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

更新时间:2022-03-23 浏览次数:87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 1. 经中国政府不懈努力,当地时间9月24日,____乘坐中国政府包机离开加拿大,25日晚,平安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    ) 
    A . 任正非 B . 孟晚舟 C . 马化腾 D . 马云
  • 2. 纪念辛亥革命____周年大会于2021年10月9日上午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 
    A . 90 B . 100 C . 110 D . 120
  • 3.   202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____周年纪念会议在北京举行。(    ) 
    A . 50 B . 70 C . 20 D . 100
  • 4.   2021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院士____和清华大学院士____荣获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A . 顾诵芬  王大中 B . 刘永坦  钱七虎 C . 赵忠贤  屠呦呦 D . 黄旭华  曾庆存
  • 5. 中国共产党全会,11月8日上午在京召开____,会议就《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 
    A . 十九大 B . 二十大 C . 十九届五中 D . 十九届六中
  • 6. 国际奥委会2021年7月20日投票表决,同意在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加入“____”。鼓舞人类携手前行,共同应对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    ) 
    A . 更科技 B . 更团结 C . 更高效 D . 更安全
  • 7. 12月10日,中国同在天津签署两国恢复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该国由此成为第181个同中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 
    A . 立陶宛 B . 基里巴斯 C . 东帝汶 D . 尼加拉瓜
  • 8. 现代人才学中的“蓄电池理论”认为,现代的人才当中,一辈子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必须要做一块高效能蓄电池,不间断地、持续地充电,才能够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这一理论告诉我们(    ) 
    A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B . 要多读书,在实践中学习 C . 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充实自己 D . 学习才能成才,要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
  • 9. “人生由两条路汇聚而成,一条用心走,叫梦想;一条用脚走,叫现实。心走得太慢,现实就会显得苍白,脚走得太慢,梦不会高飞”。这段话说明,实现精彩的人生需要我们(    ) 
    A . 正确处理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B . 梦想能帮我们找到前进的方向 C . 在行动之中经常调整人生的目标 D . 从小就立志成才不断地追求卓越
  • 10. 习近平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这对我们青少年的启示是(    ) 
    A . 少年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 B . 少年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C . 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D . 少年梦想要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
  • 11. 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描述一下自己眼中的“我”,再请同学、父母、老师描述一下他们眼中的“我”,最后制作一张“我的画像卡”。老师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同学们(    ) 
    A . 发挥自己的各种特长 B . 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 C . 学会主动与他人交往 D . 多把尺子衡量自己
  • 12. (2018七上·梅江月考) “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我们的骄傲多半是基于我们的无知!”“越是没有本领的人越自命不凡。”这些话共同劝告我们(    )
    A . 要正确认识自己 B . 人不可有傲气,也不可有傲骨 C . 自我评价不利于个人的健康成长 D . 不客观评价自己会产生自负心理
  • 13. 随着中学生活的开启,一片新的学习天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用“每天都做最好的我”激励同学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下列格言、诗句的内涵与之最为一致的是(    ) 
    A .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B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沁园春·长沙》 C .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D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魏灵公》
  • 14. “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视频主旨演讲中引用的这句古诗告诉我们(    ) 
    A . 友谊是不能没有原则的 B . 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C . 友谊决定着人生的方向 D . 友谊是永恒的、不变的
  • 15. 被誉为“微软之父”的比尔·盖茨在读初中时结识了比他高两届的保罗﹒艾伦。两人成为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在生活中互相帮助,学习上互相鼓励,后来又一起钻研计算机技术,共同创办了微软公司,取得了惊人的业绩。这表明(    ) 

