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模...

更新时间:2022-02-28 浏览次数:101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2. 匀速圆周运动是(   )
    A . 匀速运动 B . 匀变速运动 C . 变加速运动 D . 简谐运动
  • 3. 如图所示,武术运动员表演“悟空望路”时在长杆上端保持静止,则杆子对他的作用力方向为(   )

    A . 方向1 B . 方向2 C . 方向3 D . 方向4
  • 4.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t2为t1、t3的中间时刻,则(   )

    A . AC连线的斜率等于t2时刻的瞬时速度 B . AC连线的斜率等于t3时刻的瞬时速度 C . AB连线的斜率等于t1时刻的瞬时速度 D . AB连线的斜率等于t2时刻的瞬时速度
  • 5. 如图所示,在火星、木星轨道之间有一小行星带。假设小行星只受太阳的引力,并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若某颗小行星A与地球的周期分别为T、T0 , 公转速度分别为v、v0 , 则(   )

    A . T>T0 , v>v0 B . T>T0 , v<v0 C . T<T0 , v<v0 D . T<T0 , v>v0
  • 6. 如图所示,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两条固定的相互垂直彼此绝缘的长直导线,通以大小相同的电流。在角平分线上,对称放置四个相同的圆线圈。若两根导线上的电流同时增加,则会产生逆时针方向感应电流的是(   )

    A . 线圈1 B . 线圈2 C . 线圈3 D . 线圈4
  • 7. 如图所示是静电推进装置的原理图,发射极与吸板接在电源两端,两极间产生电场,虚线为等差等势面(相邻等势面的电势差相等),在强电场作用下,一带电液滴从发射极加速飞向吸板,a、b是其路径上的两点,不计液滴重力,则(   )

    A . 液滴带正电,b点电场强度大 B . 液滴带正电,a点电场强度大 C . 液滴带负电,b点电场强度大 D . 液滴带负电,a点电场强度大
  • 8. 已知通电长直导线周围某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B与导线中的电流I成正比,与该点到导线的距离r成反比。即:。如图所示,两根平行长直导线相距R,通以大小、方向均相同的电流。取垂直纸面向里为正,在O—R区间内B随r变化的图线可能是(   )

    A . B . C . D .
  • 9. 如图所示,空调外机用两个支架固定在外墙上。空调外机的重心恰好在支架水平横梁AO和斜梁BO的连接点O上方。横梁、斜梁对O点的作用力分别为F1、F2。不考虑梁的重力,如果换一根更短的斜梁,仍保持O、A两点的位置不变,则(   )

    A . F1变小,F2变小 B . F1变大,F2变大 C . F1变小,F2变大 D . F1变大,F2变小
  • 10. 如图所示,跳跳杆底部装有一根弹簧,小孩和杆的总质量为m。忽略空气阻力,则小孩从最高点由静止竖直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中(   )

    A . 速度不断减小 B . 加速度不断变大 C . 弹力做的负功总小于重力做的正功 D . 到最低点时,地面对杆的支持力一定大于2mg
  • 11. 小明在做“用DIS测瞬时速度”的实验时,保持小车释放点和光电门位置不变。获得的数据如下表,则可以判断挡光片的安装方式为(   )

    实验序号

    挡光片宽度

    挡光时间

    速度

    1

    6cm

    0.17593s

    0.341m/s

    2

    4cm

    0.11627s

    0.344m/s

    3

    2cm

    0.05780s

    0.346m/s

    A . B . C . 以上两种都可以 D . 以上两种都不可以
  • 12. 如图(1)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算盘。算珠可穿在固定的杆上滑动,算珠与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使用时发现某一根杆上有A、B两颗算珠未在归零位。A、B相隔s1=3.5cm,B与上边框相隔s2=2cm。现用手指将A以某一初速度拨出,在方格纸中作出A、B运动的v–t图像如图(2)所示(实线代表A,虚线代表B)。忽略A、B碰撞的时间,g取10m/s2 , 则(   )

    ①A能回到自己的归零位;②A不能回到自己的归零位;

    ③B能回到自己的归零位;④B不能回到自己的归零位。

    A . 结论①③正确 B . 结论①④正确 C . 结论②③正确 D . 结论②④正确
二、填空题
  • 13. 如图所示,将摆长为L的单摆摆球拉离平衡位置一个很小的角度到A点后由静止释放,重力加速度为g,则摆球从A第一次运动到最左端B所用的时间为;若将该装置从上海移到广州进行同样的操作,上述运动时间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4. 一根均质绳,右端固定,一人拿着左端的S点上下振动,t=0时刻起振,产生一列向右传播的机械波,某时刻该波的波形如图所示。已知波源的振动周期为T,分析可知波源已振动的时间为,波源的起振方向(选填“向上”或“向下”)

