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孝感市八校联谊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

更新时间:2022-03-01 浏览次数:77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诗文名句填写(每小题1分,共8分)
  • 1. 默写
    1. (1) 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
    2. (2)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3. (3)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欧阳修《醉翁亭记》)
    4. (4) 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以“沉舟”和“病树”自况, “

      。”坚信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与“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有异曲同工之妙。

    5. (5) 秦观的《行香子》“,燕儿舞,。”展现了春之活力;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绘了夏之亮丽;王绩的《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凸显了秋之灿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歌咏了冬之广袤。
    6. (6) 爱国是志士仁人永恒歌咏的主题,艾青《我爱这土地》中“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余光中《乡愁》中“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不胜枚举。
    7. (7) 当代“牧羊人”扬善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退休后植树造林,老骥伏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致力于让天下老百姓下吃饱吃好,奉献终身。这正是:“。”(李商隐《无题》)
    8. (8) 月是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月映清江的美景;月是杜甫“,月是故乡明”思乡思亲的惆怅;月是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照无眠”的辗转反侧。
二、语文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16分)
  • 2. 下列加点字字形和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xiāo)     桑梓(zǐ)    浮光(lǜe)影         随声附(hè) B . 盼(qí)      婆(suō)    气冲(dòu)牛     忧心忡忡(zhǒng) C . (lǚ)      立(zhù)    无消息(yǎo)       暴风(zhòu)雨 D . 言(xián)      幸(jiǎo)   锐不可(dāng)      心无旁(wù)
  • 3.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我们带来福祉,还是给我们埋下隐患? B . 孝感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们从小就熟悉的。 C . 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手机游戏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青少年要理性使用手机。 D . 习主席说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尽显人民领袖爱人民的崇高风范。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中国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仅在全球应对气候方面具有建设性意义,也有利于中国自身可持续性发展。 B . 2020年,第12版《新华字典》收录了“刷屏”“团购”等网络词语,意味着一些网络词语已被广泛得到使用和接受。 C . 2020“荆楚楷模”张定宇,身患渐冻症与时间赛跑,身先士卒与病毒较量的事迹感人至深。 D . 北京冬奥会剩下不到两个月左右时间,我们期待着双奥城的“冰雪之约”。
  • 5.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我们应该大兴识才敬才用才之风,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 , 大展其才。 B . 以什么方式迎接即将到来的2022年,同学们的意见空前一致,真是莫衷一是啊! C . 面对世界各地蔓延的新冠疫情,中国没有袖手旁观 , 而是与其他国家分享抗疫经验。 D . 杨绛先生对国家和民族的爱,都非常纯粹,令人对她高山仰止
  • 6. 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句话中的“白杨树”“平凡”“赞美”三个词分别是名词、形容词、动词。 B . “我们学习党史,不仅要感悟思想伟力,更要担当起历史赋予的责任。”是一个选择复句。 C . 古代常用“社稷”“垂髫”“桑梓”“丝竹”作为国家、孩子、家乡、音乐的代称。 D .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 7. 【语文实践活动阅读】读以下两则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  “只要拥有一部手机,你几乎可以做任何事情。”诞生仅仅20年,手机的基本功能已大大超越了移动通话、拍照、电视、多媒体播放器、高速网络浏览器、GPS导航仪……越来越丰富的功能被加载到了手机上。它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材料二  现如今的大街小巷,不管是商店里还是公交车上,不管你在等车还是在用餐,就连走路的人群里,都能看到这样的人:他们齐刷刷低头盯着屏幕,手里拿着手机、iPad——玩游戏、看视频、刷微博、发微信……这就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他们被称为“低头族”。据调查,有59%的人随时随地携带手机,16%机不离手,14%的人连上厕所也不忘“抓紧时间”发短信或玩游戏。

