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延边州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2-03-30 浏览次数:5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 1.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雅颂之音。”对此记载解读正确的是(   )
    A . 孔子以 “仁 ”为标准对古诗进行了删减 B . 叙述经典《五经》之一《礼记》的由来 C . 所编作品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基础 D . 孔子编书主要目的是要维护普通民众利益
  • 2. 孟子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写道:“有些人天生就是自由的,有些人天生就是奴隶,对于后者来说,被奴役不仅有益而且是公正的”。据材料可知二者(   )
    A . 都重视阶级差异的认知 B . 政治立场各不相同 C . 都主张贵族的专权暴政 D . 强调天赋人权的理念
  • 3. 董仲舒把自然界的“天”塑造成为有意志的人格神,把人间的一切都说成是上天有目的的安排。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国家的兴亡都是上天意志的表现。该材料反映了(   )
    A . 汉代儒学传承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B . 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正式确立 C . 汉代儒学摒弃先秦儒学的德治主张 D . “天人合一 ”和 “天人感应 ”说
  • 4. 魏晋玄学是以讲究修辞与技巧的谈说论辩方式而进行的一种学术。它所讨论的问题,从《周易》《老子》《庄子》三本经典而来,并以老庄思想解释《周易》等儒家经典,探究宇宙人生哲理,即“本末有无”的问题。这表明魏晋玄学的发展(   )
    A . 助长了宗教迷信思想的泛滥 B . 促使汉代经学走向辉煌 C . 有利于儒道思想的融合发展 D . 完成了儒家信仰的重建
  • 5.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明令“先儒过化之地,名贤经行之所,与好事之家出钱粟赡学者,并立为书院”。这表明,元朝(   )
    A . 继承并发展宋代教育 B . 能够传承传统文化 C . 加强对地方教育控制 D . 积极出资发展教育
  • 6. (2021高三上·安徽竞赛) 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甚至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据此可知,王阳明的思想(  )
    A . 受到佛教思想的启发 B . 注重加强道德修养 C . 体现平等和叛逆萌芽 D . 最终引出异端思想
  • 7. 《九章算术》把能用同一种数学方法解决的问题归于一类,提出共同的、抽象的“术”,如方田术、勾股术等;又把这些“术”及例题按其性质分成方田、勾股等九类。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也写道:“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事类相推,析理以辞,勾股以御高深广远”。据此可知,中国古代数学(   )
    A . 具有神秘主义色彩 B . 重视逻辑演绎推理 C . 理论发展服务实践 D . 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 8. (2021高二下·绵阳开学考) 北宋最著名的药物学著作是唐慎微所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该书除系统收集上自《神农本草经》,下迄唐宋各家医药名著外,还收集经史外传、佛书道藏、地方志、诗赋等书中有关药物的资料,保存了大量民间用药经验。这一成就(    )
    A . 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 . 改变了重道轻器的传统 C . 推动了中西文化交汇 D . 蕴含着丰富的史料价值
  • 9. 康熙帝下令采用西方的梯形投影法绘制出地图,进行实地勘查历时十年绘制成《康熙皇舆全览图)》。李约瑟称“它不但是亚洲当时所有的地图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当时所有欧洲地图更好、更精确”。这表明了(   )
    A . 西学东渐影响了中国的科技文化 B . 中西方科技文化交流频繁 C . 西学东渐意味着闭关锁国被打破 D . 中国科技依旧领先于世界
  • 10. (2020·宜宾模拟) 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与西方列强按照当时通行的国际惯例发展着近代外交,但同时仍继续和朝鲜、越南等国保持着朝贡关系。这反映出清政府
