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芜湖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

更新时间:2022-02-20 浏览次数:82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 1. 默写
    1. (1) 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
    2. (2)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秦观《行香子》)
    3. (3) 欲说还休,!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重壁》)
    4. (4)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5. (5) 韩愈在《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中坦诚心志,不辞衰老,不惜残年,忠君之心弥坚的句子是:“”。
    6. (6) 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自言想要重返天上,但又有所顾虑,原因在于“ ”。
    7. (7) 李商隐的《无题》中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
  • 2.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当时A和那僧人斗到四五十合,不分胜败。那和尚卖个破绽,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喝一声:“且歇!”两个都住了手。A暗暗地喝彩道:“那里来的这个和尚,真个好本事,手段高,俺却刚刚地只敌的他住。”那僧人叫道:“兀那青面汉子,你是甚么人?”

    【乙】“……住了四五日,打听的这里二龙山宝珠寺可以安身,洒家特地来奔他邓龙入伙,叵耐那厮不肯安着洒家在这山上。邓龙那厮和俺厮并,又敌洒家不过,只把这山下三座关牢牢地拴住,又没个道路上去。打紧这座山生的险jùn,又没别路上去,那撮鸟由你叫骂,只是不下来厮杀,气得洒家正苦,在这里没个委结。不想却是大哥来。”

    (选自《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     险jùn(

    2. (2) 【甲】段中A是,绰号
    3. (3) 根据上下文说说“委结”在文中的意思是:
    4. (4) 【乙】段中说“二龙山宝珠寺可以安身”,A是因为何事失败要上二龙山安身?他们是如何夺取了二龙山宝珠寺?
  • 3. 学校准备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1) 班上要开展一次“小说人物大家猜”的竞猜活动,下面是语文课代表拟好的活动步骤,请将其补充完整。

      A .全班同学各自用卡片给小说人物建立档案;

      B .汇总同学们的小说人物档案,建立一个内容丰富的竞猜题库;

      C .

      D .表彰竞猜突出的同学,整理同学们的小说人物档案,编写小说人物小词典。

    2. (2) 九年级将联合开展“走进小说天地之人物表演”活动,九(1)班学生林亦丹想参加班级的表演团队,下面是她向班主任张老师写的一份申请书,请你帮助修改。

      申请书

      尊敬的张老师:

      您好!九年级将要举行“走进小说天地之人物表演”演出活动,[甲]我平时喜欢读小说,并且喜欢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具备一定的表演,因此我请求加入班级的表演团队,为班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乙]请您务必批准。

      2021年10月28日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乙]处画线句子表达不得体,可以改为:

      ③申请书的格式上有一处缺漏,请你补写出来

    3. (3) 同学们在班级论坛上就是否有必要阅读长篇小说名著的话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有同学发表如下帖子,请你来回复。

      同学发帖:长篇小说名著的篇幅太长,读起来费时费力,对学习也没什么帮助;漫画简单、幽默,让人比较放松,还能减轻学习压力,我觉得还是看漫画好。

      我的回复:

二、阅读(55分)
  • 4.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阳台上的花

    黄咏梅

    ①意识到母亲喜欢花,已是她退休的时候了。记忆中,我们家阳台上花盆里,常种着小葱、小蒜、小辣椒、芫荽等。厨房里,主菜炒起来了,母亲会命我到阳台摘几根小葱或小辣椒,洗洗,直接放到锅里。“物尽其用”四个字,被母亲一辈子奉为人生信条。

    ②母亲不种花,可能也觉得花不好伺候。我们一家五口人,父母上班,孩子上学,并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养花。种下的花如果不开花,还不如种小菜。母亲种菜是很积极的。小时候我们家住在一个半山腰的独间平房。房前有一片平地,被母亲用篱笆围成小菜园,里边种了不少蔬菜瓜果,基本上可供应一家人的日常需求。印象最深的是葫芦,藤蔓攀在篱笆上,果实藏在叶子下。我们三个小孩子会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小葫芦,用一根针,在葫芦瓜上歪歪扭扭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比赛哪一只长得又快又大,就像比赛自己的身高一样。母亲很懂种菜,在她特别的照顾下,刻有我们几个孩子名字的葫芦瓜,总是长势喜人,最终结出了皆大欢喜的果实。而刻着父亲母亲名字的那几只葫芦,远远落后于我们。我们欢天喜地地将自己的葫芦摘下来,挂在屋角,让它们跟我们的名字一起晒干、变黄,最终成为书桌上的摆设,权当一束不会凋谢的花。

    ③十七岁那年夏天,父母送我去大学报到。我们住在一个简陋的小旅馆,旅馆对面有一个花坛,母亲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了一种奇怪的花。小小的五瓣花瓣,组合成一张人的脸谱,有眼睛有鼻子有嘴巴,五官是深紫色,脸膛是浅紫色或嫩黄色。母亲对花的知识匮乏,直接称之为“人脸花”。她指着角落里的一簇花,说,这五朵,像不像我们一家?那五朵花挨得特别近,都快叠到一起了,上边两朵稍微大一些,浅紫色的脸膛上有着近乎墨色的五官,下边三朵大小差不多,嫩黄色的脸膛上,五官是浅浅的紫色。我和父亲都笑了,说像。我点着那些“小脸”数过去,这是我,这是哥哥,这是姐姐。数完,我的眼泪就流了下来。那之后的许多年,离别、想家成为一种习惯。后来,在一些地方,我多次看到过这种“人脸花”,每次都会想起那年小旅馆前的“一家五口花”。

