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友兰实高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1月月考...

更新时间:2022-01-16 浏览次数:5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 1. 商周之际的天命观经历过一个大的变动,周人将殷的 “天命有常”改为“天命无常”,天命既可赋予殷,也可赋予周。然而,这一变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天命的权威,只是将它所授予的对象改变而已。天命观的转变(   )
    A . 赋予周人政权来源的合法性 B . 说明周人已摆脱自然的限制 C . 标志着神权政治的逐渐衰弱 D . 表明敬天保民思想成为共识
  • 2. 战国时期见于记载的“大企业家”,有以制盐起家的猗顿,有以铁冶成业的邯郸郭纵,均与王者埒富;还有畜牧大王乌氏倮,得到秦王政的优礼,地位侔于封君,岁时和列臣同赴朝请。这反映当时(   )
    A . 义利观念的根本改变 B . 社会阶层流动频繁 C . 私营工商业得到发展 D . 农业与工商业并重
  • 3. 文帝六年,贾谊提出分诸侯王的地,以封他们的兄弟或子孙。后来,文帝分齐为济南、淄川、胶西、胶东、济北等国;分淮南为淮南、衡山、庐江三国。汉文帝这一举措(   )
    A . 是解决王国问题的探索 B . 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 . 体现郡国并行体制深化 D . 受“独尊儒术”思想的影响
  • 4. 现存东晋顾恺之的名画《女史箴图》共有九个片段。下图为其“修容饰性”片段。画旁附有文字:“人咸知饰其容,莫知饰其性。性之不饰,或愆礼正。斧之藻之,克念作圣。”据此可知东晋时期(   )

    A . 女性的自我审美意识提升 B . 社会重视女性品德的教化 C . 人物画是绘画的主要题材 D . 理学对女性的思想影响大
  • 5. 唐中央设六学二馆,在地方有府学、州学、县学,县内又有市学及镇学,所有府州县市各学校统属直系,由长史掌管。各级学校都设有博士、助教等,负责传授知识,主要教学内容为儒家经学。据此可知(   )
    A . 唐代儒学教育的系统化 B . 教育开始在民间普及 C . 科举考试以考经学为主 D . 学校的培养对象广泛
  • 6. 在元代,大量西域文人汇集元大都(今北京),把汉文佛经翻译成回鹘文、蒙古文、藏文等多种文字,经由丝绸之路流传到敦煌、吐鲁番等地,并在河西一带广为传播。这说明(   )
    A . 多元文化交流与交融 B . 中西方交流往来密切 C . 元代的疆域辽阔开放 D . 丝绸之路成就元大都
  • 7. 明朝中后期,在福建的漳州、泉州、汀州等府,农民“种菁种蔗,伐山采木,其利乃倍于田”。江苏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这反映出(   )
    A . 抑商观念发生改变 B . 农业经营发生根本变化 C . 地域性的分工明显 D .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 8. 1842年8月11日至29日的条约谈判,英方不允许清方对其提出的条件做任何修改,屡屡以进攻南京相要挟。《南京条约》的中英文本完全是英方一手制定的。材料表明清政府(   )
    A . 对国际法缺乏基本了解 B . 沦为西方统治中国的工具 C . 在对外交往中十分被动 D . 受到近代外交观念的影响
  • 9. 郑观应要求在中央于六部之外特设商部,分设商务局于各省水陆通衢,由素有声望的绅商为局董。同时,于各府、州、县设商务公所,由工商业者自行选举商董。这些要求(   )
    A . 体现了经济救国的愿望 B . 传播了民主共和的思想 C . 推动了维新变法的高涨 D . 宣扬了洋务官员的主张
  • 10.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长江中下游诸省正经历特大水灾,孙中山及南京临时政府采取平粜、工赈、急赈、借贷农具等传统救灾措施,同时设立民政司,掌管贫民赈恤、罹灾救济等事项,参议院颁布《暂行传染病预防法草案》。这体现了(   )
    A . 救灾是民国初政府工作重心 B . 议会处于国家权力核心地位 C . 民生主义已经得到具体落实 D . 民国救灾方法的近代化趋势
  • 11. 1935年,实业部与侨商成立了中国酒精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日产达3万公斤,营业甚佳。1936年,实业部采用合资方式在浙江温溪创办一所大型纸厂,资本为320万元,其中官股150万元,商股170万元。这反映了此时期(   )
    A . 民族工业发展空间日益缩小 B . 国家实行对轻工业的统制 C . 国民政府实业政策颇见成效 D . 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 12. 1939年8月,山东分局决定按照“钱多多出,钱少少出”的原则,在各根据地内实行统一的财产所得累进税制度,“累进率的规定原则上按阶级规定:中农贫农不超过所得的百分之五,富农不超过百分之十,小地主百分之二十,中地主百分之三十,大地主百分之三十五”。这一规定(   )
    A . 解决了根据地面临的经济困难 B . 淡化了反封建斗争的时代主题 C . 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D . 成为各地农村经济政策的典范
  • 13.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强调,在乡村中,首先要有步骤地展开清剿土匪和反对恶霸的斗争,完成减租减息的准备工作,以便在人民解放军到达那个地区大约一年或者两年以后,就能实现减租减息的任务,造成分配土地的先决条件。这体现了(   )
    A . 党的工作重心应在农村 B . 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 C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 D . 土地革命的工作路线
  • 14. 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婚姻法宣传画,图片可反映出(   )

