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茂名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模拟考...

更新时间:2022-02-15 浏览次数:32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2021九下·高州开学考) 宜侯夨簋(如下图所示)于1954年6月在江苏镇大港镇烟墩山出土,铭文中记载了周王将宜地封给一个贵族,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该文物可以佐证西周实行(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分封制 D . 郡县制
  • 2. (2021九下·高州开学考)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日本在支援湖北高校捐赠物的包装箱上附了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此诗句出自唐玄宗时期日本长屋亲王的《绣袈裟衣缘》。当时唐朝一位高僧有感于长屋亲王的一片赤诚,毅然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大唐文化。这位高僧是(    )
    A . 玄奘 B . 鉴真 C . 蔡伦 D . 毕昇
  • 3. (2021九下·高州开学考) 英雄从未走远,精神永远闪耀。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戚继光被称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
    A . 抗辽 B . 抗金 C . 抗倭 D . 抗清
  • 4. (2021九下·高州开学考) 下图所列史实共同反映了清政府重视(    )

    A . 民族自治 B . 对外贸易 C . 边疆治理 D . 文化交流
  • 5. (2020八上·宜兴期中) “英国不但在本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且也要求外国实行这个政策……英国统治集团不惜发动侵略战争打开外国的大门。”英国发动的首次打开中国大门的侵略战争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6. (2021九下·高州开学考) 状元实业家张謇认为:“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对“国体之改革”理解正确的是(    )
    A .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B . 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 C .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 .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 7. (2021九下·高州开学考) “这次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长达3万字的‘八个决议’,确立了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系统性的建党与建军文件,使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军队日益成为一支精干富有战斗力的力量。”“这次会议”是(    )
    A . 八七会议 B . 古田会议 C . 遵义会议 D . 中共七大
  • 8. (2021九下·高州开学考) “抗日战争留给中华民族的最大遗产,是它以极为深重的民族苦难这种特殊方式磨砺了中华民族在百年积弱中日趋萎靡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实现了浴火重生。”材料反映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
    A . 实现了民族独立,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 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奠定了重要基础 C . 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D . 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 9. (2021九下·高州开学考) 1957年全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1957年人民平均消费水平达到102元,比1952年提高34.2%,文教、卫生、科学、艺术事业也有了很大发展。材料反映了“一五”计划的完成(    )
    A .   调整了经济比例 B . 促进了重工业发展 C . 使民生得以改善 D . 加强了基础建设
  • 10. (2021九下·高州开学考)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票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参阅1936年苏联宪法,1946年法国宪法,中国1913年、1946年宪法之后提出并经专家和全民讨论后修订的。这表明该法律(    )
    A .   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B . 深受资本主义宪法的影响 C . 具有国际视野与历史视野 D . 深受苏联时期宪法的影响
  • 11. (2021九下·高州开学考) 下图中三张纪念邮票都以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为主题。下列选项中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

    A . 国企改革—计划经济—科学发展观 B . 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 C . 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D . 中国特色—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 12. (2021九下·高州开学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这段话(    )
    A . 强调了港澳特区的经济地位 B . 强调了和平统一的价值 C . 阐明了“一国两制”的意义 D . 设定了高度自治的底线
  • 13. (2021九下·高州开学考) 13世纪,许多城市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它们享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铸币、军事防卫以及对外宣战、媾和等权力。以上内容表明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是。(    )
    A . 工商业者的集散地 B . 教皇控制的领地 C . 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D . 领主控制的庄园
  • 14. (2021九下·高州开学考)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小明在学习法国大革命时制作了如下年代尺,方框内应填的内容是(    )

