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第17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4月...

更新时间:2022-03-14 浏览次数:3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60分)
  • 1. 中共十四大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从此,中国的经济体制逐步迈向( )
    A .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 B .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 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
  • 2. (2019高二上·黑龙江期末) 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  )
    A . 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 B . 标志着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站了起来 C . 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D . 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
  • 3. 1953年,为改善和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6 年,中国政府指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更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上。 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 . 成为新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B . 消除了周边国家的恐惧和疑虑心理 C . 使得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孤立和遏制 D . 改善了中国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 4.  1980年深圳开发区政府计划通过出租土地换取资金,但反对意见很大,理由是:共产党的国土怎么可以出租给资本家?一位叫骆锦星的干部翻遍马列原著找到恩格斯的一段语录(如图),之后大多深圳干部通过流利背诵这段语录回复质问者。这表明当时(   )

    A . “左”倾思想影响依然存在 B . 姓资姓社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 C . 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改变 D . 马列主义是体制突破的唯一依据
  • 5. (2021高三上·黑龙江期中) 据一位国营药店负责人回忆说,1985年,他所在的药店成立之初,西药和中药均由固定国营药厂提供;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很多国营药厂或药品供应商开始直接向该药店售药。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我国(  )
    A . 经济体制转型基本完成 B . 国家医药管理体制亟须健全 C . 国民经济结构逐步完善 D . 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 6. 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目录比较表据表中的变化可知,1982年宪法新在( )

    1954年宪法目录序言

    1982年宪法目录序言

    第一章总纲

    第二章国家机构

    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

    第一章总纲

    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国家机构

    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

    A . 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宪法原则 B . 确立依法治国为国家体制改革重点 C . 昭示着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D . 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
  • 7. (2021高一下·吉林月考) 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学习某一主题时交流的内容,内容涉及到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王权强化、城市自治、《查士丁尼法典》。就此判断这一主题为(    )
    A . 史前的人类文明 B . 中古时期的欧洲 C . 古代非洲和美洲 D . 亚洲的文明古国
  • 8. 有学者说:据估计,当时希腊共有300多个城邦,其中90%左右的小邦都是弹丸之地,人口不超过几千,面积不过几十平方千米或更小。这说明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
    A . 独立自治 B . 小国寡民 C . 封闭保守 D . 彼此隔绝
  • 9. (2021高一下·通化期末) 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代希腊人则以移民方式向地中海和黑海地区扩大影响。造成这种不同扩展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
    A . 社会分工与生产效率 B . 文明开化的程度 C . 社会组织与管理系统 D . 经济形态的影响
  • 10. 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这主要得益于( )
    A . 农耕和畜牧的产生 B . 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 C . 国家和文字的产生 D . 社会生产力与分工的发展
  • 11. 桑海和印加分别是中古时期非洲和美洲文明的代表。下列属于桑海帝国和印加帝国相同点的是(   )
    A . 官吏由贵族担任且世袭 B . 官吏由国王直接任免 C . 对外贸易发达 D . 实行中央集权
  • 12. (2016·上海) 中世纪后期位于东西方之间的某个军事强国,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位置,控制了亚欧商路。这个国家是(   )

    A . 西罗马帝国 B . 法兰克王国 C . 拜占庭帝国 D . 奥斯曼帝国
  • 13. 中古时期,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先后崛起。就其历史发展过程看,两大帝国的相似之处有( )

    ①地理位置都位于西亚地区      

    ②都信奉伊斯兰教

    ③政治制度中体现政教合一特点    

    ④通过灭亡拜占庭帝国建立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4. 据统计,1500—1650年的150年间,仅西班牙就在美洲搜刮了1.6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倍半。这种现象( )
    A . 促进物种交流和人口迁徙 B . 表明西欧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 C . 增强了商业资产阶级的实力 D . 导致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受到摧残
  • 15. 8—15世纪,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起。这些国家极其富有,主要是因为( )
    A . 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心 B . 出口象牙和奴隶,自然资源丰富 C . 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 D . 农业发达,发明了“浮动园地”
  • 16. 据《査士丁尼法典》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人偷走了,租马的人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据此可知,《査士丁尼法典》( )
    A . 形成博大缜密的法律体系 B . 注重保护奴隶主的权益 C . 为后世提供重视证据的法治传统 D . 初步具有“契约”思想
  • 17. 新航路开辟后热衷于探险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看到可以用白银跟中国人做生意,便掀起了一场银矿开发狂潮。整整两个半世纪,美洲的巨额白银不断地流入中国。这反映了( )。
    A . 白银流入促进了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 B . 对外贸易增加使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 . 中国商品满足西、葡两国的市场需求 D . 西、葡已成为明朝政府最大的贸易伙伴
  • 18. 16世纪晚期,欧洲一幅名为《亚美利哥·韦斯普奇发现美洲》的绘画非常有名,其以新旧世界对比的隐喻方式描绘了文明的欧洲与未开化的美洲相遇的场景。画中,航海家穿戴整齐、乘坐先进航海工具到达美洲,象征着欧洲文明的生活方式;而赤身裸体、从吊床中起身的美洲人,则暗示着美州的原始、未开化和被征服。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 . 欧洲人宣扬其殖民侵略的正当性 B . 欧洲殖民的目的是传播工业文明 C . 当时欧洲绘画艺术繁荣 D . 此画真实反映了当时美洲的全貌
  • 19. 1405年到1433年,明朝郑和七次出使西洋,加强了明朝与周边国家的联系。半个多世纪后,意大利人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麦哲伦渡过大西洋沿美洲大陆绕过南美大陆南端进入太平洋,他的船队于1522年返回欧洲。东西方远航反映了( )
    A . 经济发展有利于中西远航 B . 同样的社会需求促进东西交往 C . 突破传统形态的交流需求 D . 更多了解世界的梦想推动远航
  • 20. (2020高三上·深圳月考) 16、17世纪,建立在全球商品交换基础上的社会分工逐渐形成;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和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由此可见,当时(   )
    A . 亚洲经济地位依然较高 B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具规模 C . 西欧与东欧的矛盾尖锐 D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主流
  • 21. 1400-1800年世界不同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单位:百万)

