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期中质...

更新时间:2022-01-15 浏览次数:8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光现象中,光学原理与其他各项不同的是(   )
    A . 光照射肥皂膜得到的图样 B . 泊松亮斑 C . 光照射针尖得到的图样 D . 光通过圆孔得到的图祥
  • 2. “跳马”是集技术、力量、勇气于一体的高难度竞技体操项目,运动员完成空中动作落地时,通常要下蹲后再站起。这样做是为了(   )
    A . 增大运动员的动量变化量 B . 减小运动员的动量变化量 C . 减小运动员的动量变化率 D . 增大地面对运动员的冲量
  • 3. 如图,在张紧的绳上挂三个摆,a、c两摆的摆长相等。使a摆振动,其余各摆在a摆的驱动下逐步振动起来。稳定时,测得b摆的周期为 。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 . 稳定时c摆的周期最大 B . 稳定时b摆的振幅最大 C . 可以估算出a摆的摆长 D . 可以估算出b摆的摆长
  • 4. 测两面平行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在白纸上描出玻璃砖的两个边 为正确实验插在白纸上的四枚大头针, 为入射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连线平行于 连线 B . 为减小误差, 之间的距离要适当大一些 C . 测量中若将玻璃砖整体向上平移少许,测得的折射率将不变 D . 增大入射角 ,在 侧将看不清 的像,是因为光在玻璃砖下表面发生了全反射
  • 5. 用图示实验装置演示光的偏振现象,白炽灯O发出的光通过两个透振方向平行的偏振片P、Q照到光屏上,通过偏振片前后的光束分别用Ⅰ、Ⅱ、Ⅲ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白炽灯发出的光是纵波 B . 偏振片Q起到检偏的作用 C . 光束Ⅱ中光振动方向与透振方向垂直 D . 将偏振片P以光传播方向为轴转过 ,光束Ⅲ将消失
  • 6. 一单摆在竖直平面内做小角度摆动。摆球从左侧最高点A运动到最低点C时,摆线被悬点O(未画出)正下方的钉子P挡住,之后球运动到右侧最高点B,该过程中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已知闪光的时间间隔相等, 。则O、P两点间的距离为(   )

    A . B . C . D .
  • 7. 在单色光双缝干涉实验中,屏P上产生了等间距的干涉条纹.若将 缝遮住,并在 的垂直平分面处放一平面镜M,如图所示,则(   )

    A . 屏上不会出现任何条纹 B . 屏上呈现出明暗相间的不等距条纹 C . 仅将平面镜M向上移动少许,屏上条纹间距将增大 D . 仅将屏向左移动少许,屏上条纹间距将增大
  • 8. 甲、乙两列横波在同一均匀介质传播,甲波沿x轴正方向,乙波沿x轴负方向, 时刻两列波恰好在坐标原点相遇,波形图如图所示,则(   )

    A . 两列波不能产生干涉现象 B . 两列波叠加后,坐标原点处的质点振动减弱 C . 时刻坐标原点处的质点速度为零 D . 两列波叠加后,x轴上 处的质点振幅为10cm
  • 9. 如图所示,O为弹簧振子的平衡位置, 时刻把小球向左拉到某位置静止释放。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下列描述球相对O点的位移x、球的速度v、球所受回复力F、球的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0. 如图所示,质量为m、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小车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也为m的小球以水平初速度 冲上小车,到达某一高度后,小球又返回小车的左端,不计空气阻力,则(   )

    A . 上述过程小球和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 . 球返回到车左端时,车回到原静止时的位置 C . 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可能大于等于R D . 小球返回到小车左端后将做平抛运动
二、实验题
  • 11. 用图甲实验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主要步骤为:

    ①将斜槽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使槽的末端水平;

    ②让质量为 的入射球多次从斜槽上S位置静止释放,记录其平均落地点位置;

    ③把质量为 的被碰球静置于槽的末端,再将入射球从斜槽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被碰球相碰,并多次重复,记录两小球的平均落地点位置;

    ④记录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点O,测出碰撞前后两小球的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P、N与O的距离分别为 ,如图乙,分析数据:

    1. (1) 实验中入射球和被碰球的质量应满足的关系为______.
      A . B . C .
    2. (2) 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 . 斜槽轨道可以不光滑 B . 铅垂线的作用是检验斜槽末端是否水平 C . 入射球和被碰球的半径必须相同 D . 实验中必须测量出小球抛出点的离地高度H
    3. (3) 若两球碰撞时的动量守恒,应满足的关系式为;若碰撞是弹性碰撞,还应满足的关系式为。(均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4. (4) 若上述步骤③中,入射球从斜槽上释放的位置比②中低一些,其他操作均正确,这将会导致测得的系统碰撞后的总动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碰撞前的总动量,原因是
三、解答题
  • 12. 如图所示,一束单色光射向直角棱镜ABC的直角边AB上的P点,入射角 ,折射角 ,光进入棱镜后射向另一直角边BC上的Q点,已知BP间距离 ,真空中光速

    1. (1) 通过计算判断光在Q点能否射出棱镜;
    2. (2) 求单色光从P传播到Q的时间t。
  • 13. 如图甲,波源位于坐标原点O, 时刻波源开始振动,其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产生的两列横波分别沿x轴正、负半轴传播,P、Q分别为x轴上横坐标为 的两质点, 时Q点刚好起振,求:

    1. (1) 波的波长并写出质点Q的振动方程(以波源起振时刻为计时起点);
    2. (2) 质点P第1次到达波谷时,质点Q已通过的路程s。
  • 14. 如图所示,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连接质量为m的小钢球。现用手把球向上托起,使球从弹簧原长处由静止释放,小球将沿竖直方向运动。已知小球经过平衡位置的速度大小为v,小球下降的最大距离为h,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1. (1) 证明小球的运动是简谐运动;
    2. (2) 求小球在平衡位置时弹簧中的弹性势能
    3. (3) 若小球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为T,求小球连续两次经过平衡位置过程中,弹力冲量的大小
  • 15.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 的木箱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木箱内两侧壁间的距离 ,箱内有一质量为 的小滑块静止在木箱底面中点。现给滑块一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 的初速度向木箱右壁开始运动.重力加速度

    1. (1) 若木箱内表面光滑,外表面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滑块与木箱右壁碰撞后粘在一起共同运动,求木箱能在地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
    2. (2) 若地面光滑,滑块与木箱间的动摩擦因数 。木箱一开始锁定在地面上,当滑块与木箱右壁碰撞瞬间立即解除锁定。设滑块与木箱两侧壁碰撞时均没有能量损失,求:

      ①滑块与木箱第一次碰撞后,滑块与木箱各自的速度大小;

      ②滑块与木箱两侧壁能发生碰撞的总次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