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内蒙古霍林郭勒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阶段二...

更新时间:2022-08-01 浏览次数:3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知识(26分)
  • 1. 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和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 冕 guān      途 zhēng      娇揉造作        抽丝剥茧 B . zǎn       养  rú        形消骨立         锲而不舍 C . 下 huī       守  zhé       李代桃僵         觥筹交错 D . 立 zhù 阴 yì 不知所措 附庸风雅
  • 2. 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运用的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本线装书,每页有一副木板插图,和所选的绝句相得益彰 B . 在龙门石窟文物艺术珍品的倒卖中,她是丰功伟绩的操盘手。 C . 这些居民,有的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 有的是木质的阁楼,有的点缀着亭榭,美观而宜居。 D . 40多年前恢复高考之初,上衣口袋插一支钢笔就是流行的时尚,手表、皮鞋还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他非常喜欢法布尔的作品,对他的《昆虫记》曾反复阅读,直到被翻看得破烂不堪。 B . 地摊经济是城市里的一种边缘经济,一定程度上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缓解了就业压力。 C . 作为一种新兴高速交通模式,高速磁浮具有高速快捷、安全可靠、运输力强、绿色环保、维护成本低等优点。 D . 世卫组织指出:面对庞大的确诊感染,越早研发出安全可靠的疫苗,对人类社会恢复正常生产生活越有利。
  • 4.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只有属于生活的创造,才能彰显生命存在的价值。

    ②生命是否有意义,关键在于能否创造。

    ③但只要努力过,创造了,就无怨无悔。

    ④创造有大有小,意义也有轻有重。

    ⑤这样你就自然而然地站在了生命的最高处。

    A . ②④③⑤① B . ④①⑤②③ C . ④②①③⑤ D . ②①④③⑤
  • 5. 下列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写的是元宵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写的是重阳节。 B . 中国人常用谐音来表达一些对吉祥如意的祝愿,比如画着梅花和喜鹊,人们就称为“喜上眉梢”,葫芦借指“福禄”等。 C . “觥筹交错”出自《醉翁亭记》,意思是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宠辱偕忘”出自《岳阳楼记》,意思是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 D . 谥号是人死后,后人给予的评价的文字。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欧阳修的谥号是“文正”,范仲淹的谥号是“文忠”。
  • 6. 下列有关《水浒传》的解说无误的一项是(     )
    A . 《水浒传》中武松十分敬重宋江,但听说宋江抢走了刘太公的女儿时,砍倒了杏黄旗,大闹忠义堂。 B . 《水浒传》中宋江带人第二次攻打祝家庄时,林冲负责策应,与母大虫顾大嫂交战,并将其生擒。 C . 《水浒传》中宋江的绰号是“及时雨”,吴用的绰号是“智多星”,林冲的绰号是“豹子头”。 D . 《水浒传》中的武松从为兄报仇开始,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五台山、智取生辰纲......一步步走上反抗道路。
  • 7. 古诗词赏析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 B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表现了高扬豪迈的气概。 C .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自己增强了信心。 D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回到现实中来,诗人再一次感到前路崎岖、歧途甚多,因而发出感慨。
  • 8. 古诗文默写
    1. (1) 溪云初起日沉阁,
    2. (2) 云横秦岭家何在,
    3. (3) ,枳花明驿墙。
    4. (4) ,怜君何事到天涯。
    5. (5) 树绕村庄,
    6. (6) 《无题》中连设两喻,体现了爱情的坚贞的千古名句是
    7. (7) 《醉翁亭记》中用来指做某件事的用意不在事情本身,而是另有目的的句子是
    8. (8) 古人写诗,有许多异曲同工的佳句,如古训《增广贤文》中的“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就与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均揭示出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这一自然规律。
二、阅读(44分)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全集》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左右,以昭炯戒。"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1. (1) 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

      ①媵人持沃灌()②公卿之后(

      ③莫逾自)④年事蹉跎(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

    3.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当余从师也              乃记而去 B . 不知口体之奉不人也     天涯比邻 C . 王生好学不得法         濯清涟不妖 D . 昭炯戒                 可为师矣
    4. (4) 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谈谈你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 10. 现代文阅读

