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

更新时间:2022-01-27 浏览次数:14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距今7000至5000年前,长江下游某一文化的居民已经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巢丝技术。该文化遗存是(   ) 
    A . 大汶口文化 B . 龙山文化 C . 河姆渡文化 D . 仰韶文化
  • 2. 春秋时期,晋国大权逐渐落人六家卿大夫手中,经过一系列内部纷争,仅剩下韩、赵、魏三家。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册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新建立的三国随后瓜分了晋侯剩余土地,晋国彻底灭亡。"三家分晋"实质上反映了(   ) 
    A . 大夫势力左右政权 B . 周王室权威得以加强 C . 异姓诸侯日益坐大 D . 宗法分封制趋向瓦解
  • 3.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出大将蒙恬出兵收复河套地区,并移民屯垦;在南方征伐百越,设置郡县;以咸阳为中心修筑驰道和直道,并强行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等地。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 . 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 B . 促进中央集权国家创立 C . 有利于边疆开发和民族交融 D . 激化了秦朝的社会矛盾
  • 4. 下图是出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画像砖,画像上描绘的是汉人在吃烧烤的情形。这种现象主要由于(   ) 

     

    A . 民族之间的交融 B . 商品经济的繁荣 C . 统治阶级的提倡 D . 中外贸易的发展
  • 5. 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戒奢从简,重用贤臣,改革经济,开创了开元盛世,国力达到鼎盛:但是到了天宝年间,他开始沉湎于享乐,怠于政事,朝政趋于腐败,最终酿成"安史之乱”。这说明( )
    A . 节度使的设置完全错误 B . 统治者行为影响国运兴衰 C . 用人不当导致了唐朝衰落 D . 唐玄宗是昏庸无道的暴君
  • 6. 出土的唐代雕塑造型丰满健壮、雍容大度,色彩和描绘上具有浪漫豪放的气息:著名的舞蹈家公孙大娘融合传统中国的剑舞与西域舞蹈之精髓,创造出了《西河剑器》《剑器浑脱》等,广受好评。由此可知,唐代艺术( )
    A . 具有开放而自信的气度 B . 体现了社会奢华享乐的景象 C . 盛行谦虚而好学的风气 D . 实现了各类艺术形式的融合
  • 7. 据杨国宜《包拯集校注》记载,"景德、祥符(宋真宗年号)中,文武官总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今(仁宗时期)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授差遣京官使臣及守选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真宗时),才四十余年,已逾一倍多矣。”由此可推知(   ) 
    A . 冗费局面的危害严重 B . 朝廷对重文轻武政策的肯定 C . 国家的财政负担加重 D . 国家行政职能范围的扩大化
  • 8. 王安石推行变法后,民间对于青苗法的反应却大相径庭,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上存在着差异,在南方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青苗法推行较为便利:而如边境等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青苗法则缺少了推行的经济条件,出现了无法推行的现象。这表明( )
    A . 改革需结合实际情况 B . 南北经济制度差异大 C . 北方农耕技术较落后 D . 青苗法不具有进步性
  • 9. 辽国民族众多,契丹族和国内的奚人、畏兀人过着游牧的生活:而处于辽东地区的渤海人、汉人以及后来获取的燕云十六州地区的居民都过着定居的农耕生活。为了适应不同民族的不同需要,辽国实践出一种成熟的"一国两制”的办法进行治理。这种制度是( )
    A . 猛安谋克制度 B . 金瓶掣签制度 C . 均田制度 D . 南北面官制度
  • 10. 电视剧《知否知否》中盛长柏一举高中进士,顿时左右官家富绅皆过来拉拢,既是所谓的"榜下捉婿”。这体现了宋代婚姻中人们往往更看重对方的经济状况和个人的发展,尤重进士及第,而不再关心所谓的名望,出现了"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 
    A .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B . 人们的门第观念不断淡化 C . 人身依附关系基本被废除 D .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 11. 元代散曲原本是民间流传的"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经过儒客文人润色改进,集艺术性和通俗性于一体。不仅曲牌名直观易懂,如《出队子》《救风尘》《小桃红》《喜春来》《单刀会》《红绣鞋》等,而且语言大都俚俗,深受民众欢迎。据此可知,散曲(   ) 
    A . 地域文化气息浓厚 B . 推动了世俗文化发展 C . 蕴含着反封建精神 D . 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 12. 明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权倾朝野,与前朝严嵩、徐阶等人同属"无宰相之名,行宰相之"的权臣,而且阁臣也常常被俗称为"相",但从严格意义上说,内阁首辅仍不能与过去的宰相等同。这是因为内阁(   ) 
    A . 始终不是法定中枢机构 B . 难以担负中枢机构重任 C . 阁臣地位低且身兼数职 D . 长期远离中央决策中心
  • 13. 下面是《郑和航海图》的局部,上面标明的"忽鲁谟斯"苦碌麻刺"位置在今天的红海和中亚地区。这可以用来证明(   ) 

