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六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

更新时间:2022-01-19 浏览次数:11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
  • 1. 小萧和妈妈一起上街到夜市买了一袋观赏鱼如图,袋内约有1/3的体积是封闭的空气。小萧回到家后没有打开塑料袋的观赏鱼而是直接放入家中的鱼缸中。若不计塑料袋的自重,那么这个装着水和鱼的塑料袋在鱼缸的水中所处的状态是( )

    A . 悬浮在水中 B . 漂浮在水中 C . 下沉到缸底 D . 先悬浮,后下沉
  • 2. 2021年12月9日,“感觉良好”组合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的天宫课堂如约而至,其中浸没在水中无法上浮的乒乓球让人印象深刻,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你认为以下哪一选项是乒乓球无法上浮的解释(   )

    A . 水在乒乓球上下表面无法形成压力差 B . 太空中的乒乓球可等同于浸没在液体中但与容器底部紧贴的蜡块 C . 根据阿基米德浮力推导公式,可能太空中该乒乓球排开水的体积太小 D . 乒乓球受到液体张力影响
  • 3. 某同学在20 ℃(已知硝酸钾—KNO3的溶解度:20 ℃时为31.6克,50 ℃时为85.5克)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④中加入5.5克硝酸钾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 B . ②③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 ①③④均为饱和溶液 D . ④→⑤可析出53.9克硝酸钾晶体
  • 4. 下列各量中,与水的质量多少有关的是(   )
    A . 水的密度 B .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C . 水的比热 D . 电解水时产生氢气的质量
  • 5. 小柯同学在实验室做了粗盐提纯的实验,再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置10%的氯化钠溶液50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这两个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是①④⑤②③① B . ②的操作中若发现指针左偏应继续加砝码或向右调节游码 C . ③的操作会使得到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比10%小一些 D . ⑤的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 6. 大兴安岭,雪花飘飘,长江两岸,柳树发芽,海南岛上,桃花盛开。这是王先生在外出差一周时间内的所见描写,造成这三个地方气候明显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 纬度位置 B . 海拔高度 C . 海陆位置 D . 季风影响
  • 7. 指纹锁是一种集光学、电子计算机、精密机械等多项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它的“钥匙”是特定人的指纹(S1)、磁卡(S₂)或应急钥匙(S3),三者都可以单独使电动机 工作而打开门锁。下列电路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
    A . B . C . D .
  • 8. 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如图所示)。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将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带电吸管的一端时,发现吸管被推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吸管和橡胶棒带异种电荷 B . 吸管和餐巾纸摩擦后,两者带同种电荷 C . 吸管和餐巾纸摩擦时,吸管得到电子带了负电 D . 吸管和餐巾纸摩擦时,餐巾纸失去电子而带了负电
  • 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迎风破多雨而背风坡少雨 B . 近些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加速了全球气候变暖趋势 C . 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到百叶箱中,只是为了防止被风吹雨 D . 仙人掌的叶成针状,有利于适应沙漠地区干燥、少雨环境
  • 10. 有一注射器容积为10mL,0到10毫升刻度线的距离为8厘米。小明先把活塞推到底,再把注射器出药水的小孔封住,则他匀速拉出活塞时所用的力约为(   )
    A . 1.25牛 B . 12.5牛 C . 125牛 D . 1250牛
  • 11.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是(   )
    A . 在两纸片中间吹气,纸片合拢 B . 用吸管吸饮料,饮料上升 C . 吸盘上挂毛巾,毛巾不掉 D . 用滴管取液体,液体不落
  • 12. 某人用一些简单的气象观测仪器对气温、气压、湿度进行观察,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 气压升高、湿度降低,天气可能变坏 B . 气压降低、湿度增大,天气可能变好 C .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湿度变小,天气可能变坏 D . 气温升高、气压逐渐降低、湿度增大,天气可能变坏
  • 13. 在浙江的东部沿海,每当夏季,总是有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风则从陆地吹向海洋。对以上材料进行分析可知(   )
    A . 浙江的冬、夏季风速会发生不断的变化 B . 浙江的冬、夏季风向是固定不变的 C . 夏季海洋上的气压比陆地上的气压要高 D . 冬季的时候海洋上的气压比陆地上的气压要高
  • 14. (2019八上·温州月考) 上午最后一节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快速走向食堂。甲同学拿起饭盒却又很快扔下,随后叫道:“哇!真烫!”;乙同学正想拿又停住了手,因为他听到了甲同学的喊声;丙同学听了,一声不吭拿出纸巾裹起了饭盒。关于三位同学的举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甲同学“扔下饭盒”的反射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 B . 乙同学“停住了手”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C . 甲同学“扔下饭盒”的行为是保护自己,属于先天性行为 D . 丙同学凭经验知道纸是热的不良导体
  • 15. 根据达尔文在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影响实验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胚芽的基部能产生对植物生长有影响的物质 B . 切去胚芽尖端,胚芽就不生长,也不弯曲 C . 用铝箔小帽罩住胚芽尖端后,胚芽能弯曲,但不生长 D . 没有切去尖端的胚芽能生长,但不弯曲
  • 16. 一项全国性的调查显示,很多初中生在晚上10时甚至11时之后才入睡。专家认为学生入睡的最佳时间是在晚上9时到10时之间,并睡足9小时,这有利于学生的生长发育,因为人体在晚上能旺盛地分泌 ( )
    A . 胰岛素 B . 甲状腺激素 C . 生长激素 D . 性激素
  • 17. 图①②③④⑤组成的神经结构称为(   )