    那一束光

    李朝德

    ①我坐火车去一个叫宣威的小城参加会议,这趟火车要穿过家乡的村庄。我家离铁路并不远,一上车我就打电话告诉母亲。母亲很高兴:“大概几点钟到?”我不免遗憾:“可惜村里没有站,不然可以回家看看。”母亲说:“你忙你的,我身体好好的,不用管。”说完,电话里一阵沉默。

    ②我理解这时的沉默。我与母亲都不太善于表达感情,诸如爱与想念这类的话语,我们一句也说不出来。

    ③父亲在世时,我们都习惯这种沉默,此时却让我内心紧缩。近些年,我隔三岔五总要打个电话问问,就为听听母亲的声音。如果不是假期或者有特殊事情,我一般很少回家。因为每次母亲都会责怪我:“我身体好好的不用挂念,打个电话就行了,那么远,跑来跑去浪费车费!”我理解母亲的本意,儿子好不容易在城里立足,她不愿意耽搁儿子的时间。在母亲眼里,总是把孩子看得重于泰山,却把自己看得轻于鸿毛。

    ④但是,车过村庄,母子相距几百米却不能相见,对我来说终究是一个大大的遗憾。于是,我打破沉默,脱口而出:“妈,要不火车快到的时候,我打电话给你,你去村里的铁路口等我,我在7号车厢的门口,会向你招手,你就可以看见我,我也可以看见你了。”母亲很高兴,竟一口答应下来。

    ⑤想想这个提议,我自己也觉得有点意外和为难。)

    ⑥我们都知道,那个叫小米田的路口是连接村庄与田地的一个主要路口。近些年火车多次提速,铁路沿线早在十多年前就全线封闭了。火车通过那个道口估计就是一闪而过吧,我与母亲相互能看见吗?夜色中让母亲在路口等着见我,这算是怎么回事?

    ⑦火车一过沾益县城,我就给母亲打电话,沾益县城离老家松林村估计不到二十公里,估计不到十分钟我就可以看见母亲。此时一阴一暗,车里车外仿佛两个世界。窗外模糊一片,夜色包裹着车厢,我计算着时间与路程,却总不能看见熟悉的村庄,焦躁中,却看见远远的路上放着光芒的“施家屯收费站”白色大字突然出现了。“施家屯”已是隔壁村庄,火车刚在1分钟前驶过松林村。

    ⑧我颓然地打电话告诉母亲:“妈,天太黑了,我还没等看见你,火车就已经到了施家屯。”母亲也说:“刚才有趟火车经过,太快了,没有看见你。我想应该就是这趟火车,知道你坐在上面,就行了。”

    ⑨年迈的母亲在黑夜的冷风中站着,我在明亮、温暖的车厢里坐着,本想让她看见我,我也看见她,却害得她在路边白白等待和空欢喜一场。

    ⑩我不甘心,对母亲说:“妈,要不明晚我返回时,在最近的曲靖站下?站上有到村里的汽车,半个小时就到家了,住一晚再回昆明,方便得很。”电话里,母亲慌忙阻止,仿佛我如果这样做,都是因为她引起的。我只好告诉母亲,那明晚还是在这个路口。到时候我会站在最后一个车厢的车门旁招手,我们一定可以看见对方。

    ⑪翌日返程,我早早地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黑夜的火车如一条光带在铁轨上漂移,伏在玻璃上,我把眼睛使劲睁大,可还是很难看清车窗外的任何景物。

    ⑫这时候,我又看见了“施家屯”这几个字。

    ⑬车内外温差大,窗户上起了一层薄薄的雾。我慌忙用手掌擦拭玻璃,用双手罩住眼眶,以遮挡车内的亮光,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寻外面的一景一物。我终于能看见车灯照出几米远模糊的路面轮廓,还看见了如萤火样的村庄里的昏黄灯光。

    ⑭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手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我刚要摇手呼喊,火车又过去了!

