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来宾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1-12-27 浏览次数:8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57分)
  • 1. 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不可能生存一样。”下列对这句名言解读正确的是(    )

    ①个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

    ②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幸福的

    ③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④个人与自然界是相互独立的关系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④
  • 2. 阿里巴巴马云建立乡村教师奖——每年奖励优秀乡村教师1000万、京东刘强东做“村长”,五年内全村家庭平均收入提高十倍……这些行为告诉我们(    )

    ①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②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获得丰厚的回报

    ③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④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具体体现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3.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相关人士指出,要发展劳动教育。发展劳动教育( )
    A . 能让学生通过劳动更好了解社会、认识社会 B . 能够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让学生爱上学习 C . 可以引导学生培养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 D . 是因为劳动是学生亲近、了解社会的唯一途径
  • 4. 以下三幅图片反映的社会关系分别为( )

    A . 邻里关系    血缘关系    业缘关系 B . 血缘关系    地缘关系    业缘关系 C . 业缘关系    血缘关系    地缘关系 D . 地缘关系    业缘关系    血缘关系
  • 5.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持续进行,孩子的学习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2020年3月6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做好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工作的通知》,强调各地各校要积极帮助解决线上学习条件问题,教育部门、各中小学校迅速行动起来,组织学生利用网络云平台和QQ、微信、钉钉等网络社交工具,采取“互联网+”的模式开展远程教学。这主要说明( )
    A .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完全取代 B . 网络可以解决学习中的一切难题 C . 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 D . 智能化提升了人们物质生活质量
  • 6. 中学生小飞沉迷于网络游戏,并通过网络结识了许多网友,在一次和网友见面时,遭到了敲诈勒索。据此回答问题。
    1. (1) 小飞的事例启示我们( )
      A . 在生活中,我们绝对不能与网友见面 B . 网络是一种不良诱惑,我们应坚决抵制 C . 网上交友,都不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情况 D . 应自觉抵制网络中的不良诱惑,提高自制力
    2. (2) 面对不法侵害,未成年人应该( )
      A . 用智慧和法律保护自己 B . 携带防身刀具,保护自身安全 C . 与不法分子硬拼到底 D . 提高警惕,避免损失,忍气吞声
  • 7. 疫情发生以来,网络上“用类似盐水漱口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钟南山院士被感染了”“城市上空喷洒防疫药剂”等谣言在网络上扩散蔓延,严重危害社会生活,引发社会焦虑恐慌。面对网络谣言,青少年应该( )

    ①不经思索,一味认同    ②冷静判断,学会查证

    ③顺手转发,不管后果    ④尊重事实,遵守法律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8. 2020年12月10起,中国政府网联合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络平台,开展2021“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征集活动,活动持续到2021年全国两会结束,根据上述材料可知,网络( )

    ①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

    ②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展了民主渠道

    ③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

    ④使人们更加便利地参与政治生活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9. 2020 年10月4日,广西柳州一名外卖小哥在等红绿灯时,因压线和现场的交通劝阻员发生了争执,交通劝阻员将外卖小哥的电动车钥匙拔出,并要求外卖小哥将车推到交警亭接受处理。外卖小哥担心受到处罚便爬上了交警亭旁的一棵大树上。此事一经曝光,引发了一些社会讨论。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抓紧时间送外卖,交通违规可原谅

    ②文明骑行树形象,客户法规两不耽

    ③规则制定需遵守,为送外卖也不行

    ④外卖小哥虽不易,交警执法应严厉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③
  • 10. 如右图,一名3岁的新冠肺炎患者在治愈出院时向护士阿姨鞠躬致谢,护士阿姨庄重回敬。这张图片刷爆朋友圈表明( )

    ①及时感恩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文明有礼赢得尊重和认可,让社会更加和谐

    ③相互尊重增进彼此信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④遵守规则促进社会有序运行,保障人们自由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1. 2020年1月30日,鹰潭市市场监管局查获该市华塘百货有限公司食盐产品涉嫌价格欺诈及价格违法。经查,该公司销售的无碘绿色精制盐、深井细盐、漓江古海原生深井盐三类产品涉嫌价格欺诈及价格违法。鹰潭市市场监管局已依法立案,并将从严从快做出行政处罚。这说明( )
    A . 规则和自由谁也不依靠谁 B . 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C . 没有规则约束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D . 社会秩序保障社会规则的实现
  • 12. 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 年)》,我国积极完善了涉及信用征集、奖惩、黑名单等一系列制度,全方位提高失信成本,增强威慑力。据此,青少年应该( )

