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物理11月阶段性检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2-01-30 浏览次数:9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十一黄金周”期间,小明乘高铁外出旅行。他利用手表测量发现,高铁启动后,经过5min时,高铁上的显示屏上显示的速度为300km/h;小聪家开着自家汽车出游,他注意到汽车启动后经过20s时,速度计指在“90”的置。将高铁和汽车的启动(刚启动时为0时刻)都看成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10s末,高铁的速度比汽车的速度大 B . 0~10s内,高铁的位移比汽车的位移大 C . 10s末,高铁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加速度大 D . 10s末,汽车的加速度比高铁的加速度大
  • 2. 竖直矿井中的升降机可实现地下深处和地面之间的人员快速运送。某次升降机从矿井底部向地面运送工作人员过程中的速度(v) -时间(t)图像(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工作人员(   )

    A . 在0 ~ t1时间内处于失重状态 B . 在0 ~ t1时间内受到的支持力先增大后减小 C . 在t2 ~ t3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 D . 在t2 ~ t3时间内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 3. 如图所示,球体A、半球体B、C的半径和密度均相同,球体的质量为m,球面间的接触光滑,半球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且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B、C均保持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对A的支持力大小为0.5mg B . 水平面对B的支持力大小为mg C . 水平面对B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为1.5μmg D . B,C均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 4. 探究平抛运动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开始时开关闭合,铁质小球B被电磁铁吸引而处于静止状态,将铜质小球A从轨道上一定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A离开轨道末端(末端切线水平)时撞开轻质接触式开关S,被电磁铁吸住的小球B同时自由下落,轨道末端出口与小球B的底端处于同一高度,可以看到A、B两小球同时落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由该实验可知,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竖直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 B . 将小球A和B的位置互换,同样可以达成该实验的探究目标 C . 将小球A从轨道上更高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可能使两球在空中相撞 D . 增加该装置距离地面的高度H,也一定不能使两球在空中相撞
  • 5. 如图所示,一滑块通过绕过光滑轻质定滑轮的轻绳拉动小车,滑块沿竖直光滑杆由静止开始下降。某一时刻,滑块的速度大小为v0 , 拉小车的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拉滑块的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也为θ,此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

    A . B . C . v0 D .
  • 6. 如图所示,某餐桌上有一半径为0.8m的圆形水平转盘在转盘的边缘有一个茶杯随转盘一起转动。已知茶杯和转盘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为了使处于转盘边缘的茶杯不滑出转盘,转盘转动的角速度不能超过(   )

    A . 3.2rad/s B . 2rad/s C . 1.6rad/s D . 0.8rad/s
  • 7. 2021年6月11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北京三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变轨过程简化为如图所示,轨道Ⅱ与轨道I相切于轨道I的远地点M,与圆轨道Ⅲ相切于N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卫星从轨道I进入轨道Ⅱ,需要在M点减速 B . 卫星从轨道Ⅱ进入轨道Ⅲ,需要在N点加速 C . 卫星在轨道I中运动的周期可能与轨道Ⅲ中运动的周期相等 D . 卫星在轨道Ⅱ中从M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其机械能逐渐减小
  • 8. 两金属小球A、B用一轻质弹簧连接,球A用轻绳悬挂于O点,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两小球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此时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现将力F逆时针缓慢转动30°,在此过程中,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轻绳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B . A,B两小球间的距离增大 C . 力F先减小后增大 D . 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大
二、多选题
  • 9. 一辆质量为1.6×103kg的小汽车以90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125m处有障碍物,立即紧急刹车,汽车恰好在障碍物前停止。已知汽车刹车过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 B . 汽车刹车过程用时为10s C . 汽车刹车后运动62.5m时的速度大小为12.5m/s D . 汽车刹车过程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为4000N
  • 10. 明代出版的《天工开物》一书中的牛力齿轮翻车的图画如图所示,记录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牛力的作用下,通过A齿轮带动B齿轮,B、C齿轮装在同一根轴上,若A、B、C三齿轮半径的大小关系为rA>rB>rC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齿轮A,B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B . 齿轮B,C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C . 齿轮B,C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D . 齿轮A,C边缘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 11. 如图甲所示,质量m=10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开始运动,水平推力(F)随位移(x)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 ,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x=5m时,物体的速度最大 B . x=10m时,物体的速度为0 C . 物体的位移在0~10m的过程中,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为1000J D . 物体的位移在0~10m的过程中,物体运动的时间大于4s
  • 12. 如图所示,固定光滑斜面的倾角为37°,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斜面上C点正上方的固定转轴O处,另一端与一质量为m的滑块(视为质点)相连,弹簧原长和O点到斜面的距离均为d。将滑块从与O点等高的A点由静止释放,滑块经过O点在斜面上的垂足B点到达C点的过程中始终未离开斜面,滑块到达C点时弹簧的弹力小于滑块受到的重力,取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滑块经过B点的速度小于 B . 滑块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其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C . 滑块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其速度一直在增大 D . 弹簧的劲度系数小于
三、实验题
  • 13.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结点O连接三条细线,其中一条细线另一端与橡皮条连接橡皮条的另一端固定在钉子P上,另外两条细线分别连接着弹簧测力计A、B。实验时需要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以及三条细线的方向。

