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1月全真模拟...

更新时间:2022-01-18 浏览次数:5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共 1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
  • 1. 学界一般认为,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发轫于古希腊。约公元前 6 世纪后,古希腊的地理学家们对地球的形状、大小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形成了一套地理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这主要源于古希腊(   )
    A . 民主政治的发达 B . 对外贸易的活跃 C . 传播宗教的动力 D . 地理位置的独特
  • 2. (2021·湖州模拟) 有历史学者说:“官有内外之分。内官即中央政府之官,是分事而治的。全国政务,都汇集于此……外官则分地而治。在其地界以内,原则上各事都要管的。除于地界以外,则各事一概不管。”以下官职兼有“内外官”之义的是(   )
    A . 西汉刺史 B . 唐朝中书令 C . 北宋提点刑狱司 D . 元朝帝师
  • 3. (2021高三上·黑龙江月考) 1857年底,英法联军占领广州,清廷未派援军收复,反而将大批军队集结于南京周围。1858年5月,英法舰队列阵于大沽口外,相对峙的清军约1万人,援军不过6000人。大量军队驻扎于江南、江北大营。清军的军事部署说明(   )
    A . 对英作战指挥方针失误 B . 保留了落后的外交观念 C . 阶级属性决定战争策略 D . 与英存在较大军事差距
  • 4. 以下是某学者以《全唐诗》为样本统计的唐诗中科技内容分学科数量分析对比图。据此可知,唐代( )

    A . 物理及医药学的水平较高 B . 科技向体系化理论化发展 C . 文人雅士重视科学技术 D . 科技发展丰富文学内容
  • 5. 据调査,1933 年江苏省的棉纺织业、粮食加工业和缫丝业的投资额和总产值分别占全省机器工业的第一、二、三位,其投资额及总产值(单位:千元,%)见如表所示。这反映出当时当地( )

    工业类别

    投资额

    总产值

    金额

    占全省机器工业投资额比

    金额

    占全省机器工业总产值比

    棉纺织业

    30103

    46.2

    102497

    51.9

    粮食加工业

    5140

    7.9

    36121

    18.3

    缫丝业

    934

    1.4

    18514

    9.4

    A . 受西方经济危机影响较大 B . 在经济近代化转型中发展滯后 C . 近代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D . 近代工业与传统经济联系密切
  • 6. 下表为华商申新纺织旗下工厂借贷情况表,表中借款主要用于购买机器设备。这表 明( )

    时间

    债务方

    债权方

    债额

    利息或付款方式

    1915年

    申新纱厂

    安利洋行

    26500 英镑

    7%

    1917年

    恒昌源纱厂(实为申新纱厂所有)

    日本三井洋行

    2457 英镑,另加 3%佣金

    分期付款

    1919年

    申新纱厂

    美国慎昌洋行

    184.05 万美金

    分期付款

    A . 民族企业利用列强矛盾加速发展    B . 外资贷款剥削成为民族企业沉重负担 C . 欧美列强加强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D . 民族企业借助外国资本加快发展步伐
  • 7. (2021高三上·黑龙江月考) 左宗棠在兰州开办织呢局需要大量羊毛,使得周边地区的商品化农牧业获得发展。张之洞开办的织布局引进美国棉种,令江夏等10州县棉农“小心培植”。据此可知,洋务企业(   )
    A . 提升了城市社会近代化程度 B . 推进了城市附近农业商品化 C . 推动了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 D . 加速了农村城市化发展进程
  • 8. 宋代,专供城区蔬菜的蔬圃大量出现,京城地区的蔬圃多为皇室和贵族私产。《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真宗时)宜春郡主高氏言,蒙恩赐城西蔬圃,望蠲(免除)其常租。上曰:“租税所以备军须,免之,则后援例者众。”不许。据此可以推断出宋朝(   )
    A . 市民阶层壮大 B . 市坊界限打破 C . 中央集权削弱 D . 国家积贫积弱
  • 9. 洪武十三年(1380 年)九月,朱元璋根据古代四辅臣的传说设立了四辅官,“隆以坐论之礼,命协赞政事,均调四时”,“刑官议狱,辅及谏院复核奏行,有疑谳,四辅官封驳”。如表所示为四辅官的出身、任职时间及去向情况统计。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姓名

    出身

    任职年限

    去向

    王本

    耆儒

    22 个月

    坐事诛

    杜佑

    同上

    22 个月

    被罢官

    龚教

    同上

    16 个月

    致仕(退休)

