清初信奉理学思想的文官群体为皇帝进献的治国之策。清廷对这些主张的采纳(    )

    领域

    具体内容

    政治上

    改革弊政、整顿吏治(主要针对贪腐问题)

    经济上

    推行休养生息

    文化上

    敦行教化、兴办教育,移风易俗(整合了男子蓄辫、女子缠足等满汉习俗)

    A . 推动了统治权威和基层秩序的重塑 B . 巩固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 . 结束了王朝更替所带来的动荡局面 D . 实现了各民族平等交往交融
  • 5.   1904年在成都成立的官办川汉铁路公司,其股本主要来源于“田亩加赋”,一般是随粮征收,值百抽三,四川的贩夫走卒,大都被迫参与,不足部分基本是靠外债弥补。迫于民间收回利权运动的压力,该公司于1907年改为商办。1908年.清政府又委派军机大臣加以督办,进而在1911年突然宣布“国有”。清末川汉铁路公司的变迁(    )
    A . 折射出国内社会矛盾的复杂尖锐 B . 反映了清政府对铁路建设的重视 C . 印证了国人对近代化的积极探索 D . 表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走向破产
  • 6.   1918年年底,梁启超等人前往欧洲考察-年,感觉“科学万能”的梦破灭了,于是孔孟之学在梁启超心里复活;他认为许多诞生于西方文明的学问、观念并不适用于中国。导致梁启超观念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 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依然存在 B . 启蒙运动在全世界走向衰落 C . 马克思主义在欧洲影响扩大 D . 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
  • 7. 中共中央在全面抗战一周年纪念日上发表文章并指出:“溯自卢沟桥事变以来,称委员长统筹全局,前线将士英勇奋战,各党各派精诚团结,全国人民协力救亡,前仆后继,屡摧强寇,使我民族精神为之振奋,国际视听为之改观,最后胜利之始基为之......这表明(    )
    A . 国人对抗战胜利充满信心 B . 中共中央重视维护统一战线 C . 抗战形势已发生重大转折 D . 广大民众呼吁国共开展合作
  • 8.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创作的一幅宣传画《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该作品(    )

    A . 宣传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 B . 肃清了中国延续千年的封建礼教 C . 体现了对男女平等权的尊重 D . 落实了“双百”方针的创作精神
  • 9. 下表所示为反映了春秋时期的老子与同--时期的古希腊人毕达哥拉斯的部分言论。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当时的中国与古希腊( )

    言论

    出处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道德径》

    “人本身就是一个和谐体”

    毕达哥拉斯

    A . 文化上的“人本”价值取向明显 B . 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趋同 C . 君权神授强化了君主专制体制 D . 宗教神学已成为官方思想
  • 10. 1787年宪法颁布后,美国各州自有一套法律体系;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哥伦比亚特区对自身的事务享有管辖权,由联邦国会代行其立法权,也自成一个法律体系。当时美国法律体系庞杂是因为其( )
    A . 采用了总统制 B . 遭到了英国殖民 C . 实行了联邦制 D . 建立了分权体制
  • 11. 19世纪80年代,法国的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画家们提出“艺术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绘画不做自然的仆从”“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这些观念(    )
    A . 强调绘画应真实描述事物 B . 体现了对传统艺术创作的反思 C . 根植于人们生产生活实践 D . 具有非理性和蔑视传统的特色
  • 12. 1999年,二十国集团诞生,它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平等地位在一起商讨问题的国际经济合作论坛。2008年,严重的金融危机的发生使二十国集团从部长级会议升级到领导人峰会。二十国集团这一-变化发生的深层原因是( )
    A . 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迅速提升 B . 和平与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C . 全球化使得各国的依赖程度增强 D . 国际社会贫富差距逐步缩小
二、非选择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外关系开始出现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对列强来说,战后签订的条约“揭开了对华事务的新纪元”。它标志着中国闭关自守的破产,同时也标志着中国与欧洲这个“掠夺成性的蛮夷”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法律、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开端...无疑,“条约制度”使中国承受着巨大的灾祸,这成了阻碍中国进步的一个基本因素,但是,如马克思所说,“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自己的反面”。

    一一摘编自李育民《近代中 国的“条约制度”论略》

    材料二:2017年1月,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回应了世界普遍感到困惑的一个重大问题:“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 ..中国方案就是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2017年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首次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载入联合国决议;同年11月,联合国大会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再次将其载入联合国决议。这充分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反映了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的普遍期待,在国际社会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和呼应,激发了各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进程的热情和实践。

