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未央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

更新时间:2022-03-24 浏览次数:56 类型:月考试卷
一、 积累运用(17分)
  •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辈(háng)   欺(rǔ)    慢(dài)     水(fú) B . 白羊(dǔ)   子(méi)      脑(pàn)    时(dēng) C . 奋(kàng)   杂(rǒng) )    闭(sài)  然而止(jiá) D . 然(qiāng)  怅(wǎng)     射(fǔ)     绊(jī)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偏辟  登时  蒹葭  历历可数 B . 欺侮 搏击 弥勒   世外桃源 C . 思慕 严骏 寤寐   千呼万唤 D . 吩咐 油馍 清冽     兴高彩烈
  • 3. 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 (1) 2019年5月23日,首辆高速磁浮实验样式下线仪式在青岛举行,这辆最高时速可达600公里的列车首次向世人揭开了(奥秘  秘诀  神秘)面纱。
    2. (2)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人(安身立命 安居乐业  安贫乐道)的基本规范和行为准则。
  • 4.     诗歌默写。
    1. (1) 微君之故,
    2. (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
    3. (3)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 (4) ,端居耻圣明。
    5. (5) ,鸡犬相闻。
    6. (6) 青树翠蔓,
    7. (7) ,并怡然自乐。
    8. (8) 凄神寒骨,
    9. (9)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10. (10)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 5. 阅读下面文字,改正其中的错误。

        ①优秀传统文化是有灵气的、是有力量的。②它已经融入我们的文化性格里,启动着我们的心智,滋养着我们的心灵。③它要得到传承,就应融入公众生活。④一些优秀的文化类节目备受关注,说明很多人_________对它缺乏热情,_________缺少感受它的机会。

    1. (1) 第①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 (2) 第②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 (3) 第④句需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6.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地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1. (1) 上面文段选自《》。
    2. (2) 请结合课外阅读积累,说说在这封信中,傅雷告诫儿子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起伏。
二、综合性学习。
  • 7. 某校八年级(2)班开展“古诗苑漫步”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 (1) 请你为此次主题活动拟写一则宣传语。(要求围绕主题)
    2. (2) 下列诗句中不属于哲理句的一项是( )
      A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B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 .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 (3) 分别写出下列诗句所描写的季节。

      A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B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

三、现代文阅读(共46分)
  •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疫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以追溯到世界上最早的英雄史诗当中。有研究表明,书中提到的一部分灾难,从所描述的特征或影响来看,应该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由有害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而导致的疫病。

    据研究,大约从公元前500年开始,疫病就开始影响欧洲文明的发展进程。而1347~1353年间在欧洲流行的黑死病,更是欧洲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疫病,它的爆发竟然使欧洲人口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

    当然,在与肆虐的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人类的医学事业也在不断进步。16世纪解剖学的发展,17世纪生理学的进步,18世纪病理解剖学的创立,加上19世纪细胞学、细菌学等学科的建树,以及20世纪初临床医学的巨大飞跃,共同成就了现代医学。

    材料二:中国古代文献中的“疾疫”,“疾”指的是比较普通的一般性疾病,“疫”指的是比较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这种分法与现代医学的主张也比较吻合。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报告曾指出,在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占绝大多数。相比较而言,“疫”比“疾”的影响要大得多,“疫”的大规模爆发往往给社会造成严重灾难。

    中国历史上大疫流行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名医辈出的时代。如:面对传染性黄疸病,东汉时的华佗曾用可以入药的幼嫩青蒿来治疗。现代医学研究更是循此路径,从青蒿中分离出青蒿素,成功研制出治疗疟疾的新药。

    此外,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隔离传染病患者是行之有效的疫病防控措施。公元2年,民间疫情严重,《汉书·平帝纪》记载:“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到唐朝时,还有佛教寺院设立的“病坊”用于隔离麻风病人,内有僧人为患者治病。