    ①依法惩处失信行为

    ②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③大事讲信,小事不讲诚信

    ④增强诚实守信的意识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13. 小王参加求职面试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排在他后面的应聘者,家在外地,来时已经买好了回程的火车票,这位应聘者非常着急。见此情形,小王主动与他互换位置,面试官知悉后,赞许有加,最后他们双双被录取。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讲礼貌就意味着无原则的退让 B . 礼让是对别人友善,也是在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 C . 礼仪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D . 礼让不是退让,更不是软弱,而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 14. 下面图片符合“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的是( )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5. 关于违法和犯罪的关系,下列图示表示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6. (2020·怀化) 我们青少年要了解违法行为及其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序号

    案例

    违法类别

    法律责任

    赵某持刀抢劫,致人重伤

    行政违法

    行政处罚

    云南男子贺某因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刑事违法

    刑罚处罚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山西返京夫妻高某、路某为逃避隔离,网购假出入证,被治安拘留

    行政违法

    行政处罚

    王某在网上散布谣言,损坏他人名誉,被要求赔礼道歉

    民事违法

    民事责任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7.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不得有“旷课、夜不归宿”等不良行为:规定未成年人“参与赌博,屡教不改”等属于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沾染上这些行为( )

    ①不利于自的健康发展

    ②给家庭、社会造成一定危害

    ③容易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④会触犯刑法,受到刑罚处罚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8. 下列思维导图中,①和②应填的内容是(    )

    A . ①最本质属性    ②应受法律处罚性 B . ①最本质属性    ②应受刑罚处罚性 C . ①最本质特征    ②应受刑罚处罚性 D . ①最本质特征    ②应受法律处罚性
二、非选择题
  • 19. 材料:2020年10月18日,在广西象州县建新路街头,一位黑衣老人突然一头栽倒在地不省人事,当地一名高三学生满用连和其他三位同学恰好路过看到这一幕,立即冲过来,协力把老人扶起并拨打电话求助,老人很快被送医。
    1. (1) 请问材料中这四位同学的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吗?中学生还可以做哪些亲社会行为?
    2. (2) 青少年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3. (3) 联系你参与的社会活动,谈谈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 20. 社会生活讲道德,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我们要努力做社会主义道德的践行者,共同创造文明的社会生活。

    材料一:很多人都会自以为是地认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于是他们越来越不尊重别人,渐渐地,他们也就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了。后来,他们终于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

    材料二: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我国自古就重视对青少年的礼仪教育,强调“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尊重他人?
    2. (2)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少时习礼仪”的必要性的认识。
    3. (3) 材料二强调:“为人子, 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当如何“习礼仪”?
  • 2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年6月2日,大连铁路运输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一起涉及“买短乘长”恶意逃票的诈骗案,被告人刘某恶意逃票200余次涉案金额13000余元,以诈骗罪判处刘某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三千元,并被纳入铁路失信人员名单。.

    材料二:2021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施行。修正案(十一)规定,在特定情形下,经特别程序,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个别下调。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情节恶劣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应当负刑事责任。

    1. (1) 结合材料一,请问刘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请简要说明理由。
    2. (2) 结合材料一,请问刘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请简要说明理由。
    3. (3) 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应受刑罚处罚。请问刑罚分为哪两大类?
    4. (4)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 2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年2月24日,随县居民周某在疫情期间创建4个微信群,编造谣言,鼓动民众储备粮食、蔬菜等生活物资至少半年到两年时间,给社会造成恶劣影响。公安机关对周某给予行政拘留10 日并罚款500元处罚。

    材料二:司某某在疫情期间,扮成“微商”,先后诈骗姜某某等人“货款”合计21万余元,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五万元。

    材料三:2020年2月13日,村民周某骑电动车行至村委会联合防疫执勤点时,不听劝告,不戴口罩,强行闯卡,并辩驳道:“出行是我的自由和权利,你们无权干涉。”

    1. (1) 周某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司某某的行为属于 违法行为。
    2. (2) 根据以上两个案例启示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合理利用网络?
    3. (3) 周某的观点正确吗?请运用自由与规则的相关知识,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