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箬横镇六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22-01-17 浏览次数:8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恩格斯说:“就世界范围而言,人工取火的进步超过了蒸汽机。”在我国历史上,最早掌握人工取火的是(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山顶洞人 D . 河姆渡人
  • 2.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迄今发现的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最早的遗址。遗址中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和遗物有骨耜、木耜、稻谷和稻壳、稻秆的堆积物,该发现可用于验证这一时期(   ) 
    A . 长江流域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 B . 农业文明最早起源于长江流域 C . 水稻的种植已经遍及中国南部 D . 农业生产工具多为锋利的石器
  • 3. 桂林的虞山公园有一座石山,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史称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山,后人在此立庙纪念,今天的虞山公园就是由此得名。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 
    A . 世袭制 B . 武力夺取 C . 禅让制 D . 民主选举制
  • 4. 下列关于下图所示政治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②目的是巩固政权 

    ③诸侯国受分封的同时必须向周天子尽义务 

    ④该制度建立之初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5. 1899年一般被认为是“甲骨学”兴起元年,因为这一年学者____首次发现甲骨文。(   ) 
    A . 王国维 B . 罗振玉 C . 王懿荣 D . 郭沫若
  • 6. 显示了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的是( )
    A . 都江堰 B . 灵渠 C . 永济渠 D . 江南河
  • 7. 秦孝公即位时,秦国“兵弱”:商鞅变法后,秦国人“勇于公战”。这是因为商鞅变法(   ) 
    A . 鼓励耕织 B . 按军功授爵位 C . 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D . 改革户籍制度
  • 8.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 
    A . 因材施教 B . 温故知新 C . 有教无类 D . 仁者爱人
  • 9. 十九大后,中央设置监察局,秦朝时与监察局职责相同的监察的机构是(   ) 
    A . 丞相 B . 太尉 C . 御史大夫 D . 中书省
  • 10. 抓关键词或找关键句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张楚政权”、“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等信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绿林赤眉起义 B . 黄巾起义 C . 陈胜吴广起义 D . 刘邦项羽起义
二、非选择题
  • 11. 【原始社会】

    考古发现是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 (1) 观察图一某原始人类的复原头像,该古人类被命名为什么名字?
    2. (2) 观察材料二A、B两图,填空: 半坡原始居民的建筑复原图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建筑复原图是
    3. (3) 造成材料二两种房屋构造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 生活习惯 B . 种族差异 C . 地理环境 D . 建筑材料
  • 12. 【春秋战国】

    材料一:(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 

    ——《左传》

    材料二: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学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此伏彼起的各种学术思想,除了外来的佛学,几乎都渊源于春秋战国时代,都受到诸子之学的深远影响。 

    ——《中国文化》 

    材料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春秋时期怎样的社会特征? 
    2. (2) 材料二反映出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 
    3. (3) 材料三表明了商鞅的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作用。
  • 13. 【秦霸天下】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 

    材料二:如图1,2所示 

    请回答: 

    1. (1) 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秦王扫六合”完成于哪一年?“秦王扫六合”有何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秦王扫六合”后,为加强统治,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3. (3) 显赫一时的秦王朝在历史的长河里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它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习了秦朝的历史,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14. 【大汉风云】

    汉武帝继位后,因汉文帝、汉景帝的“文景之治”,天下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但这只是表面的祥和,时局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汉武帝深知自己是坐在火山口上。 

    (“守业难”之王国问题) 

    材料一: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守业难”之思想不统一)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守业难”之军事不统一) 

    材料三:征匈奴四十馀,匈奴远遁,日以削弱。 

    --《古代历史史料汇编》

    1. (1) 材料一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
    2. (2) 材料二中“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家学说?汉武帝根据这一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

      他采取的措施对封建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 (3)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北击匈奴,派出的大将是谁?汉武帝在政治、思想、和军事上的措施对西汉王朝起到什么作用?
    4. (4) 用一句话评价汉武帝。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