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河源市东源县崇文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道...

更新时间:2022-07-28 浏览次数:5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截至2021年12月,南水北调累计调水494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达1.4亿,也促进了沿途地区生态持续向好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党和国家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就是要对水资源进行科学调剂,促进生态文明进步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这说明(    )
    A . 我国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B . 当前,我国长江流域生态形势最为严峻 C . 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 .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是我国各项工作之首
  • 2. 2021年12月12日起,国务院第二轮第四批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陆续向吉林、山东等5省以及中国有色集团、中国黄金集团2家中央企业反馈督察情况。持之以恒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    )
    A . 是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 B . 环保执法过于严格,影响、阻碍地方经济发展 C . 说明我国开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D . 督查工作不能产生震慑作用,不能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
  • 3. 2021年12月9日国新办发布,“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构建“居家养老15分钟生活圈”。采取上述措施与我国人口国情的特点相对应的是(    )
    A .   人口基数大 B . 新增人口多 C . 老龄化加剧 D . 人口素质低
  • 4. 从“天和”入九天到“天舟”完成妥投,从“祝融号”巡游火星到3名航天员“入住”太空……一次次激动人心的发射让世界看到,中国太空探索范围更深更广,深空探测能力持续增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

    ①表明我国在一些重要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②离不开航天科技工作者的自主创新,顽强拼搏

    ③表明我国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十足

    ④有利于国民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5. 2021年12月17日,国台办表示:民进党当局顽固“倚美谋独”,导致当前两岸关系紧张动荡。任何谋“独”挑衅必遭坚决挫败。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是(    )
    A .   实现全面小康 B . “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C .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 .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6.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法院近日公开宣判一起污染环境案。6名被告人将13吨含油废水直排长江,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至拘役4个月不等,处罚金1万元。这警示我们要(    )

    ①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②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严守资源消耗上限

    ③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守环境质量的底线

    ④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就能保护好地球环境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7. 2021年10月14日18时5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实验卫星“羲和号”,实现我国太阳探测零的突破。“羲和号”发射成功(    )

    ①表明我国已成为世界科技创新头号强国

    ②凸显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梦想精神

    ③得益于我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④表明只要树立远大理想,就能在任何领域成就伟业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8. 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广大青少年进行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这有利于(     )
    A . 实现航天员向教师角色的转型 B . 使学生增强对失重实验的理解 C . 大大提升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 D . 促进我国教育质量的迅速提升
  • 9. 94岁抗美援朝老战士何伯超跨越3000公里,去看望96岁老班长高万功,这是他们分别70年后的重逢。何伯超乘坐的航班机组得知此事后,现场广播向老英雄表达敬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有利于社会形成崇尚英雄的良好氛围 B . 有利于传递社会正能量,向英雄致敬 C . 表明全社会都要把学习英雄放在首位 D . 说明人们对革命英雄的付出心怀感恩
  • 10. 2021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达1000亿件,这是我国快递年业务量首次突破千亿级别,已连续8年稳居世界第一。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 我国的经济发展充满活力 B . 人民的消费能力不断提升 C . 快递行业在蓬勃发展 D . 共同富裕已完全实现
  • 11. 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人口计生法规定,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此举(    )
    A . 体现了科学立法和良法之治,为调整人口政策提供了法律依据 B . 是为了控制老年人口数量,防止人口老龄化 C . 为了改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放开生育政策 D . 是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消除人口素质差异
  • 12. 2021年12月10日上午9时55分,随着“复兴号”G4640次列车驶入河源东站,河源从此告别不通高铁的历史,正式迈入“高铁时代”。这会使(    )
    A .   河源人民生活水平会越来越高 B . 河源迈入一线发达城市 C . 河源具有最高的科技水平 D . 河源的文化产业高度发达
  • 13. 2021年12月11日,河源市“面对面”工作专班发布《关于市委书记与群众“面对面”座谈会公开征集“上学难”问题公告》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为期5天的公开征集共收到308条关于“上学难”问题的意见和解决问题的建议。公开征集意见建议体现了(    )
    A .   民主协商 B . 民主决策 C . 民主选举 D . 民主监督
  • 14. 在中国政府包机上,孟晚舟发表感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正在走向繁荣昌盛,没有强大祖国,就没有我今天的自由。从中我们感受到自信的中国人(    )
    A . 对国家有认同 B . 对文化有底气 C . 对发展有信心 D . 对梦想有追求
  • 15. 中华优秀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古诗文闪烁着智慧光芒。下列古诗文与其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
    A .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诚信是我们立身之本 B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忧国忧民的情怀 C .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华民族具有勤劳的传统美德 D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学会欣赏他人
  • 16.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编撰过程中,立法机关10 次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让立法机关最大范围凝聚社会共识,吸纳各方智慧,形成“最大公约数”,使我国法律体系更加完善。这体现了(    )

    ①严格执法    ②民主立法    ③科学立法    ④全民守法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7.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回望“十三五”,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如此重视教育是因为(    )
    A . 教育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决定性因素 B .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C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 D . 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质量稳步提升
  • 18. 截至2021年12月8日,2021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和银幕数量稳居世界首位。我国票房稳居世界首位的原因可能有(    )

    ①人民的消费水平在不断提升   
    ②人民的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

    ③人民重视精神文明的发展   
    ④我国的电影质量世界最好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9. 下列举措体现漫画《落实》民生任务的是(    )

    ①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追求经济高速增长

    ③推动城乡一体化,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④坚持同步富裕原则,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0. “今天,所有我们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面对技术“断供”,华为从容回应。多年前,华为就做出极限生存的假设,提前布局科技自主研发,为公司生存打造备胎芯片,展现了一家公司的远大抱负和战略远见。坚持科技自立,主动打造“备胎”,不被国外技术“卡脖子”。华为此举说明(    )
    A . 创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B . 引进国外技术是发展科技的根本途径 C . 我国已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D . 掌握科技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是创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小题10分,第22小题14分,第23小题16分,共40分。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20多年来,平均年龄仅35岁的“北斗军团”以“万无一失”的工作态度先后将54颗卫星精准送入太空,参研参建400多家单位,数万名科技工作者,为北斗升空应用保驾护航,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合奏了一曲大联合、大团结、大协作的交响曲,孕育了“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时代北斗精神。这是中国航天人在建设科技强国征程上立起的又一座精神丰碑,是与“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既血脉赓续、又具有鲜明时代特质的宝贵精神财富。

    1. (1) 结合材料,请回答,一代代航天人身上体现了哪些精神?
    2. (2) 有人认为,北斗系统的成功,个人创新微不足道。请你评析这种观点。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 书记指出,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1. (1) 为了更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国计划分两个阶段实现,请你回答两个阶段的时间和内容?
    2. (2) 请你谈谈取得上述成就体现了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是什么?
  •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全面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31个省全部建立了河长湖长制,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湖长超过120万名,全国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由2012年的63.5%提高到2020年的88.9%。

    材料二:2021年8月,国家发展改委发布《关于开展2021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的通知》,强调今年重点宣传三点内容:宣传节能降碳和绿色发展理念,普及节能降碳知识,提升全民节能意识;宣传节能增效和碳达峰、碳中和最新要求,宣讲节能降碳相关政策措施;普及节能标准和标识,积极推广节能降碳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鼓励开展绿色消费,引导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推动全民节能。

    1. (1) 上述两则材料,表明了我国坚持怎样的基本国策?
    2. (2) 结合材料二,简要谈谈构建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性?
    3. (3) 结合材料,面对绿色低碳生活,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