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豫南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1月...

更新时间:2022-08-30 浏览次数:44 类型:竞赛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克己复礼",老子提出“无为而治”,墨子宣扬“兼爱非攻”,韩非主张“以法治国”,这些主张的着眼点都在于( )
    A . 增强诸侯国实力 B . 君主权力 C . 社会秩序 D . 个人价值
  • 2.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创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下列属于孔子思想的是( )
    A . 克己复礼 B . 隆礼重法 C . 民贵君轻 D . 逍遥自由
  • 3. 田余庆先生在《说张楚》一文中提到:秦王政力战十年,完成统一。六国遗民慑于秦的威力,暂时放弃了暴力反抗,但仍时有非暴力反抗活动。其中著者,有齐鲁儒生博士讥刺始皇封禅事,孔鲋(秦末儒生,孔子八世孙)受陈余挑动藏书事,博士淳于越请复古分封事。这一系列事件促使秦始皇(   )
    A . 焚书坑儒 B . 统一文字 C . 迁徙贵族豪强 D . 整顿风俗
  • 4. 下表是三位史学家对汉武帝的评价,根据内容可知(   )

    班固

    卓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知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俭恭以济斯民。

    司马贞

    疲耗中土,事彼边兵。日不暇给,人无聊生。俯观嬴政,几欲齐衡。

    司马光

    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以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A . 三位史学家的评价可以相互印证 B . 对汉武帝的评价都有悖历史事实 C . 史家视角影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D . 汉武帝的统治政策饱受后人批评
  • 5. 理学产生于北宋,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正统思想,是一个以“理为核心的,非常成熟完备、精深的新儒学体系。这里的“新”主要体现在(   )
    A . 以理或天理为核心 B . 提出格物致知的方法论思想 C . 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趋势 D . 儒学融合了佛、道思想
  • 6. 宋代理学家们承唐代书院整理典籍、辩彰学术之绪,以书院为基地,各自集合大批学者,努力经营自己的学派,总合古今学说,集成学术成就,再造民族精神,将学术与书院的发展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宋代书院的繁荣(   )
    A . 推动了理学的传播和发展 B . 促使各派思想趋于合流 C . 源于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 D . 体现儒学陷入矛盾困境
  • 7. (2021高二上·疏附期中) 下列属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共同思想的是(   )
    A . 反对君主制度 B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 . 反对重农抑商 D . 主张“经世致用”
  • 8. 清代思想家戴震认为世界是气的变化过程。气化道行,生生不息,也就是“道”或者“理”,气是“道之实体”:与戴震所持观点相近的思想家是(   )
    A . 李贽 B . 王夫之 C . 王阳明 D . 庄子
  • 9. 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普罗米修斯敢于否定最高主神宙斯的权威,把天火盗到人间,促进人类的进步,普罗米修斯神的出现体现了希腊人(   )
    A . 参政热情的高涨 B . 崇尚和谐的社会秩序 C . 自我意识的觉醒 D . 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
  • 10. 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社会出现了第一批职业教师,他们从一个城邦到另一个城邦,收费授徒,传授雄辩术。他们的出现(   )
    A . 提高了公民的道德修养 B . 开始了对人性本身的研究 C . 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 D . 降低了人在社会中的地位
  • 11. 15世纪的欧洲城市,逐渐重视公共空间的建设。畅通的道路、宏伟的广场、藏品丰富的博物馆成为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趋势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 . 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原始积累 B . 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 C . 教会权力正被世俗政权所取代 D . 人们宗教信仰的改变
  • 12. 拉斐尔是和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鼎足而立的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下图《椅中圣母》为拉斐尔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   )

    A . 显示自由平等的社会理想 B . 抨击了基督教会的黑暗腐败 C . 歌颂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 D . 表现了人间亲情和人性之美
  • 13. 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在这里,伏尔泰宣扬的思想是(   )
    A . 人民主权 B . 分权制衡 C . 社会契约 D . 天赋人权
  • 14. 下表为17、18世纪欧洲社会文化水平的情况表。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   )

    时间

    有阅读能力的人占法国总人口的比例(%)

    法国妇女的

    识宇率(%)

    欧洲年均出版新书(单位;部)

    普通人藏书量(单位:本)