    A . 男尊女卑观念消亡 B . 新的婚姻观念得到普遍接受 C . 国家制度深刻变化 D . 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
  • 15. 1962年3月,周恩来总理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一切国营商店、供销合作社、消费合作社和合作商店,要切切实实为城乡人民的生活服务,为农业和工业生产服务。”该“强调”意在(   )
    A . 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B . 调整工农产业比例 C . 提升国民经济活力 D . 强化经济生产管控
  • 16. 由下表可知,“六五”计划期间(1981—1985年)(   )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的增长速度(%)

    年份

    社会总产值增长速度

    工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

    国民收入增长速度

    1981

    4.6

    4.6

    4.9

    1982

    9.5

    8.8

    8.3

    1983

    10.3

    10.2

    9.8

    1984

    14.7

    15.2

    13.5

    1985

    16.5

    16.8

    12.3

    A .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B . 工农业比例在改革中已渐趋协调 C . 人民生活水平先升后降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 17. 古希腊戏剧家欧里庇得斯的悲剧《美狄亚》,讲述了公主美狄亚遭到丈夫伊阿宋的背叛后展开疯狂报复的故事。戏剧家虽然并不赞同她用违反人性的手段进行报复,但是却赞美她这种反抗现世制度的精神和永不畏惧的品质。这反映了(   )
    A . 当时民主制度的局限性引人反思 B . 古希腊悲剧中的人文色彩 C . 主流思想与文学创造的相互渗透 D . 个体反抗天命的意识增强
  • 18. 公元前445年,平民保民官卡努利乌斯的法案获得通过,这项被西方学者称为“婚姻法”的法律,废止了《十二铜表法》中关于平民与贵族之间不得通婚的禁令。该禁令的废除(   )
    A . 适应了罗马帝国稳固统治的需要 B . 打击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权力 C . 旨在保障罗马公民的婚姻自主权 D . 冲击了罗马贵族政治的统治基础
  • 19. 有学者说:“经典科学在牛顿的工作中获得了独立的存在性,从此开始全面影响人类社会。它促成了古典科学向经典科学的整体性转变,推动形成了不同于古代社会的世界观与认识论,促成了一种基于可辨因果关系的人类社会运作机制。”该学者意在强调经典科学(   )
    A . 构成了现代物理学基础 B . 促进了人类社会全面转型 C . 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D . 否定了人们传统科学观念
  • 20. 1842年5月2日,浩浩荡荡的工人队伍来到国会下院,宪章派全国协会的负责人向下院递交了第二次请愿书。请愿人员认为在人民没有获得政权之前,消灭某一种垄断并不能使劳动者从贫困的状况中解脱出来,而在人民获得政权以后,所有的垄断和所有的压迫形式都应该停止。这说明当时(   )
    A . 工人运动获得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B . 垄断资产阶级居国家统治地位 C . 工业革命推动了政治运动的发展 D . 议会选举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
  • 21. 1918年8—10月,苏俄实行过一种较为宽松的政策——“一个半普特行动”(准许贩粮者到产粮区一次性背运一个半普特的粮食),结果私人背进莫斯科和彼得格勒的粮食比粮食人民委员部计划采购的多一倍以上。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此时(   )
    A . 粮食短缺的问题得到解决 B . 自由贸易成为经济的常态 C . 战时经济措施具有灵活性 D . 余粮收集制政策被迫取消
  • 22. 赫伯特·斯坦在《总统经济学》一书中说:“整整一代的政治家们、经济学家们以至普通公民都曾对经济萧条耿耿于怀。”“对于1930—1980年整整半个世纪中经济萧条在美国产生的思想和政策的重大影响的重大意义,评价再高,也是不过分的。”这主要说明经济危机(   )
    A . 促进了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 B . 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C . 加剧了国际经济关系的紧张 D . 加速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
  • 23. 下面漫画中的“全球化”巨人就像《格列佛游记》里的格列佛一样来到小人国,被小人用绳索捆住。这些绳索分别是“投资问题”“供应链问题”“地缘政治对立”“银行贷款”和“贸易关税”。据此可知(   )