    A .   外交体制尚在转型之中 B . 外交方略富于灵活性 C . 奉行"中体西用"原则 D . 已放弃了"华夷观念"
  • 11. 《新青年》杂志第一期第一号封面人物是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陈独秀在该刊物上撰文指出,中国国民“不能食力者,必食他人之食,不思创业者,自绝生利之途”,造成“民德由之堕落,国力由之衰微”。由此可见陈独秀主张(   )
    A . 建立美国式的民主共和政体 B . 培养拼搏进取的新国民精神 C . 走振兴工业的实业救国道路 D . 组织工人阶级建立工人政党
  • 12. (2021高二下·南充开学考) 新文化运动时期,一位思想家撰文指出:“新道德既是随着生活的状态和社会的要求发生的,就是随着物质的变动而有变动的,那么物质若是开新,道德亦必跟着新……因为物质与精神原是一体,断无自相矛盾、自相背驰的道理。”据此可知其(    )
    A . 赞同社会进化论适者生存的主张 B . 主张学习资产阶级新道德 C . 认为道德重塑是社会进步的根本 D . 初步具备马克思主义思想
  • 13. (2021·绵阳模拟) 1920年10月,在上海早期党组织的推动下,上海机器公会成立。各地党组织也纷纷深入工厂、农村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民众疾苦,考察基本国情,并用通俗易懂言语宣传马克思主义。这表明中共早期组织(    )
    A .   尝试建立统一战线 B .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C . 关注社会伦理改造 D . 主张工农武装割据
  • 14. 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的领袖人物,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工人进行革命这一传统,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新的革命策略是(   )
    A .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B . 土地革命 C . 城市中心道路 D .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 15. 相对于五四时期“胡适们”对西方资产阶级自由观所持的固守倾向,“李大钊们”却能够自觉地与时俱进,即密切联系这种自由观在当时国内外不成功的实践效果,以及苏俄十月革命的世界性意义来进行反思性调整。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   )
    A . 赞同西方式的自由主义 B . 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 C . 照搬苏俄十月革命道路 D . 反思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
  • 16. 晚清民国时期,由于梅州市松口镇华侨踊跃捐资助学,当地学校不但收费低廉,甚至免费并聘请名师硕儒或留洋归来的学子做老师,出现了“乡村虽偏僻,但无一二里无童声”的盛况。据此可知(   )
    A . 当地教育经费问题得以解决 B . 科举制瓦解有利于教育革新 C . 当地传统教育模式即将瓦解 D . 华侨家国情怀助力教育发展
  • 17. 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有学者注意到:“签署治外法权条款则是出于以下权宜的想法,即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清政府的这种认知反映了(   )
    A . 走出天朝上国的幻梦 B . 抛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C . 国家主权观念的淡薄 D . 极力维护朝贡贸易体制
  • 18. 2020 年年初,新任武汉市委书记在“抗疫战争”取得一定成果时公开提出要对武汉人民进行“感恩教育”,感恩党中央和政府。消息一出,全国哗然,在一片抨击声中,最后他不得不暗自撤回这“感恩令”。这主要是因为“感恩令”现象(   )
    A . 践踏了自由平等权利 B . 破坏了中央集权原则 C . 违背了 “社会契约 ”精神 D . 背离了 “主权在民 ”原则
  • 19.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对于科学上、艺术上的是非,应当保持慎重的态度,提倡自由讨论,不要轻率地作结论。我们认为,采取这种态度可以帮助科学和艺术得到比较顺利的发展。”毛泽东的这一讲话(   )
    A . 标志着 “双百 ”方针的正式提出 B . 进一步阐释了 “双百 ”方针的作用 C . 强调对科学艺术工作的态度应慎重 D . 意在构建社会主义的艺术意识形态
  • 20. 图1、图2分别是1949—1957年和1982—1989年中国的畅销书种数比例图,中国的畅销书种数变化(   )

