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石花镇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2-01-13 浏览次数:7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 11. 下图是两幅古代房屋的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图一和图二房屋样式的名称。
    2. (2) 最早建造图一和图二房屋的分别是哪里的居民?
    3. (3) 图一所代表的居民种植哪种农作物?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12. [远古传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较大的部落有炎帝、黄帝等部落。部落之间经常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

    ——摘自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1. (1) 黄帝部落主要活动在哪一大河流域?后人对炎帝和黄帝的尊称是什么?
    2. (2) 炎帝、黄帝不仅为华夏族的形成做出了贡献,相传他还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请你举两例炎帝、黄帝的发明。
  • 13. 古代农业发展与水利工程的兴修密不可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中国历史故事》

    材料二:战国时期秦国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

    ——选自百度百科

    1. (1) 材料一、二中的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谁?依据材料概括他们治水成功的共同原因?
    2. (2) 材料二中的水利工程是什么,指出该水利工程的作用?因这个伟大工程的存在,该地区又获得了什么美誉?
  • 14. 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制度创新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先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  礼运篇》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

    材料三:如图,“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四“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天下为公”与材料二中“天下为家”分别反映了哪种政治制度?
    2. (2) 材料三又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 (3) 材料四中的“始皇”是谁?他的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统一宇内”发生在哪年?
    4. (4) 秦朝哪项制度“创导”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模式?“始皇”还在经济和文化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巩固统治。
  • 15. [思想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的大动荡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相互辩论,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摘自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请回答:

    1. (1) 上述内容是谁的名言?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 (2) 他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整理在哪部著作里?他在教育方面还有许多名言,试举一例。
    3. (3) 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城出现不同的学派,影响最大的有哪些? (举出其中两例)这一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历史上称着什么?
  • 16. [国家改革]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七年级教材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1. (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的措施是哪句?
    2. (2)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3. (3) 依据材料三,你认为该变法是否成功了?材料中哪句话体现了变法结果?
    4. (4) 这次变法在秦国起到了什么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