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蕲春县六校联考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质...

更新时间:2022-02-24 浏览次数:50 类型:月考试卷
一、   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 1. 默写
    1. (1)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2. (2) 柴门何萧条,。(曹植《梁甫行》)
    3. (3) 李清照《渔家傲》中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
    4. (4) 刘桢的《赠从弟》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的诗句是:
    5. (5) 孟子在《富贵不能淫》中认为大丈夫的操守应该是:
    6. (6) 陶渊明《饮酒》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
    7. (7) 《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用游动的视角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饱含喜悦开朗心情、朝气蓬勃活力的诗句是:
    8. (8) 开卷有益,于谦《观书》中“书卷多情似故人,。”用拟人的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不离、愁苦与共,形象的表现了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二、语文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16分)
  • 2. 下列加点的字全部正确是的一项是(  )
    A . 刻(juān) 秀(qí)  热(zhì) 气敛声(bǐng) B . (yán)     亮(zhèng) 责(jié)精竭力(dān) C . 邪(pì)  改(cuàn) 鲜(yú) 无消息(yǎo) D . (xiāo) 仰(zhān)  丘(hè) 坦荡如地(dǐ)
  •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B . 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C . 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   D . 归隐是旧时文人理想中的一种闲散生活——躬耕、沽酒、题诗、作画、对弈……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古往今来很少有人情愿过这种生活。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
    A . 设立“中国旅游日”,旨在以强化旅游宣传,培养国民休闲意识,提升国民生活质量为目的。 B . 为了激发同学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有人提议把校运动会改为体育节,这样参与的同学或许多一些。 C . 一篇文章的好坏,不在于辞藻的华丽,而是在于它是否有思想、有温度。 D . 电影《长津湖》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观影热潮,让该片屡屡赢得电影的市场纪录。
  • 5.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人们听了歌唱家腾格尔演唱的经典曲目——《天堂》,不由得触目伤怀 B . 南非世界杯中橙色军团淘汰巴西队,士气大振,锐不可当 C . 开展“清洁家园”活动以来,我市各乡镇、村屯根据实际,因地制宜 , 选择合适的垃圾处理模式。 D . 江南的春天来得早,二月一过,到处是一片草长莺飞 , 鸟语花香的大好春色,那景色真是令人留恋。
  • 6. 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一项是(   )
    A .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这句话中“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作状语。 B . 《白杨礼赞》运用象征的手法,托物抒情,借白杨树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抒发了作者对抗日军民的崇敬之情。 C . 《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共130篇,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 . “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如“江阴”就是因为位于长江南岸而得名。
  • 7. 语文实践活动

        “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班里正在开展以“我看诚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 (1) 请写出一句有关“诚信”的名言。
    2. (2) 请列举一个有关“诚信”的典故。
    3. (3) 为推动中学生的诚信教育,坚持考试公平、公正原则,培养和加强学生诚实守信的优良品德,在期末考试来临之际,请写几句话,向全校同学发出诚信应考倡议。
三、浅层次阅读理解(共26分)
  • 8. 阅读名著,完成各题。

    (A)他爱护部下是天下闻名的。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他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打个“不厌”。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总令告状----而且也常常这样做。他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劳。
        (B)“他喜欢运动,但是也喜欢读书。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他也喜欢跟朋友们谈天,有时也开开玩笑,虽然并不像毛泽东那样幽默。他一般没有脾气,我从没有跟他吵过嘴,他在战斗中却要发怒。

    1. (1) 以上文段选自名著,他是(人名)
    2. (2) 结合选段说说他是怎样的人?
    3. (3) 鲁迅评价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科学巨著《昆虫记》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简述这本书在“有趣、有益”方面的特点。
  • 9.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各题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①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 

    ②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结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统称为放线菌。 

    ③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④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

    ⑤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当土壤干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⑥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晴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的放线菌随着潮湿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土地干旱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上的清香在久旱之后尤其明显。 

    ⑦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5 000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4 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如链霉素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线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⑧放线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1. (1) 这篇文章采用了顺序,主要说明了和放线菌的作用。
    2. (2) 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 10. 文言文阅读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崔杼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戟既在脰 , 剑既在心,维子图之也。”晏子曰:“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倍其君,非义也。曲刃钩之直兵摧之婴不革矣。”崔杼将杀之,或曰:“不可!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从而杀之,不可以为教矣。”崔子遂舍之。(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释】①既:即。便。②脰(dòu):颈。③维:语气词,不译。④回:转变,改变。⑤倍:通“背”,背坂。⑥革:改变。⑦为:算作。算是。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岂不大丈夫哉  诚:  

      与民之  由:

      崔杼晏子曰    谓: 

      维子之也  图:  

    2. (2)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曲   刃    钩  之  直   兵   摧   之  婴  不   革   矣

    3.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何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一怒诸侯惧/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B . 行天下大道/有道士也 C . 顺为正者/子子之君无道而杀之 D . 是焉得大丈夫乎/天子
    4. (4) 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志,与民由之。

      ②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明也。

    5. (5) 【甲】文孟子用“”作类比,指出公孙衍和张仪的本质;【乙】文崔杼释放晏子的主要原因,是有人告诉他晏子是“”。(用文中原句回答)
四、 深层次阅读赏析(共20分)
  • 11.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甲】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1. (1) 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2. (2) 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 12.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各题。

