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8 免疫调节及内环境的稳态

更新时间:2021-12-22 浏览次数:114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1·滨州模拟) 衰老血管上皮细胞的分泌物会使脂肪细胞提前老化,影响其对胰岛素信息的接收。下图为血管上皮细胞老化小鼠与正常小鼠注射胰岛素后血糖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胰岛素主要通过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脂肪来降血糖 B . 甲为正常小鼠血糖变化曲线,此过程存在反馈调节 C . 乙组小鼠60min时体内胰岛素浓度达到最大值 D . 60min后两组小鼠血糖上升都与胰高血糖素升高有关
  • 2. (2019高三上·浙江月考) 下图为人体某体液免疫过程部分图解(字母表示物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抗原与a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 B . a、b、c均为抗体,仅c能分布到体液中起作用 C . 细胞②克隆分化成细胞③④需要白细胞介素-2的作用 D . 若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内,细胞③的细胞周期将会变短
  • 3. (2019高三上·杭州模拟) 下图为某同学感染细菌后的免疫机制模式,图中大写字母表示细胞,小写字母表示物质,数字表示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开放性伤口中,皮肤表层抗体作用于病原体属于第一道防线 B . 图中a为白细胞介素-2,c为抗体,每个抗体有二个抗原结合位点 C . 图中F(成熟的B淋巴细胞)和G(浆细胞)都可以合成抗体产生抗体的是细胞F、G、H,但是其中G表面没有受体 D . 若该学生感染的是病毒,①②③④过程都会被活化
  • 4. (2018·郑州模拟) 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重要作用。下图为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模型,图中Ⅰ、Ⅱ表示细胞,E、F表示物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若上图表示缩手反射过程,细胞Ⅱ膜上的F表示受体蛋白 B . 若上图表示初次免疫过程,E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Ⅱ,Ⅱ受刺激后可能产生淋巴因子 C . 若上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Ⅱ内糖原含量上升,则Ⅰ代表胰岛A细胞 D . 如上图所示,若E与F结合后,促使Ⅱ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X使E的生成量增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
  • 5. (2021高三上·月考) 机体血浆中含有抗体、淋巴因子等多种免疫活性物质,这些免疫活性物质(  )
    A . 都可分布于内环境各组分中 B . 都只能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 C . 都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D . 都是由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
  • 6. (2021高三上·江西月考) 机体中有很多信息分子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某些氨基酸可以作为信息分子参与神经调节 B . 血糖浓度过高或过低时,葡萄糖可作为信息分子刺激胰岛细胞 C . CO2可以作为信息分子刺激下丘脑中的呼吸中枢,进而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 D . 一种激素持续作用于靶细胞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 7. (2021·安徽模拟) “酸碱体质理论”有两种错误观点:其一,人的体质有酸性与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纠正偏酸的体质就能维持健康;其二,人若要想健康,应多摄入碱性类食物。下列关于人体酸碱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内环境 pH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 B . 丙酮酸在组织液中转化成乳酸会导致人体血浆的pH暂时降低 C . 正常人血浆 pH的维持与其所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D . 人体各细胞所在的内环境pH大致相同,不会因食物的酸碱性而发生剧烈变化
  • 8. (2021·安徽模拟) 临床研究表明,接种新冠灭活疫苗第一剂后7天普遍开始产生抗体,14-28天抗体阳性率约60%-90%,接种第二剂28天后抗体阳性率均达90%以上,并形成持续保护,2020 年12月,我国已陆续开启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本次使用的是全病毒灭活疫苗,以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全病毒灭活疫苗包含着经过物理或化学处理而被杀死的病毒颗粒或全部外壳成分 B . 第二剂疫苗进入机体时,会激活记忆细胞的活性,使抗体阳性率迅速上升 C . 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并诱导新冠病毒凋亡 D . 由疫苗进入机体至发挥效应的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 9. (2021·深圳模拟) 下列有关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并作用于肾小管促进重吸收,该过程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 B . 高浓度的血糖可刺激下丘脑并通过传出神经调控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该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 . 人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可发挥协同作用,共同促进产热 D . 当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可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
  • 10. (2021·诸暨模拟) 新型冠状病毒结构由外部囊膜和内部核心组成,囊膜上有病毒编码的多种蛋白质。下列有关该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病毒囊膜上的某些蛋白可能可以识别并结合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 B . 病毒的一种抗原只能激活一种B淋巴细胞 C . 效应T细胞与被病毒侵染的细胞密切接触,能使病毒裂解死亡 D . 浆细胞可特异性识别病毒编码的多种蛋白质,并产生相应的抗体
  • 11. (2021·新昌模拟)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HIV可由蚊虫叮咬传播 B . HIV识别宿主细胞表面受体,并通过胞吞进入细胞 C . HIV表面的病毒蛋白可以作为引起人体免疫应答的抗原物质 D . HIV在宿主细胞内通过逆转录酶合成子代HIV的遗传物质
  • 12. (2021·柯桥模拟)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细胞代谢以及外界影响都可引起内环境理化性质发生改变 B . 血浆中含有激素、血浆蛋白、尿素、乳酸、CO2等物质 C . 静脉注射一定量生理盐水后会引起机体血浆量短时增加 D . 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会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水肿
  • 13. (2021·柯桥模拟) 新冠病毒通过表面的刺突蛋白与人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ACE2受体结合,侵入人体引起肺炎。如图为病毒侵入后,人体内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细胞①吞噬新型冠病毒后会在细胞表面形成抗原-MHC受体 B . 细胞②被抗原-MHC复合体活化后能释放白细胞介素-2 C . 细胞③为B淋巴细胞,其细胞膜上的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 D . 细胞⑤为记忆细胞,可在新冠病毒的刺激下快速增殖分化为细胞④
  • 14. (2021·潮州模拟) 如图表示健康人和Graves病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a、b、c为三种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图中c随体液运送至全身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B . 图中抗体的作用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作用相似 C . 甲状腺细胞释放的c对下丘脑具有反馈调节作用 D . 由图分析可推知Graves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二、多选题
  • 15. (2017高三上·江苏月考) 据报道,两种分别叫做PBA和TUDCA的化合物有助于Ⅱ型糖尿病的治疗,其机理是:这两种药物可以缓解“内质网压力”(指过多的物质如脂肪积累到内质网中使其出错的状态)和抑制JNK基因活动,以恢复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正常血糖平衡。用患Ⅱ型糖尿病的小鼠进行实验已获得成功。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 . 肥胖可能与Ⅱ型糖尿病的病因有关 B . 内质网功能出错影响血糖平衡的调节 C . JNK基因活动受抑制是Ⅱ型糖尿病的另一重要病因 D . 患Ⅱ型糖尿病的小鼠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与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
三、双选题
  • 16. (2021·淮安模拟) 饮水不足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增加,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分的重新吸收,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ADH 由垂体合成并释放到血液,运输至靶细胞 B . 结合 ADH 的受体促进①ATP 水解过程,为 M 蛋白供能 C . H2O 通过③自由扩散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腔内(B 侧) D . M 蛋白促进②过程,增加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
四、实验探究题
  • 17. (2020高三上·海淀期中) 胰岛素是人体内降低血糖的唯一激素。研究人员对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机制进行了相关研究。
    1. (1)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机制如图1所示。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通过葡萄糖转运蛋白进入胰岛B细胞。据图可知,细胞内葡萄糖通过过程被分解,导致细胞内ATP浓度,引起胰岛B细胞质膜上的K+通道磷酸化进而,K+外流受阻,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电位变化导致膜上Ca2+通道开放,Ca2+促使细胞通过方式释放胰岛素。

