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历史5月月考试卷历史

更新时间:2022-03-09 浏览次数:5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春秋战国时期,世族为管理封邑更倾向于启用比较有才能的“士”,不问其出身,而“士”为了在社会上立足也积极寻求入仕机会。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
    A . 贵族权力的强化 B . 人才流动的频繁 C . 官僚政治的确立 D . 宗法秩序的松动
  • 2. 中国现存最早的两种竹简数学文献《数X算数书》和传世文献《九章算术》都对盈不足术、按爵位分配财产、赋役分派、大型工程劳力的安排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提出较为有效的解决方式。这说明中国古代数学(   )
    A . 历史渊源较久远 B . 服务于现实需要 C . 重视逻辑与推理 D . 居世界领先地位
  • 3. 北魏孝文帝延兴三年(473年),农民起义不断,诏"县令能静一县劫盗者,兼治二县,即食其禄;能静二县者,兼治三县,三年迁为郡守;二千石能静二郡,上到三郡,亦如之,三年迁为刺史"。这表明,北魏(   )
    A . 监察体制成熟 B . 汉化程度较高 C . 重视地方治理 D . 官员考核严谨
  • 4. 如表所示是隋唐五代时期汉文商业契约文书(部分)的基本构成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类别

    数量

    构成

    来源

    买卖文书

    动产买卖文书

    约32件

    卖牛契、买车具契、买马契、买奴契等

    《吐鲁番出土文书》《敦煌契约文书辑校》《斯坦因所获吐鲁番文书研究》《英藏敦煌文献》《俄藏敦煌文献)等

    不动产买卖文书

    约43件

    卖地契、卖宅舍地基契、卖田契

    借贷文书

    约163件

    贷银钱、货粮食、贷布匹等,文书多以“XX举钱契"“XX便麦契”等形式出现,都为借货契约

    租佃文书

    约103件

    庄园、土地租佃等,文书中有“XX夏田券”“XX佃田契”“XX租田契”等,皆是租赁、租佃的意思

    雇佣文书

    约93件

    雇牛、雇驼、雇车、雇工等

    其他

    约103件

    大多为混合型契约,如《唐开元二十四年(734年)二月左小礼租田借麦契)等

    A . 商业贸易主体多元化 B . 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C . 经济史研究史料全面 D . 经济活动秩序较为规范
  • 5. 山东济南、泰安、淄博、济宁等地保存着大量的明清建筑,并将彩绘艺术副入其中。尤其是纪念建筑、民居建筑、园林建筑的彩绘,有很多二十四孝故事的画面,如“卧冰求鲤”“芦衣顺母”“丁兰刻木”等。可见,这些建筑彩绘(   )
    A . 具有明显的儒家文化特征 B . 题材内容涉及范围广泛 C . 追求华丽新奇的表现形式 D . 受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
  • 6. 1894年5月,李鸿章在奏折中谈道,“洋商贩运机器在中国口岸改造土货,本系条约所无”“如果洋商贩运……机器进口,自行制造”,应该饬令“査明禁止”。这反映了当时(   )
    A . 西方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 B . 洋务派的强国梦初步达成 C . 清政府拒绝签订《马关条约》 D . 外资企业未取得合法地位
  • 7. 1921年,新文学团体一一创造社成立,并逐渐从提倡天才、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向革命转变,创始人之一的成仿吾提出这样的公式:(真挚的人性)+(审美的形式)+(热情)=(永远的革命文学)。这反映出( )
    A . 新文化运动注重民众文化的普及 B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C . 文学革命从人性和情感层面立论 D . 中共成立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方向
  • 8. 1938年,国民参政会在武汉成立,同年迁至重庆。第一届国民参政会的议员总数为200名其中国民党员89名,共产党员7名,中国青年党员7名,中国国家社会党员6名,中国社会党员1名,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党员1名,无党派人士89名。据此判断,国民参政会(   )
    A . 为各党派的密切合作提供了平台 B . 是实行民主参政议政的权力机关 C .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 . 满足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诉求
  • 9. 如图所示是1956年的漫画作品《让我们的矿山工厂欢唱,不许你们这些家伙怪叫》。漫画中,一边是一排高高耸立的烟囱,烟囱里正冒着浓烟;一边是一排大炮,布条包扎的炮身上写着“US”等字样,炮口折断;中间是两个严阵以待的解放军战士。该漫画的主旨是(   )

    A . 抨击西方对中国的外交孤立 B . 揭示帝国主义必然失败的命运 C . 歌颂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D . 激励中国抗美援朝将士的斗志
  • 10. 公元前3世纪,罗马已经出现了专门的法学家对青年人进行法律指导的情况;公元3世纪,罗马开始出现专业的法律大学。这反映出,古代罗马(   )
    A . 大学教育日益普及 B . 贵族推动法律研究 C . 高度重视普法工作 D . 法治建设不断发展
  • 11. 15~16世纪,南欧掀起文艺复兴,北欧进行宗教改革,到17世纪时结果却大相径庭:那些经过宗教改革而信仰新教的国家,后来都发展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说明宗教改革(   )
    A . 推动了社会深刻变革 B . 促进了民主意识觉醒 C . 冲击了罗马教廷权威 D . 继承了文艺复兴思想
  • 12. 17世纪末,在英国出现了辉格党和托利党后,一位名叫詹姆斯。汉姆波顿的牧师就指出∶"无论反对党成就如何,民众都从反政府行为中受益匪浅,因为它使大臣们恪守其职,并时常制止他们实行冒进政策。"这说明,英国两党制(   )
    A . 威胁了议会权力 B . 完善了分权机制 C . 扰乱了社会秩序 D . 有利于政治稳定
  • 13. 如表所示为18801900年日本铁路开通情况。据表可知(   )

