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

更新时间:2022-01-15 浏览次数:11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1911年)鄂省城内新军全行叛变,……于轰攻督署时倒戈而起,与署内防兵力战,旋将防兵击逃,署亦焚毁。”从中可知  (   )

    ①该报道反映了广州黄花岗起义         ②该起义发生地点位于江西南昌

    ③新军部队成为起义的重要力量         ④起义军击溃守军取得初步胜利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 据某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②旧式婚姻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③大部分国人的思想观念仍有待改变   
    ④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3. 历史漫画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历史,让人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引发对历史的思考。下列说法与右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不相符的是(   )

    A . 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 领导者是孙中山 C .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 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 4. 五四运动遍及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各地组织了学生、教职员、工商界、妇女界等群众联合行动,最后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并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据此可见,五四运动(    )
    A . 学生是先锋 B . 工人是主力 C . 反对北洋政府 D . 取得初步胜利
  • 5.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此次联合所顺应的时代呼声是( )
    A . 打倒列强,除掉军阀 B . 反袁复辟,保护共和   C . 民主科学,解放思想 D .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 6. 2021年7月1 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纪念日。某班同学要设计“中国共产党成立背景”的主题黑板报,下列作为板报内容不恰当的是(    )
    A . 十月革命的影响 B .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C . 抗日战争的胜利 D . 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 7. 1927 年 10 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其重大意义是 (   )
    A . 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 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C . 开辟了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 D . 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领导地位
  • 8. 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 )

    甲: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
    乙: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丙:长征革命的播种机,铸就伟大长征精神 
    丁: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直逼武昌

    A . 甲、乙 B . 甲、丙 C . 乙、丁 D . 丙、丁
  • 9. 1936年12月25日,《盛京时报》挑唆南京政府武力解决事变,叫嚣“包围陕西”“玉石俱焚”。粉碎其阴谋的是(    )
    A . 发起百团大战 B .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 . 取得台儿庄大捷 D . 召开中共七大
  • 10. 《李宗仁回忆录》中写道:“我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是我们是保国卫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官兵……加以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对敌情判断正确,发挥了内线作战的最高效能,故有台儿庄的辉煌战果。”这个“辉煌战果”是(     )
    A .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 .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C . 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 .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 11. 周恩来同志是老一辈革命家杰出代表。下列是关于他的革命事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发动南昌起义                  ②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

    ③参加重庆谈判                  ④促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A . ①②④③ B . ②①④③ C . ②①③④ D . ③②①④
  • 12. 以下是东北大学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迁址示意图,导致该校第二次迁移的事件是 ( )

     

    A . 西安事变 B . 九一八事 C . 七七事变 D . 八一三事变
  • 13. 1945 年 8 月,毛泽东飞抵重庆。众多媒体纷纷赞誉“好像在阴暗的天空中忽然放出来一道光明”,是“历史和人民的喜讯”。这表明当时 (   )

     ① 国内格局依然动荡不安            ② 国民党真诚求合作 

     ③ 共产党实力强于国民党            ④ 人民迫切期盼和平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14. “英国与法国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极大的压力,要它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用来换取德国不侵略自己的保证。”事实证明,签署这一证书的直接恶果是(     )
    A . 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气焰 B . 德意日结成“轴心国集团” C . 英法与德国达成了互不侵犯条约 D . 德国建立起专制独裁的法西斯专政
  • 15. 《凡尔赛条约》的缔结者之一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曾说:“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下列对《凡尔赛条约》的理解与劳合·乔治表达的观点不符合的是(    )
    A . 调整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 B . 条约带有明显的分赃性质
    C . 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D . 条约体现了大国强权色彩
  • 16. 在如图4所反映的美国“失业率”变化曲线中,导致失业率增加幅度最大的年份区间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 . 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B . 美国经济大危机 C . 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D . 美国南北战争
  • 17. 图5中甲地发生的战役(     )

    A . 标志着二战的全面爆发 B . 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C . 标志着欧洲战事的结束 D . 宣告了德国闪电战破产
  • 18.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

    ①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沈阳   
    ②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③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④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战争浩劫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9. 1945年召开的一次会议决定,三国将共同击败德国,迫使它无条件投降;会议还就战后成立联合国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对于这次会议的影响,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B . 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C . 促进了战后和平稳定局面的形成 D . 巩固了美、英、苏三国战时联盟
  • 20. 远征军将士入缅作战,抱定了“出国远征,宁肯战死沙场,也不能丢中国人的脸”的决心。远征军入缅作战发生在(  )
    A . 北伐战争时期 B . 土地革命时期 C . 解放战争时期 D . 抗日战争时期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 4 小题,共 60 分。)
  • 21. 大国兴衰构成了世界历史的重要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俾斯麦老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英国与德国。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    