    2. (2) 研究发现H蛋白可与Ca2+通道结合,敲除H蛋白基因的小鼠血浆中胰岛素浓度显著低于野生型。为研究H蛋白调控胰岛素分泌的机制,研究人员在ISN细胞(胰岛B细胞瘤细胞)中转入能够抑制H蛋白基因转录的载体,将其作为实验组,用转入空载体的ISN细胞作为对照组,进行了下列实验。

      ①检测两组细胞Ca2+通道基因的转录量,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结果说明,抑制H蛋白基因的转录

      ②在实验组和对照组ISN细胞中分别表达荧光标记的Ca2+通道蛋白,检测两组细胞细胞膜上的荧光强度,统计不同荧光强度的细胞所占比例,结果如图3所示。依据图中数据,研究人员判断实验组缺少H蛋白导致定位到细胞膜上的Ca2+通道减少。

      ③通过后续实验,研究人员还发现实验组Ca2+通道的转运能力下降。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推测敲除H蛋白基因的小鼠体内胰岛素分泌减少的机制:

  • 18. (2020高三上·北京开学考) 临床上常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自身免疫病,但免疫抑制剂常有副作用。近年来,科研人员为研究能否通过让糖水作为刺激物建立条件反射,从而抑制免疫应答,进行了如下实验。
    1. (1) 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把来源的物质作为抗原发生免疫应答,并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或功能障碍的疾病,典型的疾病如等。
    2. (2) 实验前,科研人员将小鼠放人实验场所自由饮水生活10天,其目的是让小鼠
    3. (3) 实验开始后,将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实验操作如下,第11天取脾脏和血液中免疫细胞进行检测。

      组别

      条件反射训练日

      (第0天)

      条件刺激日

      (第8天)

      条件刺激日

      (第10天)

      取样日

      (第11天)

      1

      Sac+ALS

      Sac

      Sac

      脾脏、血液

      2

      Sac+NRS

      Sac

      Sac

      脾脏、血液

      3

      Wat+ALS

      Wat

      Wat

      脾脏、血液

      注:Sac为饲喂糖水,Wat为饲喂普通水;ALS为饲喂后注射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的血清,NRS为喂后注射普通血清

      ①本实验中,对照组为组,设置第2组的目的是排除的影响。

      ②如果缩短条件刺激日与取样日、与训练日之间的间隔,实验结果是否可信?请阐述理由:

    4. (4) 科研人员测定了三组小鼠脾脏细胞中T细胞和总淋巴细胞的数目,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据实验结果分析,判断1组的条件反射是否成功建立,并阐述理由:

