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1年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03-30 浏览次数:49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读书破万卷 B . 煮豆燃豆萁 C . 铁杵磨成针 D . 秋风扫落叶
  • 2. 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其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  )

    A . 氮气 B . 氧气 C . 二氧化碳 D . 水蒸气
  •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滴加液体 B . 倾倒液体 C . 读取液体体积 D . 加热液体
  • 4. 含氟的牙膏有利于预防龋齿,这里的“氟”指的是(   )
    A . 氟元素 B . 氟气 C . 氟原子 D . 氟分子
  • 5. 周末小明回农村老家,发现原本翠绿的水稻苗叶片叶色变黄,为使水稻苗叶片转绿,应为这些水稻追施的肥料是(   )
    A . CO(NH22 B . Ca3(PO42 C . K2CO3 D . KH2PO4
  • 6. 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
    A . 酒香不怕巷子深——酒精分子不断运动 B . 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 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C .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 D . 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分子不断运动, 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 7. 下列关于氧气化学性质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色气体 B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 . 铁丝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 8.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质量提升的是(   )
    A . 对工厂排放的废水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B . 将废旧电池做深埋处理,以减少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污染 C . 机动车尾气排放处加装催化装置,减少空气污染 D . 尽量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低碳出行
  • 9. (2020九上·浦北期末) “染色”馒头中添加有铬酸铅(PbCrO4),颜色为柠檬黄,会使人体致癌,已被卫生部明文禁用。已知铅元素(Pb)化合价为+2价,则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2 B . +4 C . +6 D . +8
  • 10. 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和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
    A . 熟石灰、消石灰、CaO B . 铁锈、氢氧化铁、Fe(OH)3 C . 烧碱、苛性钠、NaOH D . 生石灰、石灰石、CaCO3
  • 11. 美英联军在伊拉克战场上,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反对,使用了后患无穷的贫油弹,其中含有U-238,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质子数为92,则U-238中含有的电子数为(   )
    A . 238 B . 92 C . 146 D . 330
  • 12. 课本上“烧不坏的手绢”实验中,当手绢上的火焰熄灭后,手绢完好无损。对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 . 这是魔术,你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 . 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 . 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着火点升高 D . 手绢上的水气化吸热,使手绢温度低于棉布着火点
  • 13. (2021·河西模拟) 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下,酸性最强的是( )

    物质

    柠檬汁

    酸奶

    纯水

    鸡蛋清

    漂白液

    pH

    2~3

    5~6

    7

    7~8

    13~14

    A . 柠檬汁 B . 酸奶 C . 鸡蛋清 D . 漂白液
  • 14. 某校组织学生到郊外野炊,同学们带了如下的食品,其中主要为人体提供蛋白质的是(   )
    A . 牛肉、鸡蛋 B . 米饭、土豆 C . 番茄、黄瓜 D . 色拉油、花生
  • 15. .图中“”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方框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 B . C . D .
  • 16. 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根据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 . 根据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时碳原子结构不同 C . 根据转化观: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D . 根据守恒观:丙烷燃烧生成CO2和H2O,则丙烷中一定含C、H、O元素
  • 17. 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丁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 B .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C . 该反应中甲一定是化合物 D . 该反应中乙与丙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是14:11
  • 18. 我们生胃病的时候会吃胃药,吗丁啉是一种我们比较熟悉的胃药,他的作用是恢复胃动力,吗丁啉的化学式是 , 关于此种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此种化合物中含有52个原子 B . 这种化合物由碳、氢、氧、氮、氯五种元素组成 C . 此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D . 此种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23.5
  • 19. 如图所示的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逐滴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 B . 常温下向H2SO4、MgSO4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 C . 向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中逐渐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D . 向一定质量氯化亚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镁粉至过量
二、多选题
三、填空题
  • 21.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请用化学符合或化学式填空:
    1. (1) 2个铁原子
    2. (2) 氢气
    3. (3) 5个一氧化碳分子
    4. (4) 写出高锰酸钾中的阴离子
    5. (5) 标出五氧化二磷中磷的化合价
  • 22. 现有六种物质:①熟石灰②活性炭③干冰④氢氧化铝⑤氧气。请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1. (1) 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2. (2) 可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3. (3)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4. (4) 支持动植物呼吸的是
    5. (5) 能吸附冰箱异味的是
  • 23. (2021九上·武功期中) 图a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b是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图C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