    ——摘编自张晓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外交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并简要评价其对中国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方案”在国际上得到支持和呼应的原因及意义。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所示为某学者撰写的《英国工业主义的一些后果》一文所拟定的若干条目以及部分说明。

    条目

    说明

    曼彻斯特

    在1835年前,英国城市组织较之普鲁士或者法国要落后得多。新兴工业城市没有正式的官员,没有充分的征税权和立法权,难以为都市的发展提供警察保护,城市供水,建设下水道以及处理垃圾等

    非熟练工人

    工厂里的工时很长,一天14个小时,有时候甚至还要更长一些。工人很少有假日,而失业又是常见的灾难

    棉业巨头

    最初的工业资本家往往都是靠个人奋斗起家的,厉行节约并认为自己是勤劳的、正直的,对慈善事业还进行捐助。他们认为,给“穷人”工作做,并保证使其工作勤奋和富有成效,就是他们给“穷人”的“恩惠”

    ——摘编自[美]R.R.帕尔顿《现代世界史》(至1870年)

    阅读材料,围绕“英国工业主义的后果"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 15. [历史一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世纪30年代,中央各部会、省各厅不经过县长,直接对县对口局长下达指令。各局局长只对其上司负责,行文报告绕过县政府,直接呈报给其上级,县长与各局局长之间没有形成指挥和隶属关系,县政不能形成行政有机体。县政府机构简略,组织空疏,经费有限。南京国民政府尝试进行县政改革。一是建立由县长负责的统一集中的行政机制。对上级关系,县政府只以县长名义对外行文。二是赋予县长人事荐任权。三是将原设之公安、财政、建设、教育各局进行裁撤,改设三科。此外,国民政府决定暂停自治选举,由县政府委任乡镇长和村里长。同时全国多数县取消区自治组织,合并乡镇组织。国民政府还颁布《县长考试条例》,规定各省每3年举行1次考试,来考核县长。经过改革,以县长为中心的县政府权力得以集中,行政组织得到充实,组织机理功能得以发挥;行政整理的方针适应并满足了社会现实需要,国民政府县政开始趋于稳定。

    ——摘编自白贵一《论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县政改革》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进行县政改革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县政改革的举措。
  • 16. [历史——选修 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战爆发后,英国为拉拢盟国,打破一贯奉行的维持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完整的传统政策,把君士坦丁堡和土耳其海峡许诺给了俄国,这使得英国必须在土耳其的领土上构筑新的防线。1914年,首相阿斯奎斯发表著名的关于瓜分奥斯曼帝国的演说,这预示着英国政策的新调整,《德邦森报告书》随之应运而生。报告书认为俄国已经被许诺获得君士坦丁堡和土耳其海峡,法国已经提出对西利西亚、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要求,认为瓜分的方式会改变东地中海的海上力量对比,对英国的地位不利。报告书还具体划分了列强在中东的利益范围。报告书指出,无论最终选择哪种解决方案,列强在各自的领域中都享有特殊的地位。报告书体现了这个时期英国外交的总体发展趋势,影响了此后英国的外交决策。

    ——摘编自王伟《试析一战初期英国的中东政策一 基于<德邦森报告书>的考察》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初期英国《德邦森报告书》出台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德邦森报告书》。
  • 17. [历史一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王夫之(1619- 1692),人称“船山先生”,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王夫之一生所著甚多,其中由30卷(读通鉴论》及15卷《宋论》所构成的史论,体现了其鲜明的历史观。而明船山之“史”,需观船山之“易”。在船山思想体系中,易学处于中心,统摄诸事之理;史学则处于外围,涵摄理之事征。“历史发展有无规律?如果有,是依照何种规律发展的?”在此之前,史学家多将朝代更迭所显现的治乱循环作为历史规律,船山反对此种分法,他认为治、乱仅是阴、阳二气运动的表现形态,在治、乱表象下,历史是沿着进化的方向发展......历史为何而存在?”船山说:“史之为书,见诸行事之征也。”他认为,以史为鉴的目的不在于一姓之私能否常持大宝、资鉴君子能否青史留名,而在于仁政能否施行、百姓是否安居。由此可见,仁政、史鉴交相为用,乃是船山治史、研史之目的与意义所在。

    ——摘编自罗淼《王船山的历史观》

    1. (1) 根据材料,概括王夫之的历史观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简要评价王夫之的历史观。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