    材料三  春节,孝感市民张先生回老家过年时,一家子难得聚齐了吃顿饭,但年轻人只顾一个劲低头看手机,张先生的爷爷一怒之下摔了盘子,本来温馨的时光却尴尬地收场。这引起不少人感叹“人际”抵不过“人机”。其实“低头”不仅影响“人际”,更对身体有危害。轻者可能造成颈椎疼痛,或是血液循环不良导致头晕,严重的则会造成颈椎的椎间盘凸出、滑脱。同时,长期低头玩手机,除了因为过度用眼和环境光线不足等诱发眼部、颈椎疾病外,还可能造成失眠、焦虑等症状,更甚者,有不少人因边走路边玩手机而摔倒进医院,也有司机开车看手机导致车祸。

    1. (1) “低头族”“手机依赖症”……手机正以其巨大的威力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乃至生活方式。请阅读以上三则材料,梳理出三条主要信息。

    2.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 教育部办公厅于2021年1月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目的是保护学生的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湎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B . 在关于“中学生能不能带手机进校园”的辩论会上,你作为正方方选手,可以从手机使用不当会影响身心健康;手机易导致同学之间互相攀比,助长不良风气;手机会分散精力,影响学习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C . 就中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的情况,在班级内进行一次调查,你可以采用采访、问卷调查等方式。 D . 班委会准备设计一期“慎用手机,远离低头族”的黑板报,“玩物不可丧志”“手机的利与弊”作为此次黑板报的栏目不妥当。
三、浅层次阅读理解(27分)
  • 8.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各题。

    【甲】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纳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

    【乙】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你如何强骗了 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 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 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

    ……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 动掸不得。

    1. (1) 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行者武松棒打老虎,哨棒被打折,然后先脚后拳打死老虎。花和尚鲁智深三拳打死强骗民女的郑屠,三拳分别打在鼻子上、眼眶上、太阳穴上。 B . 《艾青诗选》中《礁石》一诗,“礁石”象征了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 C . 火烧瓦罐寺,大闹桃花村,大闹飞云浦,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都是鲁智深为主角的故事。 D .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2. (2) 连线题。唤醒你大脑中关于《水浒》的记忆,把下面的人物与相对应素材连接起来。

      林冲     使两只板斧。“招安,招安,招什么鸟安!”

      宋江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

      李逵     误入白虎堂→发配沧州府→风雪山神庙,其人生历程充分体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吴用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3. (3) 某网站投票选出你心目中最敬佩的梁山好汉,武松以高票当选。金圣叹评价武松:“惊为天人者”!毛泽东夸赞战将许世友“不愧是名副其实的打虎英雄”。请你写出除上文外两个关于武松的故事,并说说你心目中的武松形象。
  •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鲸落——一只鲸鱼最后一次拥抱大海的方式

    ①2020年4月,中国“深海勇士”载人潜水器完成本年度的首次科考任务,并收获了一个重要成果——在中国南海1600米深处发现了鲸落,这也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发现该类型的生态系统。

    ②你知道吗?鲸落其实是一个很残忍又悲壮的过程。当一只鲸鱼预感到自己快死亡的时候,它会悄悄寻一片深海域,然后孤独地等待最后时刻的到来。等到气息消绝之后,鲸鱼巨大的身体便会沉落到漆黑的深海。而此刻,那些聚集在鲸鱼旁边的海洋生物便会蜂拥而至,疯狂吞食鲸尸。从鲸鱼停止呼吸的那一刻起,到巨大的身体被分食干净,大概需要4-24个月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除了早就守候在鲸鱼旁边的海洋生物外,还会有成千上万只海洋生物被鲸鱼血肉的腥味吸引过来,等到它身上90%的皮肉被消解之后,这群嗅着味道来的海洋生物才慢慢散去。但这还只是开始,在这些海洋生物离开之后,一些体型较小的甲壳类生物便会在鲸尸上安家落户,接着啃食鲸尸上残余的软组织,它们会在鲸尸上停留大约两年的时间。尽管鲸尸的最后一丝血肉也被蚕食干净了,但鲸落的过程还远远没有结束;等甲壳类生物离开之后,食腐蠕虫和厌氧细菌开始进入鲸骨中,分解并吸食其中丰富的脂类,它们要在鲸骨中生活50到100年。这样,在鲸骨中的养料被吸食殆尽后,鲸鱼的残骸便在海底逐渐化作礁岩,成为一些海洋生物的寄居场所,这场盛大且漫长的仪式才算画上了句号。

