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

更新时间:2022-01-31 浏览次数:6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现象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A . 用生石灰和水调制石灰浆时产生大量的白雾 B . 填充有氩气的灯泡通电时发出蓝紫色的光 C .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加入 Ca(OH)2搅拌后液体变浑浊 D . 在滴有红墨水的清水中投入活性炭搅拌红色消失
  • 2. 分类是研究物质的方法之一,对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B

    C

    D

    稀盐酸

    过氧化氢

    干冰

    碳酸氢铵

    纯净物

    混合物

    氧化物

    A . A   B . B   C . C   D . D
  • 3. 下列化学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 . 氧化铁-——FeO B . 二氧化碳———Co2 C . 氧化铝——Al2O3 D . 碳酸钠-—-NaCO3
  • 4. 加碘食盐能有效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关于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   )
    A . 碘单质(I2 B . 碘分子(I2 C . 碘原子(I) D . 碘元素(I)
  • 5. 学习化学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安全意识,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
    A . 面粉厂严禁烟火 B . 煤炉烤火时关闭门窗 C . 油锅着火时马上盖上锅盖 D . 电器着火用干粉灭火器扑灭
  • 6. 通过化学式我们可以知道宏观物质的诸多信息,过氧化氢的化学式(H2O2)中获得信息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 过氧化氢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 过氧化氢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1 C . 过氧化氢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88% D . 每个过氧化氢分子由1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
  • 7.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 . 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C . 原子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其质量大大减小 D . 分子在物理变化中不会发生变化
  • 8.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细铁丝燃烧 B . 给碱式碳酸铜固体加热 C . 称取10g氢氧化钠 D . 量取47.5mL水
  • 9. 高温煅烧黄铁矿(主要成分是二硫化亚铁)的化学方程式(   )为∶4FeS2+11O2 2Fe2O3+8X。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X的化学式为 SO2 B . FeS2 , 中S的化合价为-2价 C . Fe2O3的化学式量为160 D . 该反应中三种元素的化合价都有变化
  • 10. 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溶液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 B . 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液体 C . 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D . 浑浊的液体一定不是溶液
  • 11. 下列关于煤、石油、天然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都属于混合物 B . 煤的综合利用措施主要有气化、焦化和液化 C . 燃烧产物都可能加剧温室效应 D . 天然气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
  • 12. 根据下图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镁离子(Mg2+)核外有10 个电子 B . 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C . 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 D . 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 13. 下列情形中,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

    ①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质子的数目

    ②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

    ③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

    ④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

    ⑤MnO2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反应前后,MnO2的质量

    ⑥在溶剂不蒸发的条件下把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40℃时溶质的质量

    A . ①③④ B . ②⑤⑥ C . ①⑤⑥ D . ①②③⑤
  • 14. 生活离不开化学,应用所学知识选出表中碱性最强的物质的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

    肥皂水

    漂白液

    柠檬汁

    玉米粥

    pH

    10

    12

    3.5

    6.8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下列不属于利用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 给水通直流电,生成两种气体 B . 在白色的硫酸铜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变成蓝色的硫酸铜晶体 C . 绿色植物利用水进行光合作用,存储能量 D . 用水稀释浓硫酸,放出大量的热
  • 16. 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 . CuSO4+2NaOH=Cu(OH)2+Na2SO4 B . Zn+HCl=ZnCl2+H2 C . C+H2O(水蒸气) CO+H2 D . CaCO3 CaO2+CO2
  • 17. 如图,在两个小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和质量分数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某同学将二者倒入到另一个大烧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丙烧杯中发生了中和反应 B . 丙烧杯中溶液的 pH=7 C . 丙烧杯中的溶质只有NaCl D . 丙烧杯中的溶液中的微粒有水分子、Na+、Cl-、OH-
  • 18. 食用白醋中含有3~5%的醋酸(CH3COOH),已知醋酸溶于水时一个醋酸分子会解离出一个醋酸根离子和一个氢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白醋显酸性,生活中可用于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B . 清除铝制热水壶中的水垢可用白醋长时间浸泡 C . 把足量镁条放入白醋中,醋酸中的氢元素全部转化为氢气 D . 在紫色的石蕊试液中滴入白醋,白醋会变为红色
二、填空题
  • 19. 正确书写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等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1. (1) 汞元素
    2. (2) 氯化银
    3. (3) 5个甲烷分子
    4. (4) 氮气
    5. (5) 硝酸根离子
    6. (6) 空气中加热铜丝
  • 20. 化学学习的价值之一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和利用物质,从氢气、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氯化钠、二氧化碳、氧气、一氧化碳等物质中选出适当的物质用其化学式填空∶
    1. (1) 医疗上用来配制生理盐水的溶质是
    2. (2) 敞放在空气中会潮解且会变质的是
    3. (3) 作为高能燃料,燃烧产物有没有污染的是
    4. (4) 在农业生产上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5. (5) 其固体俗称干冰,在人工降雨中功不可没
    6. (6) 常用的气体燃料,但泄露会导致人体中毒的气体
  • 21. 化学上把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氧气(O2)和臭氧(O3)是常见的同素异形体。
    1. (1) 从分子的角度,氧气和臭氧的区别是.
    2. (2) 臭氧常作为消毒剂,臭氧消毒的原理可以看作是∶O3→O2+O,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很容易而形成稳定结构,因而使细菌、病毒的蛋白质被氧化而变性。
    3. (3) 早晨的松树下会有一小部分氧气转化为臭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下列物质中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①CO与CO2    ②红磷和白磷    ③金刚石和石墨    ④H2O和H2O2    ⑤氧气与液氧

