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荷泽市牡丹区王浩屯镇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

更新时间:2021-12-16 浏览次数:8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 1. (2021·无锡)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初二某同学准备制作一期题为《近代中国民族英雄》的墙报,并设置了相关栏目。林则徐可归入的栏目是(   )
    A . 甲午英烈 B . 农民领袖 C . 禁毒先驱 D . 变法志士
  • 2.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其中直接导致表格《1843年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中数据变化的内容是( )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斜纹布

    14.92

    5.56

    A . 割香港岛 B . 五口通商 C . 协定税款 D . 战后赔款
  • 3. “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殿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使“这座宫殿”惨遭摧毁的战争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4. 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的输入

    ②战争前后,沙俄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④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向内地发展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5.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后的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里,时代赋予它新的内容。这里“新的内容”中的“新"是指( )
    A . 反封建 B . 分土地 C . 反侵略 D . 反清
  • 6. 下图是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所载某次战争形势图,此次战争是( )

    A .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 甲午中日战争 C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 护国战争
  • 7. (2021·铜仁)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为推护清朝的统治,做了一系列的努力,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②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③创办民用工业

    ④创办京师大学堂              ⑤建立新式海军            ⑥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⑥ C . ①②③⑤ D . ②③⑤⑥
  • 8. 下图为维新变法期间各地创办的重要报刊。这些报刊( )

    A . 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 . 主要宣传民主共和进步思想 C . 推动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D . 为变法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
  • 9. "驱除鞑房,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近代某一革命组织的政治纲领。下列关于该“革命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在孙中山领导下成立 B . 其机关刊物是《民报》 C . 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D . 1905 年成立于南京
  • 10. (2021·连云港) 某学者指出:“它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实现这一成果的指导思想是(   )
    A . 自强求富 B . 变法维新 C . 三民主义 D . 民主科学
  • 11. 观古今看世界,110 年前,武昌起义拉开了清王朝灭亡的序幕。据统计,从武昌起义爆发至1913年,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等命名的报纸明显增加。这表明当时( )
    A . 报刊以政治舆论导向为主1 B . 民主共和观念影响扩大 C . 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发展 D . 三民主义得到普遍认同
  • 12. (2021·岳阳)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如果要你为这本杂志添加出版年代,按照当时中国的纪年法,正确的是(   )
    A . 民国三年 B . 民国四年 C . 民国1915年 D . 公元1915年
  • 13.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 )
    A . 反对袁世凯独裁和复辟帝制 B . 反对段祺瑞独裁统治 C . 维护民主共和政体 D . 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 14. 胡适曾提出”一日须言之有物:二日不摹仿古人:三日须讲求文法:四日不作无病之呻吟……“由此可知他主张( )
    A . 实业救国 B . 扶清灭洋 C . 提倡科学 D . 提倡新文学
  • 15. 1919年在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中写道:“此次罢学风潮,近因由政治问题发生。条陈中“罢学风洲“们“政治问题"分别指( )
    A . 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 . 五四运动、新文化革命 C .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D . 五四运动、十月革命
  • 16. 有历史学家称赞“五四运动“为中国现化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史实中,最能体现“群众运动”这一特点的是( )
    A . 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败”的口号 B . 广泛开展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斗争 C . 后期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D . 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 17. 在五四运动中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从口号中我们可以看出五四运动( )
    A . 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 . 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C .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18. 1919年李大钊将《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编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并帮助北京《晨报》副刊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据此可知( )
    A . 李大钊最早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 B . 《新青年》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C . 李大钊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D .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已广泛建立
  • 19. 《百年中国》的解说词中说:“1921 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上述说法是因为1921年( )
    A . 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 B . 中国共产党诞生 C . 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 . 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 20. 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她一经成立,就旗帜鲜明地确定了自己最终的奋斗目标。该目标是( )
    A . 推翻帝国主义 B . 打倒北洋军阀 C . 实现共产主义 D . 完成民主革命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21题10分, 22题11分,23题9分)
  • 21. 一百多年前,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英雄的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屈服,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大,从今天的角度去探讨这次战争的意义,我们会首先看到,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近代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变化表

    时间

    1894年前

    1900年

    列强在华设厂总数

    80多家

    933家

    材料三:1902 年2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1. (1) “这场战争”是指什么战争?据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拖入世界”后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列强能在中国开办大量企业得益于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条约中的哪一条内容直接相关?
    3. (3) 材料三的情况发生在哪一不平等条约签订后?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中“成为外国人的朋友”的实质含义是什么?
    4. (4) 面对侵略与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请按照序号填写表格中的抗争人物。

      历史事件

      人物

      黄海海战

      A

      抗击八国联军

      B

    5. (5) 以上问题的探究让我们重温了“侵略与反抗"的那段历史,面对这段历史,请你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
  • 22. 鸦片战争失败后,觉醒的仁人志士们提出了种种救国方案和实现中国富强的理想,并为此奋斗不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学技术之路]

    材料一:洋务派创办的工业(部分)

    名称

    简况

    江南制造总局

    1865年李鸿章创办于上海。它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由外国人负责全部工程事务和制炮装炮。

    福州船政局

    1866年创办,曾由法国人日意格和德克碑主持建厂和造船。共建设大小船只34艘。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求变法之路]

    材料二: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析陈代谢》

    [寻革命之路]

    材料三:这场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 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的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探思想之路]

    材料四:为了唤起“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 新文化的倡导者高扬民主和科学的精神,“以科学代宗教” ……更把民主具体落实到人权。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五: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

    ——百度文库

    1. (1) 材料一中的两个企业是在什么口号的指引下建立的?根据材料一内容概括这两个企业有哪些特点(请写出一条)?这些企业的创建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2. (2) 结合材料和所学判断,哪一事件拉开了“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序幕?随后该“群体"进行了什么运动?
    3. (3) 材料三中的“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请依据材料分析“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的理由。
    4. (4) 结台材料说说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提出了什么救国口号?
    5. (5) 根据材料五指出,近代化探索活动的共同目的是什么?这些探索活动受到哪些势力的挤压?
  • 23.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以来中国思想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必然选择。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不仅是近代中 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的、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摘自《中华文化火》

    材料二:1921年,五四运动之后,在中华民族内忱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中国工人运动最初主要是自发的经济斗争。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工人运动转变到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阶段。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工人阶级的独立斗争是不可能得到胜利的。中共三大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单纯领导工人运动转移到国民革命中来。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四: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 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信心信念。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习近平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1. (1) “它”是指什么事件?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依据材料指出“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什么?
    2. (2) 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哪方面的条件?依据所学说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事件?它的诞生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3. (3) 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工人运动有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请写出一个方面。
    4. (4) 依据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根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