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淮安地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

更新时间:2022-08-02 浏览次数:38 类型:期中考试
一、(20分)
  •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阳初升,露水初凝,看缕缕炊烟慢条斯理的升腾;看落日熔金,夕阳西下;看芦苇翻卷着绿色波浪涌向天边。一个人灵魂的轻yíng与否,才是他成功的评叛标准。不要让目的地占据了人生的全部,走一走,停一停,     (享受   接受)片刻的小幸福,在你的路上,邀清风,约晨露,裁云捉月,放声歌唱。我们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乱。

    1. (1) 请把下列汉字用楷书抄写在下面方格中。

      朝    阳    初    升    露    水 初    凝

    2. (2) 给文中加横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轻yíng

    3. (3) 找出语段中的一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改为  
    4. (4) 依据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 2.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开展“君子自强不息,点亮智慧人生”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 (1) 【精选名言】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你所在班级准备选一些能体现“君子自强不息”的名言进行张贴或悬挂,下面四个选项不能入选的一项是(    )。(只填序号)
      A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B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C .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D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 (2) 【精彩事例】 全校将组织演讲比赛,你准备参加,班级同学帮你搜集了下面的事实论据,其中蕴含的哪些精神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请加以提炼。

      小故事:受新冠疫情影响,只能上网课的15岁女孩杨秀花,每天要爬一个小时陡峭的山路,来到距家4公里外的悬崖,窝在崖壁边上课。因为附近只有这里有信号。学校要求每天早上7点45分打卡,因此秀花6点就得起床,尽早出门,书包里装着馒头、包子当作干粮。直到下午5点,天差不多要黑了才回家。粗略计算,秀花每天都要在悬崖边待上至少10个小时。

    3. (3) 【学有所思】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初三(1)班举行辩论赛,有同学说遭受“胯下之辱”的淮阴侯韩信是一个胆小的懦夫,你会如何反驳他?
  • 3. 诗、文名句填空。
    1. (1) 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
    2. (2)  ,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3. (3) 杜甫《月夜忆舍弟》中以“露”“月”这两个意象,表达强烈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4. (4) 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 (5)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二、(70分)
  • 4. 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下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1) “巴山楚水凄凉地”中“凄凉”一词意蕴丰富,请谈谈你的理解。
    2. (2)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现诗人怎样感情?
  • 5.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题。

    【甲】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日“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 , 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曾巩《醒心亭记》(有删减)

    【注释】①构:搭建。②直:当,临。③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④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⑤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其学生曾巩拜访欧阳修,留连二十天。这篇记就是在滁州应欧阳修之请而作。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中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 (1)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画一处)

      草 树 众 而 泉 石 嘉

    2. (2) 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泉水之  ②一山之  ③游人   ④乐其

    3. (3) 翻译句子。

      ①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 (4) 【甲】文第四段文眼在“难遇”二字,作者这么说有何意图?
    5. (5) 【甲】文中欧阳公之“乐”与【乙】文中的太守之“乐”有何共同之处?
  • 6. 名著阅读。

    太 阳

    艾青

    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城市从远方,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于是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陈腐的灵魂,搁弃在河畔,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1937年春

    1. (1) 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中常见的意象除了“太阳”外,还有哪些?(写2个即可)。
    2. (2) 有同学认为诗中“太阳向我滚来”一句应该改为“我向太阳奔去”.这样改好吗?为什么?
    3. (3) 艾青的诗歌创作中,“光”是重要的创作对象。请简析30年代(如《向太阳》、《黎明的通知》)和1978年以后(如《光的赞歌》)艾青借“光”所表达思想情感的变化。
    4.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品质—为理想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B . 《傅雷家书》可谓是苦心孤诣的教子书,傅雷反复告诫儿子傅聪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他甚至对如何正确理财都提出了建议。 C .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生动叙述了朱德同志与彝族同胞歃血为盟,占领泸定桥,胜利渡过大渡河的故事。 D . 《昆虫记》一书除了真实的记录昆虫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 7. 阅读《做人与处世》一文,完成下题。

    做人与处世

    ①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得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②人本来也是属于大自然范畴的。但是,人自从变成了“万物之灵”以后,就同大自然闹起独立来,有时竟成了大自然的对立面。人类的衣食住行所有的资料都取自大自然,我们向大自然索取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怎样去索取?索取手段不出两途:一用和平手段,一用强制手段。我个人认为,东西文化之分野,就在这里。西方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或指导思想是“征服自然”,用一句现成的套话来说,就是用处理敌我矛盾的方法来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结果呢,从表面上看上去,西方人是胜利了,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自从西方产业革命以后,西方人屡创奇迹。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大至宇宙飞船,小至原子,无一不出自西方“征服者”之手。

    ③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能报复的,它是能惩罚的。报复或惩罚的结果,人皆见之,比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臭氧层出洞,物种灭绝,人口爆炸,淡水资源匮乏,新疾病产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弊端中哪一项不解决都能影响人类生存的前途。我并非危言耸听,现在全世界人民和政府都高呼环保,并采取措施。古人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犹未为晚。

    ④中国或者东方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或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宋人张载说得最简明扼要:“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与”的意思是伙伴。我们把大自然看作伙伴。可惜我们的行为没能跟上。在某种程度上,也采取了“征服自然”的办法,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前不久南北的大洪水不是很能发人深省吗?