    A . 召开三级会议 B . 通过《人权宣言》 C . 发动“雾月政变” D . 颁布《拿破仑法典》
  • 15. (2021九下·高州开学考) 美国史学家爱默生在评价南北战争时,认为“符号社会利益的革命总是永远地为人民所记忆”。对“符合社会利益”理解正确的是(    )
    A . 实现了民族独立 B . 缓解了美苏矛盾 C . 巩固了奴隶主统治 D . 维护了国家统一
  • 16. (2021九下·高州开学考) “日本资本主义工业特别是私人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从1881年到1893年,工厂数目由1100家增加到3340家……”材料中“长足的发展”利益于日本明治维新措施中的(    )
    A . 废藩置县 B . 提倡“文明开化” C . “殖产兴业” D .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 17. (2021九下·高州开学考) 在巴黎和会上,为了拉拢日本,英、法、美无视中国的反对和抗议,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但是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英、美态度发生转变是因为(    )
    A . 尊重和维护中国主权 B .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C . 遏制日本独霸中国 D . 二战即将爆发
  • 18. (2020·山西) 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实施的根本目的在于(   )
    A . 帮助欧洲各国重振经济 B . 借此对欧洲进行资本输出 C . 扶持东欧各国摆脱苏联 D . 借此控制西欧并遏制苏联
  • 19. (2021九下·高州开学考) 戈尔巴乔夫的助手切尔尼亚耶夫在日记中写道:“昨天(1991年12月21日)是阿拉木图屠杀日。这将是一个转折点,有着同样不确定的后果。”材料中的“转折点”直接导致了(    )
    A . 全面冷战的不断加剧 B .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C . 美苏两极格局的瓦解 D . 美国“单极世界”的形成
  • 20. (2021九下·高州开学考) 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这反映出世界贸易组织(    )
    A . 冲击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B . 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C . 促使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 D . 消除了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 21. (2021九下·高州开学考)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的战争。但是,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所折磨。这场战争中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人们期待着战争的爆发 B . 战争引起民族解放劳动 C . 战争引起无产阶级革命 D . 战争带来的灾难超乎人们预想
  • 22. (2021九下·高州开学考) 1922年,苏俄的农民在缴完了固定的粮食税之后,把剩余粮食运到苏俄国内的集市上去出售,行为合法,没受到干预。这是因为苏俄当时推行(    )
    A .   农业集体化运动 B .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C . 垦荒运动 D . 新经济政策
  • 23. (2021九下·高州开学考)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    )
    A .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B .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 . 英、法的绥靖政策 D .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 24. (2021九下·高州开学考) 1980年,日本政府提出“对先进的技术不仅仅只是‘模仿和追随’,而是要‘首创和领先’”。为此,日本采取的措施是(    )
    A .   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B . 进行社会改革 C . 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D . 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 25. (2021九下·高州开学考) 过去从发明到大规模地运用,照相用了122年,电话用了56年,而现代的电视只用了5年,激光用了2年。这种现象说明科技革命(    )
    A . 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B . 使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互相渗透 C . 使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D . 推动生产力空前发展
  • 26. (2021九下·高州开学考) 某部法典条文共282条,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该法典宣扬“君权神授”,它还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这部法典通行于(    )
    A . 古埃及 B . 古代印度 C . 古巴比伦 D . 古罗马
  • 27. (2021九下·高州开学考) 历史上日本曾经派遣使臣和留学生,积极学习中国隋唐的封建制度,并通过大化改新建立了(    )
    A . 奴隶主民主政治 B . 奴隶制中央集权制 C . 封建中央集权制 D . 君主立宪制
  • 28. (2021九下·高州开学考) 有学者这样评价近代英国:“它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国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以下选项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利用议会限制王权  ②建立三权分立的联邦

    ③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④莎士比亚的剧作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思想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9. (2021九下·高州开学考) 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马克思称它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共同之处是(    )
    A .   都强调了人生而平等,有自由的权利 B . 都宣告独立,脱离外邦统治 C . 都强调建立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国家 D . 都通过立法的方式来限制王权
  • 30. (2021九下·高州开学考) “工业革命不能公公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材料中的“种种有利的力量”应该包括(    )

    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机器工厂的出现  ④海外市场的扩大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3小题,31题13分,32题13分,33题14分。共40分)
  • 31. (2021九下·高州开学考) 近代以来,大国崛起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探究它们的崛起过程,总结它们的成功经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

    ——肖德甫《大国法则》

    材料二: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正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

    ——[美]杰里·本特利、[美]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三:当日本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材料四:在19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美]沃尔特·拉菲伯等《美国世纪》

    请回答: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光荣革命“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
    2. (2) 材料二中阻碍俄国发展的“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社会变革”指的是俄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3. (3) 材料三所说的日本“社会改革”在历史上称为什么?这次改革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进行这次技术革命的政治条件是什么?
    5. (5) 上述四国崛起的经验,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 32. (2021九下·高州开学考) 历史的发展、社会的繁盛、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文明的滋养和引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不应夸大仁慈的专制君主贯彻启蒙运动的种种学说所取得的实效。直到1789年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时,启蒙运动才大大地影响了欧洲的人民群众。但1789年以前,在英国的13个殖民地已爆发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提供了将新学说付诸行动的一个实验性的示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拿破仑在动乱之中,戏剧性地让法国大革命的理念——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中所述的主权在民、法律平等、共和形式和行政改组——传遍了欧洲。……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关注拿破仑时代最受争议的话题——拿破仑是否真正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理念,并在历史中扮演了革命性的力量;还是说,他的独裁政府实际上“背叛了革命”?

    ——[美]弗兰克·萨克雷、[美]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

    材料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实用主义、科学和民主给他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当他们归国的时候——陈独秀在1915年,蔡元培在1916年,胡适在1917年分别归国——他们充当了中国文学和知识分子人格转换的发酵剂。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之间的关系。“英国的13个殖民地已爆发了一场革命”指的是什么事件?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法国大革命体现出的启蒙运动的思想有哪些?(不得照抄原文)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拿破仑“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理念”和“背叛了革命”的理由分别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他们充当了中国文学和知识分子人格转换的发酵剂”?
    4. (4) 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不同的思想文化?
  • 33. (2021九下·高州开学考)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外交活动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20世纪70年度,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摘编自《筑梦中国》解说词

    材料四:中国外交活动大事年表(节录)

    1981年

    中国当选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人权委员会成员国

    1988年

    中国成为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1996年

    中、俄等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确立了定期会晤的“上海五国”机制,后来发展为上海合作组织

    2001年

    我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19年

    我国在北京成功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1. (1) 材料一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为建立新型的国际关系,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什么原则?并写出该原则产生的影响。
    2. (2) 材料二中万隆会议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论述周恩来如何“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3. (3) 根据材料三,举两例史实说明,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4. (4) 根据材料四,概括我国在新时期参与国际事务的主要表现。这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