    时间

    国有铁路(英里)

    私有铁路(英里)

    私有所占比重(%)

    1880年

    98

    0

    0

    1884年

    182

    81

    30.8

    1888年

    506

    406

    44.5

    1892年

    551

    1320

    70.6

    1896年

    632

    1875

    74.8

    1900年

    950

    2905

    75.4

    A . 日本国营企业的主导地位已丧失 B . 明治政府大力扶持私人资本主义 C . 民间资本助推了日本交通近代化 D . 日本的铁路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
  • 14. 如图所示为二战中(1940年)的一幅作战示意图。经此战役后(   )

    A . 英法联军组织敦刻尔克撤退 B . 德国的侵略野心进一步膨胀 C . 法西斯轴心国开始出现裂缝 D . 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走向高潮
  • 15. 西方学者霍布斯鲍姆指出:“对于二战后的国策方针,美国政府用在避免另一场经济大萧条袭击所花费的心血,更胜于为防止另一场战争发生所做的努力。”基于此,二战后的美国(   )
    A . 推行遏制社会主义的“冷战”政策 B . 试图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 C . 主导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D . 组建了与苏联对抗的北约组织
二、材料分析题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武威以西……其民或以关东下贫,或以报怨过当,或以悖逆无道,家属徙焉。

    ——《汉书·地理志》

    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今甘肃河西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西部,有一条由北向南长约135公里,宽约20~30公里,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的沙漠带,俗称西沙窝,是历史上形成沙漠的典型地区。西汉时,这里是防御匈奴的前线,置戍屯田,今尚有汉代城障烽燧遗址三角城,已陷于茫茫沙漠之中。在三角城周围分布着成片的古耕地、阡陌、渠道遗迹,散落着大量汉代遗物,但没有发现汉代以后的遗物,可以推定城址的废弃及其周围地区的沙漠化发生的时间应在汉代大规模开发的后期。

    ——摘自邹逸麟《我国水资源变迁的历史回顾——以黄河流域为例》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开发甘肃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2. (2) 若要探究汉代对甘肃地区的开发,还需收集哪些材料?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是在一种特殊历史条件下展开的社会变迁过程。以外力逼迫的开埠通商为契机,城市商业化和工业化的初步发展固然显示了城市化文明和进步的一面,而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农业衰败和工业化的低度发展又突显了城市化过程中传统和落后的另一面。总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城市化走了一条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相去甚远的滞缓痛苦之路,同时也为现代中国城市化垫铺了以之为起点的历史基础。

    ——摘编自行龙《人口问题与近代社会》

    材料二  近代中国部分年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年份

    年份

    全国总人口(万人)

    城市人口(万人)

    城市化率(%)

    1840

    41281

    2769

    6.7

    1843

    41724

    2825

    6.6

    1893

    33671

    2769

    8.2

    1901

    42645

    4173

    9.8

    1920

    44715

    4742

    10.6

    1936

    46962

    5281

    11.2

    1949

    54167

    5765

    10.6

    ——摘编自李蓓蓓、徐峰《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2. (2) 中国近代城市化分可为起步、初步发展、曲折发展三个阶段。请任选其中一阶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划分起止时间并说明划分的理由。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联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形成的巨大战争能力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巨大影响力,在战争即将鈷東时举行的三大盟国首脑参加的“雅尔塔会议”上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很多涉及中国的利益,比如所谓维持蒙古现状,实际上最终导致了蒙古的独立,以及重新获得了对中国东北地区铁路和港口的控制权。……1945年8月苏联(又)通过同国民党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获得众多利益。

    ——摘编自梁云样等《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趋势》

    材料二  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等,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员成了苏联的盟国,苏联不但承诺将逐渐放弃(之前)在中国所获得的一些权益,而且作为所谓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开始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接助,派遣大批各行各业的专家赴中国进行指导,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的经济恢复和奠定新中国的工业基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政治安全领域,中苏两国具有相同的政治意识形态和共同安全利益,在当时东西方冷战的国际形势下,都将美国及其西方盟国视为主要敌人,并为此在50年代初期共同援助朝鲜在朝鲜半岛上同美国等西方国家进行了一场战争。

    ——摘编自梁云样等《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趋势》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外形势分别指出《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区别。
三、论述题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启蒙运动时期的部分作品信息表

    组别

    作者

    国家

    作品

    完成时间

    提示信息

    第一组

    霍布斯

    英国

    《利维坦》

    1651年

    推理、权利、自由

    第二组

    洛克

    英国

    《人类理解论》

    1690年

    天赋,真理、判断

    第三组

    伏尔泰

    法国

    《哲学通信》

    1733年

    议会、无限、引力

    第四组

    孟德斯鸠

    法国

    《论法的精神》

    1748年

    政体、气候.整体

    第五组

    卢梭

    法国

    《社会契约论》

    1762年

    公约、大脑、财产

    第六组

    狄德罗

    法国

    主编《百科全书》

    1772年

    冶金、假说、观察

    第七组

    康德

    德国

    《纯粹理性批判》

    1781年

    类推、反省、空间

    ——摘编自《历史大回顾之欧洲启蒙运动》等

    以“理性主义”为主题,参考如表中一组或几组信息,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