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仙游县度尾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月...

更新时间:2022-03-23 浏览次数:5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30分)
  • 1. 我能正确的朗读课文。
    1. (1) 对“其一犬坐于前”这句话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一犬坐/于前 B . 其一/犬坐于前 C . 其一犬/坐于前 D . 其/一犬坐于前
    2. (2)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 屠/自后/断其股 B .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2. 关于《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B . 《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C . 《无常》里讲到作者在故乡看大戏,戏里的无常颇具人情味,阿嫂死了儿子十分悲伤,无常同情阿嫂,就放她的儿子还阳半刻。 D . 《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
  • 3.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朝花夕拾》最初在《新青年》发表时,题为《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所作的抒情性散文集,共10篇。 B . 在《琐记》中,鲁迅回忆了几位“名医”为父亲治病的种种表现,揭露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C . 《二十四孝图》中作者通过回忆书中的故事,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忍。其中最使作者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卧冰求鲤”两个故事。 D . 《朝花夕拾》中常用对比手法,如《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刻画出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
  • 4. 《朝花夕拾》
    1. (1) 《藤野先生》一文中,说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
      A . 受同学歧视 B . 先生不重视自己 C . 学医太难 D . 要拯救国民精神
    2. (2) 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
      A . 《狗•猫•鼠》 B . 《五猖会》 C . 《二十四孝图》 D . 《琐记》
  • 5. 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狗的原因,取了“狗”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狗相似的人。 B . 《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C . 《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D . 《无常》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
  • 6. 下列关于《朝花夕拾》一书说法有误的是(   )
    A .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早上的花晚上来捡,意指作者在晚年回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B . 《五猖会》记叙了儿时去看五猖会,正要出发,父亲却命令“我”背书,最后“我”在父亲面前“梦似的”背完了,但对于去“看会”,已觉得索然无味了。 C .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D . 《二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很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表现出鲁迅对这种孝道的支持和颂扬。
  • 7. 小林想在图书馆借一本书,你向他推荐《朝花夕拾》,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   )
    A . 这本书原名《旧事重提》,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 B . 这本书可有意思了,比如在《社戏》里,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迎神赛会后偷罗汉豆,很好玩。 C . 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 D . 这书像人物画廊,有迷信而善良的保姆长妈妈,还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
  • 8. 下列对《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前半部分写阿长的粗鄙,是为了突出后半部分阿长对“我”的无私关爱。 B . 《二十四孝图》写的是鲁迅从最早得到的画图本子中,知道了“孝”是艰难的,以此告诫读者“孝”是需要真心付出的。 C . 《五猖会》写鲁迅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文中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与儿子的隔膜,以及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都给我们留下了思考。 D . 在《狗·猫·鼠》一文中,鲁迅写了他“仇猫”的原因:“尽情折磨”弱者,天生一副媚态,“到处嗥叫”吵到了自己,以为吃了“我”的隐鼠。
  • 9. 关于《朝花夕拾》中的人物,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先背诵《鉴略》,使“我”看会的兴致勃勃一扫而空。 B . 《父亲的病》中,陈莲河医生用药奇特,故弄玄虚,但并无实际效果,有失名医之称。 C . 《琐记》中,衍太太和蔼可亲,真诚对待孩子们,大家都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附近玩。 D . 《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为“我”买来了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让“我”震惊和感动。
  • 10. 《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根本原因是:(   )
    A . 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 . 先生不重视自己 C . 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 . 学医太难
  • 11. 根据语境,下列填写在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于是这个亡失 ①   了。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

    我也___②____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A . ①证明     ②怅然 B . ①证实     ②茫然 C . ①证明     ②茫然 D . ①证实     ②怅然
  • 12. 回顾课文结合语境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还可以摘到覆盆子,想小珊瑚珠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攒:凑在一块。 B . 那金光也就飞回来,在盒子里。   敛:收拢。 C . 这是荒原,人迹罕至 , 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人迹罕至:人迹来不到的地方。 D . 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词语。   不求甚解: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二、句子默写(共14分)
  • 13. 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 (1) 正是江南好风景,。(《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2. (2) 峨眉山月半轮秋,。(《峨眉山月歌》李白)
    3. (3) 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4. (4) ,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5. (5)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诗人登临城楼所望到景象的诗句是:
    6. (6) 《论语·为政》中,揭示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7. (7) 《论语·学而》中,表明一个有修养之人的心境不受别人影响的句子是:
三、基础知识综合(共9分)
  •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青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而人呢,能直立了,自然就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还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duò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