    ⑤至于人与人的关系,我的想法是: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日子久了,难免有点磕磕碰碰。在这时候,头脑清醒的一方应该能够容忍。如果双方都不冷静,必致因小失大 , 后果不堪设想。唐朝张公艺的“百忍”是历史上有名的例子。

    ⑥至于个人心中思想感情的矛盾,则多半起于私心杂念。解之之方,唯有消灭私心,学习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庶几近之。

    1. (1) 作者认为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哪三个关系?
    2. (2) 文章写西方“征服自然”的基本态度或指导思想有什么作用?
    3. (3)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⑤段中画线的“因小失大”的理解。
    4. (4) 有人认为第⑥段过于简略,可以删去。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说理由。
  • 8.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第十一筐青菜   吴昌勇

    ①这是陕西旬阳县吕河镇的险滩村。村里平展展的土地上,一大片时令蔬菜在阳光下泛着油绿的光。

    ②午饭过后,我戴着口罩走进村子。街道两旁的商铺大门紧闭,负责疫情防控的镇村干部,手持话筒沿街走过,他们嗓音有些沙哑。兴许是听见熟悉的声音,有住户推开窗子和他们招一招手。

    ③这就算是新年的问候吧,彼此用眼神道一声保重。 

    ④一天进村好几趟呢!一位当地干部说,这个时候,群众看见我们的身影,听见我们的声音,心里 才安生。望着各家各户的门牌,村干部说,生活还得继续,日子总会回归平静,对不?

    ⑤正在村中走着, 突然发现,在临近村道的一块菜地里,半蹲着一位老农。 

    ⑥黄色的胶布鞋,裤管沾着泥土,黑色的棉衣拉链敞开,抬起头的那一瞬间,额头淌下的汗水已经浸湿了贴合在鼻梁上的蓝色口罩。见到我们,他直起身子,握着满把青菜的双手在空中对碰了几下,新鲜的泥土从菜根处抖落。 

    ⑦摘菜哩?村干部远远打招呼。 

    ⑧他点点头,没吱声,继续忙活。随行的干部提醒了一句,注意防护啊。 

    ⑨老人又点了点头,依旧没吱声,回头友善地望着我们。 

    ⑩这几天还能上街卖菜?我问。 

    不卖!不卖!这菜不卖!他一口气重复了三遍,很着急的样子,生怕造成误会。 

    ⑫这青菜,我送人呢!他补了一句。 

    ⑬见我没做声,他索性从园子里走出来,站在离我不远处的田坎上,掰着指头数了数:整整第十天了!

    ⑭这菜到底送到哪儿?安全吗?接触了哪些人?一长串的问号在我脑子里打旋儿。 

    ⑮村干部隔着口罩喊话,说说嘛,没事,你说说嘛。

    ⑯原来,他的女儿是一名护士,就在离家不远的 吕河中心卫生院上班,这些日子正在护理患者,已经十几天没有回家。尽管女儿闲下来的时候,总不忘向家里报一声平安,但是他和老伴依旧惦念。

    ⑰女儿反复叮嘱:待在家里别出门,照顾好自己……顿了顿, 他反问道,可哪有不惦记儿女的父母呢?

    ⑱老两口心里发慌,于是就想出这个法子。每天从自家菜园摘一大筐青菜,推着小车送到女儿所在的医院门外——想给医院尽点力,是真的;想女儿,也是真的。 

    ⑲怕医院不要,担心这菜不卫生,他就在筐子里写了一个纸条,告诉医院,菜是自己种的,新鲜着呢。 

    ⑳女儿知道吗,知道你每天送菜吗?我问。 

    ㉑没说,怕她担心俺老两口,纸条落款我写着“老菜农”。头天送菜,我和老伴站在街边,看见保安从院子里走出来,看见筐子里的菜,又返回身,好像在打电话请示汇报。我担心他们不敢收,急忙穿 过大街,给保安解释 , 我就是附近的老菜农,我报了自己的姓名和地址。他们怕冷落了我的一番好意, 就收下了那筐青菜,还给我鞠了个躬!

    ㉒这点东西不值钱,是我和老伴的一点心意,只想让那些和我女儿一起忙碌的医生护士们能吃到一口自家园子的青菜。老人诚恳地说。 

    ㉓已经送出第十筐青菜了。加上今天的,就是第十一筐了。老人补充道。 

    ㉔我一时间不知说什么好。要不,我们搭把手,一起将今天的筐子装满吧!我提议。 

    ㉕老人一边装菜,一边念叨,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就是为国家添把力不是?等春暖花开,疫情过去,我和老伴要和女儿一起高高兴兴地吃一顿团圆饭。我得跟她说说,你在医院忙活的那段日子,大家伙儿和我们一样,在医院外面给你们加油鼓劲呢。

    ㉖那个下午,在暖暖的春光里,第十一筐青菜就这样装满了。 

    ㉗我们站在菜园边,一起目送着老人,看着他推着独轮车,载着满满一筐青菜,渐行渐远……

    1. (1) 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文章中老农给你留下哪些深刻印象?
    2. (2) 赏析文中第⑪段划线的语句。

      不卖!不卖!这莱不卖!他一口气重复了三遍,很着急的样子,生怕造成误会。

    3. (3) 根据第㉑段划线句“我担心他们不敢收,急忙穿过大街,给保安解释”,借助合理想象,把老农此时的心理描写出来。
    4. (4) “我和村干部”这两个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三、(60分)
  • 9.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温度”是当下一个热词,甚至谈“温”色变,其实生活中需要温度。一句有温度的话语能让人温暖,一组有温度的镜头能让人感动,一行有温度的文字能让人开怀,一首有温度的歌曲能让人振作,一段有温度的经历能让人奋进……

    请以“有点温度,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⑴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

    ⑵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文题:    有点温度,真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