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

更新时间:2022-02-23 浏览次数:127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 1. 井田制下,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由私人耕种,产出的粮食归劳动者所有。私田需要定期分配,每三年进行一次。公田则由公社成员共同耕种,公田的产出归各级贵族所有。由此可知,井田制下(    ) 
    A . 私田可以进行买卖 B . 自然经济在逐步形成 C . 收获全部上缴贵族 D . 土地国有是基本原则
  • 2. 古代中国社会始终处在两种政治、经济形态的此消彼长之中:一是国家权力直接统治原子化的个体臣民;一是大量人口沦为世家大族或地主的私属。为解决此类矛盾,秦朝着重(    ) 
    A . 依据血缘关系建构国家权力 B . 推行郡县制度抑制地方势力 C . 摒弃等级制度凸显君主集权 D . 改革中央官制减少决策失误
  • 3. 关于玄武门事变,历来众说纷纭。五代时期官修的《旧唐书》记载,六月庚申,秦王李世民以皇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同谋害己,率兵诛之。1908年发现的敦煌文书中,有一件武则天时期的话本《唐太宗入冥记》。它描述了阎罗王手下判官崔子玉在冥间审问唐太宗李世民杀兄弑弟囚父的故事。这说明(    ) 
    A . 文献史料不能客观准确描述历史真相 B . 新史料的发现有利于拓展研究的视角 C . 考古发现比后世史书更接近历史事实 D . 话本可以作为直接证据印证历史真相
  • 4. 下图是元代发明的转轮排字盘示意模型图。排版时两人合作,一人读稿,一人则利用机械装置转动字盘,方便地取出所需要的字模排入版内。转轮排字盘(    ) 

     

    A . 推动雕版印刷术进一步发展 B . 促进印刷业实现机械化生产 C . 大大提高了印刷工作的效率 D . 保证了活字印刷的产品质量
  • 5. 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而几亿老百姓却表现出另一套欲求:均田免粮、真主降临、杀洋灭教。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B . 新文化运动未深入民众 C . 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 D .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窃取
  • 6. 有学者指出,《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质决定了其用心规划的土地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它力图一劳永逸地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济竞争和剥削,而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这反映出《天朝田亩制度》(    ) 
    A . 契合社会主义的发展潮流 B . 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 . 严重脱离农民的实际要求 D . 主张均分土地给农民所有
  • 7. “他们断然否定君权神授的神话,把皇帝从天上赶回人间,他们把君臣、君民放到平等的位置上,甚至扬言要把专制君主斩尽杀绝。他们坚决地表示,“今日策中国者必曰民权”。由此推断,材料中“他们”的代表人物是(    ) 
    A . 林则徐 B . 康有为 C . 孙中山 D . 陈独秀
  • 8. 下表是1913~1919年中国金属矿石对外出口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份 

     
     

     1913年 

     
     

     1914年 

     
     

     1915年 

     
     

     1916年 

     
     

     1917年 

     
     

     1918年 

     
     

     1919年 

     
     

     货量(千担) 

     
     

     6475 

     
     

     6806 

     
     

     7772 

     
     

     9204 

     
     

     10321 

     
     

     11812 

     
     

     13996 

     
     

     货值(千两) 

     
     

     14815 

     
     

     12646 

     
     

     21444 

     
     

     45248 

     
     

     43027 

     
     

     45670 

     
     

     22004 

     
    A . 抵制日货运动导致了1919年的出口货值的锐减 B . 民国成立直接导致了金属矿石出口量的逐年递增 C . 金属矿石出口价格的走势受国际市场的需求影响 D . 金属矿石出口的增长反映了民族工业的蓬勃发展
  • 9. 下图是创作于50年代中期的宣传画《耐心教,虚心学》。该宣传画旨在(    ) 

     

    A . 宣传一五计划的巨大成就 B . 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C . 倡导积极投身建设的社会风尚 D . 展现青年踊跃参政议政的热情
  • 10. 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双核”动力源的结合,动力源的一“核”在基层、下层;另一“核”在高层、上层。下列史实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 . 家庭承包经营的尝试与推广 C . 上海浦东的开发与开放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 11.   1515年,英国政治家托马斯・莫尔完成著名的《乌托邦》。他在书中批判了英国现行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主张社会实行民主制度,所有公职人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元首也由选举产生,重大问题由乌托邦全体居民讨论。莫尔的主张(    ) 
    A . 体现了人文主义时代的政治诉求 B . 反映了欧洲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 C . 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D . 设计了未来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
  • 12. 荷兰人创始了中西茶贸易。荷兰进口的茶叶不仅用于本土消费,还促进了茶在欧洲乃至北美的传播。随着饮茶之风的逐渐传播,进入18世纪,英国饮茶之风由社会上层向下渗透,英国东印度公司茶叶进口量猛增。此现象(    ) 
    A . 引发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出现 B . 改变了中国近代的经济结构 C . 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 D . 促使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
  • 13. 下表中的数据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德、法四国工业生产发展的速度。其中②是(    ) 

     工业生产的上升(1913年=100) 

                      
     

     年份 

     

     1​  

     

     2​  

     

     ③ 

     

     ④ 

     

     1880年 

     

     25 

     

     53 

     

     43 

     

     17 

     

     1890年 

     