    图1

    图2

    A . 有利于科研与国际前沿的接轨 B . 适应了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C . 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 . 为现代化的建设提供了大量人才
  • 21. 20世纪80年代初,深圳一位政府干部翻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原著,最终在《列宁全集》中查出列宁引用恩格斯的一段话来:“····住宅、工厂等等,至少是在过渡时期未必会毫无代价地交给个人或协作社使用。同样,消灭土地私有制并不要求消灭地租,而是要求把地租——虽然是用改变过的形式——转交给社会。”当时深圳干部人人会背这段语录,若有考察和质问者远道前来,他们就流利地讲给那些人听。这说明(   )
    A . 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阻力重重 B . 深圳特区官员思想保守顽固 C . 改革开放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D . 经济体制改革尚未涉及所有制问题
  • 22.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文艺担负起防疫、抗疫“宣传员”和“书记员”的使命。人们以歌曲、 散文、诗词、戏曲、绘画、书法、网络短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文艺创作,从不同方面把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凝结为感人至深的画面。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 政府对文艺事业的高度重视 B . 我国的文艺事业得到了普及 C . 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D . 中国打赢了疫情防控的战争
  • 23. (2021高二下·南充开学考) 苏格拉底在与普罗泰戈拉辩论中,通过对智者“可以传授”德性的质疑,否定了智者所传授的那种讲辩论、挣钱术等“技艺”和“知识”。他认为那根本不是关于人的生活和行为的真正“知识”,智者的“传授美德”的教育活动也不是真正意义的“美德教育”。据此可知,苏格拉底(    )
    A . 推动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B . 强调培养公民健全人格的重要 C . 否定了智者学派功利主义的合理性 D . 深刻揭露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 24. 柏拉图认为,正义的城邦或理想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统治者应从有才能的人中挑选出来;第二,统治者阶层应过公社生活;第三,国王应是哲学家,或应该让哲学家做国王,因为只有哲学家才具备治理国家应有的知识。这一主张(   )
    A . 否定了雅典的城邦民主政体 B . 规划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宏伟蓝图 C . 初显了理性主义的思想理念 D . 促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鼎盛时期
  • 25. 作为柏拉图学园的成员,普鲁塔克(约46—120年)在《名人传》里表现出高度的理论自觉,其中的《伯利克利——费边传》的序言就直言人类心灵不应无所事事,而应追求那些“凭借本身的魅力将我们的心灵引向完善境界的事物”,这些事物就是“节制”、“正义”和“睿智”。据此可知他(   )
    A . 谴责了道德沦丧的时弊 B . 摆脱了传统思想的束缚 C . 体现自我意识初步觉醒 D . 注重道德自觉与社会和谐
  • 26. 古罗马帝国的法理学家们大胆地提供判断,是为了解决面临的每一个具体问题,调整理论与实践之间细微的不平衡,两者兼顾,取得最好的效果。况且,大部分判断在若干世纪以后,从未被怀疑或抛弃,甚至从未被修改过。这说明(   )
    A . 罗马法具有精确性和实用性 B . 罗马帝国的统治具有示范性 C . 法理学家们的理论造诣深厚 D . 罗马自然法理念具有普遍性
  • 27. 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这里对罗马法的评价视角是(   )
    A . 文明传承 B . 司法公平 C . 阶级分析 D . 民族立场
  • 28. (2021高二下·湛江期中) 自公元前 242 年起,罗马政府专门设立“外事裁判官”来审理涉外案件,通过互相参照、通融权衡,以取得一些双方都同意的解决方案。这一举措(    )
    A . 破坏了法律至高无上原则 B . 促进了罗马成文法的产生 C . 增强了罗马法的灵活实效 D . 标志着罗马法学高度成熟
  • 29. 各种希腊文化因素影响和改变了欧洲各个文化领域的基本观念和思考方式,而以观察、观测和实验等手段来发现自然现象及其规律,进而验证关于自然假说的真理性,远比信念、哲学一逻辑推理可靠得多。材料反映的现象得益于(   )
    A . 雅典民主政治的保障 B . 欧洲文艺复兴的推动 C . 逻辑推理的思考方式 D .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 30. 达朗贝尔对物理学某一成就是这样评价的:它将数学、实验以及观察统一起来,创造了一门真正的新科学,“这门科学是精确的、是有深远意义的和光彩夺目的”。该物理学成就是(   )
    A . 哥白尼的日心说 B . 伽利略的实验科学 C . 牛顿的经典力学 D .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31. 达尔文说,他一直为使用《圣经》创世的字眼来取悦公众舆论而感到后悔,他用这些词的意思其实只是意味着“以某种完全未知的过程而出现”。这说明(   )
    A . 神学仍是生物学研究的障碍 B . 进化论使神学得到完善 C . 达尔文有着坚定的宗教信仰 D . 达尔文属于不可知论者
  • 32. 西欧“原初现代化”时期的一个表现是现代意识的兴起,其历程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他们并非环环紧扣,但精神实质却相通相融。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 . 推进人类自主自觉自信的形成 B . 培养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精神 C . 激发人在政治生活的理性选择 D . 建立人在信仰事务上的自主性
  • 33. (2021高二下·大庆开学考) 在启蒙运动中,由于以牛顿为代表的自然科学的辉煌胜利,从而启蒙思想家普遍崇尚科学和科学理性,科学理性和科学精神渗透在一切人文社会科学之中,最后,使得科学取代和窒息了人文。据此可知(    )
    A . 启蒙运动促进人文精神的发展 B . 人文思想助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 . 过度推崇科学理性带来负面影响 D . 启蒙运动为科学发展扫清了障碍
  • 34. 表1 1881—1953 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数量变化表(单位:人)

    来源

    时间

    杰出的

    门外汉

    船员

    应用

    科学家

    非实用的科学家

    牧师

    其他

    1881年

    54

    13

    62

    134

    14

    201

    1914年

    38

    6

    79

    289

    4

    57

    1953年

    8

    2

    134

    348

    0

    55

    皇家学会作为英国最具名望的科学学术机构,吸纳了各行业的人才。据表1可知,当时英国(   )

