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1年广西南宁市北部湾经济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三)

更新时间:2022-03-30 浏览次数:31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蜡烛燃烧 B . 浓盐酸挥发 C . 铁制品锈蚀 D . 浓硫酸腐蚀衣服
  • 2. 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 . 钡-BA B . 镁-mg C . 钠-Na D . 锌-zN
  • 3. 学校厕所水龙头的上方适合张贴的标志是(   )
    A . B . C . D .
  • 4. 下列气体中,无色、无味不易被人们察觉的有毒气体是(   )
    A . 氮气 B . 二氧化硫 C . 一氧化碳 D . 二氧化碳
  • 5.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 稀释浓硫酸 B . 测量pH C . 倾倒液体 D . 称量氢氧化钠
  • 6. 下列化肥中,属于钾肥的是(   )
    A . KCl B . NH4HCO3 C . NH4H2PO4 D . KNO3
  • 7. 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 . 质子数不同 B . 电子数不同 C . 中子数不同 D .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 8. 柳州螺蛳粉远近闻名,在美食街总闻到螺蛳粉的香味,这是因为(   )
    A .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 .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 .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 分子在不断运动
  • 9. (2019·云南) 元素周期表中第118号元素 是最新公布中文名称的元素,该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Uu B . 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C . 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76 D .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
  • 10. 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 生石灰——CaO B . 烧碱——NaOH C . 干冰——H2O D . 小苏打——NaHCO3
  • 11. 下列做法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 . 对废旧电池进行回收处理 B .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C . 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等能源,尽量控制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使用 D . 实验结束后,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 12.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操作或原理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B . 点燃氢气之前必须验纯,原因是氢气不纯点燃有可能发生爆炸 C . 将实验室制取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未变浑浊,可能是因为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D . 所有的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因为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未发生改变
  • 13. 如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模拟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化学变化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B . 化学变化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 .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D . 该反应可表示为
  • 14. (2012·贵港) 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t2℃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不饱和溶液降温都会转化成饱和溶液 C . t3℃时,分别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 D . 若物质甲中含有少量的物质乙时,可用冷却结晶法获得较纯的物质甲
  • 15. (2019·云南) 人体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葡萄糖酸锌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 B . 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 葡萄糖酸锌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 D . 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5g
  • 16. 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 . 饱和溶液一定不能继续溶解任何溶质 C .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D . 烧开并冷却的水不适宜养鱼,是因为水中溶解的氧气量减少
  • 17. 如图所示,打开分液漏斗旋塞,滴下少量双氧水,一段时间后,用手摸容器外壁发热,下列现象中正确的是(    )

    A . 气球涨大,红墨水左移 B . 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 . 气球涨大,红墨水右移 D . 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 18. 分析推理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
    A . 燃烧的温度一定要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低于着火点就能灭火 B . 有机物一定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C . 置换反应中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 .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19. 鉴别与除杂是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铜粉中含有的CuO

    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干燥

    B

    鉴别H2和CH4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而冷的烧杯

    C

    除去碳粉中含有的MnO2

    加入过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D

    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

    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A . A B . B C . C D . D
  • 20. 小明向盛有盐酸和MgCl2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为判断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他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a于试管中,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并得到相应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①加入Zn粉,有气泡产生,则溶液a一定有MgCl2

    ②加入CuO粉末,无明显现象,则溶液a一定有两种溶质

    ③加入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溶液a可能有NaOH

    ④加入Mg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则溶液a一定有两种溶质

    其中,合理的有(    )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二、填空题
  • 21. 用化学符号或名称填空。
    1. (1) 铝元素
    2. (2) 两个氢原子
    3. (3) 碳酸根离子
    4. (4) S2-
    5. (5) 甲烷
  • 22. 选择正确的物质,用序号填空。

    A.二氧化硫   B.塑料饭盒   C.浓硫酸   D.维生素A   E.75%的酒精

    1. (1) 随便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的是
    2. (2) 人体缺乏后会导致夜盲症的是
    3. (3) 造成酸雨的气体是
    4. (4) 常用于皮肤消毒的是
    5. (5) 常用于干燥某些气体的是
  • 23. 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
    1. (1) 如图所示,电解水的实验中,通电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收集到的气体是;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组成的。