     40 

     

     62 

     

     56 

     

     39 

     

     1900年 

     

     65 

     

     79 

     

     66 

     

     64 

     

     1910年 

     

     89 

     

     85 

     

     89 

     

     89 

    A . 美国 B . 英国 C . 德国 D . 法国
  • 14. 战后初期,苏联的对外政策可以概括为“安全带政策”,是苏联在东欧地区建立“缓冲地带”的一种政策。“缓冲地带”的建立经历了这样的过程:首先,帮助解放其领土并驻军;其次,帮助建立联合政府;第三,使东欧的政治发展符合苏联的战略需求。苏联的这一政策(    ) 
    A . 彰显了社会主义大国的国际责任 B . 维护了东欧国家的独立自主 C . 有利于战后苏联经济的恢复发展 D . 缓和了与美国的对抗与冲突
  • 15. 下图是战后某一政治力量在运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概述。该政治力量(    ) 

     

    A . 提升了西欧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B . 促进了太平洋地区经济发展 C . 推动了世界金融体系繁荣稳定 D . 标志着发展中国家力量兴起
  • 16.   1953年至1980年,苏联农业发展受到国内政策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能够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折线图是(    ) 
    A . B . C . D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2分。其中17、20题各12分,18、19题各14分。 
  • 17. 唐宋时期书院从藏书机构发展为读书、讲学的教育场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比较两幅图片,从图中提取有关唐宋时期书院变迁的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 18. 抗战时期大批东部沿海地区的工厂、人口及各种机关向西部后方进行迁移,意义十分重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30年代5个大型城市和63个10万人以上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上海拥有全国半数以上的大型工商企业。七七事变后的短短数年中,全国城乡共有1425万人迁往西部后方。从1937年至1942年底,桂林市人口增2.16倍,重庆的人口从战前的47万人猛增至124万人。贵阳、宜宾等城市人口也成倍增加。随着政治中心移往西南,仅陪都重庆国民政府的各类机关就共约130个,重庆集中了大批政治家和党军政人士。各类内迁的民营、国营和军工企业约上千家,大量的企业家、科技人员与技术工人也随之内迁。这对于大后方的工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化工巨子范旭东率200多名技工入川,推广晒盐卤技术,降低了成本。光学专家龚祖同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学位回国,制成了中国第一台军用望远镜和机枪瞄准镜。女工程师丰云鹤于抗战爆发后毅然回国,在重庆办厂,从肥皂废液中提炼甘油以制造炸药。内迁高校多采用联合办学的形式,西南联大已发展为5个学院26个系、350多名教师、327多名学生的大学。西南联大的教授可谓集一时之选。日后师生人才辈出。

     ——摘编自忻平《试论抗战时期内迁及其对后方社会的影响》 

    1. (1) 据材料,概括抗战时期人口内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抗战时期人口内迁的历史背景。 
    2. (2) 据材料,简析抗战内迁的历史意义。 
  • 19. 英国文官制度是世界各国文官制度建设的样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英国,官吏任免一向实行“恩赐制”。恩赐权最早属于国王,到18世纪,这个大权转到内阁首相和大臣手中。他们滥用这个权力,把本党的党徒安插在各级政府。1832年后,工业资产阶级上升到统治地位,控制了立法大权。1853年,亚伯丁政府拟定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的报告”。报告规定通过书面公开竞争考试办法,择优录用文官,并提出“文官的晋升和未来前途,完全取决于他们履行职务的勤奋程度和能力”。政府文官分为高级和低级两大类,高级文官负责执行政策,应受过高等综合教育,低级文官处理日常事务,必须受过一般中等教育。1855年,帕麦斯顿上台组阁,他以枢密院名义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法令“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命令”。1870年格菜斯顿内阁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二道枢密院法令进行完善,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最后确立的标志。 

     ——摘编自胡巧《十九世纪英美文官制度改革初探》 

    1.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改革的原因。 
    2. (2) 据材料,概括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改革的内容,并分析文官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 
  • 20. 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和工人结构出现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二战”后,杜鲁门总统敦促国会通过就业法,明确规定政府要“为那些能够工作、愿意工作和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提供有益的就业机会”。扩大社会福利保险,制止通货膨胀,实行价格控制。艾森豪威尔总统宣称:政府主要承担风险大、利润低、规模大,私人或地方无力承包的事业,而地方能承担的“尽可能由地方承担”,“凡是能由私人完成的事情就应该由私人去完成”。推行有条件的社会福利政策,通过有关黑人选举的立法,在司法部内成立公民权利司。 

    材料二:在采掘、冶炼、纺织、建筑、运输、电气、煤气等传统产业部门劳作的产业工人,被称为“蓝领”阶层。1973-1985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几乎増加了40%,而同期“蓝领”工人的人数却减少了500万。生产自动化的发展催生了从事自动化作业管理,操纵按钮的“灰领”工以及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人,1980年,美国“白领”工人和“蓝领”工人的比列是50:32。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出纳员、饭店旅馆的服务员、公共娱乐及卫生保健员的人数也在不断増加,他们在整个就业人口中的比例,在美国,1950年已经达到53.2%,1976年为65.7%。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 (1) 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杜鲁门政府和艾森豪威尔政府政策的主要异同点。 
    2. (2) 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工人结构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