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东莞市七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2月联...

更新时间:2022-01-27 浏览次数:9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大同”之世后,社会进入“小康”之世,其基本特点有“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大人世及以为礼”。以下符合“小康”之世特征是(   )
    A . 采取禅让制度 B . 中央高度集权 C . 实行血缘政治 D . 推行土地私有
  • 2. 秦统一六国前,当官为吏,一般须先有爵位,爵位往往靠军功获得。而秦始皇二十八年的琅邪台刻石所列名单中王绾、李斯等只有官名而未见爵称。刻石所列名单把列侯、伦侯置于丞相之前。据此推断(   )
    A . 琅琊台刻石并不是可信史料 B . 秦统一前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C . 秦始皇调整了治国为政策略 D . 秦统一后重视爵位得到扭转
  • 3.  十六国时期到北朝,北方政权在民族交融的基础上逐渐壮大,一些北方政权的君主普遍具有很高的汉文化造诣,例如:匈奴政权前赵的刘渊“《史记》、《汉书》、诸子,无不综览”,鲜卑政权前燕的慕容觥“尚经学,善天文”,氐人政权前秦的苻坚“博学多才艺”等。这种现象(   )
    A . 有利于巩固儒学的正统 B . 为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 C . 导致了九品中正制确立 D . 受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
  • 4. 抄劄(通“札”)制度是宋代的赈灾户口调查登记制度。有别于税账、丁账等不计妇女的做法,抄劄的对象包含男女老幼,并按家业分等。赈灾时户等越高所获救助越少,中产以上家庭不仅“不系赈救”,而且要出粮帮助赈济灾民。材料体现了宋代(   )
    A . 奉行善政养民的执政理念 B . 扩大丁税的征收范围 C . 固化儒家伦理的尊卑等级 D . 建立健全的户籍制度
  • 5. 1787年,陕西巡抚在奏折中称西藏达赖喇嘛的使者为“夷使”,乾隆帝斥责:“夷使”字样,甚属错谬。国家中外家,况卫藏(今西藏地区)久隶版图,非若俄罗斯之以外夷目之者可比。”这说明乾隆皇帝(   )
    A . 对大臣的思想严密控制 B . 强调对西藏的主权管辖 C . 通过外交解决中俄争端 D . “华裔之辩”的观念消失
  • 6. 下表反映了(   )

    1871-1889年回国留学人员任职一览表

    职业

    人数

    职业

    人数

    国务总理

    1

    税务司

    1

    外交官员

    13

    冶矿技师

    9

    海军军官

    14

    经营商业

    8

    政界

    3

    医生

    3

    铁路官员

    5

    律师

    1

    电报局官员

    16

    报界

    2

    海关官员

    2

    教师

    3

    A . 近代教育解决了人才匮乏问题 B . 政治教育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 C . 留学教育内容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D . 清政府建立了近代化选官制度
  • 7. 据统计,1927年11月后,中共中央各类文献中频繁出现“割据”一词,如:“暴动割据”、“农民割据”、“农村割据”、“割据局面”、“割据区域”等。这说明中共中央(   )
    A . 对革命方式有了新认识 B . 放弃了城市革命中心论 C . 积极开展农村土地革命 D . 开始注重农民阶级力量
  • 8. 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朱德风趣地说,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自己修建的房子里召开代表大会。下图是大会中央大礼堂,1941年开始修建,1942年完工。整个礼堂建筑朴素大方、壮观美丽,体现了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这一风格(   )

    外部苏联式建筑外观                  内部陕北窑洞式石拱结构

    A . 代表了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B . 源于近代中西文明的互通互鉴 C . 反映了中国革命的成功经验 D . 体现了现实主义建筑显著特征
  • 9.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新法的创建,如制定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草了《刑法大纲草案》《诉讼程序通则(草案)》《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等,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   )
    A . 表明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 B .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 . 不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 . 使国家管理实现了有法可依
  • 10. 下图为新中国不同时期畅销书种类比例图。图中变化反映出新中国(   ) 

    A . 科教兴国战略得到深入贯彻 B . 人民精神生活不断趋向丰富 C . 市场经济对图书市场的影响 D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
  • 11. (2019高一上·昌吉期中) 在古代雅典民主的极盛时期,真正的权力并不由抽签选举产生的官员掌控,而是操纵在十将军和民众领袖手中。这些所谓的民众领袖,主要是通过其雄辩的演说、非正式的人际关系网及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来施展其权力。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
    A . 工商业经济的发达 B . 城邦官员任期较短 C . 城邦民主制的机制 D . 公民缺乏参政能力
  • 12. 罗马共和国时代的思想家、政治家西塞罗曾说:“我们的国家政体之所以优于其他国家,是因为在那些国家(希腊)里差不多都有过这样一些人,他们各自以自己的立法和规章建立国家……然而相反,我们的国家的存在不是靠一个人的智慧,而是靠许多人的智慧,不是由一代人,而是由几代人建立的。”由此可见,在古代(   )
    A . 罗马的制度优于希腊的制度 B . 罗马政治体制依靠思想家的设想 C . 罗马政治体制更多源于长久实践 D . 政治体制建立必须依靠人民支持
  • 13. (2020高三上·张掖月考) 16世纪,从西班牙到安特卫普(比利时城市),人们都抱怨贵金属的严重匮乏,欧洲各国于是不得不增发铜币或信贷的办法来解决,货币也不断被重铸,面值不断增大。这一做法 (    )
    A .   促使美洲金银迅速流出欧洲 B . 是应对价格革命的有效手段 C . 有利于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阻碍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 14. 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明确地以欧洲“文明”来衡量世界各国的国际行为及法律权利,从而在国际法中形成了一套规范国际关系的“文明”标准。按这一标准,世界上的国家被划分为“文明”“野蛮”和“蒙昧”等不同类别,不同类别的国家获得不同的国际承认,具有不同的法律人格和法律地位,在国际法上享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这反映了 ( )
    A . 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 B .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 . 不同文明间冲突加深 D . 国际规则的逐步完善
  • 15. 下面这幅漫画名为《大桥的缺口》,漫画反映出(   )