     

    1400年

    1600年

    1800年

    中国

    70

    110

    330

    印度

    74

    145

    180

    欧洲

    52

    89

    146

    非洲撒哈拉以南

    60

    104

    92

    拉丁美洲

    36

    10

    19

    上表说明了(   )

    A . 工业革命是不同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根源 B . 印度人口的持续增长是因大量黑奴的贩入 C . 中国与拉美人口数量的变化均缘于殖民扩张 D . 不同地区人口变化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 22. 西方新航路开辟与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两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 B . 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 . 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D . 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进程
  • 23. (2019高一下·长春期末) 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 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 . 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C . 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D . 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 24. 十五十六世纪西欧殖民活动的始作俑者是(   )
    A . 葡萄牙和西班牙 B . 英国和荷兰 C . 英国和法国 D . 荷兰和葡萄牙
  • 25. 1580年,阿姆斯特丹的一位大商人说:“不用像以前那样要经常到威尼斯进货和长途奔波了,黄金像水一样直往口袋里流,挡都挡不住。我打算投资办个工场再赚它一把。”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 荷兰发达的航运业 B . 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商业革命” C . 新航路开辟引发的“价格革命” D . 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 26.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工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是在(   )
    A . 洋务运动期间 B . 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C . “大跃进”时期 D .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 27. “粮、油和蔬菜、副食品等的极度缺乏,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这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反右倾’斗争的严重后果,其沉痛的教训应该认真总结和记取。”为克服这一困难局面,党和国家(   )
    A . 实施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 . 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C . 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 . 实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 28.  150年左右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颗门牙咬开了世界,大西洋开始迎来一个开放的时代。下列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   )
    A . “两颗门牙”主要是指英国和荷兰 B . 大西洋的开放使地中海沿岸的商业更加兴旺 C . 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工业发达 D . 大西洋的开放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
  • 29. (2021高一下·河间期中) 欧洲人踏上新大陆以前,安第斯山中部地区的印加帝国和中部美洲地区的阿兹特克帝国南北而立,环加勒比地区则存在着许多大大小小的酋长国。这反映出(  )
    A . 美洲文明落后于世界文明进程 B . 美洲各文明区域发展程度不一 C . 两大帝国压制环加勒比地区发展 D . 环加勒比地区社会发展极为落后
  • 30. (2021高二下·黄山期末) 公元前427年,希腊小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达。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将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处死,妇女儿童罚作奴隶。第二天,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据此可知,在古代(   )
    A . 希腊小邦缺乏政治自主权 B . 公民决定雅典城邦重大决策 C . 大邦争霸阻碍了希腊统一 D . 雅典公民大会有时违背民意
二、非选择题
  • 31. 材料:1402年明成祖朱棣继位后,对于海外诸国实行“柔远人”“敦睦邦交”的政策,他认为“四夷顺,则中国宁”,且明朝初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需要扩大对外贸易。于是,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以“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将古代中非交往推向了最高潮。中非双方以空前的规模进行频的政治性互访,建立起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同时,中非之间进行了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被访问的非洲国家也常常派使团随船队回访中国,每次来华使团都受到礼遇,被奉为上宾。

    ——摘编自张象《古代中国与非洲交往的四次高潮》

    1. (1) 根据材料,分析明成祖时中非交往出现高潮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指出明成祖中非交往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
  • 32. 材料一: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德]马克思、[德]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材料二:16世纪,欧洲的黄金从55万千克增加到119万多千克…物价上涨使靠工资为生的工人实际工资下降,日趋贫困。按传统方式征收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收入减少。新兴资产阶级依靠使用廉价劳动力和高价出售产品而得到好处。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业革命的表现和影响。
    2. (2) 材料二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给欧洲带来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哪三类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种变化和欧洲社会转型有何关系?
  •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但是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摘自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摘自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

    材料二: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摘自《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外交以传统外交为主,偏重于政治和安全领域,外交决策权高度集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适应全球化、区域化和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形势,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和整体性外交的模式。

    ——摘自《新中国外交60年:实践特点和理念演变》

    1. (1) 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共八大确立的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
    2. (2) 材料二中提到中共八大确立的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
    3. (3) 据材料三,指出与新时期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外交为世界外交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