      ②实验结果显示,说明糖水作为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增殖来抑制免疫功能。

    5. (5)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及所学知识,请将条件刺激日糖水作为刺激物引发免疫抑制效果的途径,用关键词加箭头的方式补充完整:糖水→感受器→→免疫抑制。
五、综合题
  • 19. (2021·淮安模拟) 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表面的刺突蛋白(S 蛋白)与人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的 ACE2 受体结合,侵入人体引发肺炎。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1) B 细胞识别入侵的病毒后,在 T 细胞产生的作用下,经过细胞的增殖分化形成细胞。
    2. (2) 为判断疑似患者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采集鼻咽拭子主要用于病原学检查,需用到 PCR 技术,且检测时间较长,此方法是检测病毒的;采集血液样本主要用于血清学检查,检测,但该方法不适合对可能处于潜伏期的疑似患者做早期排查,其原因是
    3. (3) 2021 年 2 月 25 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团队领衔研发的我国重组新冠疫苗上市注册申请获得批准。现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接种后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有若干只健康实验动物、高纯度新冠疫苗、接种物(用于配制各种不同浓度疫苗制剂的溶液)、抗体定量检测仪器等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①对照组具体操作为

      ②根据下表信息,得出接种新冠疫苗的较佳方案为

      组别(40只)

      浓度(VP)

      剂量(支)

      间隔时间(周)

      抗体水平(相对值%)

      1

      4×105

      2

      2

      94.43

      2

      5×105

      2

      2

      96.26

      3

      4×105

      2

      4

      97.56

      4

      5×105

      2

      4

      98.87

    4. (4) 钟南山院士提出,对新冠疑似病人及时检测是切断传染源的重要手段之一。实时荧光 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是检测 SARS-CoV-2 有效方法之一,即提取疑似病人组织或细胞中的总 RNA,以其中的 mRNA 作为模板,采用 dT(是一种对 mRNA 特异的方法)或随机引物反转录成 cDNA.再以 cDNA 为模板进行 PCR扩增,而获得目的基因或检测基因表达。

      ①在提取细胞总 RNA 时,由于细胞中物质成分复杂且 RNA 极易被酶解,所以在提取时让其与等大分子分离和抑制活性十分重要。

      ②如从疑似病人咽部获取一段如下图的 mRNA,则此 mRNA 虚线框中含有个密码子;在翻译时,虚线框后能继续翻译的概率为

  • 20. (2020·福清模拟) 下丘脑是联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枢纽,在体温、血糖、水盐平衡的调节中都有重要作用。图示为下丘脑参与人体相应活动的调节过程,A~E表示结构,a~f表示物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填字母)

    1. (1) 图中结构为下丘脑。
    2. (2) 在寒冷条件下,人体通过的调节方式,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寒冷刺激时,下丘脑会释放[]促进D分泌e,e的受体位于E细胞的
    3. (3) 人体大量出汗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的会兴奋,引发[]释放f,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以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
    4. (4) 正常人空腹时的血糖浓度为mmol/L。若某人不吃早餐,(填图中字母)会促进肝糖原分解,长此以往会出现习惯性低血糖症。
  • 21. (2020·河南模拟) 对小鼠的研究表明,夜晚小鼠脑内肾上腺素神经元能合成较多去甲肾上腺素并将其储存于突触小泡,当兴奋传导过来时突触小体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到突触间隙中。白天小鼠合成、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较少;去甲肾上腺素可阻止T细胞和B细胞从淋巴结释放到血液。人类这一过程刚好与小鼠相反,回答下列问题:
    1. (1) T细胞和B细胞均起源于;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的作用是。B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能产生抗体,而B细胞不能产生抗体的原因是
    2. (2) 小鼠脑内肾上腺素神经元受刺激分泌去甲肾上腺素时,发生的信号转化是,其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的意义是
    3. (3) 研究表明人体肾上腺髓质细胞也能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其作用的特点有(写两点)。
    4. (4) 试推测:与小鼠相比,人类夜晚血液中T细胞和B细胞的数量会比白天(填“多”或“少”),原因是
  • 22. (2020·河南模拟) 肾上腺素既是一种激素,也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人在紧张的时候会分泌肾上腺素,请同答下列问题:
    1. (1) 肾上腺素作为神经递质,是体内的一种分子;神经冲动传来时,神经递质由(结构)运输到突触前膜处释放;突触传递具有单向性的原因是
    2. (2) 当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多时,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心率加快等特征,这表明(从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方面回答)。血糖调节中,肾上腺素与胰岛素有拮抗作用,因而肾上腺素会使血糖浓度(填“升高”或“降低”);当外界环境突然发生变化如受到惊吓时,内脏神经支配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迅速增加,这是调节的结果。
    3. (3) 自身的抗体如果攻击肾上腺素受体会导致激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这种疾病称为。药物心得安和肾上腺素具有相似的结构,都能直接作用于心脏,调节心率,由此推测,心脏细胞表面与药物心得安和肾上腺素结合的可能相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