    1. (1) 由图a可知,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 (2) 图b中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稳定结构的粒子的符号为
    3. (3) 有关图c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 原子序数:Z>Y

      B 核外电子数:X=Y

      C Y和Z同处于第二周期

    4. (4) 如图是一定条件下,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说明化学变化的实质:

  • 24. 如图: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根据图回答:

    1. (1) 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2. (2) 交点P的含义是
    3. (3) t2℃时,将30g甲物质放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1位)。
    4. (4) 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仍为饱和溶液的是
    5. (5) 若乙中含有少量甲,可采用方法提纯乙。
  • 25. 金属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请回答案下列相关问题:
    1. (1) 铜常用于制作导线,因为其具有良好的
    2. (2) 钢铁等物件容易生锈,铁生锈的实质是铁与空气中的等发生化学反应。
    3. (3) 如图,向一定量硝酸银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铜、锌的混合物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

      ①若溶液甲为蓝色,则固体乙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②若固体乙中含有锌、铜、银三种,则溶液甲中所含的金属离子符号为,此时向固体乙中加入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综合题
  • 26. A-J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F、D为单质;铅酸蓄电池中含有E;G由三种元素组成,其固体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H是蓝色沉淀,各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物质E的化学式为
    2. (2)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
  • 27. 某化工厂用废硫酸制备K2SO4的流程如图:

    1. (1) 生产上将CaCO3研成粉末的目的是
    2. (2) 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填写化学式)。
    3. (3) 流程中,两次将固体与溶液分离开的操作名称是
    4. (4) 反应③M与KCl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根据下表所列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反应③在常温下能实现的原因是

      物质

      KCl

      K2SO4

      NH4Cl

      (NH42SO4

      溶解度/g(20℃)

      34.2

      11.1

      37.2

      75.4

  • 2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A实验中,小气球的作用是
    2. (2) B中依据的现象事实,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 (3) C图所示的实验,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的目的是
    4. (4) D图所示的实验中,试管①中的实验现象是;酒精灯加铁丝网的作用是
    5. (5) 如图是配置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①用图中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②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于标尺位置见图,则称取的NaCl质量g。

  • 29. 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俗称“碱石灰”,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碱石灰在空气中久置会变质,某实验小组为确定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流程:

    1. (1) 固体A中一定含有(填化学式)。
    2. (2)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猜想】溶液B中的溶质可能为:猜想①:NaOH;

      猜想②:Na2CO3

      猜想③:NaOH和Na2CO3

      猜想④:Ca(OH)2和(2)(填化学式)。

    3. (3)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甲、乙同学分别设计如下方案并进行探究:

      甲同学: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则溶液B中的溶质是Na2CO3

      乙同学: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则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OH。

      【反思与评价】丙同学认为上述两位同学的实验结论均有不足之处,他认为溶液B中一定含有Na2CO3 , 可能含有NaOH。为进一步确定溶液B中是否含NaOH,丙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

      猜想③正确

      ②过滤,取上层清液滴加CuCl2溶液

    4. (4) 实验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步骤中的CuCl2溶液还可以用代替。
    5. (5) 【小结与反馈】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向样品中加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综合以上探究,下列对样品成分分析正确的是(填字母)。

      a.一定有NaOH

      b.一定有Na2CO3

      c.一定有CaO

      d.至少有NaOH、CaO中的一种

五、计算题
  • 30. 现有H2SO4与CuSO4的混合溶液,为了分析混合溶液中H2SO4与CuSO4的质量分数,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取四份混合溶液各100g,分别缓慢加入到50g、100g、150g、200g某NaOH溶液中,测得四组实验数据如下表∶


    第I组

    第II组

    第III组

    第IV组

    NaOH溶液的质量/g

    50

    100

    150

    20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0

    2.45

    7.35

    9.8

    1. (1) 100g混合溶液与NaOH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2. (2) 混合溶液中CuSO4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