    ⑮我忙掏出电话,颤抖着告诉母亲:“妈,我看见你在路口了。”

    ⑯母亲在电话里说:“我也看见你了。”

    ⑰两句话说完,车外再没有了村庄,母亲越来越远了。

    ⑱我在夜色的火车中,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那个叫作小米田的道口,不过只有三四米宽,而站在道口等我的母亲,她还没有一米六高啊……

    (摘自《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8日,有删改)

    1. (1) 围绕“见面”,请简要概括选文情节。

      火车经过家乡,“我”与母亲约定招手见面。→。→“我”不甘心,与母亲约定返程再次“见面”。→

    2. (2) 品析第③段运用插叙的作用。
    3. (3) 第⑤段中,面对“这个提议”,为什么“我自己也觉得有点意外和为难”?
    4. (4) 结合语境,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析第⑬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慌忙用手掌擦拭玻璃,用双手罩住眼眶,以遮挡车内的亮光,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寻外面的一景一物。

    5. (5) 文题“那一束光”有什么含义?
  • 11. 现代文阅读

    你不了解的钼元素

    ①某一年,新西兰的一个牧场遭遇了千早,大量牧草枯萎而死,但有一条矿工经常踩踏的小路边上,生长着茂密的绿草。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里的矿场是钼矿,矿工们走路时不经意间将矿渣撒落在小路上,给路边的小草提供了丰富的养料。那么,钼是怎样的一种元素呢?

    ②对钼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781年,瑞典化学家彼得·海基尔姆用封闭的坩埚对由碳粉、亚麻籽油和钼酸混在一起搅拌成糊状的“浆糊”加热,他用这种“碳还原法”将一种新的金属从辉钼矿中分离出来,并将该金属命名为“钼”。至此,钼元素的真面目浮出水面。

    ③一经面世,便以坚韧、耐腐蚀、耐高温的优势在军事、医疗等领域受到青睐。

    ④一战中,英国人最初给坦克安装了75毫米厚的锰钢板,但这种坦克过于笨重,表现得并不理想。后来,英国人将锰钢板换成钼钢板,使坦克的厚度减少了50毫米,这不但没削弱防御力,还使坦克更加机动灵活,在战争中大显神威,这也让钼名扬天下。

    ⑤钼元素还被应用于医疗实践。比如,锝99是应用最广泛的放射性造影剂,它由钼99衰变而来。钼99是钼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它的半衰期为2.75天,半衰期过后,钼99表变为锝99。钼99的半衰期非常理想,这个时间既保证了钼原子在原料地到医疗场所的运输过程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又保证了锝99的放射性可以在短时间内被激活。在现代核医学中,80%的医疗都用到了锝99,而在当今的美国,每天使用锝99的诊断就达55000多起,所以,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⑥同时,钼是植物生长和发育中必需的微量元素。植物生长离不开氮,然而,植物并不能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气,它们需要在固氮菌的帮助下,将氮元素吸收并存储。固氮菌为植物固氮的过程需要一种催化剂——固氮酶,钼正是固氮酶的重要成分,是植物发挥固氮功能的重要元素。科学已经证明,对农作物施加钼肥,可以增强农作物的抗病、抗早能力,提高产量。比如,每亩农田施加钼肥20克,可使小麦增产35%,而大豆则可增产47%。蚕豆增产8%,绿豆增产32.8%,番茄增产75%

    ⑦不仅植物需要钼,我们人体内也需要钼,只不过需量极少。虽然如此,我们对于铜还是非常敏感的。比如,我们的情绪容易受钼的影响,有它,我们会精力充沛;缺少或无它,我们会感到浑身乏力。钼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本事呢?原因在于,钼是两种在新陈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的酶的组成成分,一是黄嘌呤氧化酶,一是亚硫酸盐氧化酶。这两种酶有钼存在时才具有活力,起到催化作用。

    ⑧由此看来,钼这种罕见的元素,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还真息息相关呢。

    (选文有改动)

    1. (1) 简要分析选文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2. (2) 具体分析选文③④⑤段顺序不可以调换的原因。
    3. (3) 选文⑥段画线句除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它们有什么作用?
    4. (4) 选文⑥段加点词语“重要”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固氮菌为植物固氮的过程需要一种催化剂——固氮酶,钼正是固氮酶的重要成分,是植物发挥固氮功能的重要元素。

  • 12. 现代文阅读

    拐弯

    ①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当被人问起他的长寿秘诀时,说:“凡事要想得开,想不开就拐个弯。”

