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12...

更新时间:2022-01-28 浏览次数:116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某同学测量一物体的长度,读数为14.20dm,则该读数的准确值和估计值各是( )
    A . 14 dm和0.20dm B . 14.2dm和0.00dm C . 14dm和0.00dm D . 14.2和0.00
  • 2.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人身安全和实验结果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量取液体 B . 加热液体 C . 闻气体气味 D . 连接仪器
  • 3. 如图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图像,按发生分裂的先后,它们的顺序为(       )

    A . a→c→d→b B . a→b→c→d C . c→d→a→b D . a→d→b→c
  • 4. 用量筒量水的体积,某同学仰视读数为80毫升,则量筒量取水的实际体积( )
    A . 偏大 B . 偏小 C . 不受影响 D . 很难确定
  • 5. (2020七上·鄞州期末) 小科要用天平称取12.5克药品,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这时他应该(    )
    A . 减少药品 B . 向右盘中加砝码 C . 移动游码 D . 调节平衡螺母
  • 6. 小明在山中游玩时发现一种漂亮的植物。它生活在向阳处,碧绿弯曲的枝条上开满了金黄色的小花,它就是春天开得最早的花——迎春花。你认为迎春花这种植物属于( )
    A . 裸子植物 B . 蕨类植物 C . 苔藓植物 D . 被子植物
  • 7. 某同学在校园里发现了一只潮虫。他和同学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他们记录了找到潮虫的地点与数量,如右表所示。根据探索结果,可推测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地点

    潮虫只数

    篮球场上

    0

    水槽下

    26

    湿花盆下

    19

    干草地中

    3

    A . 阳光充足 B . 阴暗潮湿 C . 空气新鲜 D . 高温干燥
  • 8. 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 .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B . 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 .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 D . 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 9. 表中列出了四种植物在分类学上的地位,其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植物是( )

    甘蓝

    小麦

    白菜

    水稻

    双子叶植物纲

    单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单子叶植物纲

    白花菜目

    禾本目

    白花菜目

    禾本目

    十字花科

    禾本科

    十字花科

    禾本科

    芸薹属

    小麦属

    芸薹属

    稻属

    A . 甘蓝与小麦 B . 小麦与水稻 C . 甘蓝与白菜 D . 白菜与水稻
  • 10. 某兴趣小组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液体的密度,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如图所示的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液体甲的密度小于液体乙的密度 B . 液体乙的密度是1.0×103kg/m3 C . 当质量相同时,液体甲与液体乙的体积比是4:5 D . 当体积为60cm3时,液体甲的质量为80g
  • 11. 小金根据表中数据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几种物质的比热J/(kg·℃)

    4.2×103

    2.1×103

    酒精

    2.4×103

    沙石

    0.92×103

    煤油

    2.1×103

    0.88×103

    A . 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物质的比热不变 B . 煤油和冰的比热相同,所以比热不是物质的特性 C . 100g的铝和酒精吸收相同的热量,铝温度变化较大 D . 同温度的100g水和200g煤油升高到同一温度,所需吸收的热量不同
  • 12. 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很快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该过程中(   )

    A . 一直吸热且状态不变 B . 一直吸热且由固态变为液态 C . 先吸热,后放热;先熔化后凝固 D . 先放热,后吸热;先凝固后熔化
  • 13. 小明对三垟湿地公园内的气温和水温进行了观测,并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可判断( )

    A . 实线代表水温,虚线代表气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大 B . 实线代表水温,虚线代表气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小 C . 实线代表气温,虚线代表水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大 D . 实线代表气温,虚线代表水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小
  • 14. 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混合(ρ酒精=0.8×103千克/米3),则该混合液的密度是( )
    A . 大于0.9×103千克/米3 B . 小于0.9×103千克/米3 C . 等于0.9×103千克/米3 D . 无法判断
  • 15. (2018七上·嘉兴期中) 小科在学校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的第一个课题顺利完成,正当高兴时却发现自己家的月季花死了,什么原因呢?她想起妈妈说过前几天不小心往花盆里倒了大量的食盐水,于是小科将土壤带到实验室里与老师一起实验研究 , 发现土壤中含的食盐浓度过高,最后经老师的分析知道当根生长的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植物反而会失水枯死。对文中的划线部分你觉得应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部分?(     )
    A . 提出问题 B . 建立假设 C . 收集证据 D . 得出结论
二、填空题(16-19题,每空1分,20-24题,每空2分,共38分)
  • 16. 孙杨在伦敦奥运会上夺得了男子400m自由泳和男子1500m自由泳两枚金牌,还打破了1500m自由泳的世界纪录,下列对他的描述中请填上适当的单位。

    ①.他的身高约198;  ②.他的体重约89;  ③.他的正常体温为37

  • 17. 选择仪器下边的字母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1. (1) 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2. (2) 需要垫石棉网才能加热的仪器是
    3. (3) 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
    4. (4)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需要用
    5. (5) 少量溶液相互发生反应时,需要用
  • 18. 用如图所示装置演示气体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瓶(选填“A”或“B”)。

  • 19. 有一杯掺有少量酒精的水,小涛同学想测出这杯混合液的凝固温度(已知水的凝固点为0 ℃,酒精的凝固点为-117 ℃)。他将这杯液体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并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混合液中,每隔2分钟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入下表中。