     ①友情在人们的事业成功问题上起着决定性作用 

     ②拥有对自己有着深刻而良好影响的朋友是人生的幸运 

     ③友谊的力量让人成长,我们需要友谊 

     ④个人获得成功后,可以不要友谊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16. 13岁的小芳在网上认识一位网友,两个人发现彼此有许多共同的爱好,聊得非常开心,小芳对网友越来越好奇,正巧对方发出邀请,想在周末和她见面。要不要见面呢?小芳在网上发帖求助。大家的回帖中,你认为可取的是(    ) 
    A . 小聪:“我不会去见我的网友,网上交友要慎之又慎!” B . 小耿:“我觉得见一见也无所谓,怕什么!” C . 宁宁:“网上哪有朋友?不要见面,都是坏人!” D . 多多:“我觉得应该把网上的朋友都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增加真实而贴近的感受。”
  • 17. 国家跳水队运动员全红婢、张家齐,她们在赛场上激烈竞争、互不相让;赛场外,她们互相切磋跳水技术,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这告诉我们(    ) 
    A . 竞争对手只表面和气,很难有超越现实的真情实意 B . 欣赏朋友的成就,会让我们在反省中变得更自卑 C . 当朋友变成竞争对手,就要接受这段友情的淡出 D . 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
  • 18.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规定,对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或者不服从教育、管理的、扰乱课堂秩序、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等情形,确有必要的,学校及其教师可以实施教育惩戒。学生面对教师的教育惩戒应(    ) 

     ①尊重老师,敬而远之     

     ②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③行己有耻,闻过即改     

     ④不卑不亢,维护自尊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9.   2021年11月28日上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妇联召开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推进会,现场揭晓了999户2021年全国“最美家庭”,他们有的几世同堂、孝老爱亲,有的夫妻和睦、相携进步,有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有的热心公益、助人为乐……他们的事迹,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家庭美德和崇真向善爱美的家庭新风尚。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是家庭美满幸福的重要条件 

     ②“最美家庭”的成员之间从来没有家庭矛盾和冲突 

     ③美德家庭体现和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④美德家庭主要是父母辈在努力,未成年人还无法发挥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20.   2020年12月,潍坊市文明办、教育局举办的第六届潍坊市中小学生“书香之家”评选结果揭晓,共有99个家庭被授予潍坊市中小学生“书香之家”称号。对该评选活动,你的认识是(    ) 

     ①这是创建学习型家庭、建设现代家庭的治本之策 

     ②会消除家庭成员间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增进家庭和睦 

     ③生命有接续,这有助于我们传承文明成果,让家庭更美好 

     ④这有助于我们保持心灵沟通,促进家庭和睦,提升生命的质量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1.   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洪涝、台风、新冠疫情……接连不断的灾害和意外,让人们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这些灾难无一不突显“敬畏”的重要性。在天灾人祸面前,我们感受到(    ) 
    A . 人的命数是由天注定的 B . 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 C . 天灾人祸是威胁生命安全最重要的因素 D .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 22.   2021年11月10日,河南商丘的一对夫妻为纪念结婚25周年,携手填写了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丈夫李培松是水上义务救援队队员,参与过上百次救援。他称此次填写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希望能为国家医学事业做点贡献。妻子杨幸丽表示,死了以后还能救人,感觉非常有意义。他们的生命观是(    ) 
    A . 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要热爱生命 B . 蔑视生命,视生命为身外之物 C . 利用一切条件,及时享受生命 D . 尊重生命,利用生命谋声誉
  • 23. 生命是宝贵的,我们都要敏畏生命。在个体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需要科学施救,避以命换命的悲剧发生。这说明(    ) 
    A . 敬畏生命,都要把自己的生命放在第一位 B . 生命至上,必须认别人的生命更加重要 C . 关怀生命,只需听从内心的自愿作出选择 D . 善待生命,谨慎地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 24. “2020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张桂梅身患10余种疾病,创办了全国唯一一所免费女高,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身患重病的张桂梅没有被病魔打倒,反面倔强的怒放生命的事迹告诉我们(    ) 
    A . 对待挫折态度不同,对人生的影响不同 B . 挫折是人生的宝贵财富,挫折越多越好 C . 应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来克服自卑心理 D . 挫折产生的原因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 25.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发表讲话指出,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下列对“平凡与伟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平凡的工作无法体现人生价值 B . 只有成大事者的生命才是伟大的 C . 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造就伟大 D . 只有伟人、英雄才能创造伟大
二、非选择题 
  • 26.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宇航员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组”,将在天和核心舱中生活工作6个月。三个人的成长经历值得我们学习。小明同学收集了其中两人的材料,请你参与其中。          
     

