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

更新时间:2022-02-14 浏览次数:3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1九上·镇平期中) 下列厨房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土豆切丝 B . 玻璃瓶破碎 C . 番茄榨汁 D . 铁锅生锈
  • 2. 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A . 运输海鲜时用甲醛浸泡保鲜 B . 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C .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远离烟草 D . 服用保健品替代药物治疗
  • 3. (2017·青岛) “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重点.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 . 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B . 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 C . 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 D . 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
  • 4. (2018·自贡) 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 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 . 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C . 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D . 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如果楼内有电梯,则迅速使用电梯逃生
  • 5.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二氧化碳 B . 大理石 C . 碘酒 D . 空气
  • 6.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形成科学探究素养的必要手段。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 闻气体 C . 吸取液体药品 D . 检验氢气纯度
  • 7. (2016·蓟县模拟)

    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该反应(  )



    A . 是化合反应 B . 有单质生成 C .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 .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4:1
  • 8. (2021·烟台) 下图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②③属于不同种元素 B . 当X的数值为10时,①表示一种原子 C . ②属于金属元素 D . ④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形成阳离子
  • 9. (2021·泰安) 下列化学用语中,关于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 . 2H:表示两个氢元素 B . Mg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 . NO2:表示二氧化氮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D . 2CH4:表示两个甲烷分子
  • 10. (2019·菏泽) 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A . 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 分子体积变小 B .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 C .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 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D . 食物变质 食物中的分子种类不变,但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 11. 如图是室温下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pH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中x是氢氧化钠溶液 B . a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C . b点表示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D . 滴加方式是将稀盐酸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 12. (2021·潍坊) 2021年4月19日《中国科学报》报道: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首次合成新型铀-214,铀-238与铀-214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铀-214的中子数为146 B . 铀-238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92 C . 铀-238与铀-214属于同种元素 D . 铀-238原子的质量大于铀-214
  • 13. 下列实验方法无法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用足量盐酸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B .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与二氧化碳 C . 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D . 用紫色石蕊试液鉴别稀硫酸和蒸馏水
  • 14. 芯片是手机的关键部件。制造芯片的高纯硅可以用下述方法制取如图(反应条件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反应①和③都是置换反应 B . SiCl4中Si的化合价为+4 C . Si在反应中只能做反应物 D . 硅在地壳中的含量在所有的元素中居第二位
  • 15.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我国科学家在水煤气变换中引入了高效催化体系,使该反应在120℃时进行,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不变 B . 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 . 该过程体现了催化剂吸附微粒的选择性 D .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 16. 密闭容器中只有甲、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容器中丙质量随甲、乙、丁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 a=8 C . 乙、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3 D . 当甲为5g时,容器中乙和丁的质量之比为2:1
  • 17.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 . 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 . 单质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 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说明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元素和H元素 D . 因为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时质量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该变化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 18. 执行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的长征三号乙遥二十三火箭,使用的推进剂是(C2H8N2)与(N2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X的化学式为( )
    A . CO B . CO2 C . CH2O D . H2
  • 19.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活泼金属与酸反应能生成气体,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B . 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C .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 D . 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二、多选题
  • 20.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医用酒精充当了人们日常生活杀菌清毒的“先锋”,医用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化学式:C2H6O)。下列有关乙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乙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 . 乙醇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 . 乙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 乙醇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 21. 只用下列鉴别方法能将待鉴别的物质区分开的是(   )