  • 22. 抗击新冠肺炎,需要定期对我们生活的环境进行消毒,75%的医用酒精和“84消毒液”是常用的消毒剂。

    1. (1) 酒精((C2H5OH)由种元素组成,它的化学式量为
    2. (2) 质量分数为70~75%的酒精消毒效果最好,用6kg 质量分数为95%的酒精配制75%的消毒酒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3. (3) 某“84消毒液”瓶体部分标签如图所示∶

      ①测得该“84消毒液”的pH=12,可知该消毒液显选“酸性”、“碱性”或“中性”);一瓶“84消毒液”中NaClO的质量至少为g。

      ②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它与“84消毒液”混合会产生有毒气体(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NaClO =NaCl+Cl2↑+X,X的化学式为

    4. (4) 酒精属于易燃物质,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对室内物品消毒有喷洒和擦拭两种方式,如需对室内进行喷洒消毒,最好选用(填 “75%的酒精”或 “84 消毒液”)。
  • 23. 从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宏观现象可以从微观分析得到完美的解释。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图一是木炭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的示意图,据图可知∶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的原因是∶。所以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是
    2. (2) 图二中的X是(用符号表示),由图可知溶液具有均一性的原因是(填序号)。

      ①溶液是液体      ②溶剂是水          ③溶质被解离分子或离子分散在溶剂中

    3. (3) 图三方框中的微粒是(填 “分子”、 “原子”或 “离子”),用数字和符号把其中的微粒表示出来。该图示可以说明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 24. 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无变化是初中化学的经典实验。探究课上四个小组分别设计了一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图A、B、C、D所示(托盘天平略)。

    1. (1)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四个实验中只有两个装置可行,该装置是(填字母代号),另外两个装置被否定的原因分别是
    2. (2) 装置A 中锥形瓶底部细沙的作用是
    3. (3) D装置两物质混合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反应(填 “化合”、“分解”或“复分解”)。
三、综合题
  • 25. 制取和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

    1. (1) 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可以用C装置的原因是
    2. (2)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可以选用①高锰酸钾 ②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③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和收集氧气时,你选用的药品是(填序号),你选择的依据是。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该反应的原理
    3. (3) 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在B处需连接装置,接口a与接口接,装置内所盛的液体作用是
    4. (4) 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其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
    5. (5) 某同学用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木条熄灭,然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液体。①木条熄灭,说明

      ②同学们对振荡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液体的原因开展了讨论。第一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后得知∶如果倒入的石灰水较少,生成的碳酸钙会与剩余的二氧化碳、水继续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

      Ca(HCO3)2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第二小组的同学认真检查了所用的仪器和药品,发现所用盐酸的试剂瓶没有标签,且盐酸略显黄色。认为所取的盐酸为浓盐酸,因为浓盐酸具有性,使制取的气体中含有杂质气体该杂质气体溶于水会与石灰水中的溶质发生中和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③第二小组为了验证自己的讨论结果,在B处增加装置(填“甲”或 “乙”),收集满气体后向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得到了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

  • 26. 某实验小组用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催化剂)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并分离提纯实验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操作流程如下,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忽略实验过程中的损耗)∶

    1. (1) 步骤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步骤二中操作X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操作Y的名称是
    3. (3) 实验前所加二氧化锰的质量为克。
    4. (4) 试计算该实验小组所取氯酸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