    A . 神经元 B . 神经中枢 C . 反射弧 D . 神经系统
  • 18. 如图是一位宁波市某人民医院接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确诊患者。此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发烧,乏力,肌肉酸痛。经医护人员精心诊治和护理,身体恢复正常,于2020年3月31日正式出院。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此患者感到的肌肉酸痛的痛觉是在肌肉处形成的 B . 此时图片中患者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C . 此患者身体恢复正常后,其体内的散热大于产热 D . 人们谈“病毒”色变,紧张害怕,这表现是受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引起
  • 19. 有三根用同种材料制成的电阻丝,其中a、b的粗细相同,但a比b长;a、c的长短相同,但a比c粗。则a、b、c三者相比较,电阻最大的是(   )
    A . 电阻丝a B . 电阻丝B. C . 电阻丝C. D . 一样大
  • 20. 将两个不同阻值的电阻R1、R2连成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当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5A,现将图甲中的电阻改接成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则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的示数( )

    A . I≤0.5A B . 0.5A≤I<1A C . 1A≤I<2A D . I>2A
二、填空题(共6题,26分)
  • 21. 将一块冰用细线拴住慢慢浸入到浓盐水中并保持悬置状态(如图),在冰块浸入的过程中台秤的示数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悬置的冰块熔化过程中,容器内的液面将(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 22. 今年12月初,疫情反扑,咱们萧山也被列为中风险地区,所幸咱们大萧山临危不乱,得到了控制。学校的稳定健康也少不了工作人员的付出,每天都会有专业的师傅进行教室消毒,比如过氧乙酸就是一种的消毒剂,0.2%的过氧乙酸溶液常用于空气和地面消毒。学校要配制0.2%的过氧乙酸消毒溶液50kg,你帮忙计算需要10%的过氧乙酸溶液kg,加水kg。
  • 23. 如图为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示意图,图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是第层,此层名称为,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

  • 24. 在冬泳比赛中,人体为了抵御寒冷会让皮肤的血管快速的舒张和收缩,同时肌肉得到充分的锻炼,让冬泳有着“血管体操”的美誉。准备游泳时,裸露在外的皮肤表面的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此时选手的体温保持相对稳定,则在这个过程中人体产热散热(填写>、=、<)。
  • 25. 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将图甲中的电路连线完成,要求:灯泡L1与L2并联;用电流表测L1中的电流,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指针如图乙,通过L2的电流为0.3A,通过L1的电流为A,则通过干路的电流为A。

  • 26. A、B、C三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50g、25g、5g同种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填烧杯编号):