    1. (1) 以上文段选自鲁迅《》(书名)中的《》(篇名)。
    2. (2)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或写汉字。
      duò落(叫(
    3. (3) 文段中有一个错别词,应该为
    4. (4) “适性任情”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5. (5) 划线部分运用的修辞有
    6. (6) 请结合原著回答,作者在文中提到“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
四、翻译(共4分)
五、名著阅读(共5分)
  • 16. 名著阅读

        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其文选自写的散文集《》。他在《》一文中,谈到自己去南京读书,并用“”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六、综合性学习(共4分)
  • 17. 综合性学习。
    1. (1) 请写出一句适合悬挂在校园花圃的标语。
    2. (2) 七年级(1)班的肖帆同学,晚上常到网吧玩游戏,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班主任召集班干部与他谈心,让他认识沉迷网游的危害,并请大家都为他写一句劝勉词。假如你是班干部,请你给他写一句劝勉的话。(必须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
七、课内阅读(共11分)
  • 18. 阅读文言文《狼》,完成下面小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 (1) 解释下列字词。

      ①弛:②犬:③黠:

    2.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 (3) 依次概括横线句狼体现的特点。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一狼洞其中:

八、现代文阅读(共7分)
  • 19. 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回答下列小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①我们穿过公园,进入树林,最后来到一块空地上。在很远的另一边,有一道意虚,像一面几近垂直的墙突兀地耸立在岩石中,四面都是土坡,上面长着参差不齐的矮树丛和臭椿树苗。从底部杂乱的岩石到顶部草皮的边缘,只有60英尺左右,但是对我来说,这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

    ②其他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往上爬,在突出的岩石和土层上找到放手和脚的地方。我犹豫不决,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这才开始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我努力往上爬着。

    ③不知何时,我回头向下看了一眼,然后吓坏了:悬崖底下的地面看起来非常遇远;只要滑一下,我就会掉下去,撞上悬崖,然后摔到岩石上,摔个粉碎。

    ④但是那些男孩子已经爬到了距离悬崖顶部三分之二路程的岩脊上,那里大约有五六英尺深,15英尺长。我努力向他们爬过去。我缓慢地爬着,尽可能贴近里侧,紧紧地扒住岩石的表面。其他的孩子则站在靠近边缘的地方,这种情景让我感到反胃,我偷偷地抓住背后的岩石。

    ⑤几分钟后,他们开始继续往上爬。

    ⑥“喂,等等我。”我哑着嗓子说。

    ⑦“再见啦!看你就像滑着画里的小人儿。”他们中的一个说到,其他的则哄堂大笑。

    ⑧“但是我不能……我……”这句话刺激了他们,他们开始嘲笑我,发出嘘声,然后继续向上爬,这样他们可以从崖顶绕道回家。在他们离开之前,他们向下盯着我看。

    ⑨内德嘲笑说:“你可以留下来,如果你想的话。”

    ⑩“全看你自己了。”杰里看起来很担心,但是最后还是和其他孩子一起走了。

    ⑪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遇迫我掉下去。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地转。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⑫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降临。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忧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我一动也不动,甚至无法思考怎样下去,安全地回家。

    ⑬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不过,树林中闪烁着一道手电简发出的光,然后我听到杰里和爸爸的喊声。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他是个粗壮的中年人,他爬不上来。即使他爬上来了,又能怎样?

    ⑭爸爸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这样才能看见我,他用手电简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

    ⑮“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

    ⑯“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

    ⑰“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我怒吼着。

    ⑱“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光柱游走,指着岩脊下面的一块突出的石头。“看到了吗?”他大声问道。

    ⑲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看到了。”我回答。

    ⑳“好的,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这就是你要做的。它就在你下面一点儿。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

    ㉑这看起来我能做到。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很好。”爸爸喊道,“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儿,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移动你的右脚,慢慢地往下。这就是你要做的。只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我照做了。“好了,现在松开左手,然后抓住后面的小树干,就在边上,看我手电照的地方,这就是你要做的。”再一次,我做到了。

    ㉒就这样,一次一步,一次换一个地方落脚,按照他说的往下爬,爸爸强调每次我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动作,从来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他一直在告诉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能做。

    ㉓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弯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做的感觉。

    ㉔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遇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

    1. (1) 第10段中画线句子在情节上和下文哪一句话相呼应?
    2. (2) “我”身处困境,爸爸为什么不上去把我接下来?
九、作文(共60分)
  • 20. 以“人和动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要求:(1)语句通顺,描写要生动具体,注意抒发真情实感。(2)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