    母爱浓浓柿子香

        ①晚秋时分,我回到家乡看望年老的父母,正赶上柿子成熟。母亲知道我爱吃柿子,见我风尘仆仆地归来,就挎上小筐,到园里摘柿子。

        ②园子不大,但柿子树却整整种了六棵,在整个园子里很显眼。母亲说,娘知道你们都爱吃柿子,所以就和你爸多种了几棵,预备你们回来好好吃。

        ③抬眼望去,柿子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柿子,点缀在碧绿的叶子中间,恍惚之中灿若星辰。我伸出手,草草地擦了擦,送入口中,甜甜的,很是爽口。望着母亲摘柿子的身影,我仿佛受到极大的触动,顷刻就将自己记忆的闸门打开。悠悠童年里的一切鲜活情境都展现在了眼前。

        ④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那时物质相对匮乏,苹果、鸭梨这些看似普通的水果还很少见。称得上水果的东西,恐怕只有园子里的柿子了。那时的陕西老家,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小菜园。园子里有茄子、辣椒、黄瓜等,但最显眼的还是柿子。

        ⑤随着时间的变迁,柿子吸收阳光雨露、日月精华,便慢慢地到了成熟期。刚到成熟期的柿子虽然也可以吃,但还没有熟透,有些涩口,口感相对有些逊色。如果心不急,还可以等上一段时日,等柿子周身熟透,就到了吃柿子的大好时节。熟好的柿子口感面而甜,有点起沙,适合生吃。

        ⑥童年时期柿子树仅有一棵,但那有限的一点柿子却是赖以成长的好东西,如今想来,它是那么的弥足珍贵。

        ⑦记得母亲曾用一只筐装柿子,挂于高高的房梁之上,清香四溢,充满了诱惑。但我们只有眼馋的份,却够不着。这只筐子高高在上,只有父母能够掌控。母亲的用意非常明确,她教我们五个孩子查数,谁查得好,查得多,谁就能得到奖励。奖品当然就是一枚好吃的柿子了。

        ⑧她教我们读书认字,用她那本四角号码字典,教我们字的读音和笔画。为了吃柿子,我们哥几个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努力学习,争取最先吃到装在筐子里的柿子。就在这样的激励下,我们在未入学时就学着查数、认字,学习速度各个精进,还没上学,就已经认识了不少字,甚至可以磕磕绊绊地读报纸了。

        ⑨柿子是我童年时期最为喜欢的果品。它营养丰富,含有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它甜腻可口,摆在面前就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冬季吃冻柿,那更是别有一番味道的。

        ⑩其实,柿子用途并不单一,除供鲜食外,母亲还制成柿饼、柿干、柿汁蜜、柿叶茶、柿醋、柿脯等,偶尔也加工成糕点和风味小吃。母亲总像变戏法一样,花样翻新,让我们健健康康地度过了那段有些艰难的岁月。

        ㉑相比之下,邻居家的孩子就没有我们幸运,很难吃到柿子。但是,父母很好心,总是拿出自家院子里产的果蔬接济大家。像我一般大的孩子,也都吃过我家的柿子。这曾让我一度引以为豪!

        ㉒岁月倏忽而逝,如今,我已迈入中年的门槛。柿子还是那个柿子,我依然百吃不厌,视若珍宝。母亲为了让我吃到新鲜的没有农药的柿子,总是不顾劳累,在园子里忙忙碌碌。柿子刚刚成熟,她就忙不迭地通过客车或委托城里亲朋用私家车,给我捎柿子。

        ㉓我感恩于母亲,是她让我拥有了一个美好的童年,给我很多关爱,在我步入中年了还能让我一饱口福,圆我未了的柿子情缘,丰满充实我的人生。

    1. (1) 第⑥段中,作者说童年时期的柿子“是那么的弥足珍贵”。“弥足珍贵”的仅仅是柿子吗?写出你的理解。
    2. (2) 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①抬眼望去,柿子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柿子,点缀在碧绿的叶子中间,恍惚之中灿若星辰。(赏析修辞手法)

      ②柿子刚刚成熟,她就忙不迭地通过客车或委托城里亲朋用私家车,给我捎柿子。(赏析加点词语)

    3. (3) 除了关爱儿女之外,文中的母亲还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4. (4) 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简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五、写作展示(共50分)
  • 13.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题一:“无可奈何花落去”是诗人读懂人生的感揩,“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是歌手读懂真情的呼唤,“先忧后乐”是文人读懂时代的担当,万有引力是科学家读懂苹果落地的思考……一诗一文,一人一事,都需要用慧眼去阅读,用心去感悟。

    请以“读懂    ▲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除诗歌、戏剧外)。(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阅读下面材料,要要求作文

    题二: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有一个习惯--随手关住身后的门。有一天,乔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你有必要把这些门关上吗?”朋友很是纳闷。

    “哦,当然有这个必要。”乔治微笑着对朋友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又可以重新开始。”

    朋友听后,陷入了沉思中。乔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踏上了英国首相的位置。

    读了上面的材料,也许你会产生很多感触和联想吧!请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2)内容积极向上,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3)文体不限(除诗歌外)(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