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期中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2-03-24 浏览次数:5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意大利数学家杰罗姆·卡丹早在1550年就第一个指出,中国对世界所具有影响的"三大发明":是司南(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并认为它们是"整个古代没有能与之相匹敌的发明。1621年,英国哲学家培根也曾在《新工具》一书中提到:"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后来,来华传教士、汉学家艾约瑟最先在上述三大发明中加入造纸术。至此,体现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四大发明广为流传。它不仅促进了古代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对现代科技仍具有重大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春节有放鞭炮的习俗,鞭炮炸响的瞬间,动量守恒但能量不守恒 B . 火箭是我国的重大发明,现代火箭发射时,火箭点火离开地面加速向上运动,是地面对火箭的反作用力作用的结果 C . 火箭喷出燃气速度越大,火箭本身质量与火箭喷出物质质量之比越大,火箭获得速度越大 D . 装在炮筒中的火药燃烧将炮弹加速推出炮口的同时,炮身后坐,这是反冲现象
  • 2. 下列四幅图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论述,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的泊松亮斑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B . 乙图中的海市蜃楼是光的全反射现象引起的 C . 丙图是薄膜干涉演示实验中,将膜竖直放置后,观察到的干涉图样 D . 丁图中用相机拍摄玻璃橱窗内的景物时,可通过镜头表面的增透膜减弱玻璃橱窗表面的反射光影响
  • 3. 几个水球可以挡住一颗子弹?许多人被问到这个问题时,答案可能都不一样。《国家地理频道》(nationalGeographicChannel)就为此特地做了一次实验,把10颗水球排成一条直线,还找来专家对着这排水球开枪,没想到结果却让人出乎意料:四个水球就能够挡住子弹!设子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恰好能穿出第4个水球,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子弹在每个水球中的速度变化相同 B . 子弹在每个水球中运动的时间不同 C . 每个水球对子弹的冲量不同 D . 子弹在每个水球中的动能变化相同
  • 4. 3个质量分别为m1、m2、m3的小球,半径相同,并排悬挂在长度相同的3根竖直绳上,彼此恰好相互接触.现把质量为m1的小球拉开一些,如图中虚线所示,然后释放,经球1与球2、球2与球3相碰之后,3个球的动量相等.若各球间碰撞时均为弹性碰撞,且碰撞时间极短,不计空气阻力,则m1:m2:m3为( )

    A . 6:3:1 B . 2:3:1 C . 2:1:1 D . 3:2:1
  • 5. 如图所示,半圆柱形玻璃砖的圆心为O。一束复色光束以入射角i=30°由玻璃砖内射向O点,折射后分为两束单色光束a、b。其中单色光束a的折射角恰为r=4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玻璃砖对单色光b的折射率应略小于 B . 若光束从水中射向空气,则光束a的临界角比光束b的临界角小 C . 光束b比光束a更容易发生明显衍射现象 D . 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仅将入射光束由a改为b,则条纹间距变小
  • 6. 有两位同学利用假期分别去参观位于天津市的“南开大学”和上海市的“复旦大学”,他们各自利用那里实验室中的DIS系统探究了单摆周期T和摆长L的关系。然后通过互联网交流实验数据,并用计算机绘制了如图甲所示的T2-L图像。另外,去“复旦大学”做研究的同学还利用计算机绘制了他实验用的a、b两个摆球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图线A所对应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较大 B . 甲图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对应所在位置的重力加速度的倒数 C . 由乙图可知,a、b两摆球振动周期之比为2:3 D . 由乙图可知,t=1s时b球振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
  • 7. 图甲是一波源的振动图像,图乙是某同学画出的某一时刻波动图像的一部分,该波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P、Q是介质中的两个质点,t=0时刻x=0处质点开始振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时刻这列波至少传播到x=10m处的质点 B . 此刻之后,Q比P先回到平衡位置 C . x=2m与x=6m的质点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相同的距离 D . 从波源开始振动起,在10s内传播方向上质点振动经过的最长路程是25cm
二、多选题
  • 8.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古人对很多自然现象有深刻认识。唐人张志和在《玄真子涛之灵》中写道:“雨色映日而为虹”。从物理学角度看,虹是太阳光经过雨滴的两次折射和一次反射形成的。如图是彩虹成因的简化示意图,其中a、b是两种不同频率的单色光,则关于这两种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同种玻璃中传播,a光的波长一定小于b光波长 B . 在同种玻璃中传播,a光的传播速度一定小于b光速度 C . 以相同角度斜射到同一玻璃板,透过两个平行的表面后,a光侧移量大 D . 以相同的入射角从水中射入空气,若在空气中只能看到一种频率的光,则一定是a光
  • 9. 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介质中传播经过a、b两点,a、b两点的平衡位置相距3m,如图所示,图中实线表示a点的振动图像,虚线表示b点的振动图像。则(   )