    ④母亲退休之后,慢慢开始种起了花,阳台上的盆栽从实用转变为审美。种的都是些好养的花,茉莉、海棠、三角梅、芍药、桂花之类,但没有见到过“人脸花”,年份最久的当属那株海棠花。花树不高,却很结实,主干已经比我的拳头还粗,每年过年,它都不辜负花期,准时开起了红艳艳的花朵,仿佛要跟我完成一个共同的约定——每年过年回家后,我会挑一个阳光充足的中午,搬两张小椅子,让父亲母亲坐在这株海棠花下,我一点一点将他们花白的头发染黑。阳光把海棠花照得通红,也将父母的衰老照得纹路清晰。我站在他们背后,既感伤又幸福,虔诚地祈祷年年岁岁都拥有这相同的一幕。

    ⑤近些年,家乡过年流行一种“年花”——五代同堂果。黄灿灿胖乎乎的果实,浆汁饱满,寓意子孙满堂,老少安康。每到年前母亲总会去花市挑一枝果实多的买回家,养在阳台上,有一次,我用湿布给这些果实“洗澡”时,指着最大的那两只说,这是爸,这是妈,然后又分别按个头指定了我和哥哥姐姐。母亲一听,笑了,看看那两只最大的果实,说,不像,现在我们家里,我和你爸最瘦。我愣了好一会儿,夸张地提高嗓门说,再瘦也是最大的。

    ⑥今年,在小区散步的时候,突然发现小区围栏下新摆了一溜花盆,花盆里边挤挤挨挨地开满了一朵朵“人脸花”。整齐的五瓣花瓣颜色各异,风一吹,像笑脸。我也笑了,站着看了很久。手机里有一款植物识别软件,几秒钟之后,我得以知道,“人脸花”真正的名字叫三色堇,花语是——请思念我。我用微信把照片发给母亲看,她高兴地说,你们那里也种“人脸花”啊!我暗自偷笑,并没有纠正母亲。这种花,在我们家就叫“人脸花”,早在很多年前,我家这位无暇养花的“花盲”,竟然无师自通,为我正确读出了那些“人脸花”的花语——请思念我。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本文②-⑤段分别叙述了四个与植物有关的故事,请简要概括。
    2. (2) 赏析句子

      ①母亲很懂种菜,在她特别的照顾下,刻有我们几个孩子名字的葫芦瓜,总是长势喜人,最终结出了皆大欢喜的果实。(赏析加点词语的含义)

      ②我愣了好一会儿,夸张地提高嗓门说,再瘦也是最大的。(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3. (3) 分析本文标题“阳台上的花”的含义。
    4. (4) 请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结尾段的作用。
    5. (5) 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内容加以分析。
  • 5. 现代文阅读

    【甲】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自夸了,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乙】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紫色的圆脸,已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加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了不得,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我问问他的情况。他只是摇头。“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地吸烟了。……

    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1. (1) 以上两篇文章皆出自我国伟大的现代文学家鲁迅笔下。甲文是他创作的(文体)《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乙)文是一篇(体裁),选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是闰土。
    2. (2) 甲文“他信力”“自欺力”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3. (3) 甲文语言具有辛辣嘲讽意味,乙文语言深刻而含蓄,请分别赏析。

      ①【甲】文第一段加点词语“总”“只”“一味”中任选一词加以赏析。

      ②【乙】文“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二十余年之后,闰土见到了童年的好朋友“我”时,应该是“欢喜”的,为什么又现出“凄凉”的神情?

    4. (4) 乙文用什么描写方法塑造了闰土的什么形象?反映出当时社会什么现状?
    5. (5) 毛主席说:“鲁迅是中国文化的主将”,学习他的文章,我们看他无论是用犀利的语言批 驳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还是用小说婉曲的揭露社会的弊病,都无愧于这个称号和革命家的精神。所以今天来看,鲁迅也是中国的脊梁。请你结合实际谈谈在实现中国梦的今天,这些“民族的脊梁”又有何种时代特征?请举一例说明。
  • 6. 文言文阅读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姓氏,是金陵人,客此。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选自袁宏道《西湖》)

    1. (1) 解析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日更定矣        

      姓氏

      湖中人鸟声俱   

      下船    

      小舟入湖 

    2. (2)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此 时 欲 下 一 语 描 写 不 得

    3. (3)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才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4. (4) 【甲】【乙】两篇文章都描绘了西湖的景色,它们的写景方法有何不同?
三、写作(55分)
  • 7.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作家毕淑敏说: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你是否用心体会过幸福呢?

    请以“哦,我就在幸福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结合实际情况,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文体不限。

    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600—8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