    赵民望

    同上

    5 个月

    致仕

    吴源

    同上

    5 个月

    致仕

    何显周

    同上

    22 个月

    被罢官

    杜教

    同上

    5 个月

    致仕

    李干

    同上

    10 个月

    被贬为知府

    安然

    御史中丞

    6 个月

    逝于任上

    A . 四辅官的设置完善了中枢决策机制 B . 朱元璋想方设法限制宰相权力 C . 四辅官取代内阁成为皇帝辅政机构 D . 内阁制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
  • 10. 1950 年,《凉山彝族汉语文扫盲课本》中,最初级的笔画练习都是以“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人民政府”等开始。《广东农民速成识字课本》中,主要有“中 央”“解放”“南昌”“东方”“光明”等。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 贯彻落实建国初期党的教育方针 B . 构建与国家政权对应的意识形态 C . 探索引导宣传舆论的全新形式 D . 提高农民的自然科学和文化素养
  • 11. 如图所示内容源自——份与中国共产党相关的文献资料,其中有“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以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代替那封建法西斯专政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等字样。据此可知,该文献资料是(   )

    A . 《双十协定》 B . 《论联合政府》 C . 《共同纲领》 D . 《论十大关系》
  • 12. 1904 年,清政府规定“各学堂皆学官音”“拟以官音统一天下之语言”。1911 年, 清政府召开学部中央教育会议,正式将“官音”定名为“国语”,并通过“统一国语办法案”。这些举措(   )
    A . 顺应了强化君权的趋势 B . 根源于民主思想的传播 C . 缓解了尖锐的社会矛盾 D . 有利于加强民族的认同
  • 13. (2021高三上·湖南期中) 1956 年12月,毛泽东提出要搞“新经济政策”。他说:“地下工厂因为社会需要就发展起来了。要使它成为地上的,合法化的,可以雇工。现在合作工厂做衣服要三个月,袖子一长一短,扣子没有眼,质量差。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作对,还可以开夫妻店,请工也可以。这叫作新经济政策。”毛泽东提出“新经济政策”意在(    )
    A .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 构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D .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新模式
  • 14. (2021高三上·黄冈月考) 三角贸易是指一个牵扯到三个区域或港口的贸易名词。根据下图判断(   )

    A . 图 1 推动了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 B . 图 2 标志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C . 图 3 有利于美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 . 三者都体现西方资本主义扩张性
  • 15. 1866 年春,伦敦和爱丁堡的制衣工人举行大罢工,资本家从德国、丹麦招募大量工人;同年 10 月,英国编筐工人举行罢工时,资本家又从荷兰、比利时招募工人。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 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紧密性 B . 国际工人运动联合的必要性 C .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紧迫性 D . 无产阶级政权建立的可能性
  • 16. 世界文明可分为东西方两大文明体系: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为东方   文明,古希腊、古罗马为西方文明。以下对两种文明本质的叙述最正确的是(   )
    A . 东西方文明的不同体现了文明的多元特征,共同推动了社会进步 B . 东方文明实行中央集权制,西方文明是民主政治 C . 东方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主要发源于沿海或海洋 D . 东方文明以农耕为主,西方文明工商业比较发达
  • 17. (2021高三上·湖南期中) 周王不是不想集中权力,而是条件不允许。说到底,是钱的问题,周王没有通过编户齐民直接控制税收的体制,也不大可能有后世的俸禄制度。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 贵族制度建构于编户齐民体制之上 B . 政治制度的变革依托经济的发展 C . 权力集中的根本在于实行俸禄制度 D . 封邦建国造成西周诸侯分裂割据
  • 18. 据统计,唐代每年铸钱大致是八十万贯,而到宋朝神宗年间每年铸钱是五百多万贯,同时市场上还流通着大量的有价证券和票据。这说明(   )
    A . 唐代市场上货币经常短缺 B . 宋代的货币制度日趋混乱 C . 宋代的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 . 宋代的货币贬值现象严重
二、 材料分析题,共 44 分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45 年,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有 70 万人。按照美国三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保守估计,至少还需要一年半的时间才能彻底战胜日本,外援如果单纯指望美国政府,那么美国必须为此付出极大的伤亡代价。1945 年 2 月在克里米亚召开的雅尔塔会议上通过的《雅尔塔协定》,充分显示了苏联同意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对日作战的战略目标:恢复其在远东的利益,尤其是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而英美处于自身考虑也不得不做出让步,于是中国就成了不容提出反对意见的接受者。1945 年 8 月 9 日零时 10 分,苏联