    选项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镁和锌

    分别加入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

    B

    硬水和软水

    加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情况

    C

    稀盐酸和稀硫酸

    加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D

    硫酸钠和硝酸铵

    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水,触摸容器外壁

    A . A B . B C . C D . D
  • 22. 氧化铁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渐加入到盛有氧化铁的容器中 B . 右图不能表示实验过程溶液中溶剂的变化趋势 C . m点和n点对应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不相等 D . m点和n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
三、填空题
  • 23. 崂山,被誉为“海上第一名山”,是全国唯一在海边崛起的山脉,一山镇海,万象归怀。在崂山景区游玩,登高望远,成为游客们来青岛的首选。
    1. (1) 人们在登山时不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填化学式),人体吸入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填“大于”“小于”或者“等于”)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2. (2) 崂山泉水为山水,即通过岩层裂隙流淌出的地下水,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
    3. (3) 崂山脚下很多游客会买豆腐花和崂山野菜包吃,豆腐花的制作中常会使用到石膏(主要成分为硫酸钙),硫酸钙的化学式是;崂山野菜包的原料中有小苏打( NaHCO3),小苏打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 24. 能源和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 (1)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中国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就是采取各种措施全部抵消掉生产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作为参与者,请写一条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措施(写一条即可)。
    2. (2) 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从环保角度分析,氢能最突出的优点是。目前,氢氧燃料电池已经被应用,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能的装置。
    3. (3) 汽车尾气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乙醇汽油是(填“混合物”或“纯净物”),乙醇属于(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 25.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下图是1至18号元素和38号元素锶(元素符号为S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 (1) 上图中,X=
    2. (2) 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锶元素和氯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3. (3) 仔细分析图表可推测出锶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周期。
    4. (4) Li元素与Na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5. (5) 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1,中子数为
    6. (6) 二硫化钼(MoS2)被认为是最有希望代替硅,成为未来应用在半导体芯片等高精尖领域中的理想材料之一。确定Mo为42号元素是依据其____(填字母)。
      A . 质子数 B . 中子数 C . 化合价 D . 相对原子质量
  • 2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 (1) 仪器①的名称是
    2. (2)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O2 ,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写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检验制取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写出操作、现象及结论)。
    3. (3) 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若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内壁慢漫倒入装置F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若选用的收集装置是G,则二氧化碳应从(填“b”或“c” )进入。
    4. (4) 小明同学以废弃的“棒棒冰”塑料管为材料,制成的气体发生装置(各部分连接紧密后,如图所示)。该实验设计的优点有:能控制反应是否发生和(写一点即可)。

  • 27. 根据下列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 (1) ①图甲中Y形管左侧管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右侧管中加入浓氨水,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无色酚酞变红,说明浓氨水不仅显碱性,而且具有性,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

      ②图乙中Y形导管平放于桌面,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把Y形导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如图丙),a管位于上方,b管位于下方,两石蕊试纸均润湿,可观察到b管中试纸变色比a管明显,其原因是:

    2. (2) 图丁实验中,当打开K1和K2后,迅速从a处向瓶中鼓入空气。一会儿后,瓶A中的水进入量筒B中,待瓶A中的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时,关闭K1和K2.发现白磷燃烧(白磷过量),由此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8. 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有时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请回答:
    1. (1) 在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溶液颜色由红色刚好变为无色时,可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取一定量反应后的无色溶液加热蒸发,在蒸发的过程中,“意外”发现溶液由无色又变成红色。同学们对红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酚酞除外)进行再探究。

      查阅资料:酚酞在pH<8.2的溶液中呈无色,在8.2<14的溶液中呈红色。

      作出猜想:猜想一:NaCl猜想二:NaCl、NaOH猜想三:NaCl、NaOH和Na2CO3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实验验证:取样,滴加,无气泡产生,猜想三不正确。

      原因分析:反应后无色溶液中仍存在少量NaOH,加热蒸发,当溶液的pH在范围内,溶液的颜色变红。

      总结反思:向某碱性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溶液的颜色(填“一定”或“不一定”)变红。

  • 29. (2020九上·昭平期末)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1. (1) (进行猜想)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R>Fe>Cu;猜想二:;猜想三:Fe>Cu>R

    2. (2) (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展开实验探究。

      主要操作

      主要现象

      实验结论

      将打磨好的R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猜想一正确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插入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R丝衣面产生气泡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填“快”或“慢”)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在空气中点燃

      R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

四、计算题
  • 30. (2020·黔东南) 学习化学后,小红同学知道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她收集了干燥的鸡蛋壳拿去实验室,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杂质不与盐酸反应)。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烧杯和稀盐酸总质量

    鸡蛋壳的质量

    烧杯和剩余物总质量

    150g

    6.25g

    154.05g

    1. (1) 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多少g。
    2. (2) 请你帮助小红同学计算她收集的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