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元月调研...

更新时间:2022-01-30 浏览次数:6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变化无处不在,以下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 . 节日里的霓虹灯灯光五彩斑斓 B . 门锁不易开灌入铅笔芯 C . 将易拉罐投入可回收垃圾箱 D . 用久了的眼镜铜质金属部件变绿
  • 2. 下列各项实验中,所用试剂和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
    A . 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 B . 过滤泥水 C . 实验室制CO2 D . 探究燃烧条件
  • 3. 我国5G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5G运行下,芯片运行速度提升,带来散热问题,高性能石墨烯复合材料散热片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在2004年已经成功地从石墨中分离出单层的石墨片,把它称为石墨烯,关于石墨烯的相关认识正确的是(   )
    A . 它是一种碳的化合物 B . 它与金刚石的性质相似 C . 它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D . 它不能与氧气反应
  • 4.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 氯气中Cl为﹣1价 B . 已知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若x﹣y=8,该粒子符号是Ar C . 硫化钠的化学式是Na2S D . 2He表示两个氦元素
  • 5. 2020年6月23日,我国“长三乙”火箭将第55颗北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该火箭第三级的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组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氢气液化过程中,氢分子之间的间隔保持不变 B .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液氧的过程中,分子间隔增大,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 . 氢气燃烧过程中,分子总数不变 D . 氢气与氧气反应的本质是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
  • 6. 归纳与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②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变化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③二氧化氮、臭氧、二氧化硫、一氧化碳都是空气污染物

    ④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⑤化合物与氧化物是包含关系,所以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也是包含关系

    ⑥纯净物与混合物都可以只含一种元素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③④⑤ D . ②③④⑥
  • 7. 某化学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实验步骤如下:
    Ⅰ、关闭K1和K2 , 加热c,通入足量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II、一段时间后,打开K2 , 继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Ⅲ、打开K1 , 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Ⅳ、停止通入二氧化碳,停止加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

    ①步骤I中b、d处纸花均不变色

    ②步骤Ⅱ中b、d处纸花均变色;

    ③步骤Ⅲ中烧杯内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

    ④只通过步骤Ⅱ中的现象可以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⑤只通过步骤Ⅲ中的现象可以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⑥只通过步骤Ⅲ中的现象可以说明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A . 1 B . 2 C . 3 D . 4
  • 8. 从微观上看,化学反应是微观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已知2g H2、20g HF中所含分子数均为a。一定条件下,某反应中所有物质的分子数随反应过程的变化如图所示(H2和物质X的变化曲线重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个F原子的质量为18/ag B . t时刻,H2和HF的质量相等 C . 反应开始时,物质X的质量为18g D . 物质X的分子式为F2
二、综合题
  • 9. 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如下:
    1. (1) 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有可燃物。请写出此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①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此步骤目的是证明:

      ②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如图所示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10.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对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 矿泉水 B . 自来水 C . 蒸馏水 D . 汉江水
    2. (2) 水和天然气反应可以得到合成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

      ①在微观模型A、B、C、D中,表示水分子的是(填字母代号)。

      ②生成物中,C和D的质量比为

    3. (3) 自来水生产过程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自来水生产中可用明矾作絮凝剂 B . 供水系统提供的水不含任何杂质 C . 加入液氯消毒发生了化学变化 D . 经过该流程净化可降低水的硬度
  • 11.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图1装置测定贝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已知:贝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 , 其它成分对实验影响忽略不计。室温时,CaCO3不溶于水,CaSO4微溶于水。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浓硫酸可吸收水蒸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打开活塞,稀硫酸进入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优化并设计了图2装置进行测定。

    2. (2) 试剂a是(填“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或“足量浓硫酸”)。
    3. (3) 加入足量稀硫酸,一段时间后反应停止。再加入氯化铵溶液,发现又产生气泡。推测加入氯化铵溶液的作用是
    4. (4) 图2实验中,样品质量为mg,加入稀硫酸体积为V1mL,加入氯化铵溶液体积为V2mL,右侧针筒最后读数为V3mL,该实验条件下,CO2密度为dg/mL,则该样品中碳酸钙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
    5. (5) 与图1实验相比,图2实验的优点是(写一条)。
  • 12. 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单质,B、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的两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C为
    2. (2) A的用途是(答一点)。
    3. (3) 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关于图中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 . E→B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B . C→B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 . 图中所涉及的反应一定都属于氧化反应 D . B→C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三、计算题
  • 13. 实验室有一瓶含杂质的高锰酸钾。某兴趣小组取用16.0g该药品制取氧气(杂质不参加反应,不含氧元素),充分加热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4.4g。计算:
    1. (1) 受热分解的高锰酸钾的质量(结果精确到0.1g)。
    2. (2) 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