     

    A . 郑和航海的所及范围 B . 郑和远航的航海技术领先世界 C . 郑和船队最早发现了南海诸岛 D . 民国时南海诸岛成为中国领土
  • 14.  1944年3月19日,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连载4天,以纪念这一年所发生的历史,供后人借鉴。下列事件发生在这一年的是(   ) 
    A . 瓦刺人侵,土木之变 B .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 明朝灭亡,清军人关 D . 李自成起义失败
  • 15. 清朝的康熙、乾隆皇帝时期,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要在承德避暑山庄度过。承德避暑山庄由蒙古草原风光的蒙古包、雄伟壮观的喇嘛寺庙群、中国传统的苏杭园林、雄伟的皇家宫殿组成,因山就水,顺其自然,同时融满汉蒙藏建筑艺术的精华于一身。这反映了清代(   ) 
    A . 实行文化开明的政策 B . 加强对边疆的有效管理 C . 普及多民族语言文化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 16. 据乾隆年间的《震泽县志》记载:"若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计日而受值者,曰忙工。此现象可以得出当地( )
    A . 市民生活困苦不堪 B . 手工业生产占主导 C . 新的经营方式出现 D . 百姓放弃农业生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早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质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滨而不得聚会。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武帝的大臣实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这些措施旨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从公元前119年起,对市场的交易、车辆和财产开征新税,以补充从产品征收的实物税和人口税的不足……一种重五铢的新铜钱被定为法定货币。六年后私铸被禁止,也许禁止令很有效;国家完全控制了铸造新铜钱的资源……政府采取措施,把当时仍由私人经营的采矿权收归国家直接单独控制。结果,在产区设48名专使,以监督铁制品的制造和分配;另外34名专使管理盐的生产和销售……为了缓和局部的或暂时的短缺和防止投机倒把,它还设置官署来稳定物价和协调运输。 

     —摘编自崔瑞德、鲁准一编《剑桥中国秦汉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描述的盛世景象名称,并分析其出现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并概括其表现。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这一时期,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一个繁荣局面。唐朝开启和改进的政治体制不仅为唐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而且对唐以后的各朝的政治制度也有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吴宗国《盛唐政治制度研究》 

    请根据材料,选择唐代的一项政治制度,自拟论题并结合其运行机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这是一种先秦时代没有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的政令,通过三公九卿,直达..乡、亭、里。这是秦始皇最具历史意义的创制,其起因当然与战国时代的列国纷争有关。为了避免再度出现那种状况,秦始皇断然决定废止封建—封邦建国的制度,用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取代封建制度,其历史意义无论如何估价,都不嫌过分,因为这种帝国体制一直延续了两千年。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每个行省内,各个种族,包括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及南人交参任用,蒙古人和色目人地位高,以形成互相牵制、分权制衡之势..行省权力虽然很大,但对属下官吏的管理只是辅助性的,尤其是任命和迁调大权,都掌握在吏部、中书省和枢密院手中。即便是云南、两广、福建等偏远地区,元廷也会每隔三年派官员,会同行省就地迁调官员..从元代开始,行政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以及经济区域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史错和以北制南的统治格局。 

     —李治安《元史十八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央集权体制"在秦朝地方行政制度上的体现。概述秦朝中央对地方官吏管理的举措。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行省制的积极影响。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崛起,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思想家不像李贽那样表现在自己的行为上,而是更进一步地在思想上表达,他们的那种反传统的思想和对于自我意识的觉醒是跃然于纸上的。黄宗羲在三大思想家中最早对传统统治提出质疑,并且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口号,黄宗羲率先举起反君主专制的大旗帜,让处于底层的人民群众觉醒。 

     —摘编自李浩《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个体意识》 

    材料二:从明中叶嘉靖年间到清初顺治年间,是明清小说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一时期,商品经济有了空前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社会风俗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而这一切又滋生了新的价值观念,引发了具有市民反叛意识的人文主义思潮,以白话小说为代表,包括戏剧、民歌在内的市民文学的出现和繁荣,就是城市经济发展、人文思潮兴起的反映。这一时期代表作品是长篇小说《西游记》以及话本小说集“三言,“二拍。

     —摘编自张蕊青《明清小说人文意识的发展演进》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反传统的思想主张并指出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小说发展的特点,并谈谈你从明清时期思想文化发展得出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