    1. (1) 某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该示数为N。
    2. (2) 另一小组同学做该实验时,记录两条细线的拉力,并在图乙中画出了力的示意图,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为N。(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14.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细绳跨过固定的轻质滑轮,两端分别挂质量为m1=0.25kg、m2=0.15kg的物块1和物块2。用手托住物块1,让细绳伸直,系统保持静止后释放物块1,测得物块2经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为t。以物块1和物块2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计算并比较物块2从静止至通过光电门的过程中,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与动能的增加量 ,就可以验证物块1和物块2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是否守恒,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9.8m/s2

    1. (1) 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得物块2的厚度如图乙所示,则厚度d=mm。
    2. (2) 某次实验时测得释放前物块2与光电门的距离h=0.80m,物块2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3.70ms,则物块2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v=m/s;从释放物块1到物块2通过光电门的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加量 J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J。(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 (3) 经过上述操作与计算,该同学得到的实验结论为
四、解答题
  • 15. 某射击队进行某项模拟训练时使用的装置如图所示,受训运动员处于高度H=20m的塔顶,在距塔水平距离l=100m的地面上有一个电子抛靶装置,圆形靶以某一速度被装置竖直向上抛出。在靶被抛出的同时,运动员立即持枪沿水平方向射击,子弹的初速度v1=100m/s。若子弹沿水平方向射出,恰能击中抛靶(仍在上升),不计人的反应时间,抛靶可以看成质点,取重力加速度处g=10m/s2 , 不计空气阻力,求∶

    1. (1) 子弹击中靶时,靶距地面的高度h;
    2. (2) 靶被抛出时的速度大小v2
  • 16. 如图所示,一滑雪道由AB和BC两段滑道组成,其中AB段为倾角 的斜滑道,BC段水平,AB段和BC段由一小段光滑圆弧连接某时刻一背包从斜滑道A处由静止滑下,t=2s后滑雪者也从A处以a1=4.5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匀加速追赶背包,并恰好在斜滑道底端追上背包,已知背包与整个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 , sin37°=0.6,cos37°=0.8。不计空气阻力。

    1. (1) 求斜滑道AB的长度;
    2. (2) 若在水平滑道上滑行时滑雪者的加速度与背包的加速度相同,求背包停止运动时与滑雪者的距离。
  • 17. 如图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另一端与静止于A点质量为m的物块(视为质点)接触但不相连,开始时弹簧处于原长。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地面与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弧轨道相切于B点。现给物块施加一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F的恒力,使物块向左运动,当速度为零时,立即撤去恒力,一段时间后物块离开弹簧,到达半圆弧轨道最高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mg(g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性势能可表示为 ,其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弹簧的形变量)

    1. (1) 求物块向左移动的最大距离x0及物块和弹簧分离时物块的速度大小v;
    2. (2) 求物块在B点的速度大小v和A、B两点间的距离x1
    3. (3) 若仅改变恒力F的大小,使物块能离开A点,求恒力F的范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