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河源市2021年初中历史毕业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12-29 浏览次数:144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野生动物遗骸,主要以鹿科动物为主,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农具“骨耜”大多数是用鹿的肩脾骨加工制成。由此可知河姆渡居民 (   )
    A . 家畜饲养主要以鹿为主 B . 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 C . 狩猎是重要的生产活动 D . 农具以打制石器为主
  • 2. 朝聘是天子与诸侯之间一种政治交往方式。《礼记・王制》记载;“诸侯之于天子也,比 年(注:每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由此可知,在西周时期 (   )
    A . 诸侯定期数见天子 B . 诸侯要接受王朝的考核及指示 C . 礼仪制度比较完善 D .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 3. 孔子说:如果天下有道,“丘不与易(改变)也。”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并相互辩驳、请难,但他们的共同宗旨皆是以“其学易天下”。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 . 诸子百家源出一脉 B . 礼崩乐坏亟需革新 C . 百家争鸣同大于异 D . 儒家得到普遍认同
  • 4. 秦统一后,政府为解决先秦“文字异形”影响政令推行的状况,“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制定出了小篆作为标准文字。后来,又根据民间习惯整理出了更为简便的新书体―隶书, 并在全国推广,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证明了秦朝的官方文书已经使用了隶书。据此可知( )
    A . 隶书是中国最为简便的文字 B . 秦朝通过文化手段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C . 小篆是秦朝唯一的标准文字 D . 秦朝通过统一文字实行文化专制
  • 5. 下图为西汉时期(公元2年)的形势图, 据图可知当时西汉 (   )

    A . 与周边少数民族战乱频繁 B . 都城长安的交通贯通全国 C . 将西域纳入中央政权管辖 D . 实行推恩令削弱郡国势力
  • 6. 东汉灵帝时,侍从左右的有张让、赵忠等人,他们可以参与阅览朝臣章奏,而灵帝却公然称呼:“张常侍乃我公,赵常侍乃我母”,东汉统治陷入混乱局面。这反映了当时 (   )
    A . 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 . 皇帝受制于外戚 C . 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 . 宦官把持了朝政
  • 7. 南北朝时期有本古书记载:“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反道,劳而无获。” 意在强调农业生产必须顺应天时地利的重要性,此文出自 (   )
    A . 《农政全书》 B . 《大唐西域记》 C . 《资治通鉴》 D . 《齐民要术》
  • 8. 下图是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四个人俑中,两人为汉人乐俑,另两 人为胡人乐俑,左侧前乐俑左手托琵琶,后乐俑双手作吹笛状,下侧前乐俑着圆领长衣,中间的胡人乐舞俑正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这件乐舞俑折射出唐朝 (   )

    A . 兼容并包 B . 重文轻武 C . 边疆巩固 D . 国力强盛
  • 9. 下表反映了东晋至北宋时期官僚群体中寒门仕子所占的比例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朝代

    东晋

    隋朝

    唐朝

    北宋

    所占比例

    4%

    17.2%

    24.5%

    44%

    A . 财政收入的增加 B . 科举制度的发展 C . 宰相事权的分化 D . 中央集权的强化
  • 10. 元代行省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却“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这体现元 朝政府 (   )
    A . 重视边疆有效治理 B . 采用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C . 强化中央集权体制 D . 采用分封制与行省制并行的政策
  • 11. 1415年,郑和及其船队在归国途中帮助了苏门答腊国王平定了叛乱,达到了“诸番镇服” 的效果。随后,非洲东海岸和东南亚诸多国家纷纷来华朝贡贸易。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   )
    A . 提高了明朝的国际影响力 B . 促进了人类航海事业的发展 C . 平定了东南沿海倭寇叛乱 D . 推动了明朝朝贡贸易的发展
  • 12. 明朝建立之初,政府便宣布“片板不许下海”的禁令,并且作为祖宗成宪遵守不渝。清初,封建政府袭用了前朝政策,三令五申“寸板不许下海”、“片帆不准入口”。这体现了清政府 ( )
    A . 学习西方,变法图强 B . 固守传统,重商抑农 C . 对外开放,积极交流 D . 故步自封,闭关锁国
  • 13. 1895年,严复在天津《直报》上接连发表四篇文章,第一篇是《论世变之亟》,劈头就说: “呜呼!观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著斯亟也。”最后一篇《救亡绝论》,第一次响亮地喊出“救亡”的口号,这反映了 (   )
    A .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 . 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社会 C . 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D . 外国势力已深入中国腹地
  • 14. 胡适这样评价张謇“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几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由此可知,胡适这样评价张謇的主要原因在于他 (   )
    A . 主张“实业救国” B . 为挽救民族危机放弃仕途 C . 提出“教育救国” D .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15. 周恩来说:“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这反映了 (   )
    A . 北伐的胜利进军,促进了工农革命的蓬勃发展 B . 国共合作的实现,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C . 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点燃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D . 红军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 16. 2020年9月3日,我国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活动, 以下诗句与抗日战争相关的是 (   )
    A . 南昌城内枪声疾:火光烛天映锤镰 B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C .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 D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 17. 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之一。纵观中国近代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的土地改革,前后总共有十余次。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土地政策,下列属于解放战争时期的 土地政策是 (   )
    A . 打土豪、分旧地 B .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 . 耕者有其田 D . 农业合作化
  • 18. 下表是1949年—1957年我国运输业各种经济成分变化情况表,由表我们可以得出 (   )

