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

更新时间:2022-02-18 浏览次数:5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成语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其中还有一些蕴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火上浇油 B . 浪里淘沙 C . 铁杵成针 D . 木已成舟
  • 2. 今年的长沙中学生化学实验考查合格率达到了99.9%,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
    A . 熄灭酒精灯 B . 闻药品气味 C . 读液体体积 D . 取固体药品
  • 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B . 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用硫代替红磷 C . 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大约占 D .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 4. 2021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世界水日”的主题为“珍惜水、爱护水”。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淡水资源取之不尽,无需节约 B . 蒸馏是净水程度最高的方法 C . 观察颜色区分硬水和软水 D . 生活污水不含有毒物质,可以直接向湘江中倾倒
  • 5. 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 . 氧气和液氧都可助燃 —— 相同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B . “八月桂花香” ——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 . 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 —— 温度升高,分子间隙变大 D . 水结冰体积膨胀 —— 温度降低,分子体积变大
  • 6. 市售加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在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 +2 B . +4 C . +5 D . +6
  • 7. 乙醇[C2H5OH]俗称酒精,可作酒精灯的燃料。下列关于酒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酒精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B . 酒精属于氧化物 C . 酒精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6:1 D . 酒精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 8. 下列关于碳单质及碳的氧化物说法正确的是(   )
    A .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其原子的大小不同 B . 金刚石、石墨、C60充分燃烧后的产物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 当CO2中混有少量CO时,可以在适量的氧气中燃烧CO,从而除去CO D . CO2与CO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 9. 2021年1月19日,湖南省开展“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森林火灾应急演练,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 B . 紧急疏散火灾周围地区的人群,可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 C . 采用人工降雨的方式灭火,是因为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 砍掉或清理大火面前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可达到隔离可燃物而灭火的目的
  • 10. (2018九上·龙海期末) 根据图的信息判断,下列关于铝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属于金属元素 B . 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3 C . 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2 g D .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Al3+
  • 11.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 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体积比约为1∶2 C .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D .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 12. (2021九上·开福月考) 在某密闭容器中,有关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 ”代表氢原子,“ ”代表氧原子,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变化I中发生了物理变化 B . 在变化II中,分子先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C . 变化II中发生了分解反应 D . II变化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 13. 对知识归纳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
    A . 凡是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也不能燃烧 B . 空气、海水都属于混合物 C .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D . 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二、多选题
  • 14.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 . 部分元素有多种化合价,因此在同种物质中同种元素也可能显示不同价态 C .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 原子得失电子可以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形成离子,则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 15. 小亚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正确的组别有(   )

    A.物质用途

    B.化学之最

    氧气:用来作燃料

    活性炭:用于吸附色素、异味

    自然界最坚硬的矿物质:金刚石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氮气

    C.物质鉴别

    D.环保知识

    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鉴别CO2和CO气体:用澄清石灰水

    减缓温室效应:植树造林节能减排

    减少水体污染:禁止使用洗涤剂

    A . A B . B C . C D . D
三、填空题
  • 16. “碳中和”是最新的环保理念,是指通过计算单位或个人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这些二氧化碳吸收掉,以达到环保的目的。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和“碳中和”理念回答下列问题:
    1. (1) 目前长沙市居民家庭所用化石燃料主要是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2. (2) 为了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实现“碳中和”环保理念,可通过加压的方法将二氧化碳通入海水中,但这样会使海水的酸性(填“增强”或“减弱”)。
    3. (3) 结合实际,举例说明有利于“碳中和”的方法:(填一种即可)。
  • 17. 初三化学的学习中,同学们接触到了很多的化学反应,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1. (1) 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能较快分解产生氧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 (2) 氢能与电能一样都是清洁能源,请写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8. 水是生命之源。现在很多的家庭在装修时都会加装净水器,今年的3.15晚会央视曝光了大批“劣质净水器”,这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请举一个例子说明生活中使用硬水的危害。所以如果家中未加装合格的净水器,应先将水才能饮用。
  • 19. 2021年五一假期中,长沙地铁线网客流强度连续五天位居全国第一,长沙也是中部地区首个登顶地铁客流强度全国第一的城市,实打实地“火”了一把。
    1. (1) 长沙地铁内环境宜人,人人都文明乘车,禁止携带臭豆腐等有较大气味的物品上车,原因是,较大气味可能引起他人不适。
    2. (2) 为了保证地铁的乘车安全,同样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进站,因为这些物质一旦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就会引发火灾甚至爆炸。
  • 20. 某中学的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1. (1) 写出仪器①名称:
    2. (2)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3. (3) 若用F装置收集氢气,则氢气应从口通入(填“a”或“b”)。
  • 21. 在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做摩擦剂。通常以石灰石(含杂质,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为原料进行生产,下图是实验室模拟生产“摩擦剂”的流程,请回答:

    1. (1) 实验操作a的名称是,进行实验操作a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烧杯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2. (2) ②处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
    3. (3) 若高温煅烧含碳酸钙75%的石灰石100Kg,则可产生气体Bkg。
  • 22. 已知A、B、C、D、E、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图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其中A为常见的液体,B、C、E为常见的无色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B的化学式:B为
    2. (2) 写出F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3. 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这一现象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1. (1) (提出问题)KClO3与MnO2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KClO3与MnO2混合加热时,元素的种类(填“增多、减少、不变”),钾、锰元素不能形成气体,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

      ②氯气(Cl2)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2. (2) (猜想假设)猜想一:该气体为氧气;猜想二:该气体为氯气。

      猜想三:该气体为氧气和氯气的混合物。

      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方案Ⅰ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

      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

      猜想一成立

      方案Ⅱ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瓶。

      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为

      猜想三成立

    3. (3) (反思评价)为什么两种方案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哪个是正确的呢?

      ①同学:方案Ⅰ结论不正确,其操作不合理,不合理之处是

      ②老师:不需要另外进行实验操作,就能排除猜想一,理由是

    4. (4) (拓展应用)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准备回收固体剩余物中的不溶物二氧化锰,实验的主要步骤为:a.溶解、b.过滤、c.洗涤干燥、d.称量,得出二氧化锰的质量保持不变。若要证明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证明
    5. (5) 再次查询资料得知,KClO3与MnO2共热会发生以下变化:

      ①MnO2首先和氯酸钾反应生成高锰酸钾和氯气和氧气;

      ②高锰酸钾接着分解;

      ③锰酸钾再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通过本次探究,大家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 对于实验出现的意外现象,根本不要去理会 B . 催化剂起催化作用时,往往会参加反应 C . 学习物质的性质上网查询即可,没必要进行实验探究 D . 某个化学反应可能同时伴随着多个反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