    材料三:疫病在很多时候是由病毒而起。近年来的研究揭示,人类基因组里也有病毒基因的痕迹。尽管病毒自身的遗传信息量非常小,但它们仍然可以把自己的基因注入宿主细胞,并把宿主细胞变成帮助自己复制的“代工厂”。一般而言,一粒小小的病毒进入一个细胞,很短时间之内就能复制出上千个病毒体。所以当病毒性疫病出现时,在没有外在干预的条件下,被病毒袭击的宿主,可能会依靠自身机能得以存活,也可能会走向毁灭。由于病毒试图“劫持”宿主细胞来自我复制并迅速繁殖,自然就会激发宿主使用自身的免疫系统这一“武器库”来予以反击。

    在一定意义上,人类的抗病毒过程,既是一个促进人类自身身体机能不断强大起来的过程,也是一个推动人类抗病毒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过程。事实上,人类与病毒之间的斗争由来已久,人类对病毒的认识也在这样的持久斗争中一步步丰富起来,完备的病毒防治体系也正在逐步建立起来。

    1. (1)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
      A . 英雄史诗中提到的全部灾难都是由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而导致的疫病。 B . 黑死病是欧洲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疫病,它的爆发使欧洲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 C . 中国古代文献中,“疫”比“疾”的影响要大得多,“疫”的大规模爆发往往给社会造成严重灾难。 D . 病毒可以把宿主细胞注入自己的基因,并把宿主细胞变成帮助自己复制的“代工厂”。
    2. (2)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重点介绍了三组材料共同的中心说明对象——现代医学发展史。 B . 材料二通过举例子、作比较等方法说明了中国历史上大疫流行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名医辈出的时代。 C . 材料三中“疫病在很多时候是由病毒而起”的“在很多时候”去掉后,表达的意思没有改变。 D . 纵观三则材料可知,人类对病毒的认识是在持久的斗争中一步步丰富起来的。
    3. (3) 请根据上述材料中有关疫疾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全国新冠肺炎期间,钟南山院士号召大家正确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是由一种或多种对病毒溶胶、病毒液体等具有隔离作用的面料加工而成的口罩,在呼吸气流下仍对病毒溶胶、病毒液体等具有屏障、隔离作用。

      请找出原文材料中与“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原理类似的防疫举措。

    4. (4) 除了“佩戴口罩”,你还了解个人应对疫情的其它办法吗?请列举两种。
  • 9.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一棵橘树的温暖

    途 中

    ①也许每个人记忆深处都有一棵埋藏在心底的树。对于我来说它是一棵橘树,也是我那段美好的童年时光。

    ②橘树是外公家的,种在外公家的院子里。外公家院子不算很大,但有很多树,如枇杷树、桃树、梨树、桂花树等等,但我单单对这棵橘树情有独钟。可能是因为我小时候比较喜欢吃橘子,亦或者橘树矮矮的枝丫很好爬,对于胆小的我来说,面对那些高大的枇杷树或者梨树是望而生畏的。因此对于这个矮小的橘树我时常会像一个胜利者一样爬上去,站在上面带着略有骄傲的笑容征服它,外公见了笑着对我说:“别摔着了,你这小猴子。”

    ③春天橘树开满了密密麻麻白色的小花,微风吹过,老远看像许多白色蝴蝶一样翩翩起舞。好奇的我忍不住凑上去看,但白色的小花上有许多蜜蜂在采蜜,嗡嗡的。这时,外公看见了总会笑了笑说:“注意别被蜜蜂叮一头的包!”我听了冲外公傻笑了一下,外公看着我,他的笑容和正照耀在他脸上的阳光混合在一起,让整个橘树旁都温暖了起来,空气都变得甜甜的暖暖的。

    ④当橘树上有许多小小的青青的橘子时,我们几个小孩子就会守在橘树下面,高兴地数着橘子有多少个。这时我们会比谁喊的声音大,于是整个院子里都充满了:“1,2,3,4……”外公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手里拿着扇子笑眯眯地看着我们说:“一个个傻子!”后来我们大家习惯了,所以每次外公喊时,我们都会相视一笑,然后继续大笑,外公也在旁边看着我们,摇摇头然后陪着我们一起笑。我们知道外公的这句傻子里包含着他慈祥的爱。

