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紫城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

更新时间:2021-12-20 浏览次数:87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 1. 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服务社会,了解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有(   )

    ①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

    ②为灾区捐款捐物

    ③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④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2. 在家庭中,我们是父母的子女;在学校里,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学;在小区里,我们是业主;在祖国大家庭中,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B .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C .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D .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提高能力
  • 3.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的,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旅行活动(   )

    ①能够引导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学习成长

    ②有利于学生融入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

    ③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

    ④有利于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4. “人是政治的存在者,必定要过共同的生活。”这句谚语启示我们(   )
    A . 社会的进步与人的发展不可分 B . 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个人 C . 每个人应为社会发展创造财富 D . 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 5. 当前流行的网络直播是指利用互联网,以视频、音频、图文等形式向公众持续发布实时信息的活动。下图中的信息主要告诉我们(   )

    ①要理性利用互联网参与社会生活

    ②要善于辨别,远离不良直播平台

    ③网络直播容易造成自己的隐私泄露

    ④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管理,取缔网络直播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6. 小东自从接触网络后便常常玩网络游戏到深夜,不仅无心学习,而且渐渐跟同学也疏远了。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应远离网络,避免被毒害 B . 使用网络一定会导致网瘾 C . 沉迷网络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D . 网络对人有益无害
  • 7. “刷脸"支付、“刷脸”开门、“刷脸”进站....人脸识别应用五花八门,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风险也如影随形:2元就能买上千张人脸照片;3D打印技术可制作逼真面具;有人利用“AI换脸技术"非法获取公民照片进行一定预处理,而后再通过“照片活化”软件生成动态视频,骗过人脸核验机制,进而盗窃公私财产....这主要表明( )
    A . 网络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 B . 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C . 网络只会给人们带来困扰 D . 网络时代人们无隐私可言
  • 8. 出门打不到车?网上可随叫随到。饿了不想做饭?网上外卖来送饭。这都体现了“分享服务”和“共享经济",它们都是借助互联网技术打造出来的新商业模式。这体现了(   )

    ①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

    ②网络为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③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④网络为经济发展注人新的活力

    A . ②④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9. 小强在影剧院观看某新上映的电影时,兴奋之余,不禁手舞足蹈,大声叫好,引起周围观众的不满,别人制止他时,他却说:这是我的权利和自由,我想怎样就怎样。”下列选项不能反驳其观点的是(   )
    A . 社会规则对自由起着约束和保障作用 B .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 C . 公民要在道德、法律等规则的范围内行使自由和权利 D .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必须得到他人的许可
  • 10.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高票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这一法律是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综合性法律。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完善多项规定,着力解决当前社会关注的涉及未成年人侵害问题,包括监护人监护不力、学生欺凌、性侵害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问题。这说明(   )
    A . 要坚定地维护规则 B . 规则因社会的需要而改进 C . 要为制定新规则献策 D . 原有的规则总是不合理的
  • 11. 10年来,中国高铁飞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很多過停高铁的奇葩事件如男子闯进铁路线逼停动车、好奇心按下“紧急制动按钮”、吸烟逼停高铁、“高铁扒门女子”拦截列车....这些逼停高铁行为已触犯法律.要受到法律处罚。逼停动车行为受到法律处罚说明(   )
    A . 违反规则就会受到刑事处罚 B . 社会公共秩序只能靠法律来维持 C . 违反规则要受到相应的处罚 D . 社会规则违背了自由的原则
  • 12. (2020八上·江阴期中) 2020年2月,新冠疫情期间,有人不听从规劝,声称“带不带口罩是我的自由,你管不着”,并辱骂、恐吓工作人员,最终公安机关依法对其进行行政拘留十日处罚。这告诉我们 (    )