    ——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

    材料二: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德国)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

    一一引自英国首相张伯伦在1938年9月的广播演说

    英国与其他国家“已经议定了关于将德军消灭的计划”,并就对德国的军事行动的规模和时间达成一致,呼吁所有大小国家积极参加对德作战。   

    ——1943年《德黑兰宣言》

    材料三:1914年-1918年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这场大战,使得英、德两国军民死亡人数总数超过700万,直接经济损失达2500亿美元以上。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请用20世纪初的史实证实该杂志的预言变为现实,并说出两大参战军事集团的名称?
    2. (2) 英国对纳粹德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发生变化的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从英、德的历史发展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 22. 电视剧《觉醒年代》介绍1915年袁世凯复辟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这段历史。它的热播,引发我们的共鸣,这是思想的觉醒、文化的觉醒、也是革命的觉醒。

    材料一:第二集,陈独秀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我们的责任,就是要通过办杂志,来改造中国青年和改造社会

            第六集:李大钊:一本杂志、一声呐喊,让我们中国人看见了新生活的曙光。

    材料二:第三十集:1919年,邓颖超给北京游行学生建议(请愿团宣誓书):一、誓保国土;二、誓挽国权;三、誓雪国耻;四、誓除国贼;五、誓共安危;六、誓同始终。

    材料三:林伯渠在纪念辛亥革命30周年时写道:“辛亥革命前觉得只要把帝制推翻便可以天下太平,革命后发现,经过多年自己所追求的民主还是那样的遥远”。国家的处境反而一天天坏下去。日本强迫中国接受“二十一条”,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强占的权利强行转交给日本,国内许多旧社会势力沉渣泛起。中国上空又满布着黑暗的阴云。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大事。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1) 说出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进步人士所倡导的运动名称?及其口号?
    2. (2) 材料所反映的是当时哪一历史事件?并据材料说说其性质?
    3. (3) 这样一部好剧,真实客观呈现了一段历史,有人感叹“这是近代中国史上最坏的时代了,偏偏也是最好的时代”,请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予以分析
  • 23. 习近平说: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贡献。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历史片段一】 1927年,蒋介石下令封闭上海总工会和一切革命团体,大肆捕杀中国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几天之内就有300多人遇难,5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踪……面对国民党的血腥屠杀,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历史性抉择。
      请用相关史实说明当时共产党人的历史性抉择。
    2. (2) 【历史片段二】1934年,中央红军8万多人开始战略转移后,在博古等人“左”倾错误的指挥下,红军继续受到重大损失。在危急关头,红军向贵州进军,召开了_________(会议),开始确立_______(人物)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请在横线处填写适合的内容。
    3. (3) 【历史片段三】1937年10月16日,郝梦龄在山西忻口会战中壮烈殉国,是抗战中牺牲的第一位军长。在长达14年的艰苦抗战中,中华大地涌现了大量像他一样的优秀儿女,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抛头颅洒热血。在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有国民党抗日将领、共产党将领、其他民族团体的英雄和个人。
      根据材料,概括我们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4. (4)

      【历史片段四】


      图一1949年人民解放军某战役示意图       图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请简述图一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结合图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取得该成就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 24. 近代中国走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掀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的志士仁人和各阶层民众先后发起了一系列救亡图存的斗争:有农民运动,也有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革命斗争,但是,这些努力都一一失败了。1921年一个新的领导政党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材料二:

    材料三:读图

    材料四: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名称,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 工人运动。

    材料五:在1945-1948年间,(国统区)物价以每月30%的幅度递增,毁坏了千百万中国人的生计,并彻底破坏了政府的信誉。这些官员只是关心私利而接收财产,却不理会那么多苦难的民众之疾苦。人民盼望国民政府统治的重返,却遭遇了这样的残酷的压榨和轻蔑的对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六:供应前方的物资需要,全靠民众踊跃地肩挑背负,小车推送。整个战役中,共有民工543万人次,运送弹药1460多万斤、粮食9.6亿斤。陈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1. (1) 请列举一例近代中国救亡图存斗争的事例?并说出1921年新诞生的政党名称?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阐述毛泽东是怎样探索出中国特色革命新道路的?
    3. (3) 结合上面两幅图片,用史实说明“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道理。
    4. (4) 综合六则材料 , 论证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表述成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