    ⑤当橘子有一点点黄色时,嘴馋调皮的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摘下一个青皮大橘子,剥开就放入嘴中。虽然有点酸,但我们脸上的笑容是喜悦的。我们会互相问酸还是甜,然后分享对方的橘子吃。有时调皮的小孩会故意说不酸,引得大家哈哈笑个不停。外公看着我们大家吃着橘子,他并不会说橘子还没好就吃了,他只是坐在一边面带微笑静静地看着我们吃橘子。这时橘树下总会萦绕一股酸橘味的笑声,这笑声会随着傍晚邻居家烟囱里的烟飘在整个村子里。

    ⑥后来,我们都长大了离开家去外面上学了,橘树似乎孤独了,站在那里不知道在等待着什么。外婆说外公经常端着茶杯坐在橘树下望着远方不说话,满树的橘子全部黄了,地上也掉落了好多,外婆有空的时候会摘几个。

    ⑦不过放假回来我们还是会坐在橘树底下聊天,外公还是如往常一样坐旁边微笑地看着我们不说话,只是默默地听我们讲学校发生的趣事。再后来橘树被砍了,原因是它长虫子了而且也不生橘子,外婆说橘树老了不中用了,听着一股心酸涌上心头,这酸比当年吃青皮橘子酸多了。

    ⑧然而不久,那个坐在橘树下面带笑意的外公也因生病离我们远去了。外公是在阳春三月走的。记得是我上高一正好放月假的时候,外公生病了脸上浮肿得特别厉害,皮肤黝黑黝黑的,和之前那个清瘦的外公相差很大。我走过去喊了一声外公,他看着我立马一脸微笑地说:“放假了啊!”我看着外公温暖的笑容,想起了橘树下面带微笑的外公,我才发现,一直以来温暖我的都是这个笑容。这时外公低下头看着我的脚说:“袜子都不穿啊?”听到这一句话我顿时泪流满面,哪怕多年以后回忆起来还是会红了眼。

    ⑨我想如果橘树没有被砍掉,我想如果外公也没有离我们而去,我还是可以看见那个橘树下带着温暖笑容的外公吧。眼前不由自主地浮现满树的星星点点白色的小花,和那个阳光温暖治愈的笑容……

    ⑩我想我是多么怀恋那时的时光。我知道我的橘树早已离我远去了,但这一棵橘树的温暖照亮了我的整个童年。

    1. (1) 文中主要描写了“我”童年时有关橘树的四个场景,请参照示例加以概括。

      ①“我”爬上矮小的橘树,外公笑着提醒“我”别摔着;

    2. (2) 第⑧自然段中“我顿时泪流满面”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分析。
    3. (3) 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⑨自然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4. (4) 题目中的“温暖”一词有什么含义?
  • 10. 文言文阅读

    【甲】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

    【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节选自林嗣环《口技》)

    1. (1) 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①其两膝相     ②如有所语 

      ③两战战          ④人有百手

    2. (2) 下列画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启窗观 俄百千人大呼 B . 佛印类弥勒  群响毕 C . 中轩敞者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东坡 D . 二黍许 珠历历数也
    3. (3)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 (4) 【甲】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作者采用了说明顺序;【乙】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通过刻画“宾客”的神态、动作等细节,运用描写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善”。
  • 11. 古诗文鉴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 (1) 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中的“辅”“望”将京城与蜀地联系起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营造了开阔的意境。 B . 颔联中的“同是”,写出了送者与行者相同的处境和感情。诗人也借此来宽慰即将远行的朋友。 C . 颈联既充满了送别诗低沉、伤感的常调,又以豁达乐观的态度,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成为富于哲理的千古名句。 D . 尾联诗人劝慰朋友不要因离别而伤心落泪,要心胸开阔、坦然面对。
    2. (2) 简述你对“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两句诗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四、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 12.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吴伯箫记忆中的灯笼,蕴含着对故乡、亲人的怀念,更是报国之志的载体;鲁迅记忆中去赵庄看社戏的夜晚,豆是好的,朋友是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记忆是一首成长的歌,每个音符都倾诉着青春的激情和梦想;记忆是一架照相机,留下你生命中每个精彩的片段;记忆是一支笔,给你的生命增添绚丽的色彩。一个背弃记忆的人是失败的,一个受制于记忆的人是痛苦的,只有自由漫步在记忆世界与现实生活之间,体验成长快乐的人,才是幸福的。

    请以“记忆中的  ▲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和要求】

    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自选文体;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