    ①社会规则保障人们的自由,遵守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自律

    ③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④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是限制自由,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A . ②③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13. 受疫情影响,店主李雪娇及其丈夫在湖北襄阳开的一家小餐馆无力继续经营,在停业前,夫妻俩逐个打电话、发短信通知会员前来退款。此事被媒体报道后引发关注,网友们纷纷称赞其为“良心店家”。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 . 餐馆倒闭退费天经地义,无需大惊小怪 B . 他们践行了诚信的美德,传递了正能量 C . 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定会受到称赞 D . 我国公民诚信意识增强,人人做到诚信
  • 14. 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质,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

    ①语言文明    ②盛气凌人    ③态度谦和    ④举止端庄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5. “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我们在实际生活中需要待人以礼为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只有文明有礼才能使学习进步

    ③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④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6. 下列名言与尊重他人无关的是(   )
    A .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 . 敬人者,人恒敬之 C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 君子贵人而贱已,先人而后己
  • 17. 下列关于违法行为分类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般违法就是犯罪 B . 违法行为就是一般违法 C . 所有的犯罪都是违法行为 D . 所有的一般违法都是犯罪
  • 18. 2020年1月6日,海南省乐东县一小学五年级(2)班学生陈某与五年级(3)班学生文某发生口角后.文某召集7名同学于当天中午,在女生宿舍对陈某实施欺凌。其后,陈某被送往县医院,经诊断为软组织挫伤。被欺凌的学生陈某必要时可以直接向      起诉。(   )
    A . 人民法院 B . 人民检察院 C . 公安机关      D . 法律援助中心
  • 19. 某披萨店女老板吴某感染新冠肺炎后,不遵守隔离管控规定.造成定点医学隔离10人、集中场所隔离87人居家隔离76人的后果,不仅给当地造成严重影响,还引发居民恐慌,构成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被依法判刑10个月。对于此事件理解正确的是(   )

    ①吴某咎由自取,最终受到了行政处罚

    ②昊某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

    ③法律是最刚性的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④吴某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 20. 八年级学生小强上完晚自习后,在回家的途中被2名不法青年持刀抢劫,这时小强正确的做法有(   )

    ①为维护自己的权益,奋起与犯罪分子作斗争

    ②留意观察犯罪分子的特征

    ③机智灵活,寻找机会脱险

    ④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设法抓住歹徒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小题10分,第22小题14分,第23小题16分,共40分。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作弊笔”。这种笔在纸上写字看上去没有痕迹,但按住笔帽一照,字迹就显示出来了。有些学生为了获得较多的考试分数就去买这种笔,在考试时用来作弊。

    1. (1) 八年级学生小林听说有个地方有作弊笔卖,就想去买一支。她的同桌小燕劝她不要去买,可小林说:“考试不作弊就会吃亏。”小林这种观点是否正确?简述理由。
    2. (2) 你打算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山东临沂徐玉玉被骗猝死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公众之所以对“徐玉玉案”热切关注,不仅出于对这个花季少女不幸遭遇的痛惜、对网络诈骗之猖獗的愤慨,更出于一种期许。徐玉玉这个准大学生为何轻易被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看到诈骗分子十分熟悉和了解她的个人信息而放松了警惕。

    1. (1) “徐玉玉案”的发生表明网络上存在哪些陷阱?
    2. (2) 中学生应该怎样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3. (3) 你将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
  •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某中学学生丁某,读七年级时经常旷课逃学,在家玩电脑,屡教不改。升入八年级后,他更沉迷于上网,为了去网吧,花完零用钱就偷家里的钱,发展到偷别人的手机和学校的电脑零部件去卖,结果被处以行政拘留。九年级上学期他在网上结交了一些网上损友,一起在社会上滋事生非。一天,为了网友的“哥们义气”,他参与打架。在斗殴中用利器把对手刺成重伤,丁某受到刑罚处罚。

    1. (1) 上述案例中,丁某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
    2. (2) 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哪个特征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罚的种类分为哪两大类?
    3. (3) 丁某从一般违法发展成为犯罪的过程给我们什么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