    2. (2) 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填序号)。

      ①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②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③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④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3. (3) 下列净化水的过程中,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 . 活性炭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有异味的物质 B . 明矾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C . 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方法主要有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杀菌 D . 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4. (4) 电解水不是最理想的制取大量氢气的方法,理由是
  • 24. 比较、分析、归纳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现有以下反应:

    1. (1) 分析发现,四个化学反应均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分析这四个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我们发现了一个相似之处
    2. (2) 分析①和②,可以得出锌、银、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根据③和④,用相似的思维方法,将Cl2通入KI溶液中能发生反应,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 25.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 (1) 鸡蛋中的鸡蛋清主要含有的基本营养素是
    2. (2) 铁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乏铁元素会引起
    3. (3) 关闭煤气罐阀门熄灭火焰,其灭火的原理是
    4. (4) 在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的方法是
    5. (5) 新鲜牛奶的pH约为7,贮存一段时间后味道变酸,pH(选填“变大”或“变小”)。
    6. (6) 下列符合“低碳生活”的做法的是(填序号)。

      ①人走灯灭             ②少用一次性筷子             ③多使用空调调节温度

三、综合题
  • 26. 已知A、B、C、D、E分别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D、E分别为不同类别物质,C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溶剂,D的俗名是纯碱,它们的部分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且省略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1. (1)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D
    2. (2) B与D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现象
    3. (3) 写出E→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AB的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27. 为了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人们要定时进行消毒处理。下列是某厂家生产84消毒液中主要成分次氯酸钠的流程图和物质性质的标签。

    1. (1) 在粗盐溶解过程中需要用到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 (2) 次氯酸钠(NaClO)属于(选填“氧化物”“酸”“碱”或“盐”),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3. (3) 已知氯气通入水中能发生反应: , 则流程③中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保存次氯酸钠的方法是
  • 28. 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 (1) 仪器a的名称为
    2. (2) 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装置组合为(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若用F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选填“b”或“c”)端通入。
    4. (4)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气体的体积。若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氧气或二氧化碳,测量结果更为准确的是(选填“氧气”或“二氧化碳”),为使测量结果都比较准确,写出一条该装置的改进措施

  • 29.       
    1. (1) 某饮用水中含有较多Ca(HCO32和Mg(HCO32 , 该水属于(选填“硬水”或“软水”),常用来烧开水的铝制水壶壶底有一层水垢。某实验小组对该水垢进行探究实验。
    2. (2) 【提出问题】该水垢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水垢主要是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②CaCO3、Mg(OH)2难溶于水,Ca(OH)2、MgCO3微溶于水。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Mg(OH)2、Ca(OH)2

      猜想二: ;

      猜想三:CaCO3、Mg(OH)2

      猜想四:Ca(OH)2、MgCO3

    3. (3)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取适量水垢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振荡,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无明显现象

      说明水垢中没有(填化学式)

      ②取①的上层清液滴入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说明水垢中没有(填化学式)

      ③将①中上层液体倒出,向试管中加足量盐酸,并将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在试管口

      试管中的现象是,玻璃片上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水垢中有CaCO3

      ④向③实验后的试管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说明水垢中有Mg(OH)2

    4. (4) 【结论与反思】

      ①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结论猜想三成立

      ②写出实验③中CaC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5) 【拓展与提升】如果让你处理该水壶中水垢,最好选择盐酸还是醋酸?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四、计算题
  • 30. (2021·肇源模拟) 取一定量氯化镁溶液于烧杯中,将100g的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成五次加入烧杯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对烧杯中的溶液和沉淀进行了多次过滤并称量。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

    20

    20

    20

    20

    20

    沉淀总质量/g

    2.9

    5.8

    8.7

    11.6

    11.6

    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 (1) 第次加完氢氧化钠溶液时,氯化镁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此时生成沉淀质量为g。
    2. (2) 恰好完全反应时,称量所得氯化钠溶液质量为168.4g,则原氯化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请写出计算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