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1-12-20 浏览次数:8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本部分共10道试题,每题2分,计20分。)
  • 1. (2021·聊城) 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是(   )
    A . 房屋结构样式 B . 农作物的种类 C . 使用火的水平 D . 石器制作技术
  • 2. 下列是反映我国古代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图片。其中,反映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生活的一组是( )

    A . ①④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3. 清明时节,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开展祭祖仪式。请问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 . 伏羲和女娲 B . 炎帝和黄帝 C . 尧舜和大禹 D . 神农和伏羲
  • 4. 传说“蚕丛”是蜀地首先称王的人,他的眼间间前突出。右图所示文物与“蚕从"形象吻合。由此可见( )

    A . 传说与神话都是真实的历史 B . 考古是了解历史真相唯一途径 C . 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 D . 传说的历史价值远超考古发现
  • 5. 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 )
    A . 夏传子,家天下 B . 西周分封制 C . 秦始皇统一六国 D . 东汉光武中兴
  • 6. (2019七上·个旧期中) 从夏、商、周几个朝代,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其灭亡的具体原因不一,但都有相同之处,这就是(    )
    A . 外族入侵 B . 下属藩国起兵造反 C . 诸侯不再听命 D . 统治者昏庸腐败,丧失民心
  • 7. 春秋时期是一个动荡的时期,动荡主要表现在( )
    A . 牛耕的出现 B . 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 C . 周王室势力逐渐衰微 D . 诸侯之间争霸战争不断
  • 8. 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历史史实是( )
    A .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B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C . 佛教传人中国 D . 西学传入中国
  • 9. 你认为下列秦朝的措施中与秦朝速亡有关的是( )

    ①统一文字    ②修建长城    ③修骊山陵    ④严刑峻法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10.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观察下面示意图,据此判断该地图属于哪一历史时期( )

    A . 西周时期 B . 春秋时期 C . 战国时期 D . 秦朝时期
二、填空题(共5道试题,每题2分,每空1分,计10分)
三、问答题(7分)(以下两道试题,请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按第16题计分)
四、材料解析题(共2道试题,计23分)8用;本园田A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商鞅说服了孝公,使孝公坚定了 变法的决心,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实行变法……为了统一度量衡,规定“步过六尺者有罚”……努力搞好生产,粮食和布帛生产多的,可以免除劳役,从事末利、游手好闲而贫穷了的,把全家罚作官奴隶。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商鞅一方面极力否认道德教化对人的劝导意义.主张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过的最好办法。另一方面又背离了罪刑相应的原则,主张轻罪重刑,甚至罪及无辜。他的这种重刑思想被其后的韩非继承并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刑法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鞅刑法思想及变法实践》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摘自《战国策》

    1. (1) 材料一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依据材料-,概括变法的措施。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商鞅的主张。商鞅的主张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思想?
    3. (3) 你是否同意材料中对“商君治秦”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 19. 学习历史的方法多种多样,同学们能在不同的学习方法中汲取智慧,丰富知识。请你运用所掌握的历史方法与技能,完成下面学习任务。

    [绘制朝代图示——构建时空观念]

    [认识历史图片——提升历史观点]

    [了解历史人物——培养唯物史观]

    他是皇帝尊号的创立者,同时也是中国皇帝制度创立者,使中国进入了多民族中央集权帝制时代的人。他也使中国第一次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局面,为其后各朝代谋求统一奠定了基础。但自古以来,他一直是一个倍受争议的人物。

    1. (1) 完成下面示意图。

    2. (2) AB两幅图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请依次写出它们的名称;B图由谁主持修建?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3. (3) 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 用史实说明为什么“自古以来,他一直是一个倍受争议的人物”?(要求说出两种观点,并各用一例说明观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