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

更新时间:2022-02-22 浏览次数:69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运用(共32分)
  • 1. 保护遗产,传承文化

    在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制造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留下了无数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得以了解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探究古人的精神世界,同时能够汲取具有永恒魅力的宝贵思想资源,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生动述说着过去,     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我们要倍加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

    1. (1) 填入材料(一)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仅……也…… B . 虽然……但…… C . 倘若……就…… D . 除非……才……
    2. (2) 材料(一)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中国人民制造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无数历史文化遗产。 B . 中国人民制造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无数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C . 中国人民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留下了无数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D . 中国人民留下了无数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制造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
  • 2. 重温历史,梦回繁华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其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  )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  ),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在进入大道的chà(  )道上,是众多仆从cù(  )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     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

    1. (1)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   )      chà()  cù(

    2. (2) 下面填入材料(二)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摩肩接踵 B . 长途跋涉 C . 锐不可当 D . 舳舻相接
    3. (3) 大朗书院是浦北县的历史文化遗产,小明游览了大朗书院后有感而发,写了一副对联。请你根据上联,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下联,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朗润文方浦水珠   ②浦水明珠万古存   ③大成声振尼山铎   ④书院育才有良规

      上联:越州文化千秋耀    下联:

  • 3. 默写

    走进诗词,感受古韵

    云缥缈无踪,似真似幻,充满诗情画意,是诗人歌咏的对象。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用“”描述云生海市蜃楼之景;白居易边走边观赏美景,以“”(《钱塘湖春行》)描述了早春湖面烟雾迷蒙,水云相连的景象;李清照则用“”(《渔家傲》)把白云比作奔涌的波涛,描绘了一幅海天相接的壮美图画。

    “花”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晏殊的“”(《浣溪沙》)借“花”之落去,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无限惆怅;《庭中有奇树》中以⑤“”写女子攀枝折花,欲寄远人的相思之情,情感真挚,韵味十足。

  • 4. 阅读名著,启迪智慧

    红蚂蚁们正沿着那一条白色的石子路凯旋呢!我取了一张叶子,截走几只蚂蚁,放到别处。这几只就这样迷了路,其他的,凭着它们的记忆力顺着原路回去了。这证明它们并不是像蜂那样,直接辨认回家的方向,而是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的。所以即使它们出征的路程很长,需要几天几夜,但只要沿途不发生变化,它们也照旧回得来。

    (选自《昆虫记》)

    1. (1) 材料中的红蚂蚁表现出了哪些特点(写出两点)?试结合材料内容分析。
    2. (2) 《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你从法布尔这个伟大的昆虫学家身上获得了哪些启示?请写出三点。
  • 5. 语言表达

    关注热点,各抒己见

    2021年12月6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如:觉醒年代、YYDS、双减、破防、元宇宙、绝绝子、躺平、强国有我等。这些网络用语,都是今年以来人们耳熟能详的。它们来源广泛,有的来自重大历史现场,有的来自国家政策,有的来自影视剧,当然更多的还是来自网络上的习惯用语。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构成了2021年中国互联网的记录。

    每个人对“网络语言”的看法不尽相同。有人主张张开双臂,全面接受;有人认为它破坏了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应全面排斥。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段小议论,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清楚。字数在80字以内。

二、精读·品味(共38分)
  • 6.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 (1) 下面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边城战事,高度赞扬了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B . “角声满天”“塞上燕脂”从侧面烘托出战争的规模之大以及战争的惨烈,刻画了将士们浴血奋战、誓死报国的英勇形象。 C . 诗人以“黑”“金”“紫”“红”等颜色,描绘了肃杀的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全诗色彩鲜明,与悲壮的情调相得益彰。 D . 半卷着红旗的驰援部队临近易水,无奈夜寒霜重,将士们连声音都发不出来。面对重重困难,他们毫不气馁,决心誓死报效朝廷。
    2. (2)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诗句“黑云压城城欲摧”。
  • 7.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链接资料:征状貌不逾中人 , 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 , 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征:魏征。②中人:一般人。③回:回转,扭转。④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⑤霁威:息怒。⑥谒告:请假。⑦鹞(yào):猛禽。⑧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⑨固:同“故”故意。