  • 15. 电场中有O、A、B、C几个固定点,一电量为-q、质量为m的带电粒子仅受电场力作用,从O点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粒子在t1时刻运动到A点,其速率为v1;t2时刻运动到B点,其速率为0;t3时刻运动到C点,其速率为v2。由图可推断,A、B、C三点中,点的电势最高;A、C两点的电势差UAC

  • 16. 某物理量X的表达式为 , 其中是角速度,V是体积,G是万有引力常量。万有引力常量G用基本单位可表示为。据此可以判断X是(填写物理量名称)
三、实验题
  • 17. 某同学为测定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从实验室找来电键、定值电阻R0、电流表(内阻不计)、一根均匀电阻丝(配有可在电阻丝上移动的金属夹)和导线若干。因缺少刻度尺,无法测量电阻丝长度,他找到了一个绝缘的圆形时钟表盘。他将电阻丝绕在表盘上,用改变圆心角(以rad为单位)的方法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长度。实验方案如下:先将器材连成如图,后将金属夹从b端开始不断改变位置,闭合电键后记录每次从a到金属夹位置所对应的圆心角和电流表示数I,最后将数据描在坐标纸上、绘得如图(1)所示图线,已知a、b间单位角度对应电阻丝的阻值为r0 , 则图(2)对应的的函数关系为(用R0、r0、E、r、表示);若已知r0=3/rad,R0=2 , 则由(2)图可求得电源内阻r=
    Ω
  • 18. 如图(1)为“用DIS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1. (1) 实验时有以下一些步骤,先后顺序是(填写字母标号)

      A .点击“选择区域”,计算机自动计算出加速度值;

      B .保持小车、配重片和发射器总质量不变,不断增加钩码的质量,重复实验。

      C .点击“开始记录”并释放小车,当小车到达终点时,点击“停止记录”,得到v-t图像。

    2. (2) 若测得小车、配重片和发射器的总质量为360g,则跨过滑轮的细绳下悬挂的钩码质量范围最适合用____;
      A . 1g~25g B . 100g~200g C . 180g~360g D . 大于360g
    3. (3) 当小车总质量一定,改变钩码质量重复实验,释放小车的位置(填写“必须相同”或“可以不同”)。实验中某小组获得如图(2)所示的图线,在进行“选择区域”操作记录小车加速度时,小明认为选择AB段和AC段,获得的加速度基本相同。请发表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四、解答题
  • 19.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器成功着陆火星表面,这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它着陆前的运动可简化为如图所示四个过程,若已知着陆器(含降落伞)总质量m=1.3×103kg,取火星表面重力加速度=4m/s2 , 忽略着陆器质量的变化和的变化,打开降落伞后的运动可视为竖直向下的直线运动。则:

    1. (1) 在第Ⅳ阶段的最后,着陆器经0.75s的无初速度、无动力下降后安全着陆,且火星表面大气非常稀薄,求着陆器着陆时的动能Ek
    2. (2) 假设着陆器在第Ⅱ“伞降减速阶段”做匀减速运动,求它所受总平均阻力f的大小;
    3. (3) 着陆器在第Ⅲ“动力减速阶段”可视为匀减速运动,求它在该阶段机械能的改变量
  • 20. 如图,=37°的足够长且固定的粗糙绝缘斜面顶端放有质量M=0.024kg的U型导体框,导体框的电阻忽略不计,导体框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一电阻R=3、长度L=0.6m的光滑金属棒CD置于导体框上,与导体框构成矩形回路CDEF,且EF与斜面底边平行。初始时CD与EF相距s0=0.03m,让金属棒与导体框同时由静止开始释放,金属棒下滑距离s1=0.03m后匀速进入方向垂直于斜面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边界(图中虚线)与斜面底边平行。当金属棒离开磁场的瞬间,导体框的EF边刚好进入磁场并保持匀速运动。已知金属棒与导体框之间始终接触良好,且在运动中金属棒始终未脱离导体框。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B=1T、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取g=10m/s2 , sin37°=0.6,cos37°=0.8。求:

    1. (1) 棒CD在磁场中运动时棒中感应电流I的大小和方向;
    2. (2) 棒CD的质量m以及金属棒在磁场中运动时导体框的加速度a;
    3. (3) 从开始到导体框离开磁场的过程中,回路产生的焦耳热Q;
    4. (4) 用文字简要说明,导体框由静止释放至EF边到达磁场下边界的过程中,有哪些力对它做功及对应的能量转化情况。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