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芜湖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2-02-24 浏览次数:12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0七下·潜山期末) “尽管他是篡立,但使全国统一获得实现,功不可没……统一南北,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整整四百年的大分裂局面。”这段话描述的是(    )
    A . 隋文帝 B . 隋炀帝 C . 唐高宗 D . 宋太祖
  • 2. 假如你要将一批粮食通过隋朝大运河从江都运到洛阳的洛口仓,你必须先后经过运河哪几段(    )
    A . 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B . 邗沟—通济渠 C . 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 . 通济渠—邗沟
  • 3.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国家和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其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
    A .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B . 重视发展生产,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C .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 . 在位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 4. 唐太宗非常重视中书、门下两省在中枢政务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他曾对群臣说:“中书召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然驳正。”这反映了门下省的职权是(    )
    A . 替皇帝起草诏令 B . 审核诏令内容 C . 负责诏令的执行 D . 负责监察百官
  • 5. (2020·泰州) “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拾遗。遂达臻全盛。”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    )
    A . 文景之治 B . 光武中兴 C . 贞观之治 D . 开元盛世
  • 6. 唐朝诗人陆龟蒙的诗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描述的是(    )
    A . 青瓷 B . 白瓷 C . 唐三彩 D . 青花瓷
  • 7. 观察下图,其反映唐朝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是(    )

    《文成公主入藏》

    A . 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护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B . 通过和亲手段促进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C . 凭借军事征伐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D . 采用册封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朝政府
  • 8. (2021七下·东坡月考) 唐朝时妇女喜化“啼妆”,白居易的《时世妆》描写了“啼妆”的特点:“时世妆,时世妆,出自西域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妇女喜化“啼妆”反映了唐朝(    )
    A . 城市商业的繁荣 B . 诗歌创作的丰富 C . 社会风气的开放 D . 妇女地位的提高
  • 9. 诗歌也是历史重要的载体。下列诗歌不能够反映中华民族交融的是(    )
    A .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 .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中禾黍。” C .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D .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10. 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B . 50多年里,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相继统治着长江流域 C . 与五代同时,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太原,先后出现了十个割据政权,总称十国 D . 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是唐朝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继续
  • 11. (2020七下·镇平月考) 北宋时期,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200人,其中文臣出身者162人,武将出身者39人。这说明北宋(   )
    A . 与辽保持长期的和平 B . 军队战斗力得到提高 C . 解除统兵将领的兵权 D . 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 1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缴纳的岁币以及绢帛

    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

    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

    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3. (2020七下·濉溪期末)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是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① C . ③④①② D . ①③④②
  • 14. 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内容中保甲法作用的评述,正确的是(    )
    A . 加强对人民控制,增强国防力量 B . 改变重文轻武风气,提高武将政治地位 C . 鼓励垦荒,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D . 核实全国土地,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 15. (2020·黔南州) 下图呈现了西汉至南宋北方和南方人口户数的变化情况。这说明(    )

    A . 北方财富增长 B . 中央集权加强 C . 经济重心南移 D . 城市生活繁荣
  • 16. (2017七下·无锡月考) 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    )

    A . 唐朝  长安 B . 北宋  东京 C . 北宋  四川 D . 南宋  临安
  • 17. 史载宋朝“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无虚空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这反映了当时(    )
    A . 政府对商业进行严格管理 B . 仍然保持坊和市的界限 C . 交易已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D . 海外贸易发展受到压制
  • 1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描述这个王朝为“这是第一次,中国完全由游牧民族统治……这些蛮族征服者做的第一个反应是夷平各城市,将新臣民并入传统的蒙古部落社会”。关于这个王朝说法有误的是(    )
    A . 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是成吉思汗 B . 这个王朝定都于大都(今北京) C . 这个王朝时形成了新民族回族 D . 这个王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 19. 如图是元朝统一后的行政区划图,仔细观察地图,B处是(    )

    A . 西藏自治区 B . 西藏省 C . 宣政院辖地 D . 吐蕃
  • 20. (2020七下·海口月考) 他在南宋灭亡后,仍然继续坚持抗元斗争,并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是(    )
    A . 岳飞 B . 寇准 C . 文天祥 D . 秦桧
二、辨析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 21.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交融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中重要的内容。唐宋元时期民族关系也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并加以改正。
    1. (1) 开元年间,唐太宗发兵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2. (2) 唐朝时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昆仑山南北地区。
    3. (3) 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建在上京临潢府。
    4. (4) 南宋与金达成议和,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形成对峙局面。
    5. (5) 元朝时,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尔等族,经过历史上长期的交融,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6. (6) 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社会上逐渐形成了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女真人四个等级。
三、材料解析题(第1题14分,第2题16分,共计30分)
  • 22. 交流才有发展,历史证明走开放之路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中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强盛。唐文化融合域外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大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宋代海外贸易图》

    材料三:2016年4月24日,南宋商船“华光礁1号沉船特展”在南京博物院开展。该船从泉州港出发,在西沙群岛沉没,船货均为南宋外销瓷器。这意味着沉船行驶在向西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前往东南亚甚至更远的地方。

    1. (1) 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请举出“把大唐文化传播四方”的史实一例。
    2. (2)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宋代海外贸易最远到达什么位置?当时政府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活动的机构叫什么?
    3. (3) 有学者说,船上的“外销瓷器”可能产自“千年瓷都”,是指哪里?南宋时商船可以实现远洋航行离不开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举一例说明。
    4. (4)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能获得什么启示?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安史之乱平定后,藩镇势力不仅没有消除,相反却更加发展。唐朝无力彻底消灭安史的余部,只得任命安史降将为节度使……

    ——百度百科

    材料二: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材料三:朱熹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安史之乱发生在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时期?概括安史之乱带来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赵普针对唐末以来的政治局面提出了什么样的解决办法?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朱熹的观点。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4. (4)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的认识。
四、活动探究题
  • 24. 与时俱进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优良品质。中华民族为何能够创造辉煌灿烂的封建文明,就是因为能够不断创新或者引入新的因素丰富中华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然此一制度,究竟自唐以下一千年来……消融社会阶级。因考试乃一种公开竞选,公平无偏滥。考试内容单纯,可不受私家经济限制。寒苦子弟,皆得有应考之可能。考试内容,全国统一,有助于全国各地文化之融结。按年开科,不断新陈代谢。此一千年来,中国社会上再无固定之特殊阶级出现,此制度预有大效……。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材料三:宋真宗大中祥符(1008-1021)年间从福建推广于江淮、两浙等路。相传其种来自占城国(今属越南)而得名。性早莳(栽种)、早熟、耐旱、粒细,宜于高仰之田,对防止东南各地的旱害有一定效果。南宋时种植范围进一步扩大,江南东、西路和两浙路尤为盛行,使谷物产量大为增加。

    ——百度百科

    材料四: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史学集刊》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然此一制度”指的是什么?其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在武则天时期出现什么新的变化?
    2. (2) 图一、图二分别是什么生产工具?选择其中一项说明其作用?
    3. (3) 宋代引入的这一新作物品种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其有哪些特点?
    4. (4) 根据材料三概括“中书省”的地位?并说出它的职能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