    1. (1) A、B、C三只烧杯中的溶液,其中A一定是溶液
    2. (2) A、B、C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6题,共44分)
  • 27.            
    1. (1) Ⅰ.某科研小组为了探究山药中的山药多糖对治疗糖尿病的医学价值,用患糖尿病的大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有山药多糖、生理盐水、降糖药物、30只糖尿病大鼠等;

      实验操作见下表,科研人员连续喂养16天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糖浓度取平均值,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组别

      小鼠类型

      处理方式

      A

      健康的大鼠

      灌服生理盐水

      B

      糖尿病大鼠

      灌服生理盐水

      C

      糖尿病大鼠

      灌服山药多糖

      D

      糖尿病大鼠

      灌服降糖药物

      ⑴实验中设置A组的目的是

      ⑵实验中为了控制单一变量,A组的健康大鼠数量应该为只。

      ⑶根据图表信息,实验中C组与B组对照,可得出结论:;C组与组对照,可知山药多糖降糖效果与降糖药物的疗效相似。

    2. (2) 已知高温能使唾液淀粉酶失去活性。那么,高温能否使甲状腺激素失活?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⑴提出问题:高温能使甲状腺激素失活吗?

      ⑵作出假设:

      ⑶实验材料用具:发育状况相同的蝌蚪45只;饲料甲——普通饲料:饲料乙——含适量甲状腺激素的饲料;饲料丙——含适量100℃热水处理过的甲状腺激素的饲料;池塘水;大小和其他条件相同的玻璃缸三只。

      ⑷实验原理: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发育。

      ⑸实验步骤:

      ①取三只玻璃缸编号1、2、3,分别加入等量的且适量的池塘水。

      ②将45只蝌蚪分成三等份分别放入1、2、3号玻璃缸中,把三只玻璃缸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③每天同时向1、2、3号玻璃缸中分别投入等量的饲料甲、乙、丙。

      ④观察三只玻璃缸中蝌蚪的发育状况并记录。

      ⑹实验现象:

      ⑺实验结论:高温能使甲状腺激素失活。

  • 28. 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如图操作流程。

    1. (1) 操作③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填序号)。

    2. (2) 操作④中除用到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玻璃棒、坩埚钳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 (3) 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精盐,发现精盐制得率较低,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填序号)。
      A . 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 . 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 . 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 . 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 29. 用注射器做以下物理小实验:

    1. (1) 图甲中,烧瓶中的水停止沸腾后,若用注射器从烧瓶中往外抽气,会看到水又沸腾起来,这是因为
    2. (2) 图乙中,两只纸船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用注射器向两船之间的水面快速注水,两船将(选填“静止不动”“相互分开”或“相互靠近”)。
    3. (3) 用注射器抽取27mL的纯净水后放进冰箱速冻,等水完全结冰后,从冰箱中取出注射器,冰刚好充满注射器如图丙所示,则水结冰后的体积为cm3 , 测得冰的密度kg/m3
    4. (4) 用2mL的注射器、量程为0~10N的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粗略测量大气压的值,本实验的原理是二力平衡和p=

      ①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②如图丁所示安装好器材,水平向右缓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2N。

      ③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长度为4.00cm。

      ④算出大气压强值为Pa。

  • 30. 小明在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时,认识了密度计。将其放入液体中,当它竖立静止时,密度计的读数即为待测液体的密度。

    1. (1) 如图甲、乙所示,让同一支密度计分别静止在水和酒精中,密度计受到的浮力(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装酒精的容器是(选填“甲”或“乙”)。
    2. (2) 小明将一只铅笔的下端缠绕了适量铜丝,初步做成了一支密度计(如图丙);为了给密度计标上刻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a.将其放入水中,竖立静止后,在密度计上与水面相平处标上水的密度值1.0g/cm3

      b.将其放入植物油中,用同样的方法在密度计上标上植物油的密度值0.9g/cm3

      c.像标示弹簧测力计刻度的方法一样,他以两刻度线间的长度表示0.1g/cm3将整个铅笔均匀标上刻度;

      d.他将做好的密度计放入酒精中进行检验,发现液面明显不在0.8g/cm3刻度处。

      ①如丙图所示,小明制作的密度计,你认为刻度0.9应该在点(选填“p”或“q”)。

      ②在实验步骤c中,小明这样均匀标示刻度不对,若被测液体的密度为ρ , 密度计浸入被测液体的深度为h(如图丁)、自制密度计的质量为m,铅笔的横截面积为s,请你推导出h与ρ的关系式(用给定的字母表示推导结果)。