    150 多万军队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在四千公里长的战线上,向日本关东军发动突然袭击,在苏军的打击下,日本关东军灰飞烟灭。对此毛泽东评价说:“苏军的参战,决定了日本的投降,中国的时局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时期。”苏军出兵东北不仅加速了日本的投降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为阻挡国民党军队进入东北和中共建立东北根据地起着客观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熊美云《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原因和影响》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945 年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1945 年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影响。
  • 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 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1883 年,国会通过了《彭德尔顿法》,首次确立了美国联邦政府官吏管

    理的竞争考试和功绩制、职务常任以及政治中立三项原则,成为美国政府人事管理制度的一次革命性变革。美国在选拔和任用文官时,更看重应聘者的专业才能和解决某些专业问题的本领,因为在美国人心目中,政府官员最好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或权威者。1978 年,卡特政府改革通过的《文官制度改革法》在联邦政府文官录用中对妇女、黑人和其他少数族裔予以适当照顾。文官制度建立之后,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摘编自郑易平等《美国文官制度的建立与改革对其政治制度稳定性的影响》

    材料三: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总体上以西方文官制度为蓝本,同时汲取了科举制的

    合理成分,带有中西合壁的味道。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在法制化道路上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进程。有关文官考试、任用、薪俸、抚,恤等相关的法律体系从无到有,逐渐形成和完备。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党派性则更加浓厚,一切文官均需为,国民党的一党私利服务,成为实际上的“党务员”。军治色彩则在北京政府时期体现得最为明显,军阀之间相,互割据,凭借自己的军事势力,制造政潮,以军压政。

    ——摘编自陶继波等《民国时期文官制度发展概述》

    材料四:2006 年 1 月正式实施的《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考录制度迈入法制化轨道。2007 年 11 月,中组,部、原人事部下发了《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公务员考录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截至 2012 年,全国共考录,公务员 160 万人。

    ——摘编自韩磊《公务员考录制度的评价标准》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官选拔的特点和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文官制度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说明民国时期中国文官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中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推行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意义。
  • 21. (2021·绵阳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不久,海军建设成为清廷的重要议题。其间清廷有过购船的尝试,但由于不尽如意,于是决定自造轮船,自建海军。从1868年到1874年,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相继制造了48艘轮船。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事件是转折性事件。事件发生后,清廷在朝廷督抚中立即开展了一场海防大讨论,最后决定立即筹办北洋、东洋和南洋三支海军。海防大讨论的决心虽然很大,但受制于海塞防之争、满州集团与淮系集团之争等因素,到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时,只初步建成了5支各自为政、残缺不全的舰队,海军建设并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1895年,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的覆灭,标志清朝海军建设的失败。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19世纪80年代,伴随西进运动美国完成了在北美的扩张,海军成为限制美国扩张的重大问题。当时美国海军速度很慢、攻击能力极差,甚至没有一艘铁甲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建设现代海军,整个80年代美国统治集团内部展开了热烈讨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现代海军之父”的马汉。他认为制海权是国家繁荣和富强的首要因素。只有强大海军才能重创敌人,促进美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此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海军发展。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拨款建设4艘现代铁甲舰。1885年,海军决定举办海战学院。1890年-1900年,美国共建造了15艘一流战列舰和5艘装甲巡洋舰。美国海军实力从世界第12位迅速提升到第3位。1898年的美西战争,美国就靠这支刚刚建立起来的新海军打败了西班牙。

    ——摘编自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中后期中国海防大讨论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中国相比,19世纪末美国发展海军的优势所在。
    3.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近代中美海军的不同命运对海防建设的启示。
三、论述题,共 20 分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33年 1月,《东方杂志》“ 新年特号” 刊载了畅谈“ 新年梦想” 征稿活动。材料“ 梦想的中国” 来稿关键词统计表

    关键词

    提到该词的作者人数

    该词在全部稿件中一共出现的次数

    阶级

    27 人

    58 次

    教育

    27 人

    50 次

    帝国主义

    23人

    41次

    民族

    21人

    70 次

    日本

    18 人

    38 次

    社会主义

    13人

    20 次

    世界大同

    11人

    13次(“ 大同世界” 视为近似词归入此类)

    文化

    22 人

    34 次

    世界大战

    5 人

    6 次

    — — 摘编自耿密《民国知识精英的“  国家梦”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 20 世纪 30 年代“ 梦想的中国” 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 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