    年份

    国营

    公私合营

    私营

    1949

    88.5

    ——

    11.5

    1950

    95.3

    ——

    4.7

    1951

    94.7

    ——

    5.3

    1952

    95.8

    0.7

    3.5

    1953

    95.8

    1.3

    2.9

    1954

    95.3

    3.1

    1.6

    1955

    94.8

    4.6

    0.6

    1956

    99.3

    0.7

    ——

    1957

    99.7

    0.3

    ——

    A . 八字方针的提出 B . 国民经济的恢复 C .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 D . “一五计划”发展交通运输业
  • 19. 下图是《辉煌年代:国史丛书》中一幅曲线图,该图最有可能表明的是 (   )

    A . 与中国建交国家增加 B .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C . 积极推进全方位外交的相关情况 D . 恢复中国在联大席位的相关情况
  • 20.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了解决。脱贫攻坚旨在践行 (   )
    A . 全面从严治党 B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 . 全面深化改革 D . 全面依法治国
  • 21.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抗击疫情是国际社会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世所共见,在全球抗疫行动中,中国展现了非凡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向150多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为有需要的国家派出了36个医疗专家组,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 计划”。这说明当前我国 (   )
    A . 勇担重大危机的国际责任 B . 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C . 医疗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就 D . 疫情防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 22. 从屋大维开始,帝国所有的自由居民逐渐享有罗马公民权。公民权的普及导致了地方政府 的罗马化,越来越多的城市效仿罗马的宪政制度,建立起类似罗马公民大会、元老院的机构。公民权的普及 (   )
    A . 实现了罗马人民的政治平等 B . 适应了庞大疆域的管理需要 C . 削弱了罗马帝制的地位权威 D . 推动了直接民主的社会实践
  • 23. 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以希腊神话中的情节为素材进行创作。在描绘天神宙斯用一阵“黄金雨”吸引人们时,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金币来表现。 提香的这一表现方式(   )
    A . 折射出工商业发达的社会环境 B . 肯定了教会宣扬的禁欲主义 C . 突显出天神宙斯的法力无边 D . 展现了画家高超的绘画技艺
  • 24. “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形成了议会下院与国王的分权:议会仅夺取了立法权和财政权,行政大权仍然是国王的“世袭领地”。这说明英国 (   )
    A . 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B . 革命具有长期性,曲折性 C . 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 D . 没有确立“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
  • 25. 1861年改革后,农村成年男子大批外出打工,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妇女参加村社大会愈益具有普遍性。这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 (   )
    A . 保留了封建残余 B . 提高了妇女地位 C . 开拓了商品市场 D . 改变了社会性质
  • 26. 牛顿学说决不只是影响自然科学界、工业和技术界,更重要的是它唤醒了人们对科学真理 的认知,从而推动了社会变革和人们的思想革命。体现这一观点的事件是(   )
    A . 文艺复兴 B . 发现新大陆 C . 法国大革命 D . 工业革命
  • 27. 欧洲工人中曾存在着一种自然权利思想:“适当的工作,应获得适当的工资”;但在1832 年后,部分工人认识到,在现存地主、资产阶级当权的制度下不可能做到这一点,阶级斗争是社会由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必要手段。这一变化 (   )
    A . 标志工人运动开始兴起 B . 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基础 C . 受到巴黎公社运动影响 D . 直接推动俄国十月革命的开展
  • 28. 1941年12月,蒋介石信心大增,表示抗战到底,并建议各友邦成立军事同盟。蒋介石的信心和建议是基于(   )
    A . 莫斯科保卫战胜利 B . 太平洋战争爆发 C . 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 . 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 29. 1948年,美国陆军部长罗亚尔在旧金山发表演讲:“我们力求在日本确立稳定而强有力的自主的民主主义,使之独立,并由此在阻止远东可能发生的下一次集权主义战争中发挥作 用。”美国对日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   )
    A . 孤立中国 B . 控制日本 C . 遏制苏联 D . 称霸世界
  • 30. 下图是不同类型国家的进出口依存度变化示意图。该图适合用来说明(   )