    17世纪中叶

    29

    14

    约1000

    1~20

    18世纪中叶

    47

    27

    约4000

    20~100

    A . 启蒙运动对思想界产生巨大影响 B . 工业化增加了女性就业机会 C . 启蒙运动有助于国民素质的提升 D . 妇女在家庭中地位得到提高
  • 15. 清代学者赵翼(1727—1814年)在其《檐曝杂记》记载:“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也……西洋远在十万里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反映了(   )
    A . 西洋钟表技术领先中国 B . 对西方文化先进性的肯定 C . 中西方应加强交流合作 D . 警醒国人要增强危机意识
  • 16. 有学者认为,从开元末至安史之乱爆发之前,诗歌创作有三个趋势是明显的:一是超脱现实,清高隐逸;二是正视现实,抨击黑暗;三是愤世嫉俗,崇儒复古。这反映出(   )
    A . 文学创作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B . 文学作品有预测战争的功能 C . 诗歌是社会进步的真实反映 D . 唐朝政治、经济全面走向繁荣
  • 17. 明清时期,通俗小说流行。虽然儒家学者认为它们于现实毫无意义,但是城镇居民却热衷于购买。很多小说几乎没什么文学价值,但讲述的故事却包含了斗争、恐怖、奇迹、兴奋、甚至还有隐晦的色情内容,非常吸引读者。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
    A . 小说的艺术水平有较大提高 B . 文学发展迎合社会发展需要 C . 小说改变了文化发展的方向 D .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小说冲击
  • 18. 鲁迅先生说:“宋一代文人之为志怪,既平实而乏文釆,其传奇,又多托往事而避近闻,拟古则远不逮, 更无独创之可言矣。然在市井间,则别有艺文兴起。即以俚语著书,叙述故事,谓之‘平话’,即今所谓 '白话小说’者是也。”这一论述可以推知宋代( )
    A . 城市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B . 中央集权加强文化被禁锢 C . 理学兴起致世俗文学衰落 D . 民族融合促进了文学创新
  • 19. 可以说,牛顿学说决不只是影响了自然科学界、工业和技术界,更重要的是它唤醒了人们对科学真理的认知,从而推动了社会变革和人们的思想革命。材料旨在说明牛顿学说(   )
    A . 推动了一个民主、科学的理性时代的到来 B . 成为解释高能天体物理现象的基本理论工具 C . 是近代自然科学中最先成熟和完善的理论体系 D . 提供了新的关于自然界的表述方式和思考方法
  • 20. 达尔文在自传中这样总结自己为创立进化论奋斗的一生:“最重要的是,爱好科学——不厌深思——勤勉观察和收集资料——相当的发明能力和常识。”这表明进化论的创立(   )
    A . 彻底打破了封建神学的谬论 B . 建立在科学探究和实证基础上 C . 调和了神学和科学间的矛盾 D . 借助了工业革命的一系列成果
  • 21. (2017高三上·黑龙江开学考) 英国哲学家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的“加速度定律”,美国的《独立宣言》等,这些看似不同领域的思想成就,其背后却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此信念是指相信(    )
    A . 上帝是一切事物的根源 B .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均蕴含着通则 C . 科学能够带给人类幸福 D . 知识是改善人类生活的主要工具
  • 22. 当今世界科学大师斯蒂芬·霍金教授说:“宇宙的开端,可能出现了许多‘小泡泡’,然后再消失。‘泡泡’膨胀的同时,会伴随着微观尺度的坍缩。……反复的膨胀和坍缩导致了宇宙中星系和恒星以及所有其他结构的形成。现代科学手段对宇宙微波背景的小的非均匀性的观测,完全证实了‘泡泡’预言。”证实霍金“泡泡”预言的理论是(   )
    A . 自由落体定律 B . 经典力学 C . 量子论 D . 狭义相对论
  • 23. 19世纪60年代,经过外战屈辱和内乱震荡带来的思考,满清地主阶级的一些开明官员开始平等地对待以前视作夷狄的西方侵略者,甚至开始有意识地适应条约制度,尝试在中西合作的背景下,重建受到冲击的社会秩序。这一变革(   )
    A . 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社会思潮 B . 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 C . 促使政府放弃传统的宗藩体系 D .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 24. 梁启超思想曾多次转变。19世纪末他追随康有为宣传维新;20世纪初又接受进化哲学,思想主张转向民主共和;1919年在《欧游心影录》中,他主张尽弃西方思想,回归中国传统思想。梁启超思想的变化折射出(   )
    A . 知识分子思想与时俱进 B . 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 C . 清末民初社会转型艰难 D . 资产阶级的妥协软弱性
  • 25. 孙中山说,今日之世界,“是民权世界”,民权世界的到来是进化的必然趋势。并认为人类顺应进化趋势,以人事速其进行,是谓之革命,我们决不要随天演的变更,定要为人事的变更,其进步方速。孙中山的论述意在(   )
    A . 扩大进化论在中国的影响 B . 对国人进行科学启蒙 C . 以民主革命促进时代发展 D . 论证民权主义合理性
二、材料解析题(共4小题,共50分)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在历史学上被称为"文化转变期"。一方面旧观念、旧习惯、旧制度失去权威,另一方面新观念、新习惯、新制度尚未确定.人们解放于传统之外,个性就有自由发展的机会,而得自由思考、自由立论。而社会之纷乱又使人们不能不设法应付……学者遂变更研究的方向,由自然现象的研究变为社会现象的研究,尤其是政治的研究。