    时间/分钟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温度/ ℃

    4

    2

    0

    -2

    -4

    -6

    -6

    -6

    -6

    -6

    -8

    状态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1. (1) 当实验进行到22分钟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填“A”“B”或“C”);

    2. (2) 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 ℃;   
    3. (3) 由上表可知此混合液属于(填“晶体”或“非晶体”);   
    4. (4) 在水中掺入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由以上分析可推测,一定量的水中掺入酒精质量越大,混合液的凝固温度(填“越高”“越低”或“不变”)。   
  • 20. 小江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

    B.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C.算出细铜丝的直径为d=L/n

    D.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

    1. (1) 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2. (2) 小江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可多选)
      A . 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B . 数圈数时由于粗心,数错了圈数 C . 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 21. 如图所示为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寒暑表的读数为℃。它们都是根据的性质制成的。

  • 22. 如图所示,往细玻璃管内先注入一半的清水,再缓缓注入适量染成红色的酒精,将玻璃管反复颠倒几次,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观察到混合液的液面降低了,该实验说明 。以下事实也能说明上述结论的是

    ①将两块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会结合在一起;

    ②黄豆和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

    ③对厚壁钢瓶内的油施加高压后,瓶内的油会从瓶壁渗出。

  • 23. 海水稻”是一种在海边滩涂等地生长、耐盐碱强的特殊水稻。图为“海水稻”的结构层次。

    1. (1) 若A表示细胞,经过a过程形成B1~B5几种不同形态的细胞群,则a过程需要经历的过程是细胞分裂、生长和
    2. (2) 若C表示水稻谷粒,则C在结构层次上属于
    3. (3) “海水稻”能阻止多余盐分进入细胞,这是(填细胞结构)的功能。
  • 24. 在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中: 

    1. (1) 调节天平平衡时,某同学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后,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则接下来的操作应是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所加砝码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克。   
    2. (2) 图丙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
    3. (3) 若砝码生锈了,则测量结果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 25. 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以下实验:点燃酒精灯,用一张滤纸平放在火焰上,约2秒后取出,纸上留下一个黑色圆环(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实验的目的是:。   
    2. (2) .通过该实验的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     
  • 26. 小科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过程中,观察到下列物像(如图):

    制作装片时,先要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1. (1) 如图所示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③→①→②→④ D . ③→①→④→②
    2. (2) 观察时,看到了物像D,在此之前他看到的物像依次是

    3. (3) 调距时,先使镜筒下降,再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A . 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物像 B . 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 C . 眼睛注视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靠近载玻片
  • 27. 为了探究不同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4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烧杯号

    液体

    质量(克)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分)

    1

    300

    20

    30

    12

    2

    150

    20

    30

    6

    3

    煤油

    300

    20

    30

    6

    4

    煤油

    300

    20

    25

    3

    1. (1) 水和食用油吸热多少是通过来反映的。
    2. (2) 分析比较(填烧杯号)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3. (3) 分析上表,综合可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有关。
  • 28. 有网友说:“碳酸饮料可延长鲜花的保质期。”中央电视台《是真的吗》栏目主持人蓓蓓的探究实验过程如下:

    ⑴在三个相同的花瓶里分别注入等量的清水、雪碧、可乐。

    ⑵在每个花瓶里各插入一支生长情况相同的玫瑰花枝条。

    ⑶将三只花瓶放在适宜的环境中,记录花朵的保鲜程度。

    观察、统计结果如下:

    时间

    保鲜程度

    处理方法

    第2天

    第4天

    第6天

    第8天

    A组(清水)

    鲜艳

    萎蔫

    枯萎

    枯萎、掉叶

    B组(雪碧饮料)

    鲜艳

    鲜艳

    萎蔫

    枯萎

    C组(可乐饮料)

    鲜艳

    鲜艳

    萎蔫

    枯萎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蓓蓓设计A组(清水)实验的目的是
    2. (2) 蓓蓓设计的实验方案有何不足之处?
    3. (3) 根据记录观察统计结果分析,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四、解答题(29题4分,30题6分,共10分)
  • 29. 下面是关于珊瑚的介绍,认真阅读短文,完成下列问题.

    珊瑚虫身体很小,口周围长着许多小触手,用来捕获海洋中的微小生物.它们能形成外壳,以保护身体.珊瑚虫大多群居生活,虫体一代代死去,而它们分泌的外壳却年深日久地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千姿百态的珊瑚,进而形成珊瑚礁.珊瑚虫与藻类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这些藻类靠珊瑚虫排出的废物生活,同时给珊瑚虫提供氧气.藻类植物需要阳光和温暖的环境才能生存,珊瑚堆积得越高,越有利于藻类植物的生存.由大量珊瑚形成的珊瑚礁和珊瑚岛,能够给鱼类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能够加固海边堤岸,扩大陆地面积.因此,人们应当保护珊瑚.

    1. (1) 珊瑚是生物吗?请说明理由.
    2. (2) 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分析原因.
  • 30. 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的底面积为2×10-2㎡,容器内水的深度为0.2m,且两容器中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已知ρ酒精=0.8×103kg/m3 , ρ=7.8×103 kg/m3 , ρ=2.7×103kg/m3

    1. (1) 求A容器中水的质量。
    2. (2) 求B容器中酒精的体积。
    3. (3) 将5400g铝块浸没在水中,质量未知的铁块浸没在酒精中后,发现两个容器中的液面一样高,且液体均没有溢出,求铁块的质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