    A . 逆全球化思潮涌动 B . 经济全球化面临困境 C . 霸权主义依然盛行 D . 全球竞争中利益失衡
  • 24. 人基本不再有反抗。最具反抗的形象,被认为是加缪《局外人》中的莫尔索,其实他并无反抗的言行,不过是以冷漠对抗世界而成为英雄。材料反映出(   )
    A . 该现象出现于浪漫主义文学时期 B . 塑造历史英雄是作家的追求 C . 局外人真实再现了当时社会风貌 D . 时人对于未来的无助与失望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89年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统治,将皇家在皇宫中的历代王室收藏转为国家所有,收藏包括雕塑、绘画、工艺品等大量艺术珍品,法国有了第一批国家收藏,逐渐形成中央集权制形式的管理收藏体制。1792年法国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的大画廊作为中央艺术博物馆,1793 年正式向上层社会公众开放,以后逐渐建立了一批国家博物馆和地方博物馆。法国文化部中设博物馆局管理博物馆工作,直接管理33个国家级博物馆。这些博物馆有的规模大,有的规模较小,通过国家对收藏品进行统一调配,各博物馆展览都各具特色。

    ——摘编自索秀芬《考察法国博物馆机构几点启示》

    材料二:考古学是建立于近代的一门新学科,特别是甲骨文发现以后,有关殷商时期的学术研究成为了显学。抗战开始后,保存有数万片甲骨的史语所和正在规划中的中央博物院向西南迁移,经由长沙、桂林、越南海防等,一路舟车劳顿,最终到达昆明。来到昆明,史语所的大师们在日机的轰炸声中,蜗居于简陋的办公场所坚持学术考证和研究。当年史语所为防止殷墟考古发掘的古物在南迁过程中被人盯上,便将它们装在了几口大楠木棺椁中。就这样,几口巨大的棺椁在几队士兵和一群教授、研究院的“护送”下被带到了昆明龙头村。

    ——摘编自郑千山《寻访史语所遗踪 抗战南迁保护甲骨文》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法国博物馆的特征。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殷墟文物南迁的背景及意义。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折冲府是唐代府兵制基层组织军府的名称。折冲府的分布设置,以“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和“内重外轻”的军事布局为原则。折冲府集中分布区域与唐代的政治、经济、国防等有密切关系。

    唐贞观时期十道分布图

    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的地图中标示出唐代折冲府集中分布的区域,并说明理由。(要求:只需标示出唐代折冲府的一个集中分布区域;在地图中用斜线/明确标示,理由准确充分,表述清晰。)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日本政府1875年以琉球漂流民被台湾土著杀害为借口,悍然出兵侵略台湾。事前,明治政府本打算雇佣美国太平洋邮船公司担任军事运输,但太平洋邮船公司拒绝受雇。缺乏思想准备的明治政府只好采取紧急措施,从国外购入13艘轮船,以解燃眉之急。1875年5月,内务卿大久保利通提出了“海运三策”供政府参考,概括起来便是:(一)民间自由经营海运业;(二)政府监督保护下的民有民营海运业;(三)政府直接经营海运业。大久保利通认为,如果采用第二种方案,则应由政府设专职官员统辖全国商船,鼓励私人合办海运公司。为解决与美国太平洋邮船公司竞争造成的损失,政府应采取特别补救措施,将大藏省所属船舶及下放给邮便轮船公司的船舶全部收回,无偿下放给新设公司,并给予补助金,同时,政府还应对私人公司进行监督检查,规定义务,保证政府随时调用。同年7月,明治政府决定采用第二种方案。

    ——摘编自杨栋梁《试论日本明治初期的海运政策》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制定近代海运政策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概括日本近代海运政策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日本近代海运政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