    ——萨孟武《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朱于知识博大,识见高远,气度宏伟。他以儒学为主体,大胆地吸取佛道,融摄三教,建构了一个庞大的系统完整的理学体系.他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重新解释《论语》《孟子》《中庸》,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朱子一生著述颇丰,编著《小学集注》,旨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著《小学集注》,旨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著《论语训蒙口义》,对儿童的生活习惯提出了行为规范。

    ——摘编自《儒学的更新与朱熹在儒学发展中的贡献》等

    材料三  (西欧)工业文明兴起,工业化生产模式、市场经济制度的资源配量方式、生产技术运动的路径反映在文明主体一人的变化上,就是以人的主体性确立为核心的人的解放和发展。梁启超的新民思想是以西方个人本位、个性中心为方向的。……“就社会国家论,必须如此,然后人人各用其所长,自动的创造进化,合起来便成了强固的国家,进步的社会……国家自然脱弱而立”。

    ——摘编自袁洪亮《论梁启超“新民”思想的民族主义特征》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文化转变期”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春秋战国“文化转变期”出现的社会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对儒学发展所做的贡献。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梁启超的新民思想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区别,并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新民思想形成的原因。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是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统计的公元1年-1840年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对现代世界形成有影响的科技发明年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它国家

    百分比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龚自珍(1792一1841),浙江杭州人,道光进士,官内阁中书、礼部主事。早年从外祖父段玉裁学文字学,研习经学史学,提倡“通经致用”,是今文经学派代表人物和“开一代风气”的大文学家。1814年,龚自珍著四篇《明良论》,抨击君权专制,首次表露自己政治见解。1839年6-9月,百感交集的龚自珍写下了激扬深情、忧国忧民《己亥杂诗》315首,其第125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指斥封建腐败、揭露社会弊病、抨击官僚体制、呼唤政治改革,对死气沉沉的社会砰然一击,惊醒世人沉梦。他支持林则徐禁烟,建议加强战备;1841年,辞官南下,执教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夏末写信给江苏巡抚梁章钜,准备赴上海抗击英军入侵,9月客死云阳书院。 

    ——摘编自《龚自珍集》

    1. (1) 根据材料,概括龚自珍的主要思想主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龚自珍思想主张产生的原因。
  • 29. 中西启蒙运动

    材料一  西方启蒙运动以解放人为目的,建立和发展了保护人的自由、平等的普世人权思想,这是启蒙运动最鲜明的旗帜和标志。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继续和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复兴了古希腊和罗马古典文化,摆脱了黑暗的中世纪对文化的摧残和人性的束缚,解放了人对世界和宇宙的看法和了解,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对自己的看法。启蒙运动中,西方思想家发现了人自己、良心和社会正义,人们向往的是人性、财富、艺术、爱情、世俗生活、自由平等和理性。

    ——摘编自骆徽、王志红、刘雪飞《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与启示》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自我意识并非政治,而是文化,它的目的是改造国民性,推毁旧传统。它把社会进步的基础放在意识形态的思想改造及民主启蒙工作上。但从一开始,其中便明确包含着或暗中潜藏着政治的因素。就像陈独秀说的那样,这个通过“最后觉悟之觉悟”所要达到的目标,仍然是指向国家、社会和群体的改造和进步。即是说,启蒙的目标,文化的改造,传统的扔弃,仍是为了国家、民族,仍是为了改变中国的政局和社会的面貌。它仍然既没有脱离中国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固有传统,也没有脱离中国近代的反抗外侮,追求富强的救亡主线。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西方启蒙运动相比,中国“启蒙运动”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