    1. (1) 运用所提示的方法,解决本文及“链接资料”中的文言疑难字词。

      方法

      词语

      示例

      加点词的意义

      字源识字

      军士吏被

       

      课内外迁移

      惧其不

      征奏事固久不

      联系成语

      一言出,驷马难追

      出军门

    2. (2) 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文选自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 文帝在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与在细柳军的两次入营受阻、在营中“不得驱驰”“按辔而行”形成对比,突出了周亚夫的治军严明。 C . “真”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既将周亚夫的大将之风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又体现了汉文帝深明大义、知人善任的“真天子”形象。 D . 本文运用大量的笔墨描写细柳军营的严明军纪,从正面刻画了周亚夫治军严明、忠于职守、刚正不阿、凛然不可犯的“真英雄”形象。
    3. (3) 把本文和“链接资料”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②畏卿嗔,故中辍耳。

    4. (4)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请结合孟子的话及本文内容,说说周亚夫能否称得上大丈夫。
    5. (5) 魏征死后,李世民恸哭长叹:“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请结合“链接资料”内容,说说李世民从魏征身上悟得了什么?

  • 8. 中国青绿山水画的绝响——《千里江山图》

    董强  刘峰

    ①《千里江山图》是北宋宫廷画家王希孟唯一的传世之作,王希孟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告罄杀青,时年仅18岁。后世称誉此画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为绢本画卷,青绿设色,全画长约1191.5厘米,高约51.5厘米,是宋代流传至今最长的山水画卷,也是存世青绿山水画中最具代表性和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②《千里江山图》继承和发展了唐代青绿山水画技法,工笔细腻、意境悠远,力求在青绿色中寻求变幻,谋求古意与创新兼备,实景与想象并融,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画貌。画作秉持徵宗推崇的“丰亨豫大”审美观,将“借画喻世”的功效在山水画中展露无遗,代表了宋代青绿工笔山水画的最高水平。

    ③《千里江山图》整幅画卷展现出一幅完整的壮阔美景,山水间点缀有屋舍村落、桥梁渡口、寺观塔刹、楼阁亭榭等,绘有行旅、幽居、捕鱼、观瀑、游玩等各式人物场景。画作在布局上采用三段式构图法,在章法中穿插有三个主要段落,每段又有起承转合的变化,自然衔接之处蕴含“起伏、缓急、高下、虚实、明暗”等各种形式,极富节奏感,形态错落有数。全卷将景物大致分为六个部分,每部分均以山体为主要表现对象,各部分之间或长桥相连,或流水沟堑,远观则山水连为一体,近看则独木成林,意图烘托“人在画中游”的艺术效果。全卷充分运用“平远”“高远”“深远”等创作手法,旨在突破时空局限,将“浓郁厚重与轻淡空灵”“严实紧凑与疏松敞阔”等不同节奏融会贯通,并巧借“岗阜幽壑、飞瀑激流、亭台水榭、寺观庄院”等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④王希孟用七大组群山构图,每组都将主峰和诸多辅峰组合起来,宛若一座座仙岛矗立于江畔。七组群山泾渭分明,正如北宋宫廷山水画家郭熙所言:“主峰已定,方作以次近者、远者、小者、大者,以其一境主之于此,故曰主峰,以君臣上下也”,恰似高潮迭起、亢奋优雅的协奏曲,节奏鲜明。

    ⑤青绿色是《千里江山图》的主色调,采用大青绿手法,相较于小青绿而言用色凝重,所用颜料主要取自矿物质中的石青和石绿。此种染料,色阶丰富,经久不褪,色泽鲜丽而不浮艳,一片绿郁葱葱、苍翠欲滴之感。王希孟以淡色渲染睛空和水面,在山涧和岩处露出绢本底色,显现出宿雨之后的曙色,欣愉之感油然而生。