    A . 科学研究的职业化趋势日益明显 B . 自然科学摆脱了宗教神学控制 C . 业余爱好者的科研兴趣持续降低 D . 科学转换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 35. 有学者指出,法国大革命的根本目的,无非就是要打破王公贵族的政治垄断,要在一种新的思想基础上重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这种“新的思想”当是(   )
    A . 三权分立 B . 信仰自由 C . 人民主权 D . 人文主义
  • 36. (2021高二下·平邑期中) 17世纪后半期到18世纪中期,文化消费成为中等阶层以上主体消费人群日常消费的一部分,在出版商、戏剧和音乐经理人的推动下,英国人对报纸、杂志、油画、戏曲、音乐会的消费增多。这一现象(   )
    A . 有利于文化的市场化 B . 源于中产阶级的形成 C . 表明启蒙运动的扩展 D . 反映工业文明的繁荣
  • 37. “资产阶级用来推翻了封建制度的那个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同时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它自己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马克思上述言论(   )
    A . 旨在否定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 B . 呼吁资产阶级承担起历史使命 C . 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迅速到来 D . 阐释了生产力对社会革命的促进作用
  • 38. (2020高二下·衢州期末) 2020年5月7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北京大学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认为,“遗址呈现出的景象与内涵,契合了《易经》‘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记载。”因此,不排除双槐树遗址是黄帝时代的都邑所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 黄帝时代的传说在历史上都是真实存在的 B . 中国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进入了信史时代 C . 历史文献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D . 考古发掘是研究人类文明起源的重要方法
  • 39. 19世纪,波兰音乐家肖邦创作的波洛涅兹舞曲源自贵族沙龙中的伴舞音乐,他继承了原有舞曲的节奏,克服追求华丽、缺乏深度的沙龙趣味,赋予了作品悲壮宏伟、刚劲有力的音乐气质,抒发对祖国、对人民最真华的情感。这反映了肖邦(   )
    A . 追求个性化艺术风格 B . 对腐朽封建贵族文化的抵制 C . 擅长创作室内乐作品 D . 在音乐创作中凸显民族意识
  • 40. 有文学理论家在文章里提到:“就目前文学理论的现状来看,整个情势的发展显示,大家都赞成文学应该趋向于忠实的模仿由自然提供的模型。”体现材料观点的作品是(   )
    A . 《巴黎圣母院》 B . 《苹果车》 C . 《悲惨世界》 D . 《老人与海》
二、非选择题:(以下全部为必答题,共40分。)
  •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

    材料二: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
  • 4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57年1月,俄国成立了“讨论关于整顿地主农民生活措施”的秘密委员会。9月,总督纳季莫夫上书沙皇表示同意无偿地解放本省农奴。11月,亚历山大二世下诏草案。1858年,成立了特别委员会,起草农奴制改革草案。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废除农奴制的特別宣言》,声称:“朕决定把这一切事业切实地推动起来,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获得自由农村居民的一切权利。”随后,开展一系列改草。1861年成立自治局,颁布地方自治机构法规。1874年进行军事改革,实行普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军校。1864年实行普及教育,发布大学、中学和初级学校条例,实行大学教授自治等。1868年沙皇政府准许免税进口治全、机械制造、钢轨エ业所需要的生铁、熟铁和一部分机器。此次改革对俄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彩响。

    ——摘自张柱榮《1861年国农奴制改草的再思考》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认识。
  • 4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是最早提出学前教育思想的人。柏拉图认为,教育应从幼年开始,“一切事物都是开头最为重要,特别是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治,你把他塑造成什么形状,就能塑成什么形状”。基于柏拉图“儿童公有”的论点,幼儿教育理所当然属于国家的职责,国家要统一设置育儿园,把认定为优良的婴儿送入育儿园。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对儿童施加合适的影响,柏拉图认为,人生来皆具行善禀赋,嫉恶从善乃是人的本性,而个人是否这样做,关键在于首先要具有对善恶的辩别能力。一个人如果能知善,肯定会行善:如果能知恶,必然会避恶。人自幼年起就该对其进行坚持不懈地诱导和训练,把对善与恶认识的最初的种子播种到孩子的心灵上,使之养成善良的习惯。在幼儿道德熏陶的具体做法上,柏拉图强调要利用儿童善于模仿这一天赋本性,从小就让他们模仿那些一生忠诚、勇敢、虔诚、节制的英雄伟人的言行,使他们从小至一生连续视仿,最后成为习惯,习惯称为第二天赋,在一举一动、言谈思想方法上都受到影响。

    ——摘自冬青《中外学前教育史》等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简要概括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折柏拉图倡导学前教育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