    ③所以,鲸落不仅指死掉的鲸鱼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食、分解的漫长过程,还指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中所含的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据不完全统计,在北太平洋的深海中,至少有43个种类的13490个生物体都是依靠鲸落而生。鲸尸从海平面沉落至深海,然后在长达上百年的被分食、分解的过程中,成为海洋里最温暖的绿洲,给贫瘠的深海带来了巨大的养分,就像《禅定荒野》里面说的那样,“鲸落海底,哺暗界众生十五年”。

    ④一鲸落,万物生,这才是鲸落真正的样子,美丽又残忍,残忍却包容。生于天地,死于天地,最后赠与自然。它给漆黑冰冷的海底带来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繁荣,它供养了深海上百种无脊椎生物,反哺这片养育了自己的海洋。鲸落,是一只鲸鱼最后一次拥抱大海的方式。

    (有删改)

    1. (1)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本文段的说明顺序为时间顺序。 B . “从鲸鱼停止呼吸的那一刻起,到巨大的身体被分食干净,大概需要4-24个月的时间。”“大概”是“大约”之意。因鲸鱼的巨大的身体被分食干净所需时间不能完全确定,使用“大概”不符合实际,不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 . 第③段只是采用下定义、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 . “生于天地,死于天地,最后赠与自然”,这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让人敬畏之所在。
    2. (2) 请结合文本信息,说说“鲸落”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意义。
  • 10.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

    ——节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

    注释:①鹄:天鹅。②靧(huì)面:洗脸。③罍(léi):端着酒杯。④蹇(jiǎn):骑驴

    1. (1) 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余一小舟             ②雾凇沆砀

      ③冰皮始解               ④呷浪之

    2. (2)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日更定矣          问其姓氏,金陵人 B . 凡曝沙鸟       倩女靧面 C . 上下白          望空阔 D . 更有痴似相公       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 , 惟此官也
    3. (3)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4. (4)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5. (5) 两文都是写景佳作,甲文写湖心亭赏雪遇知己,乙文描写满井早春景色,但作者的心情不同,请简要分析各自心情。
四、深层次阅读理解(19分)
  • 11.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各题。

    【甲】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1. (1) 甲诗以“冰塞川”“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运用多个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乙诗将“少年”与“而今”,“强说愁”与“欲说还休”,“不识”与“识尽”两两对应,这主要运用了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一个字。
    2. (2) 请结合具体诗句分别分析两个作者的情感态度。
  • 1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听秋

    ①一朵牵牛花把它看到的秘密告诉了另一朵牵牛花,另一朵再把它传给另一朵。一个晚上的工夫,篱墙上的牵牛花都绽放了,把那一个个粉嘟嘟的小喇叭挂在了肩膀上。早晨的阳光才刚刚变得薄薄的,凉凉的,它们就感知到了。篱笆花架下的那两棵细瘦如美人的秋草,已成淡黄,渐落风尘,却正有了徐娘半老的风韵。高高在架上的牵牛花已经把喇叭举上了头顶,它们就要向整个村庄宣布:秋天来了。

    ②哦,秋天来了。我直起腰,把耳朵听向四野:我听见空气慢慢变凉的声音,那细微的凉丝丝的气儿慢慢变薄变淡,夏日空气里的溽热潮湿已经悄悄溜走,天空越来越远,越来越蓝;我听见田野里的庄稼和野草慢慢变黄的声音,一只蝴蝶飞起又飞落,一只蚂蚱在微黄的草叶上有力地弹跳,还有那弹琴的蟋蟀,把忧伤的爱情的曲子弹拨得让人心碎;我听见屋檐上那只麻雀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它把早晨的第一缕温和的阳光叼起,藏进窝内;我听见院子里墙角的那几棵野菊花把橘黄的花朵擎开,它们在绿叶中细密如星星,拥拥挤挤开得热闹。——我听见,我都听见了,我站在院子里,听见秋色渐浓,听见秋香渐浓,听见——秋意渐浓了。