    ⑥全卷设定在初夏雨霁之晨时节,画中瀑布高悬,溪山泉涌,鱼胜白晨,满山吐翠,显露出一场被暴雨洗礼过后的万千景象。晨起的人们开始忙碌,山下的人们开始劳作,平江待渡、亭桥观流、扬帆远航、双舟起网、江上渔隐,还有樵夫下山、看管水车、客堂独坐、洒扫庭除、客堂清话,将悠游闲适的乡村生活体现得淋漓尽致。画中人物仅有毫厘之别,皆用矿物颜料和白粉点缀,颇为鲜明突出。卷中的台榭楼阁、桥亭、书院、寺观、磨坊、村落、船舶等错落有致,与山川和谐一体,数百个局部图景组合成一幅完整的巨幅山水画卷轴,视觉冲击强烈。刹那间,长桥卧波、林峦书院、山坞楼观、松涛藏扉、栈道悠远、草桥通幽、柳浪渔家、高台望川、临溪草阁、平沙泊舟由静生动,展现出《千里江山图》所描绘的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理想境界。

    (有删改)

    1. (1) 下面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千里江山图》青绿设色,工笔细腻,意境悠远,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B . 《千里江山图》布局上采用三段式构图法,全卷景物分六部分,各部分间有长桥相连。 C . 青绿色是《千里江山图》的主色调,主要取自石青和石绿,染料色阶丰富,经久不褪。 D . 《千里江山图》中万千景象,美不胜收,各式人文景观错落有致,与山川和谐一体。
    2. (2) 下面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标题既点明了说明对象,又突出了说明对象的重要地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本文详尽地从技法、内容、构图、色调等方面介绍了《千里江山图》的艺术成就。 C . 文中加点的词“至今”准确地说明了《千里江山图》是目前我国最长的山水画卷。 D . 本文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来说明《千里江山图》。
    3. (3) 阅读全文,试简要概括《千里江山图》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 9. 喜雨

    季羡林

    ①我是农民的儿子。在过去,农民是靠天吃饭的,雨是绝对不能缺少的。因此,我从小就同雨结下了剪不断理还乱的深厚情感。

    ②今年,北京缺雨,华北也普遍缺雨,我心急如焚。窗外自己种的那一棵玉兰树开花的时候,还有到大觉寺去欣赏那几棵声名传遍京华的百年老玉兰树的时候,我的心情都曾有点矛盾。我实在喜欢眼前的繁花。大觉寺我来过几次,但还从来没有见过玉兰花开得像今天这样。借用张锲同志一句话:“一看到这开成一团的玉兰花,眼前立刻亮了起来。”好一个“亮”字!但是,我忽然想到,春天里的一些花最怕雨打。我爱花,又盼雨,二者是鱼与熊掌的关系,不可得兼也,究竟何去何从?我之进退,实为狼狈。经过艰苦的“思想斗争”,我毅然下了结论:宁肯要雨!

    ③多日没有下过一滴雨了,我今天早晨刚在搭着铁板的阳台中坐定,头顶上铁板忽然清脆地响了一声:是雨滴的声音!我精神一瞬间抖擞起来,“漫卷诗书喜欲狂”,立即推开手边稿纸,静坐谛听。铁板上,从一两声起,清脆的响声渐渐多了起来,后来混成一团,连“大珠小珠落玉盘”也无法描绘了。

    ④我抬头看窗外,首先看到的就是那一棵玉兰树,此时繁花久落,绿叶满枝。我仿佛听到在雨滴敲击下,左右翻动的叶子正在那里悄声互相交谈:“伙计们!尽量张开嘴巴吮吸这贵如油的春雨吧!”我甚至看到这些绿叶在雨中跳起了华尔兹,舞姿优美整齐。我头顶上铁板的敲击声仿佛为它们的舞步伴奏。可惜我是一个舞盲,否则我也会破窗而出,同它们翩跹起舞。