    ②从每个人成长的轨迹来看,人生天地间,路路九曲弯,从来没有笔直的。有人说,人在前进的路上就是两件事——前进和拐弯。前进需要勇气,拐弯需要智慧。爱因斯坦曾说:“人的最高本领是适应客观条件的能力。”达尔文说得更透彻:“适者生存。”他们所说的“适”,就是适应、顺应,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会“拐弯”。不仅在西方人眼中生命需要拐弯,中国古人亦有类似的认识。陆游也曾说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由此可见,拐弯在人生的字典里是个关键词,由于每个人对这个词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水平不同,就出现了愿不愿、会不会、善不善拐弯的多种情形,由此就造成了千差万别的人生,演绎出五彩缤纷的世界。我想如果把拐弯用英文大写的字母来表示,可分出若干种类型。

    ③一是把拐弯用字母“V”来表示。不仅形象上非常传神,而且真正表达了拐弯的意义:这不是一种简单的拐弯,而是一种迂回型的拐弯,是形退实进。左边的一半,代表向下;右边的一半,代表向上。从左边的趋势来说,本应向下,但到底部终止了,又改为向上。这是一种消极状态向积极状态的转折。许多人和事都是这样由挫折走向成功的。北大著名教授季羡林,“文革”时被勒令守楼听电话。这对别人来说可能是无法忍受的屈辱,可季老却在困境中发现了有利因素,利用三年看大门的时间,翻译了280万字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这一宏篇巨著,为中国翻译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建起了一座丰碑。

    ④二是把拐弯用字母“N”来表示。这种拐弯和“V” 有点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它表示人们按既定的道路和方向前进时,原路走不通了,必须拐穹,但这个弯不是返回原来的起点,而是扔到一个新的落脚点上,从而在新的领城获得断的发展。人在一生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控折、不幸。关键在于你是否学会了拐弯。只要你在心里据个弯,就会路随心转、超越自我,开创新天地。红极一时的影星克里斯朵夫·李维在一次马术比赛中意外坠落,成了一个高位截瘫者。他一度绝望过,也曾想就此了结生命,但在挫折面前,他最终选择了拐弯,以轮椅代步,当起了导演。他导演的影片还获得了金球奖。他还坚持用牙咬着笔,写出了他人生的第一部书《依然是我》,后来这部书还成为畅销书。

    ⑤三是把拐弯用字母“W”来表示。这说明人生前进的道路上弯很多,并不是拐一两次弯就能到达人生终点的,而是要经过多次拐弯的锻炼,经历多次挫折的磨练,经受多次失败的考验。一些伟人、名人成长的轨迹,就雄辩地证明了他们正是在不断拐弯中前进,从而获得成功的。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推行“三民主义”,虽多次失败,但失志不渝,终于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两院院士王选一生经历了八次选择,也就是八次拐弯,终于研制成功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我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一场技术革命,被誉为“当代毕昇”。

    ⑥周老的“拐弯”说,是他百岁养生经验的总结,也是转换思路的小方法,更是指引人生方向的大智慧!

    (选自《读者文摘》,有改动)

    1.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2) 第段③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请简要写出本文的论证思路。
    4. (4) 当下一些中学生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一蹶不振, 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请你结合本文的观点,对其进行劝说。
三、写作(50分)
  • 13. ⑴不小心摔倒时,路人的搀扶温暖了你;寒气逼人的凌晨,清洁工人的身影感到了你;迷茫困惑时,一本好书启发了你;平淡生活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了你;考试失利时,同学的安慰鼓励了你;取得成绩得意忘形时,老师的批评鞭策了你;新冠病毒疫情来临时,逆行者无私奉献的精神震撼了你......生活中,总有一种力量像一束光照亮你,引你前行。

    ①请以《有一束光照亮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②不得抄袭和套作,不能出现考生信息。

    ⑵走向田野,看蝶舞花飞,你会发现自然是一副充满诗意的画卷;停下脚步,听虫吟鸟鸣,你会发觉生命像一首流淌诗意的乐曲;独坐书房,与书晤谈,你会感受到阅读如一趟发现诗意与美好的旅行,手捧香茗,细细品尝,你会咀嚼出生活岁月有一缕诗意的苦涩清香......

    请以《    ▲     , 让生活充满诗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③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相关的真实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