    ③我还要去看一看田野里的那些生灵们,它们听见秋天的脚步了吗?我要告诉它们,秋天来了,让它们做好过冬的准备——我要向我在庄稼地里喂养的蚂蚱做一个告别,那些春天就在我的田园里蹦跳了许多时日的蚂蚱,我从未驱赶过它们,它们陪伴我的庄稼度过了整整一个春天和一个夏天,我得赶快告诉它们,秋天就要来了,我要向它们道谢;我要向豆地中间的那一家小田鼠表达我的问候,我知道,夏天里它们一家生了四个可爱的毛茸茸的孩子,我曾经查阅《诗经》为它们取下了四个可爱的名字,那时候我没好意思惊动它们,现在到了秋天了,我要去看看它们是否准备好了过冬的粮食,它们能够把家安在我的豆地中,就是我的客人,我得去看看它们的粮仓,否则,一个冬天我都会睡不踏实;我还要去告诉那只失恋的蟋蟀,我记得上次来田园的时候,它提一把吉他不停地在我身边弹唱,弹唱一首失恋的曲子,这年轻英俊的小伙,我多么害怕它陷进爱情的泥淖里不能自拔,我要邀请它到我的家中来,那里会有一个温暖的冬天让它疗伤;我还要找找那只灰褐色的野兔,如果能找到它,我要向它郑重道歉,因为夏天的时候我曾经带着狗追撵过它,现在想来我那时候的举动多么可笑;我还要向我田园的泥土表达我的谢意,它养育了供我食用的粮食,带给我丰满的肉体和滚烫的激情,让我拥有悲悯万物的情怀和仰望万物的思想。我要告诉它们,秋天来了,你们又让我收获了许多。

    ④听一听这秋吧。这是一个生命的仓库,这是一个声音的仓库!有芦苇变黄,秋果落地的萧瑟的声音,也有野菊花开放的声音,细密的花朵蓬勃而热烈,这里更有虫子们生命更迭的淼响!那衰落绝不是死亡,而是更迭;那腐朽绝不是结束,而是孕育。你可以听见生命的伟大,听见历史的浩渺,听见岁月脚步的蛩音。

    还有那秋天的月亮,它挂在乡村的树梢上,像一枚上苍盖上的邮戳,又像天使闪亮的眼睛,纯洁得让人心疼。这枚时而新芽,时而满弓,时而淡绿,时而浅蓝的月亮呀,用它纯净的颜色,天真的姿态,牵引着我,在尘世的喧嚣嘈杂中,给我一条通往耳朵,通往诗心,通往家园的路。

    ⑥把沉睡的耳朵喊醒,把沉睡的心灵喊醒,听一听秋的生命之美吧!秋色里,有月亮的呢喃,也有花朵的情话,更有虫子们生命不息的绝响。 

    ——(选文有删减)

    1. (1) 通读全文,说说标题中“听秋”具体指听到了什么?
    2. (2) 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① 那衰落绝不是死亡,而是更迭;那腐朽绝不是结束,而是孕育。(赏析句子含义)

      ② 还有那秋天的月亮,它挂在乡村的树梢上,像一枚上苍盖上的邮戳,又像天使闪亮的眼睛,纯洁得让人心疼。(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3. (3) 文中的“我”为什么要去看一看“田野里的那些生灵们”?这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情感?
五、写作展示(50分)
  • 13.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和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题一:以“ 谢谢你!让我懂得  ▲  ”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下面这则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作文。

    一位哲学家说:有些事,做了才知道;有些事,错了才知道;有些事,长大了才知道。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