    ⑤眼光再往前挪动一下,就看到了那一片荷塘。此时冰雪消融已久,垂柳鹅黄,碧水满塘,池中荷花却未到“小荷才露尖尖角”之时。然而,我仿佛看到水面下淤泥中嫩莲已经长出了小芽。水面上雨滴一敲,形成一个个小而圆的漩涡,它们立即感觉到了,马上也精神抖擞起来,互相鼓励督促道:“伙伴们!拿出自己的劲头来,快快长呀!长呀!赶快长出水面,用我们自己的嘴吮吸雨滴吧!”“是啊,我们去年开花一千多朵,引起了燕园内外一片热烈的赞扬声。今年我们开上它两三千朵,给他们一个更大的惊喜!”和着头顶上的敲击声,小芽的声音仿佛清晰可闻,给我喜雨的心情增添了新鲜的活力。

    ⑥我浮想联翩,幻想一下飞出了燕园,飞到了我的故乡,我的故乡现在也是缺雨的地方。一年前,我曾回过一次故乡,给母亲扫墓。我六岁离开母亲,一别就是八年。

    ⑦我离家时,家里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但不知为什么,母亲偏有二三分田地。庄稼当然种不上,只能种点绿豆之类的东西。我三四岁的时候曾跟母亲去摘过豆角。有了土地就同雨结了缘,每到天旱,我也学大人的样子,盼望下雨,翘首望天空的云霓。去年和今年,偏又天旱。扫墓之后,在泪眼迷离中,抬头瞥见坟头几棵干瘪枯黄的杂草在风中摆动,我蓦地想到躺在下面的母亲,她如有灵,难道不会为她生前的那二三分地担忧吗?我痛哭欲绝,很想追母亲于地下。现在又凭空使我忧心忡忡了。我真想学习一下宋代大诗人陆游:“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我是乞借春雨护禾苗。

    ⑧我的幻想,从燕园飞到了故乡,又飞越千山万水,到达非洲。我曾到过非洲许多国家。我爱那里的人民,爱那里的动物和植物。我从电视中看到,非洲的广大地区也在大旱,土地龟裂,寸草不生。在干旱的大地上,动物们到处奔走,想寻找一点水喝,一丛草吃,但它们什么也找不到,有的就倒毙在了地上。“绿章夜奏通明殿”,请天老爷把现在下着的春雨,分出一部分,到非洲去降,救活那里的人民,动物,还有植物,使普天之下共此甘霖。

    ⑨我兀坐在阳台上,谛听着头顶上的铁板被春雨敲得叮当作响,宛如天上宫阙的乐声。

     (有删改)

    1. (1) 下面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作者从下雨开篇,由眼前的雨景写到故乡、非洲的干旱,收放自如,主题突出。 B . 语言典雅而富含情感,引用文言古诗,富有文学韵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 . 反复使用陆游的诗句“绿章夜奏通明殿”,透露出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悲悯情怀。 D . 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以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写“我”因雨产生的无限情思。
    2. (2) 按要求赏析句子。

      ①我精神一瞬间抖擞起来,“漫卷诗书喜欲狂”,立即推开手边稿纸,静坐谛听。(赏析加点词)

      ②我甚至看到这些绿叶在雨中跳起了华尔兹,舞姿优美整齐。(赏析修辞手法)

    3. (3) 如欲以“形散神聚好‘喜雨’”为题写一篇《喜雨》的小评论,请结合本文,列出评论要点。

      形散:

      神聚:

三、写作·叙事(50分)
  • 10.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由稚嫩走向成熟,很多人始终陪伴着我们,我们感恩,我们珍惜……

    请以“感谢那个为我    ▲    的人”为题,叙写自己真实的生活故事。

    要求:⑴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⑵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