    (注:左上角的广告牌上写着“国际联盟大桥,由美国总统负责设计”)

    A . 美国想要掌握国际联盟的领导权 B . 美国凭实力成为战后的世界霸主 C . 美国缺席导致国际联盟无法成立 D . 欧洲国家联合起来抵制美国加入
  • 16.  来自异域的糖和咖啡、茶、巧克力一起,不仅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和欧洲社会,糖从贵族生活象征,逐渐变为城市劳工的生活元素。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传播到欧洲,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这表明糖(   )
    A . 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 B . 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 C . 促进了世界的文化交流 D . 促进了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52分。
  • 17.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时期,门阀大族颇重家风、家训,强调“雅有家风,政事规为”。唐代士人阶层编撰家训的风气日盛,如王方庆《王氏训诫》,柳玭《戒子孙》,唐太宗作《帝范》也可视为帝王之家的家训。家训内容多以“忠孝”教育为主,“名门右族,莫不由祖考忠孝勤俭以成立之”。唐代家训开启中国古代“诗书传家”的文化传统,富贵、财产不再恒久,“读书便是随身宝,高官卿相在朝廷”成为人们的最高追求。 

    ﹣﹣金滢坤《中国童蒙文化研究》

    材料二:明清时期许多家境殷实的民间大家庭,因“累世同居……‘孝义持家’”而受到最高统治者的旌表。如浙江浦江郑氏,在官方倡导下,经过多次修订、增删,最终完成《郑氏规范》,凡168条,在全国发行,成为明代社会教化的重要教本。《郑氏规范》内容庞杂,除倡导忠孝、积善、行德等传统伦理,还有《劝惩簿》,按月记录族人功过,规定“荒废学业、赌博无赖,鞭二十”,“既仕,赃墨枉法,死后不入祖宗祠堂”。  

    ﹣﹣施克灿《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家训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家训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代家训相比,《郑氏规范》有哪些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 18. (2020高二上·汕头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

    材料二1816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一次发生变迁。

    ——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缘起》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货币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成立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何积极作用
  • 19. 我国自古以来非常重视民族关系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羁縻制度既是唐王朝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一项重大政策,又是在边疆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行政制度。依据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特点,“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是我国中原王朝统治周边少数民族的传统政策。唐朝立国之初就在西南、东北诸沿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羁縻府州,但是,大规模地普遍设立羁縻府州则是在贞观四年(630)平定东突厥以后,到开元年间设置黑水都督府于黑水鞣竭部为止,百余年间,唐王朝先后在东北、北方、西方、西南、南方设置了八百五十六个羁縻府州。

    ——摘编自林超民《羁縻府州与唐代民族关系》

    材料二:民国时期的政府对蒙古、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的事务日益重视,设置了对应的事务机构,并且在中央设立了专门机构来进行管辖。例如,北洋军阀政府于1912年在内务部设立了蒙藏事务处,专门管辖蒙古、西藏等少数民族事务。

    ——朱敏《试论我国近代民族政策的特点及其对边疆地区稳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952年,中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尔后,建立了省级自治区5个,地区级自治州30个,县级自治县122个。

    ——杨秀珍《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羁縻府州设置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国时期政府设立专门管辖少数民族地区机构的历史背景。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 20. 文明多元化和民族多样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人眼里的“中国”,实则是国家、民族乃至“中华文明”的同义词,包括诸如中国的历史、朝代、儒家思想、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家族联系和习俗、人际关系、家庭、孝道、祖先崇拜、价值观、独特的哲学体系……简言之,中国万物孕育于中华文明之中。与西方人不同,西方人的认同源于民族国家的历史,中国人的认同则是其文明的产物。中国人并没有将中国视为民族国家,而更多地看作文明国家。或者我们可以说,中华文明像一个古老的地质构造,文明国家是深厚的底层,而民族国家的意识则是浅显的表层。西方社会由民族组成,而中国由文明构成,这种差异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英]马达·雅克《大国雄心:一个永不褪色的大国梦》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以“文明”或“民族”为话题,自拟题目并用史实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