     翟志刚出生在黑龙江省一个贫困家庭。因不忍心60岁的母亲为了自己的学业受苦受累,想要辍学分担家里的重担。得知他的这个想法后,一向温和的母亲大为生气:“不上学不行,必须得上学,你不上学有啥出息,我当了一辈子‘睁眼瞎’,能让你们当睁眼瞎吗。”在母亲的“逼迫”下,他重新把心思放回到学业上。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翟志刚妈妈为什么这样说? 

     
     

     2003年,23岁的王亚平是一名飞行员。看着神舟五号搭载着杨利伟成功发射,她的心里有了一个热血澎湃的梦想,把目光从壮丽的山河投向了更浩瀚渺茫的宇宙。而18年后的今天,王亚平已经是两度飞上太空,并且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仓活动的女航天员。她说:“只有脚踏实地的付出,才有仰望星空的底气。”“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努力,总有一天就能触摸到它”。 

     
     

     2你的梦想是什么?结合王亚平的实例分析如何实现我们的梦想? 

     
    1. (1)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翟志刚妈妈为什么这样说? 
    2. (2) 你的梦想是什么?结合王亚平的实例分析如何实现我们的梦想? 
  • 27. 步入初中,林浩认识了许多新的老师,他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以下是他的日记节选: 

     我的语文老师性格活泼幽默,讲课生动有趣,我很喜欢语文老师,语文课上我认真听课,积极主动发言,从此爱上语文课! 

     数学老师很严厉,从来不对我们笑,讲起课来按部就班,一点意思也没有。上数学课我很不开心,我不想听数学课了,还不如写英语作业呢。结果也够倒霉的!被老师现场抓到,当众批评,我很生气!再也不理数学老师了。 

    1. (1) 你认同林浩的做法吗?请说明理由。 
    2. (2) 为帮助林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请你给林浩支招。 
  • 28. 材料一:小娜在日记中写道:“上初中后,我和父母的关系好像疏远了许多。每天放学回家,父母都要问我的学习情况,没完没了,真是烦死了!”“我的父母很固执,根本听不进我的意见。”“无论交朋友、穿着打扮,还是吃东西、看课外书,只要是我的事,父母都要干涉,我一点自由都没有!” 

     材料二:总书记说:“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更是记忆犹新,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 (1) 请你分析小娜与父母发生矛盾冲突的原因。 
    2. (2) 作为子女,我们报答慈母恩情的“寸草心”可以有如下一些形式(写出3种)。 

       形式一: 

       形式二: 

       形式三: 

  • 29. 某校七年级一班正在举行“生命的思考”主题班会。班主任展示了几则材料,请你仔细阅读,一起思考下列问题。 

     材料一:生命是一个严肃的课题。生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有什么意义呢?这些问题你都思考过吗? 

     材料二:“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成长的路上必然经历很多风雨,相信自己终有属于你的盛举,别因为磨难停住你的脚步,坚持住,就会拥有属于你的蓝图。”这是歌曲《少年》里的一段歌词,歌曲表达了对少年的期待和祝福。 

     材料三:追忆千里稻香,致敬不朽丰碑。2021年11月15日,袁隆平追思会暨灵骨安放仪式再湖南长沙举行。这位一生研究水稻、根植于泥土的老人,长眠在他深爱的土地上。 

     袁隆平院士会跳舞、会拉小提琴、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工作之余爱好打排球;他曾多次捐助奖学金和助学金,鼓励学生“扎根农田”;他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以7%的耕地养育了占世界22%的人口,他为我国粮食安全、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1. (1) 班级准备制作一期“珍爱生命,活出生命精彩”为主题板报,请你根据材料一设计至少四个板块内容。 
    2. (2) 请你结合材料二歌词思考:成长的路上必然经历很多风雨,少年的你应怎样正确面对风雨与挫折? 
    3. (3) 结合袁隆平院士的一生,说明我们该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