  • 31.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物图,在虚线框内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 32. 有些汽车前挡风玻璃上的刮水器能够随着雨量的大小,刮水的速度会相应地发生变化,雨停后,刮水器自动停止工作,小华查阅了相关资料后,自制了如图(甲)所示的雨水检测金属网(以下简称检测网)并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模拟电路进行探究。

    1. (1) 小华按照设计的电路图连接电路,检测网未放入水中,电流表无示数,再将检测网放入雨水中,电流表有示数,表明雨水是导体。小华通过观察电路中的变化来判断电动机转速的变化,从而反映出刮水器刮水速度的变化。
    2. (2) 将检测网竖立并缓慢浸入雨水中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可知,金属网浸入雨水中的深度越深,电流表的示数越大。这说明a、b间接入电路的电阻在变小,由此可知:a、b间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化是由导体的变化引起的。
    3. (3) 小华设计的电路在无雨水时,电动机不能转动,可是这样无法实现无雨时的车窗清洗,若要解决此问题,可在图乙电路中加装一个开关,请说明连接方法:
四、解答分析题(共5题,共30分)
  • 33. (2021八上·金华期中) 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克。现将10克氯化钠溶于40克水中,求:
    1. (1)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 (2) 若欲使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少一半,需加水多少克?
    3. (3) 若欲使原溶液恰好形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恒温蒸发多少克水?(保留一位小数)
  • 34. 下表为硫酸密度与硫酸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有一物块A,其体积为250cm3 , 密度为1.30g/cm3。一只容器中盛有某硫酸溶液5千克,将物块A放入该溶液中静止后如图所示,此时物块A有2/15的体积露出液面。

    密度(g/mL)

    1.01

    1.07

    1.14

    1.22

    1.30

    1.40

    1.50

    1.61

    1.73

    1.81

    质量分数(%)

    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 (1) 求物块A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2. (2) 求这种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 (3) 要使物块A全部浸入溶液中,至少需要往容器中加水多少千克?(容器足够大,加水后溶液不溢出。
  • 35. 如图甲所示,一个体积是0.8dm3的立方体木块,下面用一段细线与木块相连,细线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之和大得多)。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直到细线拉直,如图乙所示。若细线的拉力用F表示,倒入容器中水的深度用h表示。图丙是浮力随水深度h变化的图像。

    1. (1) 图丙中的B点对应木块在水中的位置是处于状态。
    2. (2) C点时,拉力为4N,此时该木块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牛顿?
    3. (3) 该木块的密度为多少?
  • 36. 小金利用注射器(容积为V)、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估测大气压的值。

    1. (1) 实验室有甲、乙两个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甲为0.5cm2、乙为2cm2 , 若弹簧测力计量程为10N,请通过计算说明应该选用哪一个注射器。(该地大气压约为105Pa)
    2. (2) 小金首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如图所示)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用刻序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L,则大气压的值可表示为P=
    3. (3) 实验过程中,若注射器筒内漏进了少量空气,则测得的大气压的值会因此而(偏大/偏小/不变)
  • 37.   2020年5月27日11时,我国的8名登山队员克服重重困难,成功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完成峰顶测量任务,精确测得珠峰高度为8848.86米。 

    1. (1) 珠峰所处的是大气层的层。
    2. (2) 队员们在往高处登山是,如图甲所示,感到越来越冷,此时他们皮肤表面的血管状况为图乙中的
    3. (3) 由于g受高度的影响,物体在山顶受到的重力比在山脚要略小些。假如登山队员在山脚将一个乒乓球放入酒精中,记下乒乓球静止时浸入酒精中的体积为V1 , 如图丙所示;到了山顶重复试验,此时乒乓球静止时浸入酒精中的体积为V2 , 则V1和V2的大小关系是。(不考虑酒精的密度变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