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

更新时间:2021-12-27 浏览次数:9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 1. 聚落居民的建筑是居民为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创造的。下列地区的建筑与自然环境匹配正确的是(   )
    A . 北极——冰屋——寒冷多雨、地形为山地 B . 宁波——窑洞——年降水量大、降水集中在夏季 C . 云南——吊脚楼——全年气候炎热、降水稀少 D . 西亚——墙厚窗小——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
  • 2. (2020七上·吴兴期中) 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的图幅和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坡度最缓的是……(    )
    A .   B .   C .   D .  
  • 3. “义新欧”是浙江义乌至西班牙马德里的国际货运班列。据此回答问题。
    1. (1) “义新欧”班列将纺织品和日用百货等小商品运往马德里,回程带来马德里的红酒、橄榄油等商品。这体现了不同区域的( ) 
      A . 物产交流 B . 信息交流 C . 人才交流 D . 技术交流
    2. (2) 要想了解西班牙的具体位置,最好查阅欧洲(   )
      A . 政区图 B . 水文图 C . 气候图 D . 地形图
  • 4. (2020七上·嘉兴期中) 下列有关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疏而低 B . 乡村聚落人口集中,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 C . 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 D . 在聚落的发展过程中,先有城市,后有乡村
  • 5. 下图为考古学家在山顶洞人的洞穴中发现的骨针,由此可以推断山顶洞人(   )

    ①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②已掌握针灸技术

    ③掌握了缝制衣物的技术    ④会制作磨制石器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④
  • 6. 如果要拍摄一部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的电视连续剧,下列能出现的情节是(   )
    A . 炎帝发明了指南车 B . 年老的尧经过考查让位于舜 C . 传说黄帝教民开垦耕种 D . 舜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 7. 小明正在研究我国古代青铜文化中铜如何开采和冶炼的课题,下列考古发现能够更加直接为研究此课题提供可靠依据的是(   )
    A . 商王武丁妻子妇好墓中出土的铜刀 B . 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铜镜 C . 铜绿山古矿冶遗址的鼓风炼铜整炉 D . 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
  • 8.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史关记·周本纪》中这段文字反映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
    A . 禅让制 B . 郡县制 C . 行省制 D . 分封制
  • 9.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段话赞誉的是(   )
    A .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B . 秦统一的完成 C . 商鞅变法的实施 D . 都江堰的建成
  • 10. 儒、墨、道、法四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代表学派,他们的思想虽各树一帜,但也有其共同点,如(   )
    A . 都推动改革,重建社会秩序 B . 都追求治国之道和理想人生 C . 都追求平等,维护地主的利益 D . 都强调和谐,建立大同社会
  • 11. 下列成语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典故与历史人物搭配正确的是(   )
    A . 问鼎中原——齐桓公 B . 退避三舍——晋文公 C . 纸上谈兵——楚庄王 D . 老马识途——秦穆公
  • 12. 制作年代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③处应是(   )

    A . 西周 B . 夏朝 C . 商朝 D . 东周
二、 非选择题
  • 13. 辨析题(正确打 √ ,错误打 × ,并说明理由。)
    1. (1) 北京人已学会人工取火。
    2. (2)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的。
    3. (3) 孔子主张实行“仁政”,主张以德治国。
  • 14. 下图是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观察上图,A 是,D 是(填地形部位)。
    2. (2) 图中缺少地图三要素中的,图中等高距是米。
    3. (3) C 处河流的大致流向是。C 处河流与 B 处河流比较,哪一处河流的流速快?请说明理由。
    4. (4) 结合上图,分析图中 E 城镇形成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 15. 大约一万年前,中华大地进入了新石器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

    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材料三: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

    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

    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 (1) 材料一中的图片分别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建筑?请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建筑差异的原因?
    2. (2) 材料二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他们生活在什么流域?“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3. (3) 根据材料三,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并指出原始农业的发展对中华文明形成的意义。
  • 16. 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材料三: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地区的社会转型及其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简明中国史读本》

    1. (1) 材料二中“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 (2) 根据上述材料说明这一时期的“社会转型”指的是什么?(请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回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