    A .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强 B . 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 C . 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 D . 世界经济区域不平衡性加剧
二、综合题(本大题3小题,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共40分)
  • 31. 恰当地运用多种史料研究历史能够使研究结果更加科学、准确,这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卓越的智慧和伟大的创新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出上的西周青铜器利簋及利簋腹底的铭文拓片

     

    材料二:

    记述

    文献出处

    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

    《史记》

    材料三:

    材料四: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外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

    ——王国维《古史新证》

    1. (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两种不同类型的史料,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2. (2) 就史料的来源来看,材料三的图片中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是哪些 (写出图片编号即可)请按照范例,任选一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其史料价值。

      示例:我选图1,骨耜是史前时期/新石器时期的磨制石器,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 见证了河姆渡人已经会制作农业工具

    3. (3) 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地下之新材料”的认识。
  • 32. 外文翻译和外语教育是中国近代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推动和见证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恭亲王奕䜣上奏:“查与外国文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不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中国迄今无熟悉外国语言文字之人,恐无烈悉其底蕴.”自1861年至1864年,清政府先后设立了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和广州方言馆等一批培养外语人才的学校。

    ——摘编自夏东元著《洋务运动》

    材料二: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其他

    总计

    百分比

    哲学宗教

    10

    2

    23

    2

    37

    7.0

    文学艺术

    8

    3

    4

    11

    26

    4.9

    史地

    8

    10

    90

    20

    128

    24.0

    社会科学

    13

    3

    83

    37

    136

    25.5

    自然科学

    10

    9

    73

    20

    112

    21.0

    应用科学

    3

    3

    24

    26

    56

    10.5

    杂录

    5

    2

    24

    7

    38

    7.1

    总计

    57

    32

    321

    123

    533

    ——

    百分比

    10.7

    6.0

    60.2

    23.1

    ——

    100.0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材料三:1952年开始院系调整时,撤销合并了大部分学校的英语系科,德语、法语等语 种也被缩减。1953至1956年问,全国俄文专科学校及综合性大学俄文系人数却大幅增加到 12477人。

    ——摘编自张同冰 《新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回顾》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京师同文馆创办的目的及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此阶段译书活动的特点。并就某一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文系人数大幅增加的原因。
    4. (4)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外文翻译和外语教育变化的认识。
  • 33. 饮食变化是时代变迁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地区

    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

    备注

    16世纪

    欧洲

    食物主要以小麦、大麦和稞麦为主,多次陷入粮荒。

    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多次肆虐,欧洲人口迅速减少。

    19世纪

    欧洲、亚洲

    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产量极大增加

    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传播。

    19世纪末

    欧美地区

    出现罐装食品、防腐食品等,食品加工业大发展。

    1860年,英国政府制定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

    20世纪初

    欧美地区

    出现巧克力棒、人造奶油、高汤等美味食品。

    1906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联邦食品法》。

    二战后

    世界范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快餐食品,非洲出现粮食危机,西欧出现食物生产过剩。

    1974年,联合国通过了《消灭饥饿和营养不良世界宣言》《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欧盟于2002年出台了《食品通用法》。

    ——陈炎、李梅《中西饮食文化的古代、现代、后现代特征》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16世纪到19世纪欧洲粮食产量极大增加的主要原因。
    2. (2) 根据材料,概括[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地区饮食方面发展的特点。
    3. (3) 指出材料反映的二战后世界范围内粮食供给存在的问题。请你从个人和国家层而谈 谈如何改善这一问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