    A . 质点a的振动方程为y=2sin(5πt+)(cm) B . 质点b的振动方程为y=2sin(5πt)(cm) C . 该波的传播速度可能为90m/s D . 该波的传播速度可能为m/s
  • 10. 如图甲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竖直轻弹簧下端固定在地面上,上端与物块B相连并处于静止状态。一物块A在外力作用下静止在弹簧正上方某高度处,取物块A静止时的位置为原点O、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建立x轴。某时刻撤去外力,物块A自由下落,与物块B碰撞后以相同的速度向下运动,碰撞过程用时极短。测得物块A的动能Ek与其位置坐标x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图中除0~x1之间的图线为直线外,其余部分均为曲线。已知物块A、B均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 . 物块A,B的质量之比为1∶2 B .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C . 从x1到x3的过程中,物块运动加速度的最大值为 D . 从x1到x3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了
三、实验题
  • 11. (2019·青岛模拟) 如图,把两个大小相同、质量不等的金属球a、b用细线连接,中间夹一被压缩了的轻弹簧,置于水平桌面上,两球到桌边距离相等。烧断细线,观察两球的运动情况,进行必要的测量,可以验证两球相互作用过程中动量是否守恒。

    1. (1) 本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
      A . 桌面到水平地面的高度H B . 小球a、b的质量ma、mb C . 小球a、b的半径r D . 小球a、b离开桌面后空中飞行的时间t E . 记录纸上O1点到a球落地点A的距离O1A,O2点到b球落地点B的距离O2B
    2. (2) 用测得的物理量验证动量守恒的关系式是
    3. (3) 事实证明,空气阻力对球的运动影响可以忽略,但本实验中多次测量均发现质量大的球的动量略小于质量小的球的动量,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 12. 现有毛玻璃屏A、双缝B、白光光源C、单缝D和透红光的滤光片E等光学元件,要把它们放在如图一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用以测量红光的波长。

    1. (1) 将白光光源C放在光具座最左端,由左至右依次放置其他光学元件,在放置单缝和双缝时,除注意单缝和双缝间距离约为5~10cm外,还要注意使
    2. (2) 已知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为L,双缝之间的距离为d,某同学在用测量头测量时,先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用a表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这时手轮上的示数用b来表示(b>a),由此可计算出实验中所测得的红光波长
    3. (3) 若a如图二甲所示,b如图二乙所示,已知双缝间距d=2.0×10-4m,双缝到屏的距离L=0.700m,则所测红光波长为nm。
    4. (4) 以下哪些操作能够增大光屏上相邻两条亮条纹之间的距离____。
      A . 增大单缝和双缝之间的距离 B . 增大双缝和光屏之间的距离 C . 增大入射光的波长 D . 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
四、解答题
  • 13. 图甲为一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6s时刻的图像。质点M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t=0时,质点N已经开始振动,0~28s时间内质点N运动的路程L=84cm。求:

    1. (1) 横波的波速大小v;
    2. (2) 横波的传播方向以及质点M的振动方程。
  • 14. 各色各类的观赏鱼给养鱼爱好者带来无穷的乐趣,各式各样的鱼缸也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如图所示是一个水平横截面为圆形的平底玻璃鱼缸,玻璃缸深度为2h,缸底面圆心处有一单色点光源S,缸中装有某种液体,深度为h,O点为液面的圆心,OS垂直于水平面,用面积为πh2的黑纸片覆盖在液面上,则液面上方恰好无光线射出。若在上述黑纸片上,以O为圆心剪出一个面积为的圆孔,把余下的黑纸环仍放置在液面上原来的位置,使所有出射光线都从缸口射出,则

    1. (1) 该液体的折射率为多少?
    2. (2) 缸口的最小面积为多少?
  • 15. 如图所示,光滑斜轨道和一条足够长的粗糙水平轨道平滑连接,质量为的物块静置在水平轨道的最左端,质量为的物块从斜道上距离竖直高度为处由静止下滑,滑下后与物块碰撞。已知两物块与水平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 物块均可视为质点,它们之间的每次碰撞均为弹性碰撞,取重力加速度。求:

    1. (1) 物块第一次碰撞前瞬间,物块的速度大小;
    2. (2) 第一次碰撞后,物块滑上斜轨道的最大高度;
    3. (3) 物块运动的总路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